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极体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副产物, 含有和卵细胞相对应的遗传物质, 对极体进行遗传学检测可以推测出相应卵细胞的染色体和基因状态。极体活检具有对胚胎损伤小、伦理上易被接受等特点,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取材方法。极体分析主要用于母源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非整倍体和染色体结构重排的PGT, 在女方新发变异、家系成员缺失或生殖腺嵌合的单基因病检测、线粒体遗传病的阻断和高龄女性的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方面具有优势。与囊胚期检测相比, 极体检测能够避免囊胚培养失败造成的胚胎浪费, 提高胚胎利用率, 可能对卵巢功能不全的女性更有利。此外, 极体检测将检测时间前移, 能够实现新鲜胚胎移植。本文对极体活检在PGT中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归纳, 旨在揭示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 SNP-array)技术和第二代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术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中的检测能力和效率。方法回顾性描述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就诊、夫妇双方均携带有明确致病性基因突变并要求进行第三代试管婴儿助孕的188例患者资料。经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授精和体外培养后, 共收获995枚囊胚并进行活检。患者胚胎细胞遗传物质经全基因组扩增之后, 分别采用SNP-array或NGS分析其携带致病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的情况, 同时采用Sanger测序或间隙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对突变进行直接检测。分析女方年龄和获囊胚数的关系、胚胎携带突变和致病性CNVs的比例, 比较不同分子诊断技术在PGT中的检测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前扩展性携带者筛查(preconception expanded carrier screening, PECS)在中国汉族育龄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序贯筛查模式进行PECS的不孕不育夫妇的基因检测结果, 对单基因病致病基因携带率、高危夫妇携带率及高危夫妇的临床结局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有1 565例患者接受PECS, 均为汉族人群, 其中接受扩展型108种单基因病检测的女性患者420例, 男性患者84例, 目标基因总体携带率为30.75%(129/420)。检出1对高危夫妇, 携带率为1.19 %(1/84), 检测基因中携带率较高的分别是MMACHC[2.58%(13/504)]、ATP7B[(2.38%(12/504)]、SLC22A5[2.18%(11/504)]、GALC[1.79%(9/504)]、PAH[1.79%(9/504)]、MLC1[1.19%(6/504)], 余下均不足1%。接受脆性X综合征FMR1基因检测的患者共555例, FMR1基因突变5例, 占0.90%, ... 相似文献
4.
<正>单基因病是由单个基因的一个或两个等位基因变异导致的疾病。目前已发现的单基因病已超过7 000种,大部分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单基因病患儿的出生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目前有两种主流的预防方法,即产前诊断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其中PGT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阻断单基因病的生殖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5.
辅助生殖技术中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时可以检出一定比例的嵌合型胚胎。嵌合型胚胎移植后有机会获得健康活产, 但相比于整倍体胚胎, 其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升高, 且其妊娠风险及子代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 近年来嵌合型胚胎的临床处理备受关注。本文从嵌合型胚胎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 以及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对PGT后嵌合型胚胎的移植价值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长读长测序技术发展迅速, 在基因组、转录组、表观遗传学等研究方向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显示出在临床检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主要的长读长测序平台的基本原理和性能, 综述了该技术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极体测序技术在Van der Woude综合征患者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因IRF6基因新发变异导致的Van der Woude综合征女性患者, 应用极体测序技术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6枚卵经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受精后, 分别顺序活检第一极体、第二极体和囊胚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细胞经全基因组扩增后, 利用PCR联合Sanger测序的方法检测极体和胚胎的致病变异携带状态, 推断对应胚胎的致病性。为预防因囊胚培养失败造成无可移植胚胎的情况, 在囊胚形成前对1枚致病性低的优质胚胎进行玻璃化冷冻。此外, 通过在夫妇双方以及特定基因型的极体和胚胎样本中对变异位点及其上下游1M区域内的17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进行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 连锁分析构建单体型。选择致病性低的胚胎移植, 成功妊娠后进行产前诊断以及跟踪随访。结果成功获得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各6枚, 其中11枚极体的变异位点检测成功。6枚胚胎中, 1枚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三代单分子实时(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 SMRT)测序技术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领域阻止染色体平衡易位向子代传递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利用三代SMRT测序技术, 对6对夫妇中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外周血全基因组进行测序, 鉴定平衡易位断裂点并构建断裂点附近的单体型, 然后通过PGT对胚胎染色体非整倍性及结构进行检测, 获得完全正常的胚胎进行移植。结果通过全基因组三代SMRT测序检测到了平衡易位断裂点并且精确到单碱基水平;6对参与实验的夫妇通过对移植前的囊胚检测, 均明确断裂点位置, 最终5对夫妇获得完全正常的胚胎。结论三代SMRT测序技术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将携带者的平衡易位断裂点精确至单碱基水平, 可应用于PGT领域阻断染色体平衡易位向子代的传递。 相似文献
9.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技术广泛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PGT可以检测胚胎的单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同时能改善胚胎植入效果、临床妊娠结局和活产率。但该技术涉及到的活检过程对胚胎具有一定的侵袭性, 同时对设备和人员的要求颇高。而随着从囊胚液和胚胎培养液中发现了可以用于基因分析的游离DNA, 无创PGT(noninvasive PGT, NiPGT)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检测方式, 在辅助生殖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就目前NiPGT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阐述,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重排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chromosome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s, PGT-SR)后囊胚形态学评分对冻融单囊胚移植活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PGT-SR助孕后冻融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1 412个移植周期。依据是否获得活产分为活产组(n=634)和未活产组(n=778), 根据囊胚扩张度、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形态对囊胚进行评分, 比较各形态学参数的活产率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评估每个形态学参数对单囊胚移植活产的预测价值。再依据囊胚发育天数分为第5天囊胚(n=977)和第6天囊胚(n=435), 进一步探究第5天和第6天囊胚的不同扩张度分期的活产。结果活产组的不孕年限[(2.88±2.41)年]比未活产组[(3.18±2.67)年, P=0.028]短。活产组的移植日内膜厚度[(10.12±2.03)mm]和第5天囊胚移植周期比例[75.6%(479/634)]比未活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后嵌合型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 及不同嵌合比例、类型对嵌合型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接受PGT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纳入308个嵌合型胚胎移植周期(记为嵌合型组)和904个整倍体胚胎移植周期(记为整倍体组)。比较嵌合型组和整倍体组的妊娠结局, 包括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根据嵌合比例将嵌合型组分为低比例嵌合亚组、高比例嵌合亚组, 根据嵌合类型将嵌合型组分为片段缺失/重复嵌合亚组、染色体单体/三体嵌合亚组、复杂嵌合亚组, 分析不同嵌合比例、类型对嵌合型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结果嵌合型组的持续妊娠率[49.35%(152/308)]及活产率[48.38%(149/308)]均较整倍体组明显降低[58.19%(526/904), P=0.020, OR=0.924;55.75%(504... 相似文献
12.
