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红  唐泓源  许彬彬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1082-1085
目的了解初次脑卒中住院患者卒中二级预防中对危险因素知识、态度、行为掌握的情况,早期及时对可干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控制,以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方法对80例在我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住院的初次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卒中危险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初次脑卒中患者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知识得分属低等水平(10.200±3.140),预防脑卒中危险因素态度得分属中等水平(14.550±3.656),预防脑卒中危险因素健康行为得分属低等水平(8.813±4.282)。结论初次脑卒中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掌握状况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卒中病房应结合相关危险因素为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建立脑卒中二级预防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住院患者对卒中危险因素的了解程度、获取知识的途径、各危险因素得分情况,为卒中二级预防及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通过住院教育提高患者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认识。方法:对100例在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卒中危险因素问卷等进行调查。结果:初次脑卒中患者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知识得分属低等水平。结论:脑卒中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掌握状况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还应结合相关危险因素为患者提供具有系统的健康宣教,减少再次复发。  相似文献   

3.
邓娟  沈洁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34-2137
目的深入了解社区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社区更加有效地发展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1名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脑卒中二级预防主要形式为随访及健康教育;归纳影响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的4个主题为:患者自身因素,政策环境因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因素,照顾者方面因素。结论社区需要不断提高患者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认识,加强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视,重视对照护者的支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服务,提高公众的信任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6年以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他汀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及危险因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d治疗,观察3年内两组患者再发脑卒中/TIA,死亡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再发脑卒中/TIA,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死亡率,脑出血发生率两组却无明显差异.结论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脑卒中/TIA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6年以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他汀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及危险因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 1次/d治疗,观察3年内两组患者再发脑卒中/TIA,死亡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再发脑卒中/TIA,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死亡率,脑出血发生率两组却无明显差异.结论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脑卒中/TIA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定义的颈动脉易损斑块与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评价颈动脉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有明显症状的再发脑卒中患者在再次发病7天内进行检查。使用的西门子Sonata1.5T扫描仪与四通道专用颈动脉线圈。先进行2DTOF扫描对颈动脉分叉处进行定位,然后分别对分叉上下各2cm的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进行垂直于血管走行的连续轴位扫描。任意连续两个层面发现易损斑块特征即可诊断。比较易损斑块组与非易损斑块组的脑卒中间隔时间,以及1年以内再发脑梗死与1年以上再发脑梗死患者之间的易损斑块检出率。以血压、血糖、血脂等作为协变量构建Cox生存分析模型研究斑块对再发脑卒中间隔时间的影响。结果有MRI表现易损斑块的病人再发脑卒中的时间明显短于无易损斑块患者(296.2vs1623.8,P<0.001)。在1年以内再发脑梗死的病人中,易损斑块的检出率高于1年以上再发脑梗死的病人(80%vs13.3%,P<0.001)。经过血压、血糖、血脂的校正,发现易损斑块是迅速再发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HR=5.596,P<0.001,95%CI2.766~11.326)。结论颈动脉存在易损斑块与快速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相关。MRI作为一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检查证明了它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潜在价值,为将来使用MRI前瞻性评价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南昌市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相关疾病知识、疾病预防知识以及脑卒中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方法对55例脑卒中患者及95名家属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脑卒中健康知识水平问卷调查。结果 70.9%患者知道"什么是脑卒中",45.5%患者认为"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危险的因素",约44%患者及42%家属知道脑卒中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喝酒等。患者均不同程度的认为应该戒烟、戒酒,46%家属认为应该帮助脑卒中患者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68.2%患者不了解脑卒中康复训练的方法,仅32.7%的患者和33.7%家属认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含糖尿病,仅29.1%患者和34.7%家属知道脑卒中患者每天的食盐量。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与住院的次数及文化程度有关,脑卒中患者缺乏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结论南昌市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防治和康复知识有待提高,护士对初次住院和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对相关医学知识应给予重点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健康知识情况,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对30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脑卒中健康知识总标准分为66.67(44.44,77.78),卒中先兆和卒中处理得分较低,分别为50.00(33.33,66.67)及50.00(0,100)分。小学及以下学历、卒中病程短、无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脑卒中健康知识得分较低(P<0.05)。生活起居维度、卒中先兆及危险因素知晓率最低。结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在卒中先兆和卒中处理部分的健康知识不容乐观,预防复发知识掌握度有待提高;卒中病程短、文化程度低、无脑卒中家族史的老年患者的健康知识尤应引起关注;建议对脑梗死识别、处理、控制危险因素、坚持服药等方面上加强延续护理、争取患者亲属的支持、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以提高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的防护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探索需要干预的人群特点,为开展脑卒中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11月1~20日,在医院门诊和社区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和居民106人进行调查。调查采用自设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脑卒中患病危险评价及脑卒中预防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状况评分。结果106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卒中预防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46.96-10.07)分,态度的平均得分为(70.71+12.37)分,行为平均得分为(64.29-16.23)分。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预防的知识、态度、行为与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有显著关联,与性别、脑卒中患病危险评价得分无显著关联。