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对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变化的影响,以确定VEGF对骨折端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用105只大耳白制作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VEGF组、拮抗VEGF组,分别于伤后不同时间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各组动物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变化。结果 应用外源性VEGF后,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明显增加;拮抗VEGF则使骨折端Ⅷ因子相关抗原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VEGF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血管重建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一种重要因子参与了骨折愈合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下颌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进一步探讨VEGF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下颌骨骨缺损术后1、2、3、4周骨痂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变化。结果:在下颌骨缺损愈合的不同时期,骨痂组织内表达VEGF的细胞来源不同,表达的程度也不同。结论:VEGF参与调节骨缺损的修复,并在骨愈合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烫伤大鼠创面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方法:建立烫伤大鼠模型,将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烫伤组、原花青素高剂量组、原花青素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原花青素+VEGF抑制组,每组20只.记录各组大鼠1d、5d、10d、15d...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鹿茸对大鼠缺血下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鹿茸高、中、低剂量组、复方丹参片组,每组18只。正常组仅作皮肤切开缝合,余组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分别于术后3、7、14d各组取大鼠6只,取大鼠内收肌组织检测VEGF蛋白表达,取血测不同时点酶学变化,比较各组差异。结果:术后3d,鹿茸中、高剂量组、丹参组VEG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0.05),术后7d高、中剂量组与丹参组VEGF表达开始下降。术后14d,鹿茸高剂量组VEGF表达较其他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鹿茸可以促进大鼠缺血下,~VEGF表达的增加,减轻肢体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5.
骨折愈合是创伤愈合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过程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实践发现.骨折患者若同时伴有脑外伤,其骨折愈合过程明显加快.甚至在未见骨折的某些关节周围出现异位骨化现象。关于此现象的发生,国内外均有临床报道和少量基础研究,但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彻底研究清楚。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脑外伤合并骨折研究的不断深入,已逐渐认识到细胞因子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6.
余旭辉  张雪珍  余辉映 《医学综述》2014,20(18):3390-339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西兰大耳白兔7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VEGF组,制作左侧桡骨中段骨折模型,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消炎处理,VEGF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耳缘静脉推注VEGF。分别于术后8、24、72 h和1、3、5、8周测定两组动物骨折端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新西兰大耳白兔伤后不同时相骨折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bFGF1)的表达均是逐渐升高降低的过程,VEGF组每一时点bFGF1分泌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西兰大耳白兔的骨化程度在手术后1、2、3周的例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愈合是一个多因子均参与及协调的过程,VEGF可能属于其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因子,在骨折愈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股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痂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12周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成二组,每组8只,A组为单纯骨折组,B组为骨折合并脑外伤组。3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各组摄X线片后截取骨痂,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BMP-2、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X线片示A组骨折端有较少量骨痂形成,骨折线较清晰;B组骨折端有较多骨痂形成,骨折线已模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A组BMP-2阳性细胞数量少于B组,并且显色强;分析显示A组BMP-2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数为1.35%±0.29%,B组2.37%±0.46%,A组VEGF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数为0.93%±0.34%,B组1.58%±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2、VEGF的mRNA表达量B组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脑外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能与其刺激BMP-2、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具有诱导血管生成,增强血管通透性的细胞因子,可以在骨折部位的细胞中产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显著.