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与传统常规诊疗流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胸痛中心成立运行后收治的确诊ACS 45例急性胸痛患者为观察组,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的ACS 43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门急诊分诊到就诊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肌钙蛋白(cTnI)检查时间、进医院大门-球囊扩张时间(Door to balloon time,D2B time)、救治成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胸痛中心运作后,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分诊的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和肌钙蛋白检查时间显著少于胸痛中心成立前的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门-球囊扩张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运行模式显著提高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等急性胸痛的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压的动态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血液动力学监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心静脉压(CVP)是诸多监测循环功能的指标之一,它代表靠近上下腔静脉内或右心房的压力[1]。可直接反映回心血量与心脏功能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右心的前负荷状态。我院ICU科于1998年1月~1999年12月,对101例病人进行了CVP的动态监测,现将其CVP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101例病人中男56例,女45例。年龄18-78岁;大手术后病人46例,危重症病人55例;动态监测 CVP时间最短的为 4 h,…  相似文献   

4.
袁敏  黄桂忠  彭博 《临床荟萃》2021,36(4):365-369
在临床工作中每天都能遇到急性胸痛的患者,因急性胸痛至门诊就诊的患者接近1/3.胸痛的病种多且复杂,大致可分为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胸痛中心(CPC)的建立对于快速鉴别胸痛类别和尽快再灌注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CPC是通过多学科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迅速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治疗手段的综合类科室,它可以提高胸痛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信息化流程改进在胸痛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胸痛中心就诊的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胸痛中心信息化流程改进前入组患者设为对照组(n=738),流程改进后入组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459)。比较两组患者胸痛中心关键监控指标、患者及医护人员对信息化流程运行的满意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首份心电图时间、肌钙蛋白T报告时间、胸痛中心处置时间、门-球扩张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及医护人员与对照组比较,其就诊流程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信息化流程改进可以缩短胸痛中心患者的诊疗时间,提高患者及医护满意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具有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诊断困难、可救治时间短等特点。胸痛中心和基层医院远程胸痛急救会诊终端的建立,通过早期启动和快速安全转运,提高了基层医院急诊科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在区域性胸痛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从2018年2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胸痛中心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中选取96例,以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预检分诊,观察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结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心电图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比较,观察组都明显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6.25%(3/48),显著低于对照组29.17%(1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5.83%(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的应用,能够显著缩短胸痛患者的各项急救时间,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有效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本院共实施AEEG监测240例,结合本组资料进行随机分析,并对AEEG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集束化管理(Bundle box)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经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PCI术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实施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准备,观察组应用Bundle box实施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准备,通过查阅国家胸痛中心平台收集数据,比较两组患者(D-to-B)时间和该过程中关键指标的时间,并通过专用调查表对相关部门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D-to-B时间、各关键指标时间明显缩;(P<0.01),相关部门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 Bundle box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明显缩短了D-to-B时间,提高了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成功率,同时提高了相关部门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危重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入院的50例危重糖尿病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系统护理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施加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情况、护理能力评分、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相关临床指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h P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与突发问题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带泵教育时间、患者咨询次数与处理警报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危重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辅助治疗与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卢凤燚 《妇幼护理》2023,3(12):2912-2914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 年 1 月到 2022 年 12 月,医 院胸痛中心收治 22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抛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14 例。对照组采用胸痛中心模式下常规 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胸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并发症、心功能。结果 观察 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大于对照组(P<0.05),再发梗死率小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 LVEDD、LVESD 低于对照组(P<0.05),LVEF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胸 痛中心模式下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消毒效果,分析查找原因,为采取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各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无菌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抽样监测。结果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空气、使用中消毒剂、灭菌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合格率依次为76.2%、57.2%、58.4%、92.3%、100%、100%。结论该医院消毒总体质量欠佳,尤其是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空气质量较差,亟待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T-CGMS)与传统间断血糖监测方法(IGM)在危重症胰岛素强化治疗(ⅡT)中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以探讨RT-CGMS在危重症强化降低血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系统性检索中文、西文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评价指标包括: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平均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比例、短期病死率等.结果 共有6篇文献,总计531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平均血糖水平合并SMD=-0.21(95% SMD:-0.43 ~0.01,P=0.07);血糖达标比例时间合并SMD=0.20(95% SMD:-0.09~0.49,P=0.18);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合并OR=0.20 (95% CI:0.09~0.43,P<0.01);短期病死率合并OR=0.35 (95% CI:0.14~0.89,P=0.03).结论 危重症强化胰岛素治疗(ⅡT)过程中应用RT-CGMS可明显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但RT-CGMS在保持血糖于理想水平方面比较传统间断血糖监测(IGM)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早期的“胸痛中心”主要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出的概念,目前的“胸痛中心”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范畴,演变为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联合的基层网络医院、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急诊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影像医学科、检验科、超声科、心血管外科、消化科、呼吸科等相关专业科室),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以达到降低胸痛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化院前急救干预在胸痛中心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胸痛中心进行急救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干预;选取2019年7月1日~2020年12月1日胸痛中心进行急救的患者30例为研究组,实施四化院前急救干预。比较两组各项急救质量指标水平、急救临床结局及各项救护操作时间。结果:研究组出诊反应耗时、院前急救耗时、转运入院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研究组血管再通率、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分诊评估、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及肌钙蛋白结果等相关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胸痛中心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四化院前急救干预,可以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缩短急救过程中各项检查和操作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强化责任护士实时动态书写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增强护士在医疗纠纷中自我保护法律意识。方法:通过落实三级质控网,实施自下而上的三级质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选择交接班、患者病情变化、转科等不同的时机床边质控责任护士动态书写的护理记录,培养责任护士养成床边实时动态书写护理记录的习惯,能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反应患者的病情。结果:护理记录能更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反应患者的病情变化,为防范医疗纠纷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结论:实时动态护理记录扭转了举证乏力的困局,有力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可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与方法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相似文献   

19.
胸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淑惠 《临床医学》2010,30(7):85-87
目的探讨胸痛与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33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将分析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其中217例发生缺血性ST-T改变,占65.2%;出现典型胸痛者126例,占58.1%;不典型胸痛者58例,占26.7%;无症状者33例,占15.2%。共计心肌缺血发作1736阵次,其中伴典型胸痛1076阵次,不典型胸痛402阵次,无症状发作258阵次。217例中发生心律失常172例,心律失常检出率79.3%,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传导异常较少。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占47.7%,房性心律失常次之,占30.2%。检出高危心律失常44例,占心律失常总数的25.6%。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217例中160例确诊为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73.7%,以典型胸痛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最高66.3%。结论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但胸痛也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常由心肌缺血引起,冠心病心肌缺血是导致胸痛发生的重要原因。12导联动态心电监测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阳性发现,对于明确胸痛病因,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防止或减少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医院日常环境卫生学质量,看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环境物品采样与微生物检测方法对医院进行了环境卫生学监测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病率与环境卫生学监测阳性率相关系数绝对值仅为0.05,说明医院感染发病率与环境卫生学监测阳性数相关性很低。结论医院日常环境监测结果与医院感染发病率关系不确定,通过强化重点部门消毒隔离措施和医护人员手部的消毒,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