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浙江省永康市围产儿死亡发生情况,为制定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对永康市2006年10月—2011年9月围产儿死亡病例及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2011年,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5年中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21.97‰,本地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6.78‰,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远高于本地人口(P<0.01)。流动人口因胎儿因素、原因不明、母亲因素、胎盘因素而发生的围产儿死亡比例均高于本地人口(P<0.05);流动人口孕母孕期保健服务接受率远低于本地人口(P<0.01)。[结论]尽管5年来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有明显下降,但仍远高于本地人口。流动人口保健覆盖率低,应制定相应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和健康宣教,提高流动人口的保健意识,向贫困流动人口提供基本的免费孕期保健服务,以降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社区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原因并探讨其死亡相关因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佛山市禅城区澜石医院68份于2000~2009年期间死亡的围产儿住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围产儿死亡68例,均集中于流动人口,死亡率为7.78%。围产儿死因分类中,死胎占61.76%,死产占14.71%,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3.53%,死胎明显高于死产和早期新生儿死亡(X^2=39.3846,P〈0.01;x^2=23.3103,P〈O.01);死亡原因以先天畸形、脐带因素、母体因素为主要原因;接受产检5次以上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5次以下,有显著性差异(x^2=67.7647,P〈0.01)。结论重视社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扩大免费产检、婚检目标人群,增加社区医院先进设备的投入,提高社区医疗单位产科质量,来预防早产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将1999年~2004年广州市海珠区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483例围产儿死亡,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畸形(36.65%),母体因素(20.50%)、脐带因素(13.87%)、特发性早产(11.59%)、胎盘因素(7.87%)、新生儿因素(6.00%)、窒息(2、69%)及其他(0.83%)。结论加强围产儿保健,28周前发现畸形、预防早产、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监护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可能影响围产儿死亡的10项常见暴露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高危因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以1994~2002年在广州市荔湾区分娩的52687例产妇和53324例围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别计算10项暴露因素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PAR)。【结果】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出生缺陷(RR=155.48,PAR%=46.50%)、低出生体重(RR=46.93,PAR%=68.98%)、早产(RR=46.33,PAR%=70.83%)、新生儿窒息(RR=35.14,PAR%=59.40%)、多胎(RR=7.61,PAR%=6.52%)、胎位异常(RR=5.60,PAR%=16.64%)、产妇户籍在外地(RR=2.03,PAR%=19.38%)和阴道难产(RR=1.79,PAR%=7.84%),孕妇年龄和胎儿性别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不大。【结论】今后在提高围产保健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及研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北京市门头沟区2002—2011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围产儿死亡率7.04%。死胎占66.26%,死产占6.75%,新生儿死亡占26.99%。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早产、胎儿畸形、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新生儿死亡以RDS及缺氧综合征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182例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近10年北京协和医院作为三甲医院在围产保健方面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保健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协和医院17 532名围产儿中死亡的个案资料。结果:2001~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为9.29‰,2006~2010年围产儿死亡率11.03‰,平均10.38‰。孕产妇年龄<25岁者及>35岁者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随孕周增加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出生体重<2 500 g者围产儿死亡率达8.47%,是正常体重儿的32.8倍。足月新生儿死亡中出生缺陷为最主要的死因,医源性早产中最主要的死因则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占47.8%)。死胎前三位的死因分别为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出生缺陷、脐带因素。