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老年CD7抗原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CD^+7AML)的临床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98便初治老年AML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多药耐药P糖蛋白(P120)、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并采用常规AML方案诱导治疗,判定疗效。结果 老年AML中CD7阳性表达率28.57%(28/98),28例CD^+7老年AML(M/F,20/8)的FAB分型结果为:M03例、M13例、M2a6例、M4a2例、M4b1例、M5a1例、M5b9例。CD^+7老年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3.80 vs 25.21 P=0.001)、原始细胞比例(69.00% vs 41.02% P=0.001)及P-糖蛋白表达显著增高(67.85 vs 28.57 P=0.001),肝脏肿大(46.10% vs 23.50% P=0.044)和髓外白血病易发(28.57% vs 2.78% P=0.001),且对常规化疗反应差,预后不良,完全缓解率亚型,常提示预后不良,建议监测初诊AML患者CD7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7^+CD56^+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对25例初治CD7^+CD56^+AML患者进行细胞学形态、免疫表型、多药耐药P糖蛋白(PgP)检测,临床观察、并常规采用HAE方案诱导治疗,判定疗效,并随机选择66例CD7^-CD56^-AML患者进行对照。结果:CD7^+CD56^+AML阳性率4.08%(25/612)。CD7^+CD56^+AML在FAB分型中以M0、M1、M5、M7多见。与CD7^-CD56^-AML组比较CD7^+CD56^+AML具有高血红蛋白含量(89.29:75.62g/L,P〈0.05),高表达PgP(78.26%:34.85%,P〈0.01)和CD34表达(72.00%:45.45%,P〈0.05)等特征;此外,CD7^+CD56^+AML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现象明显(36.00%:3.27%,P〈0.01),CD7CD56共表达与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外周血幼稚细胞数无关,也不影响完全缓解率和无病生存时间(均P〉0.05)。结论:CD7^+CD56^+AML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较少贫血,高表达PgP和CD34,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免疫表型的一般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采用CD45/侧向角散射(SSC)设门十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164例AML(非M3)患者抗原CD2、CD4、CD7、CD19、CD79a、CD11b、CD13、CD15、CD33、CD64、CD14、CD117、髓过氧化物酶(MPO)、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CD34、CD38、CD56的表达。回顾分析不同免疫表型与年龄,性别,法国、美国和英国(FAB)分型,初诊时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164例AML(非M3)患者中髓系相关抗原表达率依次是CD13(97.6%)、CD33(97.6%)、CD117(89.6%)和MPO(84.8%);与祖相关抗原表达率依次是CD38(92.7%)、HLADR(84.8%)、CD34(63.4%),部分AML患者伴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表达率最高的是CD7(30.5%),其次分别是CD56(22.0%)、CD4(18.3%)、CD19(9.8%)。CD19+、CD56+的AML患者中,M2多见,其中CD19+尤多见于M2b患者中,且CD19+、CD56+患者完全缓解(CR)率显著高于CD19-、CD56-的患者(P=0.048、P=0.038)。56.7%的AML患者具有白血病相关抗原表型(LAIP)阳性,以M2、M4、M5为主,LAIP表现为抗原跨系列表达(约87.1%,以CD7+CD117+CD34+/-、CD56+CD117+CD34+/-为主)、抗原表达量异常(约32.3%,以CD33dim为主)、抗原非同步表达(约6.5%,以CD11b同期表达为主),其中,存在抗原非同步表达的AML患者显示较短的总生存(OS)期、无病生存(DFS)期,提示其预后较差。结论:免疫表型对预测AML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有不断增加趋势,且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为主.老年AML有独特的生物学及临床特征,不良的细胞类型比率高,如M5、M6;不良的染色体核型;不良的细胞表型表达(CD34^+)比率高;耐药基因(MDR1)的过度表达等,并且基础疾病多,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使其对化疗耐受性差;老年AML继发性者多,尤其是治疗相关白血病和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者比例增加.本文旨在深入对老年AML临床和生物学特征的认识,加强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56、CD44、CD54、CD11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57例AML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56、CD44、CD54、CD11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AML患者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淤滞及早期病死率的关系。结果:1CD56仅在AML组表达(AML组表达率为35.1%,正常对照组0,P0.05),其在AML高白细胞(HAML)组的表达率(53.3%)高于AML非高白细胞(NHAML)组(28.6%),白细胞淤滞组(62.5%)高于无白细胞淤滞组(28.9%)(P0.05);2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44的平均荧光强度在HAML组显著高于NHAML组(P0.05),其表达与AM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446,P0.01)。CD56、CD54、CD11a在HAML组与NHAML组、无白细胞淤滞组与白细胞淤滞组的平均荧光强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ML患者中HAML组、白细胞淤滞组患者的早期病死率(33.3%、25.0%)分别明显高于NHAML组、无白细胞淤滞组(0、0)。结论:CD56在HAML患者和白细胞淤滞患者有更高的表达率,有可能是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CD44在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可能参与HAML的发生。CD54、CD11a与HAML及白细胞淤滞的关系不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7和CD34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3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例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5例]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分型及CD117和CD3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D117在ALL和AML中表达率分别为0和76.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34在ALL和AML中表达率分别为77.8%(7/9)和60.0%(1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在AML-M3亚型中,CD34表达率为16.7%(1/6),显著低于非M3亚型73.7%(14/19)(P=0.007)。结论:CD117检测有助于ALL与AML的鉴别诊断,CD34检测有助于区分AML-M3亚型和非M3亚型。  相似文献   

7.
