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CD106)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应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6例初诊断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可溶性ICAM-1(sICAM-1)和可溶性VCAM-1(sVCAM-1)的水平。结果:AML患者化疗前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缓解后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升高,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M4和M5患者血清sVCAM-1水平高于其他亚型患者(P<0.05)。初发AML患者中,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高者治疗效果比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正常者较差。结论:在AML患者中,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疗效及预后,对指导临床选择化疗方案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44v6、细胞黏附分子-1(ICAM-1)与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宫颈癌Ⅰ b1期患者宫颈标本74份,正常宫颈标本20份,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标本20份,采用real-time 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宫颈组织标本CD44v6和ICAM-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并探讨三者与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D44v6及ICAM-1在正常宫颈、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分别为0、75.00%、87.84%及10.00%、45.00%、81.08%;mRNA表达水平也逐渐提高,分别为0、0.24±0.02、1.02±0.11及0.10±0.00、0.19±0.02、1.03±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宫颈、宫颈鳞状细胞原位癌、宫颈癌组织中LVD逐渐提高(P<0.01).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CD44v6、ICAM-1阳性表达率及LVD高于高、中分化(P<0.01),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中CD44v6、ICAM-1阳性表达率及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1).宫颈癌组织中CD44v6、ICAM-1及LVD呈两两正相关.结论 CD44v6在宫颈癌进展中起促进作用,与ICAM-1及LVD协同促进宫颈癌发展,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ICAM-1和sVCAM-1及CD18水平。以年龄相当而无重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sICAM-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升高,且AMI组各指标水平高于UA组,UA组高于SA组(P均〈0.05)。结论:ICAM-1、VCAM-1、CD18及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监测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及其在胃癌远处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CD44v6及ICAM-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种检测物与胃癌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ICAM-1的阳性表达率与癌旁非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及ICAM-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或P<0.01),与胃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并且CD44v6、I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ICAM-1表达均增高并且呈正相关,两者与胃癌的远处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①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CD106)在急性白血病病人诊断、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②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LISA法),对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3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治疗前后的血清可溶性ICAM-1(sICAM-1)和可溶性VCAM-1(sVCAM-1)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比较。③结果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前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52、10.73,q=3.06~4.17,P〈0.01),缓解后降至正常水平。复发病人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升高,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8.91、9.12,q=2.92~4.93,P〈0.01)。ANLL中M4和M5病人血清sVCAM-1水平高于其他亚型病人(F=8.13、9.11,q=3.65~4.13,P〈0.05)。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升高者与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正常者比较,疗效较差。随着病情缓解,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亦降至正常。④结论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人的病情进展、疗效及预后,并对化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血循环微转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20(CK20) mRNA的表达,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术后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FQ-PCR方法检测2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和31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的CK20 mRNA,并用免疫组化(IHC)SP法测定术后组织标本的CK20和CD44 v6的表达水平.结果 TNM分期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的CK20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CK20手术开始时阳性率为29.16%(7/24),手术结束时阳性率为37.50%(9/2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和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20 mRNA阳性表达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CK20(57.14%)和CD44 v6(71.4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K20 mRNA阴性表达患者的CK20(35.29%)和CD44 v6(47.06 %)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K20 mRNA的水平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并不增加外周静脉血CK20 mRNA的阳性率,不增加术后肿瘤血行微转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王玉芳  魏兵  欧阳钦 《四川医学》2005,26(12):1391-1392
目的 探讨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45例结直肠腺瘤和17例结直肠正常粘膜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77.4%,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的阳性表达率。CD44v6阳性表达与腺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87.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CD44v66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梗阻性结直肠癌中E-cadherin(E-cad)、CD44v6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8例梗阻性结直肠癌、121例非梗阻性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肠黏膜组织中E-cad和CD44v6蛋白的表达,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梗阻性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和CD44v6的标准化阳性率分别为30.2%和81.3%,非梗阻性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和CD44v6的标准化阳性率分别为51.8%和5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的表达与肿瘤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5).CD44v6表达与肿瘤p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梗阻、E-cad和CD44v6表达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E-cad的表达、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cad表达下降和CD44v6表达升高与梗阻性结直肠癌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4v6、nm2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脏、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5~2008年结直肠癌手术标本159例,均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CD44v6、nm23与肿瘤分化及淋巴、肝转移等情况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nm23的表达与淋巴、肝转移有一定的联系(P<0.05~P<0.01)。结论:CD44v6、nm23可以有效地预测结直肠癌转移,特别是肝转移发生的潜能,从而判断结直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 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CD44v6、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结肠癌组织和40例癌旁非癌组织中PCDGF、CD44v6、ICAM-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癌组织PCDGF、CD44v6、ICAM-1表达率分别为62.5%(25/40)、52.5%(21/40)和62.5%(25/4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5.0%(2/40)、7.5%(3/40)和5.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17.2,27.1,P均0.01)。PCDGF、CD44v6、ICAM-1在癌组织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结论结肠癌中PCDGF、CD44v6、I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三者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及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1.