结论:做好出生缺陷地三级预防,加强对农村地区及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及产前检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兰芳  李笑春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26-2527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提出其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金华市所属3县(市)63家监测医院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年间共分娩围产儿52 070例,死亡504例,死亡率为9.68‰,其中本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率为9.04‰,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4.43‰。两组间死亡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动人口的孕妇受文化程度低、保健意识缺乏、经济状况差、计划外妊娠等因素的影响,整个孕期未进行任何产前检查者占51.72%;早产儿、低体重儿是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围产儿死亡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结论:建立和调整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模式,提供母婴健康援助,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流动人口利用保健服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2001~2007年南宁市某医院围产儿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以便提高围产保健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1~2007年在南宁市江南片妇幼保健院住院死亡的围产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7年合计,住院围产儿死亡173例,死亡率为16.67‰,每年分别为17.14‰、21.08‰、37.10‰、21.14‰、14.81‰、9.62‰、8.62‰(P<0.01).死亡的173例围产儿中,死胎占60.11%,死产占8.67%,优生性引产占12.14%,早期新生儿死亡占19.08‰.119例死胎、死产中,脐带因素62例,先天畸形17例,胎盘因素16例,母体因素9例,其他原因15例.[结论]辖区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脐带因素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及产科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围产Ⅰ期标准,对我院8年间164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9.59‰。164例中:新生儿死亡占47.56%,死胎占42.68%.死产占9.76%。总新生儿死亡率为4.56‰,呈逐年下降趋势。导致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早产、胎儿畸形、缺氧综合征,新生儿死因以畸形、缺氧综合征及呼吸道疾病为主。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1996~2001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重庆市1996-2001年出生缺陷(BD)的发生率及其变化。[方法] 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进行各项具体监测工作。[结果] 6年共监测围产儿87449例,检出BD儿957例,发生率为109.4/10^4。各年的BD发生率有波动无下降,但比本市10年前的BD发生率降低49.3%。城乡的BD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男女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围产儿死亡1099例,死亡率为12.5‰,城乡的围产儿死亡率有明显差异;有缺陷的围产儿死亡率是正常儿围产死亡率的31倍。[结论] 继续提倡和加强优生优育、围产保健工作,提高产检率和产前诊断水平,提高未育妇女孕前及孕早期自我防护意识,有助于降低BD发生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住院患儿死亡原发疾病谱,探讨患儿直接死因及如何规范死亡病例讨论。方法对本院44例住院死亡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死亡病例的原始病历资料及死亡病例讨论,分析其直接死因。结果 44例死亡病例中,婴幼儿占总数的56.8%,原发病中前3位是意外伤害(多发性复合伤、农药中毒)12例(27.3%),新生儿疾病10例(22.7%),神经系统疾病6例(13.6%)。推断出直接死因前3位是脑疝10例,急性肺水肿7例,肺透明膜病6例。结论意外伤害及新生儿疾病是危及患儿生命的主要疾病,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死亡讨论是医院的核心制度,不仅要找出原发病,还要寻找直接死因,关键在于抓住病情恶化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12.
1997年6月和11月湛江市2例艾滋病患者先后死亡。其致死原因均与机会性感染有关。这2例病人均为出国劳务人员。其感染艾滋病的来源均在国外,传染途径均为性接触的可能性最大。建议在国境口岸开展艾滋病监测活动中,应将出国劳务、经商的归国人员列为监测重点。  相似文献   

13.
尘肺病人死亡年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尘肺病人的死亡规律,为尘肺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711例尘肺病人死亡年龄等数据,按发病年龄、死因、合并肺结核、死亡年代、开始接尘年龄、医疗卫生条件、接尘工龄、尘肺病种类与期别分类统计,分析其对死亡年龄的影响。结果9个因素对尘肺病人死亡年龄的影响(Beta值):死亡年代(0.623)>开始接尘年龄(0.341)>发病年龄(0.268)>死因(0.085)>合并肺结核(0.076)>尘肺病期别(0.055)>医疗卫生条件(0.054)>尘肺病种类(0.015)>接尘工龄(0.013);除尘肺病种类与接尘工龄外,其余因素对死亡年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代间死亡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单位具备医疗卫生条件组死于尘肺病、肺结核的平均死亡年龄高于不具备医疗卫生条件组(P<0.05);死于肺结核者死亡年龄最低(53.3±10.0)岁,与其他死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等方面入手,可望提高现有尘肺病人寿命。  相似文献   

14.
