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00例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检测意义,对66例肝硬化(含8例肝癌)及3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进行了测定并与152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肝硬化、肝癌患者的PT、APTT明显延长,FIB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人比较差别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PT、APTT与正常人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FIB与正常人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肝癌组与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病因不明的肝硬化、丙肝肝硬化以及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之间比较PT、APTT、FIB均无显著性差异。丙肝肝硬化组与乙肝小三阳肝硬化组比较FIB有显著性差异。乙肝大、小三阳肝硬化与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比较PT有显著性差异。丙肝肝硬化与病因不明的肝硬化组比较PT、FIB有显著性差异(P<0.05),APTT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PTT、PT延长、FIB的降低以丙肝肝硬化最为显著,面病因不明的肝硬化最不显著。PT、APTT、FIB三项凝血指标对肝炎、肝硬化的诊断、病程进展、预后都是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乙肝患者PT、APTT、FIB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凝血状态的改变和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36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肝硬化、重症肝炎组的PT、APTT、FIB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慢性肝炎组的FIB水平较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T、APTT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乙肝患者的凝血状态随肝脏损害程度的加深而有明显改变,各测定值的异常与肝脏损害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淋巴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方法:采用凝固法,检测163例淋巴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同时在99例健康人中检测这三项指标作为对照。结果:淋巴瘤患者FIB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背(P〈0.01),PT、APTT较健康对照者延长(P〈0.01);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凝血各项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化疗有效患者与无效患者之间凝血各项指标也无显著差异(P〉0.05);对化疗有效患者化疗后FIB显著低于化疗前,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化疗无效患者化疗前后凝血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以及凝血功能的紊乱,FIB与淋巴瘤患者化疗疗效存在相关性,因此淋巴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监测凝血指标,为临床发现和预防出血及血栓形成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的凝血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以贵州省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早产组为153例早产儿(27~36+6周),肺炎组为63例新生儿肺炎,窒息组为65例轻度窒息新生儿,吸入组为61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呼吸组为3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对照组为健康足月新生儿28例。使用sysmexCA7000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受检者血液样本凝血四项(APTT、PT、FIB、TT),分析各组指标显著差异性。结果新生儿早产组APTT、PT、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FIB、PLT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肺炎组APTT、P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PL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FIB、PLT低于对照组,PT、T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入组FIB低于对照组,TT、P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LT无统计学差异(P>0.05);呼吸组APTT、PT、TT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LT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在不同情况下,凝血四项均表现出差异性,及时检测凝血指标,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紊乱作出诊断并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PLT、PCT显著降低(P〈0.05),MPV、PDW显著升高(P〈0.05),PT、APTT、INR明显延长(P〈O.05),FIB明显减少(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血小板参数及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病患者凝血象和红细胞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肝病患者凝血象和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85例肝病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雏蛋白原(FIB)四项凝血指标测定,并同时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计数(PLT)的检测。结果 85例肝病患者测定结果表明,PT、T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除肝癌外,FIB均较对照蛆明显减低(P〈0.05)。除急黄肝MCV与对照蛆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病患者血液患者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提示及时对肝病患者进行凝血因子的检测,有利于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曹英浩  池萍 《北京医学》2010,32(3):204-206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中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栓弹性图对凝血机能调控的相关性分析。方法2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肝移植术。分别于麻醉后60min,无肝期30min,新肝期后30min经中心静脉采血测定常规凝血检测指标:PT,APTT,INR,PLT计数,FIB,TEG指标测定:R,K,a,MA。结果无肝期30min与麻醉后60min相比,常规凝血检测及TEG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而新肝期常规凝血检测和TEG指标均变化明显。常规凝血检测PT、APTT、INR从无肝期至新肝期逐渐延长。麻醉后60minPT、APTT、INR分别为(18.98±3.27)min、(64.02±22.48)min、2.97±3.97;新肝期PT、APTT、INR分别为(30.00±7.34)min、(94.59±24.26)min、4.94±2.60,两者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R);P﹤0.01(PT、APTT)],而PLT及FIB变化无显著性差异。TEG中仅R值在新肝期(7.80±3.49)与麻醉后(6.15±2.6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PT和K呈正相关(r=0.476,P﹤0.05),MA和FIB、PLT呈正相关(r=0.465,0.396,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新肝期前后凝血变化明显,TEG指标与传统的凝血指标具有一致性而且TEG监测快速、简单且能动态地反应凝血全过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肝病患者(急性肝炎、肝硬化)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sysmexca7000型血凝仪检测83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组44例,肝硬化组39例)PT、TT、APTT、FIB含量并与80例体检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肝炎组TT、PT、FIB及APTT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病中肝硬化组TT、APTT及FIB虽然较健康对照组明显改变(P〈0.05)。结论肝病患者(急性肝炎、肝硬化)进行血液的PT、TT、FIB和APTT凝血四项的检测,可早期发现急性肝炎、肝硬化形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了解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R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测定148例健康体检者和106例肺癌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计数血小板(PLT)。结果:肺癌组与正常组比较PT、TT差异无显著性(P〉0.05),APTT结果较正常组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Fib、PLT结果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不同肺癌临床分期(Ⅰ期-Ⅲ期与Ⅳ期)比较凝血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PTT结果延长,提示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Fib、PLT结果增高,可致肺癌患者血栓形成和癌细胞远处转移,因此,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对肺癌患者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室温下标本放置时间和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300份标本分为2组(每组150人),分别测定放置时间不同时(0,2,4,6,8,10小时)和离心时间不同时(5,10,15,20分钟)凝血4项的结果。结果:APTT和PT在室温放置6小时内与0小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6小时后两者延长;TT和Fib在8小时内与0小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8小时后两者延长。 