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对过敏性紫癜(HSP)儿童Th17/Treg失衡的影响及其对HSP复发、肾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取HSP患儿63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槐杞黄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槐杞黄组加用槐杞黄颗粒口服治疗。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检测所有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Th17细胞(CD3+CD8-IL-17+细胞)、Treg细胞(CD4+CD25+CD127+细胞)及细胞因子IL-17、TGF-β1水平。随访记录各组患儿紫癜复发次数。结果常规治疗组及槐杞黄治疗组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h17、IL-17、TGF-β1水平均有下降,Treg水平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reg及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槐杞黄组治疗后的Th17及IL-17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槐杞黄组较常规治疗组复发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3%vs.33.3%,χ2=4.023,P=0.045),肾损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vs.27.6%;χ2=1.585,P=0.208)。结论槐杞黄辅助常规治疗能调节HSP患儿Th17/Treg失衡,尤其是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及其相关因子IL-17;槐杞黄辅助治疗能减少HSP的复发,不能减少肾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变化的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免疫功能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011年1月~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均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制定的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1],共计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8.1岁.对照组:健康儿童共计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7.6岁.过敏性紫癜组性别、年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改变明显,CD3十CD4+ (Th)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为2.91,P<0.01;CD3+CD4+ (Th)/CD3+CD8+ (Ts)比值降低,与对照组相比,t值为2.80,P<0.01;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为2.76,P<0.01;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补体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检测免疫功能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免疫球蛋白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93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予以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比两组皮疹、腹痛、紫癜、血尿、便血消退时间,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皮疹、腹痛、紫癜、血尿、便血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予以免疫球蛋白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皮疹消退时间及康复进程,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T细胞)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153例MPP患儿(疾病组)和12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IL-6、IL-8、IL-10和TNF-α水平,并对疾病组治疗前、治疗后及疾病组并发胸腔积液伴肺纤维化(纤维化组)与不伴有肺纤维化(非纤维化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疾病组治疗前外周血IL-6、IL-8、IL-10和TNF-ɑ水平及CD8~+T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均低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治疗后外周血IL-6、IL-8、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CD4~+、CD8~+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化组外周血IL-6、IL-8、IL-10水平和CD8~+T细胞比例高于非纤维化组,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低于非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IL-6和IL-8辅助诊断肺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敏感性分别为100.0%和92.6%,特异性分别为95.6%和93.0%。结论联合检测外周血CD4~+、CD8~+、CD4~+/CD8~+比例及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水平有助于全面了解MPP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外周血IL-6和IL-8最有助于MPP患儿肺纤维化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改变,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收治入院明确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280例,同时随机收集同年龄段健康体检儿童5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群及NK细胞群的变化,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过敏性紫癜患儿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CD19~+B淋巴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19~+B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增高(P0.05),CD16+CD56+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其余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及补体C3水平明显增高(P0.05),补体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细胞免疫和NK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功能下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L-6、IL-8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对32例HSP患儿和23例健康儿童分别采用间接免疫SAP花环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的含量。结果 HSP患儿的CD3^ 、CD4^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CD4^ /CD8^ 高于对照组(P<0.05);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过敏性紫癜存在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和IL-6、IL-8的检测可作为HSP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schonlein-henoch purpura,HSP)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对20例HSP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20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率进行检测。结果:HSP患儿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和呼吸道感染患儿(P<0.05),而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相当。结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HSP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行血液灌流治疗的效果和对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因子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凝血功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住院、关节疼痛、便血缓解、腹痛缓解以及紫癜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FIB低于对照组,PT及APTT高于对照组,炎症因子IL-10、IL-6、TNF-α低于对照组,免疫指标CD4~+、CD3~+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CD4~+/CD8~+、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血液灌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更佳,能使患儿的炎症因子、免疫功能以及凝血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55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浆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6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期选取2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HSP患儿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91±0.78)% vs(0.52±0.24)%,(P<0.01)];HSP患儿血浆IL-17和IL-6的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IL-17:(47.4±17.6)pg/ml vs (15.6±11.2) pg/ml;IL-6:(273.8±42.4)pg/ml vs(228.7±37.4)pg/ml,(P<0.01)].患儿血浆IL-17和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0.762,P<0.01).结论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Th17细胞比例增加,IL-17和IL-6水平升高,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及其炎性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ST2(sST)、免疫球蛋白1(IgA1)与T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HSP患儿110例,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空腹抽取所有儿童的肘部静脉血5ml,检测血清sST、IgA1水平与T细胞亚群。结果观察组患儿的CD3~+、CD4~+、CD4~+/CD8~+低于健康儿童,CD8~+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的IgA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33(IL-3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白介素-21(IL-2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与健康儿童无差异(P0.05),观察组儿童的sST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CD3~+、CD4~+、CD4~+/CD8~+、IgA1、s ST2/IL-33与HSP的发生有关。