<正>染色体病在不孕不育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与反复种植失败、早期妊娠丢失、胎死宫内、孕期引产、缺陷儿出生甚至死产息息相关。针对于染色体病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可以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过程中对胚胎进行活检和遗传学诊断,以选择正常的胚胎移植,使患者能孕育健康的后代,从而达到降低流产率、提高妊娠率、改善临床结局的效果。本文主要从染色体病PGT技术的发展历程、原理、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给生殖医学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1,(7)
出生缺陷和罕见病是我国乃至全球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大多数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技术(PGT)通过在胚胎着床前阶段进行遗传检测, 挑选正常胚胎进行移植, 从而在源头上阻断了该类疾病的发生。本文针对出生缺陷和罕见病的 PGT 方法及其新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胚胎植入是妊娠过程的起始阶段, 囊胚必须黏附并入侵接受性母体子宫内膜, 以获得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但胎儿是一种半同种异体移植物, 一旦进入子宫必然会遭到母体的免疫排斥, 因此建立并维持母-胎免疫耐受对植入成功至关重要。微小RNAs(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非编码RNA, 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后表达, 从而参与人体内众多的生理和病理活动。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 miRNAs在胚胎植入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能调控母体免疫系统, 当miRNAs表达失调时, 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妊娠并发症。此外, 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性在着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miRNAs在胚胎植入免疫调控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患者不孕症的发生率高达30%~50%, 常见的病因包括输卵管及盆腔因素、内分泌紊乱、卵子质量异常、炎症、免疫失调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近年来研究表明, 子宫内膜孕激素抵抗与容受性低下密切相关, EMS患者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表达下降、PRA/PRB失调、孕激素下游信号通路的多个分子表达异常、PR表观遗传学改变以及子宫内膜慢性炎症等因素造成子宫内膜对孕激素反应低下, 导致孕激素诱导的基因表达下降、雌孕激素调节的内膜容受性相关蛋白表达低下、子宫内膜结构改变、蜕膜化不足等, 最终胚胎着床失败。本文对EMS患者子宫内膜孕激素抵抗的发生机制及作用效应进行详细综述, 以期为探索改善EM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常见的妇科疾病, 表现为痛经、不孕, 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多因素病因所致, 其中遗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遗传关联研究从功能候选基因到全基因组水平发现了多个与该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遗传易感性位点。此外, 表观遗传学也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从激素调节、免疫炎症、黏附、侵袭和血管生成等相关的基因入手, 总结了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学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其发生、发展机制, 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遗传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术语的更新,单基因病胚胎着床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single gene disorders, PGT-M)技术不断进步和更新,广泛应用于临床以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和阻断致病基因的家族传递。...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迄今为止动物间布病尚未根除, 且缺乏安全有效的人体疫苗, 因此, "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的药物治疗仍然是人间布病管理中的重要策略。布病治疗目标为缓解和缩短症状期, 减少并发症, 防止复发以及转为慢性等。目前, 尽管抗感染治疗对于大部分患者效果良好, 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发生治疗失败或后期复发等情况, 因此, 布病的治疗策略亟待优化。本文阐述了布病治疗原则、临床治疗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以期为优化布病药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遗传检测技术的进步, 促进了携带者筛查技术在生殖领域的蓬勃开展。扩展性携带者筛查与传统的基于指南的携带者筛查相比, 可以有效地识别出更多的高危夫妇。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开展后, 增加了单基因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的转诊数量, 丰富了疾病诊断类型。扩展性携带者筛查结合PGT技术, 正在改变遗传风险评估的临床策略, 通过准确识别生殖风险信息, 合理安排生育计划, 从而预防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 PGT-M)周期前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CID)相关的重组激活基因1(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 1, RAG1)基因结构和功能, 并对其新发现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预测。方法针对2016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先证者的外显子报告及其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及Sanger测序数据, 利用PROVEAN、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致病性预测软件对RAG1基因变异位点的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进行分析, 并对突变与野生型RAG1蛋白的结构进行三维结构重建, 实现致病性的预测。结果双方均为RAG1基因突变携带者, 突变位点位于11号染色体上, 女方为c.946T>G(p.C316G)杂合错义突变, 男方为c.11941196del(p.L399del)杂合整码突变。两个突变位点对应的氨基酸在人、黑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