309例死亡病例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死亡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探讨死亡原因与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04-2005年309份死亡病历。结果309例死亡病例中,医院感染64例、72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0.71%、例次感染率为23.30%,是同期医院总感染率的5.85倍,其中48例医院感染直接与死亡有关,占医院感染死亡的75.00%;64例有医院感染的死亡病例平均住院63.94 d,比全院平均住院日(29.21 d)多34.73 d;与免疫功能有关的肿瘤医院感染率较其他肿瘤高(P〈0.01);既往曾行放疗和化疗的患者,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行放疗、化疗者(P〈0.05);下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的首位;在送检的57份各类标本中检出真菌18株、G-杆菌13株、G+球菌11株。结论医院感染是加速和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呼吸系统感染是预防的重点,真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强对放、化疗后患者的支持治疗,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230例死亡病历医院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了解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探讨死亡原因与感染的关系. 方法对我院2002年度死亡病历共 230份,采取回顾性的调查分析. 结果 230例死亡病历中有医院感染72例 125例次,医院感染率为31.3%,是同期医院感染的9.74倍;47.39%的死亡与感染有关;72例有医院感染的死亡病例平均住院56.4d,比全院平均住院日(17.3d)多39.1d;死亡病历中≥两种基础疾病 204例;各种恶性肿瘤 103例,占死亡总数的44.78%;呼吸系统感染占医院感染的首位;在送检的各类标本中检出G-菌37株,G 菌25株,真菌22株. 结论医院感染是加速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各种恶性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呼吸系统感染是预防的重点;G-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原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68例妊娠晚期胎死宫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妊娠并发症是胎死宫内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脐带因素及胎盘因素。结论:预防妊娠并发症,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加强胎儿监护,对降低妊娠晚期死胎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蔚 《中国卫生产业》2014,(20):105-106
目的:通过开展死亡病例讨论,探讨泌尿外科住院死亡病例抢救过程中及临终前后存在的各种护理问题及其改进措施,以期提高科室护理水平,提高低年质护理人员护理水平,为科室管理改进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眉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死亡的33例患者临床及护理资料,通过死亡病例讨论分析患者抢救过程中及其临终前后存在的护理问题。结果通过讨论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于病情观察能力欠缺、医护配合欠协调、护理记录完整性及准确性不够、临终关怀及病员安全管理等方面。结论在泌尿外科开展死亡病例讨论有利于护理管理者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并能做出有效性的改进措施,有利于低年资护士在病情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胎死宫内的原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发生。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安徽省六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279例孕中晚期死胎病例,对与死胎有关的母婴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脐带因素115例,占41.22%,居死因首位;羊水因素63例,占22.58%;母体因素46例,占16.49%;胎儿因素39例,占13.98%(其中畸形36例,占12.90%,双胎3例);原因不明16例,占5.73%。结论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和监测,建立孕妇保健卡,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教会孕妇自数胎动,自我监测胎儿宫内情况,若有异常立即就诊寻求解决办法,以期降低胎死宫内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加强孕中晚期出生缺陷监测,降低畸形儿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9.
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告了降低河南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研究组在河南省7个县孕产妇死亡社会因素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中济源、禹县、巩县3个试点县所进行的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的研究。两年来实施8项干预措施,使3个县孕产妇死亡率由148.75/10万下降到67.76/10万,降低了54.44%。为贫困县和山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居民伤害死亡流行强度、特征及死因别变化趋势 ,为制订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武进区居民 1990年~ 1992年和 2 0 0 0年~ 2 0 0 2年两组伤害死亡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武进区居民伤害平均死亡率前者为 6 3 37/ 10万 ,后者为 6 2 5 1/10万 ,两者相比无明显升降变化 ;不同性别平均死亡率前者为 6 8 10 / 10万和 5 2 30 / 10万 ,后者为75 4 7/ 10万和 4 9 2 2 / 10万 ,均为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P <0 0 1) ;平均死亡年龄分别为 4 2 2 6岁和4 9 85岁 ;前 3位死因 1990年~ 1992年依次为自杀、淹死和交通事故 ;2 0 0 0年~ 2 0 0 2年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死 ,交通事故死亡率较 10年前上升了 15 2 72 %。结论 :10多年来 ,武进区居民伤害死亡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前 3位死因依然是自杀、淹死和交通事故 ,但交通事故上升幅度较大 ,其死因顺位由 10年前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 ,成为伤害死亡中最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