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庞安时,字安常,北宋著名医家。鉴于庞氏的生年、卒年和籍里在辞书和专著中众说纷纶,读者莫衷一是,特作考辨如下。不当之处,敬希指正。一、生卒年辨误关于庞氏的生卒年,综合起来有下列三类。 (一)生卒年不详如有的辞书在解释“庞安时”词目时不载其生卒年,有的并在其凡例中指明“资料不足者从缺”,或谓“生卒年有稽可查者,一律标明;不详者,则省略。 (二)生卒年取大约数有几种说法:一说“庞安时(十一世纪)”;二说“约生活于公元第十一世纪后半期”;三说“约1042~1099年,或“约生活于公元1042至1099年间”  相似文献   

2.
杨际泰,字平阶,今湖北广济县梅川镇人。约生卒于公元1780~1850年(详细生卒年代有待稽考),系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蕲水、广济一带知名医家。先生少时习儒,“夙习举子业,补郡庠(注:庠,古时指学校,此指庠生,乃  相似文献   

3.
良工不废外治——吴师机外治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师机,原名安业,字尚先,清代钱塘人,约生卒于公元1806年~1886年(清·嘉庆十一年~光绪十二年)。所著《理瀹骈文》一书,详细论述了中医外治法的理论根据和具体治疗措施,是祖国医学中独具一格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孙思邈是隋末唐初的著名医学家、大药学家,生卒于公元58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后世尊称为“药王”。  相似文献   

5.
《脉经》10卷,西晋·王叔和撰.王叔和,名熙,叔和为其字.高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一说山西高平)人,生卒年代不详,约生活于公元三世纪.  相似文献   

6.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安徽休宁人,生卒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公元1522~1619年),为汪石山的再传弟子.孙一奎是明代著名医家,他将理学思想融入医学理论当中,首倡"医易同源",创立"命门动气"学说,在理论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并启发了其后赵献可、张景岳等人对命门理论的阐发.  相似文献   

7.
关于喻氏的生卒年代,《中医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谓:约为1585-1664年,其它医史文献尚未见明确载述。故笔者试对喻氏生卒年代作一初步考证,并就正于海内学者。关于喻昌的生年,由于喻氏在《医门法律》[顺治十五年(公元1659年)]的自序中云:“是年七十有四”,而我国古人均以虚岁计龄,故依此句上溯,则喻氏应生于明·万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至于喻氏的卒年,由于一些史料说法不一致,未能确定。有谓喻氏约殁于1664年。此说大概是根据胡周鼎氏1665年为张璐《医通》所作的序。胡序谓:“近  相似文献   

8.
孙思邈的针灸学成就300193天津中医学院赵峻岭孙思邈,初唐著名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其生卒年代,据考约为公元581~682年,一说为公元541~682年。著有《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等书。孙氏品性高雅,博学多闻,不但对医理探索颇深,而且...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对针灸学的贡献300193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赵峻岭魏连海李东垣,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金元四大家之一,宋金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约生卒于公元1180~1251年。受业于易州张元素,尽得其传,并有所阐发。他重视脏腑辨证,尤其对《内》、《难...  相似文献   

10.
明代医家赵献可,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浙江鄞县人,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16~17世纪。其学术思想重视命门、相火,并始终贯穿于其重要著作《医贯》中。而命门属少阴,相火属少阳,与少阴少阳枢经密切相关,故本文将结合枢经的性质特点对赵献可《医贯》中的学术思想进行探研。  相似文献   

11.
《镜花缘》是产生于18~19世纪的一部章回小说,全书共一百回。虽然该书不像《三国志》《水浒传》等书那样家喻户晓,但也是一部很有影响的古典名著。作者李汝珍,字松石,直隶大兴人,生卒确切年月不详(根据现有材料推算,大约生于1763年以后,死于1830年以前)。李汝珍是一个“于学无所不窥”的多才多艺之人,  相似文献   