以CD4~+/CD8~+、IgA1、sST2/IL-33为自变量,以是否为HSP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细胞亚群、IgA1、sST2/IL-33是HS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CD4~+/CD8~+、IgA1、sST2/IL-33单独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9、0.763、0.775,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9.49%,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sST2/IL-33、IgA1与T细胞亚群在诊断HSP患儿中有重要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诊断率,在临床上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及尿液中骨膜蛋白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作为紫癜性肾炎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10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过敏性紫癜组,以及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106例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及尿液中骨膜蛋白水平,并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及尿液中骨膜蛋白水平。结果紫癜性肾炎组的血清及尿液中骨膜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过敏性紫癜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过敏性紫癜组的血清中骨膜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紫癜性肾炎组中,重度患儿的血清及尿液中骨膜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及中度患儿(P<0.05);中度患儿的血清中骨膜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患儿(P<0.05)。结论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及尿液中骨膜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50例单纯性过敏性紫癜(HSP)患儿、54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和3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并同期检测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结果】HSP组、HSPN组的尿系列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组与HSPN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三组BUN、C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在过敏性紫癜肾功能早期受损时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及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紫癜性肾炎33例,无肾炎31例),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急性期和缓解期的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ET-1水平,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结果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缓解期均明显下降。紫癜性肾炎组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缓解期虽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F=4.973,P〈0.05),血清IL-6、IL-2及血浆vWF缓解期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肾炎组患儿缓解期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浆ET-1水平在急性期、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评分与vWF、TNF-α呈正相关(rho=0.73,rho=0.92,P均〈0.01)。结论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TNF-α、vWF有望作为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49例(包括8例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每天口服泼尼松1mg·kg^(-1)·d^(-1),氯苯拉敏(8mg,每日三次),环磷酰胺(2mg·kg^(-1)·d^(-1));每日静脉注射维生素C4~6g及10%葡萄糖酸钙10ml。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50U·kg^(-1)·d^(-1)4周,其后皮下注射50U·kg^(-1)·d^(-1),时间4周。观察皮肤紫癜复发次数、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时间为2月。结果 治疗组2、4、6周时尿红细胞及尿蛋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皮肤紫癜及血尿蛋白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可以明显减少其复发,并明显减少血尿和蛋白尿,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刘太彬 《华西医学》2009,(11):2934-2935
目的:探讨肝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9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肝素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肝素组给予肝素钠100~150 U加入5%葡萄糖100~20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5~7天,以后每两周查尿常规1次,至少观察3个月或以上。结果:肝素治疗组发生肾炎3例(6.1%),对照组发生肾炎11例(22.4%),肝素治疗组肾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1〈P≤0.05)。结论:肝素对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肾病综合征和紫癜性肾炎患儿的膳食摄入量和营养不良指标,以制订其营养治疗方案。方法记录50例肾病综合征和50例紫癜性肾炎患儿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3 d,同时测定两组患儿营养评价相关指标,经SPSS 13.0软件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能量、脂肪及钙、铁、锌、维生素A的摄入水平明显低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蛋白质和维生素E则明显超过推荐量。紫癜性肾炎组患儿在能量、脂肪、钠、钾、铁、维生素A和胆固醇的平均摄入量明显低于肾病综合征组患儿(P<0.01)。肾病综合征组在总蛋白、白蛋白和血钙检测值显著低于紫癜性肾炎组(P<0.01)。结论肾病综合征和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主要营养素摄入量不足,能量和蛋白质营养不良的问题较为突出,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胱抑素C(Cys 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lb/Cr)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根据肾损伤程度(依据为24 h尿蛋白定量)将其分为早期组[n=46,24 h尿蛋白定量>10~25 mg/(kg·d)]、中期组[n=36,24 h尿蛋白定量>25~<50 mg/(kg·d)]、晚期组[n=18,24 h尿蛋白定量≥50 mg/(kg·d)]。另选取42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比较四组研究对象的Cys C、Cr、UAlb、NAG水平、UAlb/Cr及24 h尿蛋白定量;分析Cys C、NAG水平、UAlb/Cr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结果 Cys C、UAlb、NAG水平、UAlb/Cr及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对照组<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Cr水平比较:晚期组<中期组<早期组<对照组(P<0.05)。Cys C、NAG水平、UAlb/Cr与24 h尿蛋白定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Cys C、NAG水平、UAlb/Cr均高于正常值,且Cys C、NAG水平、UAlb/Cr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尿常规检查,分为尿检正常组和紫癜肾损害组;紫癜肾损害组分为一过性尿异常组及持续性尿异常组。观察相应的临床因素,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紫癜肾损害组年龄,皮疹反复、皮疹持续时间,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高于尿检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持续性尿异常组皮疹持续时间、血尿并蛋白尿发生率均高于一过性尿异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皮肤紫癜者、紫癜加关节症状者、紫癜加消化道症状者以及同时有紫癜、关节症状和消化道症状者肾损害发生率分别是33.3%、41.7%、54.5%和75.0%,混合型和单纯紫癜者肾损害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发病年龄较大,皮疹反复及持续时间长,消化道出血者易发生肾损害;除皮肤紫癜外,合并关节症状和消化道症状者易发生肾损害;皮疹持续时间长、血尿合并蛋白尿与肾脏持续受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接受维生素D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遵循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37例。研究(1)组接受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研究(2)组接受维生素D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25(OH)D3水平、CD3+、CD4+、NK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E)水平。结果 研究(2)组的临床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研究(1)组的72.97%(P<0.05)。治疗后,两组的25(OH)D3水平、CD3+、CD4+、NK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2)组高于研究(1)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gA、IgG、Ig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2)组低于研究(1)组(P<0.05)。结论 维生素D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能够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更有利于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成人HSP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西医方法治疗),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HPS复发率、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IgA、补体C3、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变化。结果皮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为(6.0±2.1)d、(12.0±3.3)d,对照组分别为(7.0±2.3)d、(13.0±3.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HSP复发率和HSPN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23.3%(7/30)、20.0%(6/30),对照组分别为50.0%(15/30)、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血清IgA、补体C3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SP效果良好,且可减少HSP复发率及HSPN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