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肾俞、风府、足三里、三阴交穴对老年性痴呆(AD)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筛选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电针组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区建立AD模型,假手术组在相同位置注射同等剂量标准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予以治疗,电针组治疗2个疗程后测试各组大鼠Y型电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脑组织及血清SOD、CAT活性及MDA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肾俞、风府、足三里、三阴交穴可以减少迷宫测试达标所需训练次数从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提高脑组织和血清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其机制可能是电针提高了SOD、CAT抗氧化系统的活性增强了氧自由基清除能力而发挥了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补肾益精法对围绝经期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改变和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围绝经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2组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方法造成VD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双颈总动脉不结扎。造模成功后,电针组电针足三里、三阴交,每次20min,每日1次,共治疗20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日同时间点固定20min。治疗结束后,用Morris迷宫试验检测各组大鼠定位航行能力,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脑内MDA含量及SOD活性,并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脑组织SOD水平下降、MDA水平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潜伏时间明显缩短,脑组织SOD水平上升,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电针补肾益精法能提高围绝经期VD大鼠自身的抗氧化能力,保护VD后继发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电针百会、风府、肾俞、悬钟穴位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血清丙二醛(MDA)及总抗氧化力(T-AOC)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及针药结合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制备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电针组:针刺百会、肾俞、风府、悬钟穴。西药组:脑复康灌胃,每日1次,隔日给予与电针组相同方式的固定和抓取。针药结合组:针刺治疗和药物治疗方法同上。模型组:每天给予电针组相同的抓取和固定。治疗后测试行为学及检测血清MDA、T-AOC的含量。结果:电针组、针药结合组能延长跳台实验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P<0.05),降低血清MDA及提高T-AOC含量(P<0.05)。结论:电针百会、风府、肾俞、悬钟可以延长跳台实验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降低血清MDA含量、提高T-AOC含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氧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血清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电针百会、风府、肾俞、悬钟穴位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及针药结合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制备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测试行为学及检测血清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西药组及针药结合组能延长跳台实验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降低血清MDA含量,且以针药结合组为著。结论:电针百会、风府、肾俞、悬钟可以延长跳台实验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降低血清MDA含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氧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乙酰胆碱脂酶(AchE)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Pusinelli(4-VO)4-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痴呆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脑复康治疗组,给予相应措施处理后.同时处死大鼠检测其大脑皮质中MDA、AchE含量变化;用Y型电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经统计学处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Y电迷宫成绩低于假手术组(P<0.05),其大脑皮质中MDA、AchE含量测值较假手术组为高(P<0.05),各治疗组Y电迷宫学习成绩优于模型组(P<0.05);大脑皮质中MDA、AchE测值低于模型组(P<0.05);且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减轻脑内活性氧损伤、自由基损伤反应.从而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而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2只。采用悬吊+游泳双重刺激法制备CFS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足三里""三阴交",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脑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脑MDA含量。结果: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在实验期间均长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针刺组逃避潜伏期在实验期间均短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平台象限逗留时间短于空白对照组(P<0.05);针刺组穿越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平台象限逗留时间长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MDA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针刺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高于模型组(P<0.05),MDA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CFS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起效机制可能与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复制阿尔茨海默病(AD)的大鼠模型,并观察组分中药(ZFZY)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联合海马注射Aβ1-40复制大鼠痴呆模型,设组分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药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以Morris水迷宫法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并分别测定干预后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给药30 d后,组分中药组大鼠水迷宫行为学测试结果优于模型组,且脑组织中的SOD活性显著提高、MDA活性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 组分中药对D-半乳糖联合Aβ1-40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雷正权  刘智斌  袁有才  王渊  李瑛 《陕西中医》2008,29(12):1685-1686
