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日咳杆菌产生对热不稳定性毒素(HLT),它是新收获的百日咳杆菌小鼠致死毒性的主要原因,因其不稳定及缺乏检测方法而使HLT作用方式的研究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发展了一种以某些人胚肺细胞系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为基础来检测百日咳杆菌  相似文献   

2.
百日咳毒素(PT)是百日咳致病因子,也是用于制备新一代百日咳菌苗的主要保护性组分。抗百日咳免疫的传统途径是肌肉注射,主要引起全身性体液免疫。近年人们对口服具有重组百日咳组分的弱毒活菌苗引起的粘膜免疫进行了研究。作者报告了用表达重组百日咳毒素S1亚单位的口服弱毒活菌苗株免疫小鼠所产生的全身及肺粘膜免疫应答的结  相似文献   

3.
Keogh(1947年)最早报道百日咳杆菌具有凝集各种动物红细胞的血凝素。Arai等(1976年)进一步指出I相百日咳杆菌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血凝素,即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血凝素和丝状血凝素。两者都是具有保护性的蛋白质抗原。近年来,日本和美国学者证明,I期百日咳杆菌有许多抗原,毒素和毒素样成份,包括凝集原、丝状血凝素(FHA)、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腺苷环化酶、不耐热毒素、脂多糖和气管细胞毒素等。其中LPF和FHA两种蛋白可能有重  相似文献   

4.
作者研究了用百日咳菌苗接种小鼠后,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并比较了在不同时间、不同品系小鼠和不同的百日咳菌苗中的差别。试验采用对HSF敏感的N:NIH/RIV小鼠和对脂多糖(LPS)有抵抗力的C_3H/HeJ小鼠。百日咳菌苗用DTP和含纯化百日咳菌苗的DTP。菌苗的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活性,由注射小鼠后3天测血循环白细胞平  相似文献   

5.
百日咳毒素(PT)是百日咳杆菌所产生的主要毒力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中唯一不受争议的抗原成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试图开发与PT有关的重组亚单位疫苗、重组细菌疫苗和DNA疫苗.本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小鼠增重试验(MWGT)是广泛应用的百日咳菌苗毒性试验。在MWGT过程中,小鼠体重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与菌苗中不同组分有关,如注射菌苗后24小时的体重减轻与脂多糖(LPS)的含量有关;试验后期的体重减轻与百日咳毒素(PT)的含量有关。过去的研究都是用部分提纯的组分进行的。本文将高度提纯的PT、LPS和丝状血凝素(FHA)单独和联合进行试验,以确定各组分在MWGT中的作用。在实验中,以白细胞数作为PT的活性指标。所有实验皆以磷酸盐缓冲液(PBS)和英  相似文献   

7.
百口咳菌苗含有生物学活性的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和内毒素,人体内毒素可引起嗜中性白细胞增多。在百日咳患者中具有生物学活性的LPF可导致淋巴细胞增多的白细胞增多。本世纪初,用粗制的百日咳菌苗对儿童进行超免疫,结果产生了淋巴细胞增多的白细胞增多。此外,给小鼠接种大剂量的百日咳菌苗,结果引起大量的淋巴细胞增多的白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8.
百日咳毒素(PT)是百日咳杆菌的一种主要毒力因子,是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的成份之一.与其他毒素相比,PT产量很低,难以大量生产.本文报道将含有编码PT的基因(ptx)的质粒引入副百日咳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性杆菌中,两者能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PT.试验采用能产生少量生物学活性PT的百日咳杆菌变异株Bp357做受体株,Bp18323为供体株,并用12株带有ptx质粒的Bp357转接体(Transconjugant)作实验,结果没有1  相似文献   

9.
联合疫苗的研制是现代疫苗研究的一大趋势 ,其中已应用的、最成功的疫苗之一是DTP。然而对百日咳全细胞菌苗安全性的担忧使该菌苗的可接受性下降 ,同时亦促使新型、安全有效的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的研制。遗憾的是这些新菌苗的价格远高于原有的菌苗。为此作者研究了产生含破伤风毒素(TTX) C片段和百日咳毒素 S1亚单位的杂交蛋白 S1 - TTC的重组卡介苗 (BCG)代替百日咳无细胞菌苗的可能性S1 - TTC可由两种不同的表达系统产生 ,在第 1种系统 (p EN0 0 4表达系统 )中 ,是在BCG85 A抗原启动子和信号肽的控制下产生的 ,而在第 2种系统 (p …  相似文献   

10.
百日咳毒素(PT)是百日咳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由5个亚单位组成,S1亚单位具有酶活性,而S2~S5亚单位参与靶细胞的结合。研究发现抗S1亚单位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预防百日咳杆菌感染,源自S1亚单位的重组蛋白和合成肽能诱导机体产生抗PT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提示S1亚单位能用于百日咳疫苗的研制。  相似文献   

