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方法对20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病人重点加强术中体位和耐受力的训练,术后指导四肢功能锻炼,尤其手的捏与提功能的锻炼,出院的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表明围手术期的康复有利于该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3例病人随访中Odom'S临床疗效评定,其优良率达80%以上.结论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在脊髓型颈椎病的恢复和功能重建中至关重要,良好的心理康复与躯体康复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护理措施,分析了52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521例患者采用了经前路椎间盘摘除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和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获满意恢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靓 《中国校医》2007,21(6):F0003-F0003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脊髓型颈椎病的理想手术方法。我科在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对52例患者采用了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手术效果理想,通过有针对性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早期识别和预防术后并发症,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前路手术后出现吞咽困难的影响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将我科住院并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的80例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40例采用一般护理结合专科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40例采用一般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病情转归情况,分析临床专科专项护理应对措施。结果观察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及心理压力并促进病情转归,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椎体次全切除术+钢板固定治疗,并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情况,Cobb角改善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的Cobb角明显大于术前,JOA得分明显高于术前,且P0.05。结论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具有减压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脊髓减压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人,应早日采取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多采用颈椎前路手术途径,具有简便,安全暴露好,出血少,既可解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又可行椎体间植骨稳定颈椎的特点。但由于颈前部解剖较为复杂和险要,四周与重要器官相邻,其底部为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重要组织,这就不仅要求医生手术认真,良好的护理配合亦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我院自1997~1999年以来共收治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加植骨融合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在40~62岁,病程平均8个月,均为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出现双上肢麻木,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单纯前路或后路与后前路联合手术后的脊髓功能改善及预后状况,探讨后前路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9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颈前路手术减压植骨钛网植入钛板内固定术121例(单纯前路手术组),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12例(单纯后路手术组),后前路联合手术65例(后前路联合手术组).行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对比三组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1~7年随访,平均(4.7±1.4)年.单纯前路手术组改善率78.1%,优良率72.7%(88/121),单纯后路手术组改善率70.6%,优良率66.1%(74/1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前路联合手术组改善率86.7%,优良率83.1%(54/65),与单纯前路手术组、单纯后路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中,后前路联合手术在疗效上明显优于单纯前路手术或单纯后路手术.脊柱稳定性单纯前路手术、单纯后路手术、后前路联合手术逐一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5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比较2组的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5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症状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开槽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椎体开槽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肌力、感觉、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年,平均18个月.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的脊髓功能评定标准,术前平均(10.20±1.18)分,术后平均(16.02±1.22)分.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应用前路开槽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具有减压彻底、固定稳定、可重建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的优点,术后肌力、感觉、功能改善明显,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56倒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术,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比较2组的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5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症状较手术前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史(P〈0.01)。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为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颈部不适、手部麻木,颈肩疼痛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了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我院的颈椎病前路手术患者72例、进行了心理护理、各项常规训练和适应性训练;术后一般护理、功能锻炼和出院的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本组7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5个月患者最终随访融合率为100%.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护理和术后呼吸道护理,对于提高颈椎病手术治疗效果及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手术的疗效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随访分析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颈前路手术治疗的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计算膨胀恢复率,JOA法(17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术后疗效,并统计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随访6—57个月,平均27.3个月,术后改善牢为优47例(59.5%),良11例(13.9),优良牢为73.4%。术后改善率与病程、年龄、术前功能评分、膨胀恢复牢、T2WI是否高信号有关。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即需手术处理,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疗效确切。病程、术前评分、膨胀恢复率及T2WI高信号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颈椎前路手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创伤、脊髓型颈椎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1],由于颈椎前路手术的解剖关系比较复杂,涉及诸多重要结构,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术后易发生并发症[2]。本院75例患者颈椎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术后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食管瘘、肺栓塞的护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术后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食管瘘、肺栓塞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过两次手术病灶清除、修补、伤口持续灌注冲洗抗感染治疗与护理,瘘口愈合良好,住院365 d痊愈出院。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术后并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食管瘘发生的原因复杂,术后做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至关重要;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有效的伤口灌注冲洗、环境的管理是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补肾方联合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接受颈前路手术,治疗组术后在基础治疗上加服益气化瘀补肾方。两组均定期随访(术后1、3、6、12个月),根据颈椎病脊髓功能评分(JOA评分:17分制),评估两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复查术后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侧位片,评价两组椎间植骨融合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1、3、6个月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根据JOA分值改善率评比,对照组术后优良率为90.4%;治疗组术后优良率为76.0%;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益气化瘀补肾方联合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更有利于病人术后脊髓功能的恢复,且远期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严重颈椎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四肢麻木或不全瘫,经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我院1997年初至1998年7月共行5例此手术,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51岁,本组手术病人除1例发生浅度褥疮外,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训练推移气管和食道颈前路手术系经内脏鞘占血管神经鞘间隙抵达椎体前方。术中须将内脏鞘牵向对侧方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现状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铜陵市立医院骨科收治入院并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0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康复锻炼益处及障碍量表、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SER)对患者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SER得分为(65.88±18.36)分,处于中等水平。年龄、术后开始坚持锻炼、锻炼益处及锻炼障碍评分均为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水平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在开展针对性的延续性康复锻炼指导时,应以对术后康复锻炼的益处认识不足、锻炼障碍感受较多者及高龄患者为重点关注人群,以提高术后患者整体的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探讨手术显微镜在脊柱外科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梅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观察组实施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率、脊髓功能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脊髓功能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减少术中神经损伤,具有确切减压效果,有利于改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12例(9例四节段,3例三节段)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评估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植骨融合率、 内固定的稳定性以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该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植骨完全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及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加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目的、术后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联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了5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28例常规组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联合组28例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联合组患者优良率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针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联合采用颈椎前路融合术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能够促进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对改善预后情况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