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一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一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替吉奥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炎症介质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糖类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可降低一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姑息治疗转移性胃癌的短期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肿瘤科收治的196例转移性胃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最佳支持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帕替尼姑息治疗。比较2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周期后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3. 06%、23. 4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和KPS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阿帕替尼姑息治疗可有效控制转移性胃癌患者的病情发展,显著提高肿瘤控制率,改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胃癌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内二科收治的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胃癌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在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压升高8例、蛋白尿5例、胃肠道反应5例、骨髓抑制5例、手足综合征2例、口腔溃疡4例、出血1例等,经积极处理,不良反应均有所缓解并顺利完成治疗。结论精心、全面的护理有利于提高转移性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其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4.
张旭明 《临床医学》2020,40(6):93-94
目的 分析应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兴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高血压、心率减慢、恶心呕吐、腹痛、蛋白尿)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33%(28/30),对照组为66. 67%(2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蛋白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对晚期胃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治疗可提高近期疗效,且除蛋白尿外,未增加其他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胶囊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二线治疗方案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P0.05;研究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胶囊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二线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分析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96例某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6例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顺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研究组患者加用阿帕替尼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疾病总缓解率(79.17%)均高于对照组(4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7,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进展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t=4.021,P<0.05),且总生存时间同样高于对照组(t=2.733,P<0.05)。结论在给予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帕替尼能够有效抑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经过一线含铂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50例,依据二线治疗方案是否使用阿帕替尼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或多西他赛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或多西他赛,21 d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20.0%和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6.0%和48.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4.8(95%CI:4.2~5.5)个月和3.5(95%CI:3.3~4.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郑雷振 《临床医学》2021,41(5):107-109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元院区晚期胃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并探究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治疗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我院经一线治疗后失败的小细胞肺癌60例,采用摸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伊立替康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治疗,两组均同时治疗4~6个周期,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为96.67%,与对照组的76.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中多效生长因子(PTN)、可溶性死亡受体5(sDR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与对照组的2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实施二线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盐酸安罗替尼配合伊立替康方法治疗,可减少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促进其血清指标水平的改善,疗效确切,且较为安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改善中老年肿瘤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中老年肿瘤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PD-1抑制剂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帕替尼单药治疗,对比观察组及对照组用药前后肿瘤标志物的改变、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预后及死亡时间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用药后的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等水平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1966-1967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3例。A组采用替吉奥+伊立替康治疗;B组采用卡培他滨+伊立替康治疗。至少完成2个周期,结果 1例失访,其余45例患者均可评价毒副反应及评价疗效,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6.4%和43.5%(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4.5%和60.9%(P>0.05);常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口腔炎和转氨酶升高等,均可耐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替吉奥或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均可作为选项之一,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伊立替康180mg/m2静滴,第1天,替吉奥80mg/m2,一天两次,连续14d,21d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85mg/m2静滴,第1天,CF200mg/m2,静滴,第1~5天,5-FU400mg/m2,静滴,第1~5天,21d为一疗程。至少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6.25%(18/3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1.25%(10/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度毒性反应比较,其中重度骨髓抑制、重度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稍高(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优于FOLFOX4方案,毒副反应轻,有利于提高化疗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可以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会军  毛海洲  赵洁  程源  王杰 《临床医学》2020,40(6):115-117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及生存质量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OXA)常规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生活质量评价表(QLQ-C30)]评分变化,评估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 1)]评估及3个周期内严重不良反应[4. 0版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 v4. 0)]发生情况差异。结果 治疗3个周期后,研究组疾病控制率(80. 00%,32/40)、总缓解率(52. 50%,21/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7. 50%(19/40),40. 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QLQ-C30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 0. 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严重蛋白尿、手足综合征、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OXA化疗应用于晚期胃癌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药物安全性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食管癌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94例,按单盲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替吉奥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帕替尼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及毒副反应。结果:化疗后,试验组总缓解率较对照组高,血清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复发转移食管癌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毒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起始剂量阿帕替尼对胃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化疗的66例胃癌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均采用阿帕替尼联合三线化疗。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将采用小剂量起始剂量阿帕替尼联合三线化疗者纳入观察组(n=31),将采用高剂量起始剂量阿帕替尼联合三线化疗者纳入对照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糖类抗原724(CA724)]、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IL-4、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近期预后、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3.87%、54.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1.61%、2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A199、癌胚抗原、CA72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CA199、癌胚抗原、CA724水平分别为(30.26±4.17)IU/mL、(10.25±2.54)ng/mL、(48.33±7.45)IU/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28±5.63)IU/mL、(16.33±2.87)ng/mL、(75.64±8.19)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0、IL-4、IFN-γ、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IL-10、IL-4、IFN-γ、TNF-α水平分别为(28.11±4.94)、(13.05±2.34)、(13.26±2.57)、(6.58±0.67)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5.67±4.55)、(17.11±2.56)、(20.58±2.19)、(9.33±1.5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级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级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进展时间为(5.23±0.56)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7.15±0.82)个月],生存期为(9.33±1.01)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5.66±0.74)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初始剂量阿帕替尼递增给药结合三线化疗可减轻晚期胃癌患者不良反应、炎症反应,提高疾病控制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多西他赛与伊立替康分别联合希罗迭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希罗达,B组32例联合应用多西他赛、伊立替康和联合希罗达,均化疗2周期以上. 结果 A组有效18例(54.5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1个月;B组分别为17例(53.13%)和6.2个月(均P>0.05).A组贫血较重,B组腹泻较重. 结论 两种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且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