APTT和PT在2500r/min离心条件下,离心5分钟与10分钟有显著性差异(P<0.05),离心5分钟APTT和PT明显缩短,10分钟后各时间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TT和Fib在各时间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PTT和PT在室温放置条件下,必须在6小时内检测完毕,TT和Fib须在8小时内完成检测。在2500 r/min离心条件下,APTT和PT离心时间至少须10分钟,TT和Fib对离心时间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塞通组(预防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抗感染和补液治疗,预防组在抗感染和补液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血塞通注射液40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给药6d。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5、7d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法计算凝血酶原IN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含量,并于术后第7天运用深静脉造影观察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PT、APTT、INR、FIB和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患者APTT和INR均无明显变化。术后3d,两组患者PT均缩短(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对照组PT进一步缩短(P〈0.05),而预防组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者FIB和D—D均升高(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对照组FIB和D—D逐步升高(P〈0.05);而预防组术后3dD—D亦升高(P〈0.05),但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术后5、7dD—D水平则持续下降(P〈0.05)。术后第7天预防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可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而血塞通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胃癌手术所致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凝血功能指标在子痫前期中的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子痫前期患者156例作为观察组,按照疾病程度又分为子痫前期组(n=81)和重度子痫前期组(n=75),并选取同时期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妊娠期女性1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分析各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INR、PT、APTT、FIB水平略低,TT、D-D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痫前期组相比,重度子痫前期组的INR、PT、APTT、FIB水平略低,TT、D-D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R、PT、APTT、FIB水平与病情程度成负相关(P<0.05),TT、D-D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凝血功能部分指标随病情发展产生变化,表明凝血功能与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联系。  相似文献   

13.
邹明  张峰  池继敏  徐文 《四川医学》2010,31(11):1691-1692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创伤后机体的凝血状态变化及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下肢骨折患者1958例,及其他无创伤住院患者956例,于入院后第二天早晨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凝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对照组结果比较,下肢骨折患者创伤后PT、INR、TT、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创伤后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处于高凝状态,有并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尤其应警惕Fib的持续升高,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血栓形成过程中血液流变性的变化,为脑疾病的诊断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检测脑癌组(n=60)、脑梗死组(n=40)、缺血性脑血管病组(n=30)与健康对照组(n=60)个体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蛋白C(PC)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等。结果脑癌组的APTT、PT、TT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脑梗死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的APTT、PT、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和脑癌组的PLT均低于对照组,但脑癌组高于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的FIB低于对照组;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脑梗死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和脑癌组血浆PC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但脑癌组高于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和脑癌组的PAI-1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的过程中,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和脑癌患者在凝血、抗凝和血小板功能及血栓前状态的表现存在差异,血液流变学的相关分子标记可作为监测脑癌早期血栓形成高危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疏血通注射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应用疏血通治疗2周,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应用疏血通治疗2周后,患者凝血指标发生变化: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影响凝血功能,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抗凝预防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比胃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胃癌手术(腔镜组)及开腹手术(开腹组)患者各35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及术后24h,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采用INR法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结束及术后24hAPTT及INR较术前无显著差异,而FIB及D-D于手术结束及术后24h均显著升高,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T于术后24h亦明显降低,但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及开腹手术均可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且腹腔镜胃癌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大,应在围术期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相关指标和凝血功能试验结果在各期肝炎病情中的变化,监测患者的肝损程度。方法8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76例慢性肝病患者为观察组,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水平;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PT—INR)、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I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组MPV、P—LCR、TT、PT、PT—INR、APTT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LT、PCT、FIB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DW均值增大,表明患者血小板体积不均一性增大。结论血小板计数相关指标和凝血功能检测可作为监测慢性肝病患者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A7000血凝仪试剂盘上试剂使用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试剂放置CA7000血凝仪试剂盘上,之后在不同时间点(0 h、2h、4h、8h、12 h、18h、24 h、36 h)对同一混合血浆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 测定结果显示试剂放置试剂盘后8h时的TT结果、12 h时的APTT结果、18h时的FIB结果、36 h时的PT结果分别与0h时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日常工作中,CA7000血凝仪试剂盘上放置试剂的稳定时间不同,根据不同稳定时间配置相应的试剂用量,避免剩余试剂失效而造成浪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与常规凝血试验各指标的相关性,评价两种方法在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8例择期行瓣膜手术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所有患者于手术结束时进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常规凝血试验和血常规检测血小板(PLT)计数。分析患者TEG检测中R反应时间、K值、α角、最大振幅(MA)与凝血试验中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PLT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R时间与PT、INR、K值呈显著正相关,与α角呈显著负相关;K值与PT、INR、APTT呈显著正相关,与α、MA呈显著负相关;α角与PT、INR、APTT显著负相关,与MA显著正相关;MA与PLT显著正相关,与APTT显著负相关。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减少,PT、INR、APTT、TT延长,FIB降低,R时间延长,MA降低。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术后TEG指标与凝血试验检测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两者对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监测都具有重要作用。心脏瓣膜手术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数量和功能降低,凝血因子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