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国强  郑远航 《广东医学》2005,26(8):1085-1086
目的探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应用Olympus CF-LB3B(全长型)纤维结肠镜检查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例。结果末段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行部分末段回肠切除;空肠血管畸形1例,行部分空肠切除;末段回肠溃疡出血1例,行部分回肠切除;克罗恩病1例,行保守治疗,除克罗恩病术后3个月内仍有少量下消化道出血,经内科治疗后追踪2年无复发外,均止血成功,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术中应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处理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中,定性定位准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出血期间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中应用olympus CF-LB3B(全长型)纤维结肠镜检查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例。结果末段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行部分末段回肠切除,术后5年无复发;空肠溃疡并出血1例,行部分空肠切除术,术后2年无复发;空肠黏膜下小动脉瘤出血1例,行空肠部分切除,术后3年无复发;回肠黏膜下血管畸形出血1例,行部分回肠切除,术后4年无复发。4例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术前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术前定位定性有确诊意义,对术中内镜检查有指导性作用。术中应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对进一步准确定位定性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决定性意义。术前血管造影配合术中内镜检查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内镜是消化系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剖腹术中紧急内镜检查已成熟地应用于临床[1]。我院1993年以来对术前及术中未能确诊的下消化道出血18例,均采用经回肠末端入路紧急内镜检查,效果良好。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7~68岁,平均43岁。全组患者术前均经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病变;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除1例发现回肠末端多发性息肉外,余均未发现结肠病变。1.2 方法 常规剖腹,因肠腔积血等原因术中探查未能找到出血原因,即从回肠末端作一小切口,采用OlympusCF-30I纤维结肠镜(配合电视显像系统)…  相似文献   

4.
纤维结肠镜能较成功地插入回盲部以观察全部结肠粘膜的病变,也可用于摄片、活体组织检查及摘除息肉等。纤维结肠镜检查的适应症很广,凡有下消化道症状而无特殊禁忌者均适用。主要用于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钡灌肠发现可疑病变者,或虽钡灌肠正常但有明显的下消化道症状者。禁忌症主要为急性炎性期,因肠粘膜很脆,易导致穿孔,因此,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急性憩室炎、放射性肠炎、腹膜炎和  相似文献   

5.
李辉 《西部医学》2009,21(12):2132-2133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大肠癌多、痔疮多,而溃疡性结肠炎少,青年组溃疡性结肠炎多,其他病因各组情况相近。结论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明确大多数患者出血原因,建议将结肠镜检查作为下消化道出血的首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肠血管扩张症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例结肠血管扩张症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5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血管扩张性病变;4例肠系膜血管造影发现结肠血管扩张症;5例非手术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例. 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肠血管扩张症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内镜、血管造影及手术探查发现病变范围的相加,以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7.
殷德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3,(2):150-150,15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手术适应证及其术式选择。方法以我院2005年1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8例为对象,分析探讨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手术适应证以及手术情况。结果患者临床症状较多,结肠镜下病变症状严重,行回肠造口术4例,回肠直肠吻合术18例,可控性回肠造口术16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40例。结论手术治疗方法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手术适应证较多,手术方法以选择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较多。  相似文献   

