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足底静脉泵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足底静脉泵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 收集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病例130例,男47例,女83例,年龄60~94岁,平均78.5岁,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足底静脉泵行物理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第3、7、14天的D-二聚体的变化及下肢肿胀程度,术后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及第14天下肢周径较健侧差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及第7天D-二聚体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底静脉泵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预防深静脉血栓有帮助,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周涛  李强  于振生  张田  武威  张博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46-146
目的 探讨足底静脉泵和下肢弹力绷带联合应用对持续骨牵引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持续骨牵引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联合应用足底静脉泵和下肢弹力绷带。两组均在固定时间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结果 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足底静脉泵和下肢弹力绷带联合应用能有效地预防持续骨牵引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选取老龄髋部骨折患者166例,按入院先后分为治疗与对照2组,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结合足底静脉泵物理预防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结合足底静脉泵物理预防治疗,对比2组患者用药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术后1、10 d后血常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DVT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为2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均较术前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龄患者髋部骨折后早期采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是必要的,低分子肝素能有效的预防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足底静脉泵,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底静脉泵的应用能减轻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患肢肿胀程度,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单侧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预防经验.方法:对96例单侧THA术后病人采用利伐沙班结合足底和下肢静脉泵等综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结果:96例中有9例(9.4%)发生腓肠肌静脉丛内血栓形成,6例(6.3%)发生股静脉血栓形成,0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利伐沙班预防结合足底和下肢静脉泵法是预防单侧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压泵结合护理干预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髋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气压泵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出院5个月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气压泵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经验。方法对22例(28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采用低分子肝紊钠+足底和小腿静脉泵,并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22例中,1例术后发生腓肠肌静脉丛内血栓。未见股静脉血栓。无一例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低分子肝素钠结合足底和小腿静脉泵及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法是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髋部骨折患者因创伤、手术、活动受限、制动等因素,造成静脉损伤,血液淤滞及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国内陆芸等报告了髋部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为14.5%。在临床上怎样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是骨科护理需要关注的问题。现将我科35例行髋部骨折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护理,研究组进行术后护理。分析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影响因素,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合并症、术前1个月有无手术史、骨折部位和应用足底静脉泵是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DVT发生率和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DVT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含合并症、术前1个月有无手术史、骨折部位和应用足底静脉泵等。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DVT发生率和住院天数,进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在预防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方法将140例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实验组常规方法 +足底静脉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发生DVT1例,对照组发生DVT3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应用足底静脉泵可以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足底泵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足底泵在髋臼骨折术后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 6 2例髋臼骨折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 (42例 )、对照组 (2 0例 ) ,4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显像仪观察手术后股静脉的形态及血流情况。结果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治疗组为 2 1% ,对照组为 5 5 %。结论 :足底泵可有效减少髋臼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P=0 .0 0 8) ,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对40例经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并发下肢静脉血栓(DVT)的股骨骨折患者,加强护理并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结果:25例治疗5天~7天,15例治疗8天~15天症状好转,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血栓消失,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股骨骨折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患者,在应用抗凝治疗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活血通脉汤防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3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活血通脉汤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栓塞的效果。方法33例住院患者,均予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一天给予活血通脉汤口服每日1剂,同时进行CPM机功能锻炼和配合足底和下肢静脉泵,手术后7天做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血栓形成与否。结果8侧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深静脉形成。结果33例患中6例8侧出现DVT占18·6%;比较无任何预防措施的TKA术后DVT发生率有明显降低。所有病例均无肺栓塞临床表现。结论利用中药活血通脉汤防治人工膝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KG*2〗探讨出院前复查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重要意义。 〖HTH〗方法〖KG*2〗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湘江院区收治的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26例,分析其性别、年龄、骨科疾病诊断、基础疾病合并症、血栓类型及发生部位、肺栓塞并发症情况等,比较不同疾病所占比例及血栓类型分布差异。 〖HTH〗结果〖KG*2〗下肢DVT患者共26例,中央型血栓3例(股浅静脉血栓3例),占11.54%;周围型血栓22例(腘静脉血栓3例,胫后静脉血栓3例,腓静脉血栓5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11例),占84.61%;混合型血栓1例,占3.85%。3种血栓类型在性别、年龄、是否肥胖、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手术方式、有无输血史、骨折类型构成比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发骨折共4例,占15.38%;髋关节置换和髋部骨折(包括骨盆髋臼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共9例,占34.62%;膝关节表面置换及膝部骨折共6例,占23.08%;踝关节骨折及足部骨折共2例,占7.69%;下肢管状骨骨折共5例,占19.23%。所有患者在抗凝与溶栓治疗过程中,无大出血及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发生。 〖HTH〗结论〖KG*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安全、简单方便、实时动态、可重复性、无创伤等优点,可作为DVT常规检查的首选方法,可在出院前及时发现血栓情况,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出院后的医疗隐患,避免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28例患者术程顺利,术后均未发生DVT。结论规范的护理结合正确的术后常规治疗,可有效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40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闭合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前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对照组术前预防性使用右旋糖酐40抗凝,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大于实验组(t=3.065,P=0.003;t=2.504,P=0.014;t=3.568,P=0.001);实验组3例发生下肢DVT(5.17%),为腓静脉血栓1例,股静脉2例;对照组11例发生下肢DVT(19.97%),为腓静脉血栓3例,腘静脉2例,髂外静脉2例,股静脉4例,对照组血栓形成率高于实验组(χ2=5.198,P=0.023)。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降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临床疗效优于右旋糖酐4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我科运用前瞻性思维对13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护理。结果:只有2名患者发生了深静脉血栓。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应是从术前开始的综合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期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与静脉造影,在手术前、后检测6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1例,早期综合防治DVT,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骨折。结果 该组检出DVT5例,术前检出DVT3例,术后2例。经早期的综合治疗,血栓缩小机化,无出现症状性肺梗塞,术后患肢功能良好。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前后均可发生DVT,围术期采用彩超监测与综合治疗是早期预防DVT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对策。方法:对8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开展围手术期系统的功能锻炼,对部分高危人群辅以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80例中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75%。结论:术前全面评估、确定高危人群、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围手术期锻炼计划,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检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进行临床分期,通过早期识别、早期治疗,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或由肺动脉血栓导致的猝死及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8月40例经CDFI及DSA确诊的下肢静脉血栓病人,包括急性血栓、亚急性血栓、慢性血栓病人,观察其声像图。结果急性、亚急性、慢性血栓二维彩超表现及CDFI表现有较典型的声像图表现。经治疗后效果表现为:急性血栓早期(回流不畅期)治疗效果最好,1个月内血栓溶解,中晚期3个月内血栓溶解;而亚急性血栓早期(1个月内)治疗3~6个月或6个月以上方见血栓大部分溶解,中晚期(1~6个月)及慢性血栓6个月以上仍可见血栓,有的甚至随访10年仍可见机化的血栓回声。结论急性血栓治疗效果最好,亚急性血栓其次,慢性血栓治疗效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