目的:探讨磁极电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采用磁极电针、普通毫针治疗,24h后处死大鼠取脑,观察脑组织SOD、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磁极电针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磁极电针对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有脑保护作用,其机理与氧化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逆针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非经非穴组。正常组、模型组不予电针处理,针刺组(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非经非穴组(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外侧旁开5 mm)予电针处理穴,连续5 d,每次电针间隔24 h。第6天采用2-VO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术后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ROS、SOD、M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ROS、MD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ROS、MDA明显降低(P<0.05),SOD明显升高(P<0.05);与针刺组相比,非经非穴组大鼠海马组织ROS、MDA明显升高(P<0.05),SOD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逆针灸"能提高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SOD的含量,降低ROS及MDA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脑软胶囊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探讨其治疗A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9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补脑软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除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在左侧脑室海马区注射聚集态Aβ_(1-42)制作AD大鼠模型。灌胃给药14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取大鼠海马组织,HE染色,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修复情况;大鼠脑组织制备匀浆,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组织β-分泌酶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平台象限穿越次数明显减少(P0.01);脑组织CAT、GSH-Px、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海马β-分泌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脑软胶囊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平台象限穿越次数明显增加(P0.05);补脑软胶囊高、中剂量组大鼠脑组织CAT、GSH-Px、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补脑软胶囊各剂量组大鼠神经细胞损伤明显修复,其中高、中剂量组海马组织β-分泌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补脑软胶囊可明显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自由基损伤及降低海马组织β-分泌酶活性来发挥抗神经细胞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紊乱( FGID)大鼠血清及组织5- HT的影响,探讨经穴-脏腑相关性.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注射液法制作FGI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根据针刺的穴位及方式不同分为足三里1、2组,三阴交1、2组,共6组.高效液相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脑5 - HT含量及在胃、肠、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造模后5- HT含量及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电针后5 - HT含量及表达较模型组降低.血清5- HT含量及胃、肠组织中的表达,足三里2组低于三阴交2组(P<0.05);足三里1组肠、脑组织中5 - HT阳性表达低于三阴交1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降低FGID模型大鼠增高的5- HT含量及表达,提示足三里穴与胃之间存在经穴-脏腑相关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经穴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低血压大鼠痛阈及血压的调节效应。方法:将50只低血压模型大鼠随机分成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曲池和合谷穴5个组,每组10只,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法介入治疗,刺激参数为疏密波(频率2/100Hz)、强度(4±1)mA,时间为40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 d。采用辐射热甩尾法测量造模后、治疗中及治疗后不同时段痛阈。采用无创动物血压观察系统BP-5测量TEAS治疗前、治疗疗程结束后即时、治疗后不同时段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结果:5个经穴组经皮电刺激后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大鼠痛阈,治疗后与自身痛阈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合谷穴外,4个经穴组经皮电刺激后均能不同程度提高低血压大鼠血压,治疗后与治疗前血压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曲池、合谷穴均能提高低血压大鼠痛阈,以足三里穴提高幅度最明显,具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同时,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曲池穴均能提高低血压大鼠血压,且以足三里穴升压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子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PCOS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102例)、对照组(98例),两组均给予达英-35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超促排卵,电针组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加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子宫等穴位电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卵子质量、最终的妊娠结局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1)电针干预可显著提高PCOS患者的优胚率(P〈0.05),并可将临床妊娠率提高8.36%;(2)电针干预可明显降低卵泡液TNF-α水平(13.61±15.46 