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恶性胸膜间皮瘤在X线、CT检查中的特点。材料与方法:本病2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均经过胸部平片检查及CT检查。结果:胸部X线平片表现为单发的肺内肿块4例,波浪状胸膜肥厚及多发胸膜结节8例。肺内转移及脑转移各1例,胸腔积液6例。结论:胸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中具有相互补充作用。胸部X线平片仍是首选方法。CT在诊断胸部恶性间皮瘤肿瘤侵犯范围方面优干胸部X平片。因此合理的使用CT检查将会使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32例卫氏肺吸虫病的胸部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吸虫病的胸部CT表现。方法:对32例经临床证实的卫氏肺吸虫病的临床与胸部CT所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根据本组资料,肺吸虫病的胸部CT表现可为5类,浸润性改变10例,支气管周围炎样改变8例,囊状阴影6例,附壁结节空洞5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肺吸虫病的胸部CT表现与一般感染性病变不易区别,应结合临床相关检查,但是附壁结节空洞内的“瓜子”状附壁结节影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3.
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肿瘤患者胸部检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肿瘤患者胸部检查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9例已确诊为各种恶性肿瘤的患者 ,连续行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 (195mAs)和低剂量 (30mAs)胸部扫描 ,对比二者诊断效果。从图像总体质量、肺内小的转移灶 (2~ 7mm)和纵隔小的淋巴结 (直径 <10mm)的检出几方面来比较。结果 两种扫描方案在空间分辨率方面无差异 (χ2 =0 ,P >0 .0 5 ) ;在噪声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χ2 =30 .4 5 ,P <0 .0 1) ,对肺内和纵隔内的小病灶 ,两种扫描检出的结节总数、结节大小和部位分布均相同。结论 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肿瘤患者胸部检查中几乎能达到和常规剂量相同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4.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MTT)均以早期肺转移为特点,病灶以大小不等的结节为主.胸部CT特别是高分辨率CT检查为早期、及时和正确地观察MTT肺转移情况、肿瘤的临床分期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更多的依据.然而频繁的CT检查,对患者、尤其是化疗患者造成了更大的伤害.为了减少辐射量,笔者重点就螺旋CT低剂量(40 mAs)和常规剂量(150mAs)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低剂量扫描条件对MTT肺转移患者的辐射防护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低剂量螺旋CT对有症状患者胸部检查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比观察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对有症状患者胸部检查的差异,探讨对不同症状患者进行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对有胸部症状的120例患者同时进行低剂量30mAs和常规剂量120mAs螺旋CT扫描,从发现病灶、病灶内部结构显示以及病灶定性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对发现病变但不能定性者加做病灶局部靶扫描或高分辨扫描.结果:两种扫描方案对病灶的检出、病灶内部结构显示及病灶定性均无显著差异.薄层靶扫描或高分辨扫描可提高定性诊断率.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对有症状患者胸部检查具有相同价值,低剂量全肺扫描加病变部位靶扫描是胸部CT检查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6.
探讨胸部CT对恶性组织细胞病肺部浸润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经骨髓和胸水细胞学证实的5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CT资料。结果:CT主要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以及片状、斑片状浸润,伴胸腔积液。结论:CT是检查恶性组织细胞病肺浸润的一种重要方法,典型征象为多发结节、多个结节互相融合。  相似文献   

7.
随着CT机(特别是螺旋CT机)的普及应用,胸部CT检查在临床中的重要价值逐渐被医护人员和患者认可。如何成功完成胸部的CT检查,是摆在我们CT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所谓成功的胸部CT检查应包括:伪影相对最少、解剖结构显示最佳、尽可能显示更多有诊断价值的信息、同时要尽可能减少患者放射帮量的照射。我们通过十二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胸部CT扫描几种特殊的检查方法,现介绍给同行,旨在提高胸部CT的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8.