结论文化程度低、年龄60岁以下、郊区以及缺乏脑卒中防护知识的人群是脑卒中一级预防需要重点干预的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脑卒中预防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服务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1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护理及专科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持续进行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服务,包括建立随访档案,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指导方案,定期进行家庭护理指导等措施.6个月后收集两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二级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率及脑卒中的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率及脑卒中的复发率分别为92.2%、93.3%、3.3%;对照组分别为71.1%、80.0%、1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服务在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卒中后二级预防的依从性,降低脑卒中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二级预防干预模式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二级预防干预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建立健康档案,应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评估表对出院患者进行评估.观察组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强化教育和行为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基本知识健康教育,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6个月收集两组相关资料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知识掌握正确率、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方面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级预防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降压治疗对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临床证据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综合分析与脑卒中有关的降压治疗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为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临床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3年6月),对已公开发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再发的临床试验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指标为脑卒中事件、冠心病事件及总死亡率等.结果共纳入脑卒中后抗高血压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PATS)、多中心培哚普利降压治疗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PROGRESS)和心脏结局预防评估研究(HOPE)3个试验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降压治疗组较安慰剂对照组降低脑卒中再发危险率28%,降低冠心病危险率15%,降低总死亡率11%;降压治疗不仅能降低脑血管病或心血管病高危者伴高血压的脑卒中再发危险,而且对未伴高血压者也能降低其脑卒中危险.结论降压治疗对脑卒中二级预防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服务在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4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和专科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出院后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服务。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对脑卒中二级预防知识的知晓程度、遵医行为率和脑卒中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脑卒中二级预防知识的知晓程度高于对照组(P 0. 05),遵医行为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专科健康教育延伸服务应用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程度和遵医行为率,降低出院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为调查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对9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表明: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与住院的次数及文化程度有关,脑卒中患者缺乏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结论:对初次住院和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对相关医学知识应给予重点指导;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表(患者篇)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模式随机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疾病康复知识掌握度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对疾病康复知识掌握度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患者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可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使患者及家属全面系统掌握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方法及防止再梗塞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预防废用综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降脂药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卒中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2006年以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TI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他汀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及危险因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d治疗,观察3年内两组患者再发脑卒中/TIA,死亡以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再发脑卒中/TIA,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死亡率,脑出血发生率两组却无明显差异。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预防脑卒中/TIA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冠心病二级预防干预中健康教育新模式,使患者建立健康行为,从而有效地降低血脂、控制心血管事件发生,减少再住院率.方法选择236例冠心痛患者,入网后填写疾病知识、生活方式、个体用药评估表,经过健康讲座、科学的生活方式、个体化的药物干预,在入网2年后进行复评.结果入网2年后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入网时显著下降,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提高,不良生活方式明显改善,血压、血糖呈下降趋势,再发心血管事件住院率仅为1.7%.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取得良好的二级预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基于患者指南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干预方案。方法:将以人为本的方法(person-based approach, PBA)作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和焦点小组访谈法识别病人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需求和观点,分析病人坚持二级预防健康行为的促进和障碍因素,构建基于患者指南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干预方案;通过有声思维访谈法收集病人对干预方案的反馈,并对干预方案进行优化。结果:本研究最终构建的干预方案如下:病人评估与急救宣教、患者指南学习与反馈教学、个性化行为目标计划指导、电话随访与远程支持。结论:本研究基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患者指南构建可行性强且系统化的干预方案,为提高病人二级预防依从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文化程度住院脑卒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家医院脑卒中患者320例,设计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引起脑卒中的相关疾病及治疗的认知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认知较差,尤以低、中等学历患者为甚,因此需普及疾病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48例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SAS自评量表调查其焦虑症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焦虑评分为(41.76±11.45)分,焦虑发生率为86.27%;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发生的独立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并发症、再发间隔时间。结论: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其与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重视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实施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