11.
1988年4月20~22日,来自24个国家的164位学者(其中包括两名中国代表)出席了由民主德国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协会在柏林组织召开的国际百日咳学术讨论会。会议讨论了百日咳杆菌的活性成份,百日咳杆菌的分子克隆技术和百日咳无细胞菌苗进展及评价。现将会议主要内容整理报告如下。百日咳毒素的抗原结构及其亚单位各国实验室对百日咳杆菌所含的许多抗原和毒素成份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分析。这些活性物质可能在致病机理或在宿主对疾病反应方面起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百日咳毒素  相似文献   

12.
为评估2种百日咳无细胞菌苗,作者对婴儿接种反应与血清学效果进行了观察,并与百日咳全细胞菌苗(DTP-WC)作比较.2种百日咳无细胞菌苗,每剂0.5ml各含15Lf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毒素及0.5mg铝吸附剂.其中单组分苗苗(DT-LPF),含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类毒素25μg,双组分菌苗(DT-LPF/FHA)含LPF和丝状血  相似文献   

13.
作者测定了英国现行百日咳菌体菌苗中的丝状血凝素(FHA)、血清型特异性凝集原2(AGG2)和3(AGG3)及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同时还测定了接种和未接种菌苗的儿童血清中抗上述三种抗原及百日咳菌的脂多糖(LPS)和外膜蛋白(OMP)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美国Amgen公司即将研制出一种百日咳菌苗,该菌苗可不产生目前的菌苗有时引起的毒性反应,后者是由杀死的百日咳杆菌及化学处理的百日咳毒素制备的。该公司的科学家与美国国立变态反应与传染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已克隆及表达了百日咳毒素的5个亚单位并且修饰了1个亚单位的1个氨基酸。这种修饰可能消除有害的、与百日咳症状有关的酶活性,同时仍能诱发免疫应答。研究人员正在将各个DNA重组亚单位(包括已修饰的亚单位)进行装配,制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一种主要由高纯度丝状血凝素(FHA)和百日咳毒素(PT)组成的百日咳菌苗,并对其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进行评价。菌苗的制备:PF和FHA从百日咳Tohama菌株发酵培养液中提取和纯化,并进行各种鉴定。脱毒后采用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组胺致敏因子(HSF)和中国仓鼠卵巢(CHO)试验及高压液相层析(HPLC)检测其残留毒性。毒性恢复检测则在4℃或37℃放置1个月后重复上述试验,用天然毒素作为对照。一个接种量的菌苗含灭活的PT和FHA各25μg,将其吸附于0.5mg Al(OH)_3。通过测定特异性抗体和抗攻击感染保护力来确定菌苗的免疫原性和效力。接种对象为45  相似文献   

16.
百日咳毒素在百日咳的发病机理及免疫中均起重要作用。它由具有酶活性的A亚单位和无毒的B低聚物组成。本文证实B低聚物能诱导小鼠产生对百日咳天然毒素的免疫应答,并对百日咳毒素的实验性攻击具有防御作用。作者把百日咳毒素溶于含3M尿素、1%3-[(3-胆胺丙基)-二甲氨基]-1-丙烷磺酸盐和100μM三磷酸腺苷(ATP)的10mM磷酸钠缓冲液(pH7.0)中放置15分钟后混合于羧甲基琼脂糖凝胶中,室温放置15分钟后装于层析柱,用磷酸钠缓冲液洗下不与羧甲基结合的A亚单位,再以6倍体积的缓冲液洗涤,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成人接种单组分和三组分百日咳无细胞菌苗后的长期免疫应答进行了随访研究,检测了由百日咳毒素(PT)、丝状血凝素(FHA)和69kDa蛋白诱生的抗体水平,及抗PT中和抗体滴度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8.
作者用大肠杆菌作为载体表达了百日咳毒素(PT)的五个亚单位融合蛋白。由5个不同亚单位蛋白组成的百日咳毒素,是百日咳杆菌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也是新型百日咳菌苗的主要成分。PT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功能链;A链由酶活性亚单位S_1组成;B链为由亚单位S_2、S_3、S_4及S_5组成的二聚体,即D~1(S_2+S_4)及D_2(S_3+S_  相似文献   

19.
作者根据百日咳杆菌(Bp)和副百日咳杆菌(Bpp)中脂多糖(LPS)的血清学不同,建立了用于诊断白日咳和副百日咳病的ELISA法和免疫印迹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作者采用热酚提取,超速离心纯化,蛋白  相似文献   

20.
Payne等发现,志贺菌、霍乱弧菌和脑膜炎球菌在刚果红培养基上正常生长时均呈红色(CR~+)菌落;而变异菌株则很难吸收染料,只能呈浅红色(CR~-)菌落,而且对鸡胚的毒力降低。本文作者发现此种现象在百日咳Ⅰ相菌和变异菌株之间同时存在。百日咳Ⅰ相菌在含0.002%刚果红的改良环糊精固体培养基(CSM)上生长呈红色(CR~+)菌落,而变异菌株生成浅红色(CR~-)菌落。从百日咳Ⅰ相菌中分离的CR-变异株均具有相同的特性和表型,它们缺乏血凝活性、组胺致敏因子(百日咳毒素)、不耐热毒素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