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乙肝)是我国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大量资料证实,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1992年我市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农村儿童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不高。为了解乙肝疫苗接种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对5个镇1681名儿童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率和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我校学生HBNsAg携带情况,我们于2004年对新入学的学生作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双芝 《临床医学》2010,30(6):116-117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为乙肝高发区,乙肝病毒携带率达10%左右,母婴垂直传播在我国是主要传播途径。乙肝病毒母婴问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而宫内感染是乙肝病毒母婴间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果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出生第一年婴儿有90%可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为新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疾病,HB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肝衰竭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健康.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最直接的病毒复制指标,临床可将其作为监测评估乙肝病毒的一个重要指标依据,但受实验室要求严格限制,不能快速检测,影响临床疾病诊断.随着临床研究深入,临床研究发现HBsAg水...  相似文献   

5.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由于宿主对乙肝存在免疫耐受,乙肝表面抗原(HBsAg)推带情况在人群中广泛存在,为了解农村进网电工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笔者于2002年11月~2002年12月对本县770名农村进网作业电工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乙型肝炎(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乙肝在已知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严重,该病呈世界性流行。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区。流行病学凋查表明,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高达10.34%,也就是说约有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几乎占全世界总数的一半。为了解我市HBV在青年人中的感染情况,我们对2001~2004年几个大型纺织工厂的青年职工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双试剂阳性而核酸检测阴性的结果,探讨1遍血清学联合1遍核酸检测的新检测策略对血液安全的意义。方法对2017—2019年献血者标本中乙肝表面抗原血清学双试剂阳性的标本,无论核酸检测系统采取的是混样模式还是单检模式都同时进行核酸检测。阴性的标本使用原检测系统再进行重复检测。结果 2017—2019年献血者检测标本共计25.8万人份,乙肝表面抗原双试剂阳性标本共计195份,核酸HBV DNA阳性标本172份,阴性标本23份,其中核酸单检系统阴性标本8份,核酸混检系统阴性标本15份。单检系统的8份标本再次进行检测,至少有1次为阳性的标本有5份,混检系统的15份标本再次进行检测,至少有1次为阳性的标本有9份。结论无论单检核酸检测系统还是混检核酸检测系统都会出现乙肝表面抗原双试剂阳性而核酸检测阴性的结果,其中混检系统较单检系统的标本数量要多近1倍。重复检测结果为阳性标本的比例约为60%,为低浓度标本的机会性检出。因此采取1遍血清学联合1遍核酸进行乙肝检测的新检测策略,无论是核酸检测系统还是血清学检测系统都应进行系统的评估,比较与实验室原有检测策略的差异,避免漏检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健康体健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方法对5040名来该院进行健康体健者的静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HBsAg。结果 5040名健康体健者中,HBsAg阳性232名,阳性率为4.6%。其中男性阳性率5.2%,女性阳性率3.6%。结论 2007~2009年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男性高于女性,降低乙型肝炎感染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的心理状况,为乙肝病毒携带孕妇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84名乙肝病毒携带孕妇进行SCL -90量表的评定,选择200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结果 184名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总均分、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方面得分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对孕妇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乙肝前S1、HBV-DNA,探讨LHBs用于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LHBs以及乙肝前S1,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患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1)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LHBs与HBV-DN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LHBs与HBV-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同乙肝模式患者血清乙肝前S1的检出低于HBV-DNA的检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HBs可以弥补由于乙肝病毒变异引起的HBeAg检测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乙肝患者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对于集体生活的中学生危害极大[1-4].为了更好地预防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和乙肝疫苗接种前筛检,笔者对西昌市2007~2009年中学住校生和新生进行了HBsAg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乙肝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其感染呈世界流行,据WTO报道,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我国是属高流行区,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09%,各地血站为减少血液报废,一般采取HBsAg胶体金法初筛合格后采集血液,相对ELISA法,胶体金法灵敏度低,仅为1ng/ml(相当于2IU/ml),ELISA法检测灵敏度为0.5ng/ml,当检测含量在0.5ng/ml—1ng/ml之间的低滴度携带献血者,胶体金法不能检测。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已成为重要的世界健康问题,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区,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控制我国乙肝流行之关键。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或联合使用乙肝高效球蛋白仍有10%-20%的婴儿无应答反应,因此宫内感染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疾病,估计全球有3亿5千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约1/3在中国。在中国,乙肝病毒感染者大多始于幼龄期,特别是经母婴传播,幼龄感染者中约90%可以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又有40%可以发展为肝硬化。控制乙肝的传播和流行已是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如何提高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率,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提高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联合免疫率,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通过对2002—2006年间乾安县乙肝携带者妇女及其家人获知乙肝防治信息的途径和渠道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亿人,其中母婴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目前还没有能彻底治愈乙肝感染的药物,而母婴传播途径也较复杂,除了宫内、分娩中感染外,产后母乳喂养也是可能的传播途径。我国乙肝携带产妇所占比例较高[1],对阻断母婴的垂直传播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健康教育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月~2008年7月,我们对6680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翁慧斌  刘寿荣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92-1394
乙型肝炎是我国乃至全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全球目前约有3.5亿人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慢性携带者,其中25%~40%的人将最终转归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我国人群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9.5%左右,约1.25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0多万,  相似文献   

19.
梅毒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播性疾病,近年来梅毒感染人数迅速增加,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且患者大多为隐性梅毒,产前检查或入院待产甚至是产后才被检出,一旦确诊,会给孕产妇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从而影响其自身治疗及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为了使患者积极配合驱梅治疗,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的成功率,必须分析她们的心理状况,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