王贤  夏永泉  张燕  张葵 《山东医药》2012,52(44):84-86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检测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断、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经确诊的116例AM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免疫表型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对AML患者的骨髓样本进行多种抗原的检测。结果 116例AML白血病患者主要表达CD33(91.4%)、CD13(94%)、CD117(69%)、HLA-DR(70.7%)、CD34(71.6%),M3较少表达CD34及HLA-DR。淋系抗原在AML患者中也有阳性表达,其中CD56、CD7、CD19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7.2%、15.5%、9.5%。伴有CD56、CD7阳性的AML患者CR率低于CD56、CD7阴性的AML患者。结论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对AML分型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免疫表型伴系表达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血液科初诊AML患者共131例,男69例,女62例,平均年龄58岁(年龄分布22~88岁),其中包括M1 6例,M2 68例,M3 15例,M4 30例,M5 10例,M6 1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结果:131例患者中伴系表达62例,其中伴淋系异常表达,依次为伴CD56~+31例,CD7~+15例,CD19~+10例,CD2~+、CD5~+各1例,其中两种以上伴系表达19例。131例患者中有31例未见染色体核型异常分裂相改变,未列入统计,15例M3患者由于免疫分型及染色体的特殊性,也不列入统计,最终入组85例。采用χ~2检验统计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患者更容易出现伴系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4,P=0.045 7)。结论:AML免疫表型伴淋系异常表达主要为CD56、CD7、CD19等,存在伴系表达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染色体异常。CD56可能是重现性染色体异常出现的重要提示指标。  相似文献   

9.
CD_(116)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 CD1 1 6 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1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CD1 1 6 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 )中无阳性表达 ,而在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 (AML )中阳性表达率为 42 .4% ;CD1 1 6 在 AML各亚型间出现的频率存在明显差异 ,阳性率 M5 为 83.3% ,M4为 40 .0 % ,M3和 M2 分别为 2 7.2 %和 15 .0 %。 2例 M5 患者出现染色体 8异常 ,伴 CD1 1 6 阳性表达。结论 :CD1 1 6 主要在髓性细胞白血病中表达 ,且与具有单核细胞特征的白血病相关 ;CD1 1 6 联合 CD4有利于 M5 亚型白血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初诊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7例AML初诊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CD4+FOXP3+、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结果:AML初诊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4+FOXP3+、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均P0.01)。AML中4种主要亚型(M2、M3、M4、M5)患者外周血中上述指标表达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AML初诊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可能是患者免疫抑制并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CD56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56分子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细胞生物学及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应用G显带技术及流式细胞仪对45例M5患者分别进行核型及免疫表型检测,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CD56表达阳性17例(37.78%),其中正常核型2例(11.76%),异常核型15例(88.24%),以8号三体和11q23异常易见(分别占23.53%,29.41%);伴CD56抗原表达的患者高表达CD11b,CD14(P<0.01,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偏高,骨髓及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较多出现髓外浸润,尤其以淋巴结肿大(P<0.05)和肝脾肿大(P<0.05)明显,伴二系以上受累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浸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伴CD56阳性的患者出现较低的完全缓解率及较短的生存期(P<0.05).结论:CD56阳性的M5患者易出现异常核型,高表达CD11b,CD14,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M3)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66例初诊AML患者,采用DCAG方案诱导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AML 4种亚型中,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未发现有显著差异。NK细胞比例在达完全缓解(CR)患者中显著高于未达CR的患者(19.05%∶13.63%,P0.05)。白细胞计数、CD3+T细胞绝对计数、CD4+T细胞绝对计数、年龄、初次诱导达CR及FLT3-ITD突变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及初次诱导是否达C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对AML患者预后评估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7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评价其作为髓系抗原的特异性。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标记20种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经流式细胞仪测定,对286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白血病细胞CD117及其他表面抗原的表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D117在ALL中表达率极低,仅占2%,在AML中表达率为56.9%,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ML各型中,CD117在M3亚型中的表达率最低,为23.1%。本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CD117的髓系特异度为0.98(SE=0.014),髓系敏感度为0.57(SE=0.04),统计结果表明CD117比CD13、CD33更具髓系特异性(P<0.05)。结论与CD13和CD33相比较,CD117在作为髓系标记的敏感度不如前两者高,但它更具有髓系特异度,因而可作为排除ALL及辅助诊断AML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及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0例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包括M1 4例,M2 15例,M3 13例,M4 15例,M5 13例)uPAR(CD87)及uPA表达情况,将治疗前患者定义为治疗前组,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患者定义为治疗后组,并分析两组表达的差异.