罗宏昌  徐海波 《放射学实践》2003,18(12):874-874
目的 :比较有或无心电触发时 ,胸部多排探测器CT (MDR CT)对肺部转移瘤的检查。材料与方法 :对 5 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胸部CT检查。非强化期使用心电触发MDR CT ,对比增强期使用螺旋MDR CT。心电触发MDR CT和标准螺旋CT扫描结果按层进行分析 ,对肺内结节进行计数及评分 ,并描述纵隔结构 (最好为 1,最差为 5 )。结果 :心电触发MDR CT对肺内结节的检出率比普通MDR CT高 3 8%。心电触发MDR CT对小于 5mm肿瘤的检出率则高出 64 %。心电触发MDR CT对全部肺部发现的平均评分为 2 ,而MDR CT为 3。心电触发MDR CT对小于 5mm肿…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体层融合在肺结节探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数字化体层融合在肺结节探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疑有肺内结节的患者,均先后行胸部X线平片、体层融合和CT检查.将上述影像资料传至后处理工作站,由2名具有3年以上胸部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分别进行双盲法阅片,观察每例患者肺部结节的数量,每个肺结节的部位、大小.然后,2名阅片者再共同阅片,使单独阅片不一致的结果得到统一.以CT结果作为标准,分别计算胸部X线平片和体层融合探查肺结节的敏感性.采用配对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比较两者的差异性.结果 30例患者,胸部X线平片检查9例阴性,21例阳性,共发现肺结节40个.体层融合检查4例阴性,26例阳性,共发现肺结节89个.CT检查3例阴性,27例阳性,共发现肺结节102个.以CT作为标准对照,胸部X线平片探查肺结节的敏感性为27.4%(28/102),体层融合的敏感性为87.2%(89/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P<0.05).结论 数字化体层融合可显著提高肺结节探查的敏感性,可以作为胸部X线平片良好和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3岁,无明显诱因持续性声嘶10个月就诊.体格检查:双侧扁桃体无红肿.间接喉镜下见会厌无充血、水肿,但抬举无力;下咽及喉室显示不清.CT检查示,左声带结节,考虑喉癌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多层CT作为参照,比较胸部数字化体层摄影与胸部平片对肺部结节的检出。材料与方法 这项研究经当地伦理评论委员会批准,并经所有参与者知情同意。这项折刀法无回应受试者工作特征研究(JAFROC),由4位胸部放射学医师作为观察者参与对42例无肺部结节和47例有肺部结节的病人进行胸部数字化体层摄影和胸部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在胸部CT恶性及非钙化结节检出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肺结节患者78例,均经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确诊前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将获得的数据与图像导入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分别由影像医师阅片和人工智能方法阅片,分析不同阅片方法在胸部CT恶性及非钙化结节检出中的检出率;绘制ROC曲线,分析AI技术联合影像医师阅片的效能。结果 78例肺结节患者胸部CT下共检出结节121枚,AI技术在磨玻璃结节、大小<5 mm及恶性结节中检出率高于影像医师(P<0.05);AI在恶性及非钙化结节中阳性89枚;影像医师检测出恶性及非钙化结节83枚,AI联合影像医师检出恶性及非钙化结节92枚;AI技术联合影像医师在胸部CT恶性及非钙化结节中检查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AI技术及影像医师诊断(P<0.05)。结论 AI技术用于在胸部CT恶性及非钙化结节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联合影像医师诊断可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CT与MRI(附1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 (FES)的CT与MRI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 11例FES影像学资料 ,11例均行头部 /肺部CT扫描 ,其中 5例作胸部X线摄片 ,5例MRI检查头部。结果 :头部CT扫描 8例 ,4例显示脑内低密度病灶 ,4例无异常 ;MRI检查 5例 ,病变在T1WI呈等信号 4例和低信号 1例 ,T2WI均为高信号。胸部X线摄片 5例 ,2例显示两侧肺纹理增粗或散在斑片状影 ,1例双肺野弥漫病灶 ,2例无异常发现 ;肺部CT检查 5例 ,均见到多灶性实变、磨玻璃影、结节及坠积现象。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为FES的诊断提供直接的证据 ,MRI扫描的T2WI ,应作为头部FES首选的检查方法 ,而肺部FES应首选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胸部CT检查早期诊断疑似SARS疾病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估早期CT检查对确诊SARS患者的意义.材料和方法2003-03~06在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中选取12例临床疑诊SARS患者,8例于发病后1天就诊,4例于发病后2天就诊.12例患者均于就诊当日行胸X线检查及薄层CT检查.结果追踪调查12例患者,均于发病10天后,在"非典型肺炎"定点专科医院确诊为SARS.8例(8/12)发病后1天就诊胸部X线示正常;4例(4/12)发病2天后就诊,示有淡薄渗出病变;CT薄层检查示9例(9/12)有单个或多个部位的模糊点片渗出影,呈现毛玻璃样改变,4例胸X片有渗出病变者,CT检查均异常;另有3例胸X片检查正常者,CT检查亦未见异常.