血清sICAM-1及sVCAM-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sICAM-1及sVCAM-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测定了93例胰腺癌、42例慢性胰腺炎、51例健康人血清sICAM-1、sVCAM-1含量,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 胰腺癌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及健康对照组(P<0.01);肿瘤直径≥4 cm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 cm者(P<0.01);肿瘤有远处转移者其水平高于无转移者(P<0.01);分化程度低者其水平高于分化成度高者(P<0.01).胰腺癌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呈正相关(r=0.964,P<0.01).结论 胰腺癌患者血清sICAM-1、sVCAM-1过度表达,其水平与胰腺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可作为判断胰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的综合疗效,将13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5)患者接受常规的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n=65)患者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而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体质量增加患者和体质量不变患者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内质网应激反应蛋白肌醇需求酶I(REl)、活化转录因子6(ATF6)及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变化比观察组患者更明显(P<0.05),而凝血因子相关指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及纤维素原(FIB)、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PLT)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表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指标优于常规的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的内质网应激刺激小且不影响凝血功能相关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D44v6和nm2 3-H1基因产物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 ,对 76例大肠癌标本进行CD44v6和nm2 3-H1基因产物测定。结果 CD44v6基因产物的高表达和nm2 3-H1基因产物的低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1)。大肠癌CD44v6和nm2 3-H1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 ,但CD44v6阳性表达伴nm2 3-H1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 CD44v6和nm2 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两者在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 ,联合检测对判断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4变异性外量子(sCD44v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结核性、卵巢癌性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9例卵巢癌性腹水、48例结核性腹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腹水中sCD44v6及VEGF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卵巢癌性腹水组sCD44v6水平为(102±31)ng/ml,明显高于结核性腹水组(44±1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癌性腹水组VEGF水平为(684±210)ng/ml,明显高于结核性腹水组(90±1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D44v6以>60.5 ng/ml为阳性界值,sCD44v6诊断卵巢癌性腹水的敏感性为82.1%(32/39),特异性为87.5%(42/48);VEGF以>101.3 ng/ml为阳性界值,VEGF诊断卵巢癌性腹水的敏感性为92.3%(36/39),特异性为89.9%(43/48)。结论癌性腹水中的CD44v6、VEGF水平明显升高,sCD44v6、VEGF的检测对于结核性、卵巢癌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伍丽珍  李富娣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2730-273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肛门排气的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随意活动方式,试验组采用设计好的早期护理干预程序进行活动。比较2组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O.01)。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肛门排气及早日康复具有肯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连芳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1):934-935
目的:探讨空气净化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疗养员99例随机分为空气净化组(n=54)和未净化组(n=45),另选20人为健康对照组。空气净化组所处的疗养室进行24h空气净化,未净化组和对照组住普通病房,不进行空气净化。住院时和住院后1个月抽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结果:空气净化1个月后,患者sICAM-1和sVCAM-1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OMI患者行空气净化治疗,能显著改善其sICAM-1和sVCAM-1,使病情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卢利新 《西部医学》2013,25(7):1060-106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37例结直肠癌患者行四孔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分别行左半结肠切除、右半结肠切除、乙状结肠切除、低位前切除术(Dixon)及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结果本组37例患者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36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平均17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60ml;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20h。术后住院时间为平均10d。术后无出血、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有18例患者于术后第2周接受为期4~10周的FOLFOX4方案化疗,其中4例同时接受术后辅助放疗。随访3~18个月,平均9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13个月复发并肝转移,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复发、转移、切口种植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患者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术中严格遵守结直肠癌根治原则和无瘤操作原则,完全可达到根治目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探讨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共有35名患者在我院接受了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其中32例为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组),1例为探查术,2例中转开腹.随机选取同期相同数量的开腹手术患者作为开放组.回顾性统计、比较两组的短期疗效,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组织病理学数据、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各为32例,其余3例(1例腹腔镜下探查术,2例中转开腹)独立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及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在组织病理学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肿瘤切缘:5 cm vs 5 cm, P=0.664;清扫淋巴结数量:7 vs 8,P=0.228).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手术时间(250 min vs 180 min,P=0.006)、切口长度(10 cm vs 20 cm,P<0.001)、术中输血需要(1例 vs 10 例,P=0.003)、止痛剂使用量(12例 vs 25例,P=0.004)、术后住院天数(9.5 d vs 11 d,P=0.008)、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术中出血量(200 mL vs 200 mL,P=0.09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例 vs 6例,P=0.545)及术后引流量(507.5 mL vs 669.0 mL,P=0.475)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尽管病例数量有限,本回顾性分析显示,在肿瘤学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面,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不亚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