结果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中uPA水平和骨髓单个核细胞uPAR水平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uPA表达水平及uPAR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治疗前r1=0.874,治疗后r2=0.943;P <0.05).结论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前uPAR(CD87)及uPA表达高于治疗后,并且二者具有协同表达关系,联合检测对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情监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 1 8例急性白血病 ( AL ) ,对照 1 1例骨髓单个核细胞( MNC)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 ( PBSCT)时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 ( PBSCS)的白血病相关复合物表达情况〔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AML)以 CD3 4/CD56复合物为标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ALL)及急性未分化细胞白血病 ( AUL )以 CD3 4/CD56,CD19/CD3 4,CD19/CD3 3 ,CD19/CD56复合物为标志探讨这些白血病相关复合物对 AL的预后价值。1 病例和方法1 .1   病例来源1 8例 AL患者包括 AML 1 5例 ( M2 8例 ,M3 7例 ) ,ALL- L2 2例 ,AUL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不同阶段外周血髓系抑制细胞(MDSCs)的表达量,并探讨其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CD206+)、调节性T细胞(Tregs,CD4+CD25+)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患者30例初诊未治及完全缓解(CR)后外周血表型为CD33+/CD11b+/HLA-DR-/lin-的MDSCs比例,同时检测TAM及Tregs表达水平,并以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检测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1AML患者初诊未治期外周血MDSCs高度表达,显著高于对照者[(5.83±1.66)%∶(0.63±0.31)%,P0.05],经化疗达CR后其数值显著下降,均值为(1.03±0.20)%,CR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AML患者初诊未治期外周血表达CD206+的TAM高于对照者[(5.32±1.55)%∶(1.69±0.44)%,P=0.15],经治疗达CR后明显回落;3AML患者初诊未治期外周血表达CD4+CD25+的Tregs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对照者[(6.75±0.68)%∶(2.21±0.45)%∶(1.98±0.65)%),P0.01]。结论:MDSCs在AML不同阶段呈规律性表达,与TAM及Tregs表达趋势一致,提示在AML发生、发展过程中MDSCs可能参与了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耐受及肿瘤逃逸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检测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ML患者41例和体检健康者16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AML患者外周血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对照者[(3.88±1.99)%∶(1.96±1.66)%,P<0.01]。AML组内,化疗耐药者(15例)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显著高于化疗敏感者(14例)[(3.90±1.89)%∶(2.00±1.65)%,P<0.01]。14例化疗敏感者中,缓解后复发者(4例)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显著高于持续缓解者(10例)[(3.95±1.86)%∶(2.02±1.55)%,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诱导免疫耐受,从而导致AML细胞的恶性增殖,影响白血病化疗的疗效,也可能是引起缓解患者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老年白血病的界定尚不十分明确,文献报道50~70岁不等,多数学者将年龄≥60岁定义为老年白血病〔1〕。我国老年白血病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多见,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60~69岁为发病高峰。老年AML具有脏器功能差、化疗后造血恢复慢、耐药率高等生物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其诱导缓解率仅40%左右、持续完全缓解(CR)时间12个月、中位生存期2年〔2-3〕。非清髓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表达CD7抗原的临床意义以及与细胞遗传学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诊治的52例AML患者的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以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5例(28.8%)患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表达CD7抗原。根据FAB分型,M2(18.5%)和M。型(20%)的CD7^+率较低。CD7^+组早期细胞抗原CD34、HLA—DR、CD117的表达率以及老年患者(大于60岁)比例高于CD7^-组,白细胞计数、染色体异常率、肝脾肿大及髓外白血病发生率均低于CD7^-组。CD7^+组完全缓解(CR)率高于CD7^-组,无病生存期(DFS)短于CD7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0%以上的CD7^+ AML患者分布在中等预后核型组。随着预后好、预后中等、预后差核型组的变化,AML所有病例、CD7^-组、CD7^+组的CR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与CD7^- AML相比,CD7^+ AML更容易获得CR,可能与低的白细胞计数、低的染色体异常率以及低的肝脾肿大与髓外白血病发生率有关;CD7^+ AML患者年龄较大或同时表达早期细胞抗原,可能影响DFS。AML无论是否表达CD7抗原,染色体核型是判断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及生物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60岁以上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60例中青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组完全缓解率27.7%,总有效率44.7%,中青年组分别为74.1%和87.9%(P<0.01).老年组早期病死率19.0%,诱导期病死率29.3%,均高于中青年组(3.3%和6.7%,P<0.01).老年组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者占27.4%,中青年组仅10.0%(P<0.05),继发于MDS的AML患者CR率低于无MDS病史者(P<0.05).老年组伴淋系抗原表达者占28.2%,CD34+者占71.8%,均高于中青年组(8.1%和48.6%,P<0.05),其CR率均低于仅有髓系抗原表达者和CD34-者(P<0.05).老年组预后不良核型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分别为45.7%和15.4%,P<0.05).结论 老年AML患者具有多种不良预后因素,总体缓解率低,病死率高,在临床上有其特殊性,治疗上更强调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