结论对于有SARS相关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即使早期胸部X线正常,如有条件也应尽早行胸部CT检查,这对于疑诊SARS患者早期诊断、治疗、隔离,防止疫情的扩散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低剂量螺旋CT检出肺结节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低剂量螺旋CT检出肺结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3 0例肺外恶性肿瘤肺内多发转移患者分别行低剂量螺旋CT( 5 0mA ,螺距 2 .0 )及常规螺旋CT( 2 5 0mA ,螺距 1.0 )扫描 ,采用双盲法对结节数目、大小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3 0例患者采用低剂量及常规螺旋CT检出结节数分别为 872个、876个 ,二者对结节的检出无明显差异 ,部分患者低剂量螺旋CT显示的结节略小。结论 :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螺旋CT对肺结节的显示相仿 ,可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检查及高危人群肺癌筛选。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主因肺癌术后3年,于2018年1月外院复查胸部CT时发现双肺多发结节,相关肿瘤标志显示阴性,行抗炎治疗1周后肺结节大小无明显变化,后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介入科.入院后行胸部CT增强扫描提示双肺下叶磨玻璃结节,无明显强化,鉴于其肿瘤病史,不排除恶性可能,遂决定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术前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并告知患者操作相关风险及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17.
郭晶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1):1300-1301
目的 浅析低剂量螺旋CT诊断应用于肺结节筛查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6月~2021年6月行多层螺旋CT肺部扫描患者58例,分别行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螺旋扫描.结果 低剂量CT检查辐射状况各项指标均低于常规剂量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图像质量与肺结节形态检出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可在保障检出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胸部CT影像特点。方法:纳入2019年12月24日-2020年2月3日在本院确诊的93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患者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对其进行常规CT胸部扫描。记录每个患者的胸部CT图像中受累肺叶数目,磨玻璃斑片/结节,实性斑片/片状实变,实性结节,条片及条索灶等征象。共纳入93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其中男522例,女416例;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67.4±6.1)岁。结果:938例确诊患者中,平均受累肺叶数为(4.4±1.3)个。70例(7.5%)患者有1个受累肺叶,55例(5.9%)患者有2个受累肺叶,61例(6.5%)患者有3个受累肺叶,36例(3.8%)患者有4个受累肺叶,而716例(76.3%) 患者5个肺叶均受累。897名(95.6%)患者可见磨玻璃斑片/结节影,195名(20.8%)患者可见实性斑片/片状实变,78名(8.3%)患者可见实性结节,148名(15.8%)患者可见条片灶。此外,部分患者复查胸部CT,可见肺部病变进展成“白肺”改变,严重影响肺功能。结论:老年新冠状病毒性肺炎多累及双肺,病变表现形式多样,且部分患者影像演变迅速,短期进展,故对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1岁,主诉检查发现双肺多发结节2个月余。患者2个月前外伤后出现意识障碍,当地医院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边界清楚,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就诊于本院后查血清肿瘤标志物均正常。既往史:患者13年前行子宫肌瘤瘤体摘除术,11年前因子宫肌瘤复发行子宫切除术;8年前行左上臂脂肪瘤切除术;2个月前外伤后致右侧锁骨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与X线用于胸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临床价值差异。方法对X线检查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175例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式不同类型胸部闭合性损伤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血气胸、肺不张、肺挫伤及创伤性湿肺等CT检查临床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骨折、肺撕裂伤及纵隔气肿临床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在诊断肺实质损伤及血气胸方面家价值优于X线,适用于受伤较重患者;而X线骨折诊断准确率高,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可作为临床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