因此,能否将VEGF应用于临床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VEGFR-2)信号通路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大鼠胫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41只胫骨干骨折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CA低、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另设阳性药物组,大鼠11只。ICA低、高剂量组以40、80mg/(kg·d)的ICA腹腔注射,阳性药物组以0.4mL复方骨肽注射液腹腔注射。对照组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各组均为1次/d,连续21d。干预第7、14、21天进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rco-CT)活体扫描,计算样本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脱颈处死大鼠,进行下肢生物力学测试,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骨痂组织血管新生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骨痂组织VEGF、VEGFR-2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骨痂组织VEGF、VE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CA低、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BV/TV更高,Tb.N更多,最大载荷更大,新生血管数量增多,面积也更大,VEGF、VEGFR-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与ICA低剂量组比较,ICA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BV/TV更高,Tb.N更多,最大载荷更大,新生血管数量增多,面积也更大,VEGF、VEGFR-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与ICA高剂量组比较,阳性药物组BV/TV更高,Tb.N更多,最大载荷更大,新生血管数量增多,面积也更大,VEGF、VEGFR-2 m 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结论]ICA可加快胫骨干骨折大鼠骨量新生,促进血管形成,增强抵抗外力冲击的能力,且该效应呈剂量依赖性,推测可能与上调VEGF、VEGFR-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再生胃黏膜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乙酸溃疡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EGF和VEGF在溃疡3天、8天、25天时的表达,同时测定了再生黏膜厚度、腺体扩张数、胃黏液量,并分析了EGF和VEGF对再生黏膜厚度、腺体扩张数、胃黏液量的影响。结果25天组的EGF积分光密度高于8天组(P〈0.01),8天组的积分光密度高于3天组(P〈0.05);25天组的VEGF积分光密度高于8天组(P〈0.01),8天组的积分光密度高于3天组(P〈0.01);25天组的再生黏膜厚度高于8天组(P〈0.01),8天组的再生黏膜厚度高于3天组(P〈0.01);25天组的腺体扩张数低于8天组(P〈0.01),8天组的腺体扩张数低于3天组(P〈0.01);25天组的胃黏液含量高于8天组(P〈0.01),8天组的胃黏液含量高于3天组(P〈0.01)。结论随着溃疡的愈合,EGF和VEGF促进了再生的异常胃黏膜向正常胃黏膜转化,并促进了再生胃黏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何海涛  谭颖徽  王建华  张纲 《重庆医学》2006,35(17):1580-1581
目的 研究下牙槽神经对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中国大白兔32只.分为实验组(去下牙槽神经下颌骨骨折)和对照组(单纯下颌骨骨折),分别在术后第7、14、21、28天处死动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骨痂组织学变化。结果 失神经骨折组在各个时期较单纯骨折组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编织骨成熟度较低,骨性骨痂在新生骨痂中比例明显偏低。结论 感觉神经参与骨折愈合,神经损伤后影响骨痂形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内源性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缺失是否通过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导致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再生减弱,延迟骨折愈合?方法:构建PTH基因敲除(PTHKO)小鼠的骨折模型,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用免疫组化方式检测骨合成代谢以及血管形成指标?结果:PTHKO小鼠VEGF表达量下降,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nsion molecule,PEGAM)免疫组化阳性减少,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活性下降,骨折愈合延迟?结论:内源性PTH缺失可能通过减少间充质干细胞或成骨细胞释放VEGF,导致骨折端血管减少,成骨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软骨内成骨,最终导致骨折愈合延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降钙素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选择3月龄雌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卵巢切除组(n=10)、对照组(n=30)和用药组(n=30)。卵巢切除后4周处死假手术组和卵巢切除组大鼠,测量右股骨骨密度。卵巢切除4周后,对照组和用药组行右股骨中段骨折,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和降钙素(16 IU/kg),隔日1次,于骨折后3、6、9周处死大鼠取右股骨测骨密度,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卵巢切除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P<0.05),股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 HE染色:骨折后3周,两组骨折愈合以软骨内成骨过程为主,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折后6周,两组骨小梁排列较有序,用药组股骨骨密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骨折后9周,两组均以骨性骨痂为主,骨小梁排列紧密,骨密度在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用药组在骨折后3、6、9周骨痂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钙素治疗能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对骨痂组织VEGF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的作用机理和近年来的临床应用的概述,进而对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的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与展望。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1/2010)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1/2010),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从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的作用机理、特点及优势出发,总结近年来中药外治法应用于骨折的各种治疗措施,探讨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的发展趋势。