8.
吴荣深  卢静 《现代医学》2013,(4):263-264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方法:应用电子结肠镜对666例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66例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依次为息肉(208例,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大肠癌(106例,好发于左半结肠)、结肠炎性疾病(98例,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痔疮和肛周疾病(90例)、血管畸形(69例,好发于右半结肠)、肠结核和单纯溃疡(13例)、结肠憩室(11例,右侧结肠多见)、其他(71例)。结论:结肠镜检查对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自显 《中外医疗》2012,31(6):72-72
目的肠镜检查确诊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结肠镜检查前做肠道清洁准备,肠道内的清洁程度是肠镜检查找到出血灶的前提条件,寻腔进镜达到回肠末端或回盲部或下消化道血灶,如遇到肠腔狭窄时,极有可能是有新生物生成,此时应停止继续插镜。结果参加肠镜检查的患者共225例,其中出血原因及病例数如下:肠息肉共110例(49%),大肠癌56例(25%),慢性结肠炎症36例(27.7%),溃疡性结肠炎15例(6.8%),血管畸形5例(2.3%),病因不明3例。出血部位分析,病灶位于直肠84例,乙状结肠57例,降结肠21例,横结肠9例,升结肠21例,回盲肠10例。结论目前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和检查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诊断技术,提高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特点。方法对175例年龄>60岁(老年组)和225例年龄为18~59岁(中青年组)以便血为主诉的就诊者,采用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前4种疾病是:老年组为大肠癌56例(14.0%)、大肠息肉32例(8.0%)、痔23例(5.75%)、溃疡性结肠炎16例(4.0%),中青年组为溃疡性结肠炎45例(11.3%)、大肠息肉37例(9.25%)、结肠炎(不明原因者)35例(8.75%)、痔30例(7.5%)。并且疾病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约占63%。结论大肠癌、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痔为两组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大肠癌居老年组首位,溃疡性结肠炎居中青年组首位。结肠镜检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唐兴俊  李虹  陈大勇 《西部医学》2012,24(10):1901-1902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镜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经内科综合治疗不能止血,需急诊剖腹探查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25例患者,在术中进行结肠镜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地检出了出血部位和原因,其中小肠恶性肿瘤出血7例,小肠良性肿瘤出血5例,小肠溃疡、憩室等其他良性疾病10例,升结肠血管畸形1例,肝曲带蒂巨大息肉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结论对不明原因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病人需急诊剖腹探查时,术中结肠镜的应用是一种操作简便,定性准确,病变检出率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余少鸿  汤荣春  温小明 《海南医学》2013,24(24):3682-3683
纤维结肠镜在临床诊断及处理下消化道系统疾病方面显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广泛应用于术前及术中结肠癌诊断,结肠息肉、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以及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判断等[1-2]。2005年以来,我科成功使用纤维结肠镜检查及处理12例老年患者(〉70岁)行结肠部分切除后继发下消化道再出血,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条件:(1)结肠部分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13.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情况。37例病人均行急诊手术,右半结肠1期切除7例,扩大右半结肠1期切除2例,左半结砀1期切除7例,2期手术15例,捷径手术2例,单纯肠造口术3全提示,对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目的是解除梗阻及根治肿瘤,经积极术前准备后急诊手术;右半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除非患者不能耐受极治术或肿瘤无法切除,均应施以右半结肠切除  相似文献   

14.
谌彦军 《中外医疗》2012,31(5):81-8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手术治疗术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4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施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术经腹结肠切除、直肠上中段切除、直肠下段黏膜剥除、回肠经直肠肌鞘拖出与肛管吻合术(IAA);全结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PAA)治疗。结果全组病人均存活,术后一般状况改善,无主要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正确术式,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姜林娣  蔡则骥 《上海医学》1996,19(1):F003-F003
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结肠淋巴瘤二例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姜林娣,蔡则骥,袁弥满,潘文生溃疡性结肠炎(溃结)并发结肠淋巴瘤很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2例溃结并发结肠淋巴瘤报告于下。例1女,30岁。1990年初反复脐周疼痛,腹泻,解糊状黄色便。在当地医院纤维结肠镜...  相似文献   

16.
宋杰  姜燕秋 《吉林医学》1994,15(3):152-152
纤维结肠镜检查下消化道出血120例临床病理分析宋杰,姜燕秋,史玉树(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132000)自从纤维结肠镜应用于临床以来,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大部分病例能得到准确的诊断。下面就我院120例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临床病理...  相似文献   

17.
结肠镜检查是明确下消化道出血原因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自2001年1月~2007年1月,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512例行结肠镜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512例结肠镜检查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因暗红色或酱油色血便、鲜红色便或血块来我院就诊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其中,男性300例,女性212例。年龄18~82岁,平均52.5岁。2结果结肠镜检查明确原因者507例。其出血原因:息肉255例(49.8%),大肠癌130例(25.4%),溃疡性结肠炎35例(6.8%),克隆病10例(2.0%),感染性炎症16例(3.1%),憩室病15例(2.9%),血管畸形12例(2.3%),肛裂或痔34例(6.5%)。原因不明5例(1.…  相似文献   

18.
我科运用肛管吻合器行逆“9”字回肠囊袋式肛管吻合术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 1 临床资料 2例均为男患,年龄51~64岁。1例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并出血,1例全结肠多发性息肉间歇性便血,经钡透及纤维结肠镜  相似文献   

19.
回肠末端坏死行回肠与回盲瓣吻合2例报告附院普外科(046000)司斌团白骏恒王晋峰临床上回肠末端肠坏死后,因回盲部血运较差,成人通常采用切除右半结肠及坏死肠管,行横结肠回肠吻合。既使病变可以用局部切除法解决者,亦宁作右半结肠切除为佳[1]。小儿升结肠...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的临床进展王国柱溃疡性结肠炎或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影响结肠粘膜,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结肠远端,但也可向近端扩展,甚至遍及整个结肠(偶有累及小肠者,多为回肠末端,短于12cm)〔1〕。其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