12.
王焘的针灸学成就300193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赵峻岭魏连海王焘,唐代中期眉县(今陕西岐山县)人。约生卒于公元670~755年,出身世家,其祖父王王圭官终礼部尚书。王氏幼时多病,年长的医术,曾是“七登南宫,再拜东掖,使繁台阁二十余载”的大官,由于长期管...  相似文献   

13.
柳宝诒是晚清一代名医,其生卒年代(1842~1901)距吴鞠通、王孟英诸贤不远。以治疗温热病为其专长,在这方面的理论,渊源于喻嘉言、叶香岩诸氏,又能出入于各家之间,成为温病流派中知名人物之一。现根据柳氏医案有关温病治验例若干条,从中探索其立法基础和临床实践,对于我们研究前人学术经验,或有一些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略论葛洪对针灸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葛洪对针灸学的贡献300193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赵俊岭魏连海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约生卒于公元261~341年,他先著成《金匮要方》一百卷(一作《玉函方)(已失传),因卷轶浩繁,不便携带,乃将其中救急、多见、简...  相似文献   

15.
浅谈葛洪的创伤外科学术思想和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革 《河北中医》2005,27(4):308-309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西晋丹阳句容人(今江苏句容县)。生卒于公元26l一3-41年,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医药学家。他所撰著的《肘后救卒方》,约成书于公元326~341年之间,共86篇,后经梁代陶弘景于公元500年增补为101篇,定名为《肘后百一方》。而今本《肘后备急方》仅存70篇,已残缺不全,且所载内容已有很多亡佚。考之相去葛洪不远的《外台秘要》、《备急千金要方》、《证类本草》及《医心方》等典籍,均辑录有不少《肘后救卒方》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明代儿科医家万全,字密斋(约生卒于1488~1578),湖北罗田县人。三世家传儿科,学验俱丰,颇有创见。主要著作有《幼科发挥》、《育婴家秘》、《片玉心书》等。万氏提出的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说,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高度概括了小儿五脏的生理特点,作为其完善五脏辨治大纲的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说的内容实质、学术渊源及实践意义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正于同道。从生理立论有余为实,不足为虚,万氏小儿五脏有余不足说似应纯属于一种病理观。其实  相似文献   

17.
关于葛洪的生卒与寿年学术界一直都有争议,有61岁和81岁之说,且61岁说居多,至于其逝世地一般都认为是广东惠州罗浮山。根据近年来一些新资料和证据,并结合自己研究的结论,提出了葛洪生卒寿年及逝世地的新认识:葛洪寿年为81年,其最终的隐居、逝世地不在罗浮山,而极有可能在浙江宁海或安徽宁国。  相似文献   

18.
窦汉卿,金元时期著名针灸医家,但是今人对窦汉卿生平相关问题略有出入,笔者针对现代期刊论文中的不同之处进行考辨,并对相关问题重新进行梳理。考辨结果为窦氏生卒年份应为公元1196年~1280年;窦汉卿足迹遍及中国内蒙古、河北、北京、河南、湖北等地,未曾到过山东;窦汉卿直接师承者按照时间先后次序应为王翁、宋子华、李浩、谢宪子。  相似文献   

19.
《清末名医费伯雄生卒年考》(刊于1985年第7期本刊)一文作者赵有臣为了考证“近代颇有影响的名医——费伯雄的确切生卒年代”,翻阅了不少有关书籍,花费了多少岁月时间,其精神可佩。但诚如作者自言,“虚定、偶合”,究未见底。本文则对此提出商榷,献曝续貂。的确,考证历史人物,必有可靠依据;再加佐证分明,才得肯定。从赵氏所引资料来看,似乎还没有看到费伯雄长孙承祖(字绳甫)于民国元年壬子(1912)所重刊的“附有伯雄氏八十岁画像”的《费氏全集》铸版家藏本;所以事与愿违,对卒年无从确定。原来,绳甫氏于1912年早就有鉴于此,他在壬  相似文献   

20.
《法古录》,本草专辑。清·鲁永斌编辑。鲁永斌,号宪德,山阴县人。其人正史无考,生卒年月不详。据《法古录》叙载,本书成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公元1780年),届时作者已年近古稀。由此推知,鲁氏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