结果: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药物不经门、肝系统,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迅速通过毛孔、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内,达到治疗目的;而且廉便效验,易于被患者所接受。结论:中药外治法治疗骨折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但药物剂型陈旧等一系列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 将12只新西兰种兔造成双侧腓骨骨折模型,采用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基础上采用同种疗法对102例(其中50例为对照组)临床胫骨骨折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比较,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提前10d。临床随访4~12个月,全部病例骨折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能改善骨折部位血液循环,加速骨痂生长,为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丹参饮精品中药和普通中药对于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药理作用的差异。方法应用VD3和高脂饲料复制A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AS模型组、丹参饮精品中药组、丹参饮普通中药组和复方丹参片对照组。各组分别灌胃给药,8周后取动物血液、动脉及心脏标本。检测动物血脂含量,HE染色观察实验动物动脉及心脏组织的改变。结果造模8周后模型组实验动物与空白组比较动脉镜下血管壁增厚,模型组可见动脉壁脂质沉积,动脉壁破损较重,血管腔变窄,可见斑块形成及脂肪样变,说明AS模型复制成功。丹参饮精品中药组可明显降低AS模型大鼠血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丹参饮普通中药和复方丹参片亦可降低AS模型大鼠血脂,P〈0.05。结论丹参饮普通中药和丹参饮精品中药均可以降低AS模型大鼠的血脂,但精品中药组效果好于普通中药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6个月龄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去势组和非去势组,每组48只,分别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和假性手术;3个月后,去势组于股骨中段制造骨折模型,再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给药组手术次日给予10mg/(kg·d)氟伐他汀灌胃,疗程为2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采用组织学方法对给药组和对照组骨折后3、7、14、21、28和42d骨痂进行观察。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早期(14d前)参与修复的细胞类型,细胞功能状态几乎相同;术后14d,给药组原始小梁状骨表面成骨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多;术后28~42d,给药组形成的骨痂中含有软骨痂比例对于对照组。结论氟伐他汀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的变化与骨折局部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变化,探讨体液因素中VEGF与脑外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关系。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住的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骨折部位与类型基本相同,均为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ELISA:将57例患者分成2组:单纯骨折组(A组)31例和脑外伤合并骨折组(B组)26例,所有病例均在伤后1、2、3、4周时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血清中VEGF含量的测定。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手术距受伤时间3~7 d、8~14 d、15~21 d 3个时间段,分别将31例单纯骨折组(A组)和26例骨折合并脑外伤组(B组)分为A1(10例)、A2(11例)、A3(10例)组和B1(8例)、B2(8例)、B3(10例)组,每个研究对象于术中取骨折局部肉芽组织为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进行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及灰度值测算。结果 1)ELISA:A组(单纯骨折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在伤后1周含量较少,2周出现峰值,4周时有明显下降;B组(脑外伤合并骨折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在伤后1周即出现高峰,以后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持续时间长,在4周时有明显下降。B组(脑外伤合并骨折组)血清VEGF含量在1~3周时均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的A组(单纯骨折组)(P<0.05),4周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组(单纯骨折组)3~7 d时VEGF有少量表达,在14 d左右达高峰,在15~21 d时略下降。B组(脑外伤合并骨折组)在受伤后3 d时VEGF即有大量表达,7 d达高峰,在15~21d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B组(脑外伤合并骨折组)在各时间段VEGF表达阳性细胞率及灰度值均显著高于A组(单纯骨折组)(P<0.05)。结论脑外伤合并骨折患者骨折愈合过程中VEGF在血清含量和骨折局部位点表达高于单纯骨折患者,脑外伤可能主要是通过促进体液因素中VEGF等生长因子的表达来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失神经骨折愈合中病理性骨痂的体积与力学强度的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运动神经(前根)切断组、感觉神经(后根)切断组、前后根切断组,均选择性切断一侧L4-L6神经根.所有大鼠于神经根切断侧胫骨造成横行骨折,髓钉固定.30 d后取大鼠患侧胫骨,测胫骨近端骨密度、胫骨湿重称量、在X线片上测量骨痂宽度、胫骨进行生物力学拉伸测试,SPSS统计数据.结果 患侧胫骨近端骨密度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性骨痂其体积与生物力学强度呈负相关(P<0.05),以涉及感觉神经(后根)损伤组尤甚(P<0.05).结论 失神经骨折愈合中所形成的病理性骨痂其体积与生物力学强度呈负相关,感觉神经纤维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较运动神经纤维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药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心肌梗死治疗的又一途径。血管新生为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其机制的探讨,发现在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