vs 34.09±93.53,P〈0.05);(3)妊娠患者血清、卵泡液TNF-α水平均低于非妊娠患者[妊娠:(53.91±63.32)pg/mL,(14.93±25.37)pg/mL,非妊娠:(76.82±82.96)pg/mL,(25.04±35.7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能够改善PCOS患者卵子质量,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其机制可能与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隔花椒饼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型大鼠穴位局部温度的影响,从温度角度探讨隔花椒饼灸对温热效应的影响意义。方法:用随机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隔花椒饼组)、对照组(隔附子饼灸组),用温度记录仪分别记录在隔花椒饼灸、隔附子饼灸刺激下,模型大鼠肾俞、足三里穴位局部的温度变化,并比较在同一穴位两种不同隔物灸法下穴位局部温度变化差异;同一种灸法下两个穴位间局部温度变化差异。观察3个疗程后4组大鼠的右足跖围。结果:隔花椒饼灸组的肾俞和足三里穴位表面温度上升最大幅值及升温幅度均显著高于隔附子饼灸(P<0.05);无论隔花椒饼灸组还是隔附子饼灸组肾俞穴位局部温度基础值和施灸后终末温度均显著高于足三里(P<0.05);隔花椒饼灸的抗炎效应强于隔附子饼灸(P<0.05)。结论:隔花椒饼灸的穴位局部温热效应显著高于隔附子饼灸组;同一灸法不同穴位的温热效应不同;温热效应与抗炎效应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艾灸治疗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海马中枢的功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A模型组、艾灸组,用弗氏完全佐剂制造实验性RA病理模型,艾灸"肾俞"、"足三里"穴治疗,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海马褪黑激素受体1B(MEL1B)表达。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GR表达有增高趋势(P>0.05),艾灸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MEL1B光密度值显著增高(P<0.01),艾灸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艾灸对实验性RA海马中枢有良性调整作用,海马GR、MEL1B在艾灸治疗实验性RA大鼠抗炎效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莹  冼培凤  冯淑兰  杨路 《新中医》2014,46(2):197-199
目的:观察蜂针对佐剂性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A)白细胞介素-15(IL-15)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蜂针治疗组、激素治疗组、病理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其余3组采用Freund氏完全佐剂制造大鼠关节炎模型。蜂针治疗组:取肾俞、足三里、命门、大椎穴,用镊子轻轻捏住蜜蜂的腰部,将其尾部对准穴位,让其自然蛰入穴位并留针10 min。均治疗21天,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5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理模型组、激素治疗组、蜂针治疗组IL-15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激素治疗组、蜂针治疗组IL-15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激素治疗组比较,蜂针治疗组IL-15水平略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蜂针治疗RA可以有效降低IL-15水平,从而有效缓解RA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艾灸调整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功能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艾灸加注射RU28362组,用福氏完全佐剂塑造实验性RA病理模型,以GR激动剂RU28362腹腔注射作为干预研究手段,艾灸"肾俞"、"足三里"穴治疗,检测大鼠足容积,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CRH、ACTH、GC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足肿胀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艾灸组大鼠足肿胀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艾灸加注射RU28362组足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CRH、GC含量显著增高(P〈0.01),ACTH含量显著降低(P〈0.05);艾灸组血浆CRH、GC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ACTH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艾灸加注射RU28362组血浆CRH、ACTH、GC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对实验性RA具有明显的抗炎效应;艾灸对实验性RA大鼠的HPAA功能紊乱有良性调整作用;海马GR在艾灸调整实验性RA大鼠HPAA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经穴、非经穴对小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进一步证实经穴特异性的客观存在,优化临床选穴。方法:将168只体质量相同的小鼠随机分为经穴组和非经穴组,经穴组又分为足三里组和三阴交组,非经穴组分为鼠尾组和空白组,每组各42只。用固定器固定小鼠,足三里组、三阴交组、鼠尾组分别予以针刺治疗,施平补平泻手法5min,留针20min;空白组予以相同的时间固定而不进行针刺治疗,观察比较4组小鼠的耐缺氧时间。结果:足三里组小鼠的耐缺氧时间最长,足三里组、三阴交组、鼠尾组较空白组小鼠的耐缺氧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三里组、三阴交组较鼠尾组小鼠的耐缺氧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三里组较三阴交组小鼠的耐缺氧时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经穴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耐缺氧时间,足三里穴效果最显著,非经穴作用明显低于经穴组,经穴特异性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频率和取穴调节膀胱逼尿肌功能减弱的效应差异,为电针治疗排尿障碍症穴位及电针参数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0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据穴位及电针频率分为中极2Hz和100Hz、三阴交2Hz和100Hz、曲池2Hz和100Hz6个亚组)。静脉输注0.05%山莨菪碱建立逼尿肌功能减弱模型,检测指标为各组充盈期膀胱内压波形及排尿期分时排尿速度。结果:1)中极2Hz、三阴交2Hz、曲池2Hz、三阴交100Hz组的排尿初速度显著大于模型组(P<0.05);2)所有2Hz电针组排尿速度随时间下降的速率均大于模型组(P<0.05);3)2Hz电针不同穴位加快初始排尿速度的效应存在穴位差异性,效应大小依次为:三阴交=中极>曲池。结论:1)电针可显著加快逼尿肌功能减弱模型排尿期的排尿速度;2)2Hz电针加快排尿速度的效应优于100Hz电针,且效应存在穴位差异性,三阴交和中极穴优于曲池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