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染性心内膜炎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怀周  程映雪 《海南医学》2010,21(5):17-18,26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8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IE的主要临床表现仍为发热(93.7%)、心脏杂音(91.6%);血培养阳性率为39.6%,其中草绿色链球菌占36.8%,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5%;IE中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占85.4%,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占 29.1%、先天性心脏病占18.7%,瓣膜退行性病变占14.5%;超声技术在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为83.33%;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结论 近年来由于IE的流行病学有所变迁,IE的临床特征也有所变化;基础心脏病仍是IE常见病因;反复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确诊率;规范、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和合理的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结果:发热(92%)和心脏杂音(88%)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他包括心力衰竭(56%)和动脉栓塞(20%)。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比例为28%,先天性心脏病比例为36%,本组无基础性心脏病患者所占比例为36%,经胸心脏彩超发现赘生物42例,发现瓣膜粗糙4例。进行血培养48例,阳性率52%。采取药物治疗23例,其中11例痊愈出院,8例未愈,4例死亡;采取外科手术治疗26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发热、心脏杂音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栓塞的发生率较低。心脏彩超的检出率高,血培养的阳性率低。根据药敏试验选药,积极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治疗的方法。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的阳性率为57.7%,主要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草绿色链球菌;其基础病因中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无基础性心脏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4.9%、30.2%以及16.7%;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次是贫血和脏器栓塞。患者住院期间有14例患者死亡,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以及基础病因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且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致死率较高,应该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6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IE的主要临床表现仍为发热、贫血、脾肿大、心脏杂音;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占85.48%,血培养阳性率为40.32%,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最为常见;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赘生物的检出率为83.87%,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阳性率.结论 近年来IE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有所变化;基础心脏病仍是IE常见病因;血培养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确诊率;规范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和早期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心内膜炎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形式与治疗的关系.结果 发热为常见及起始症状,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贫血、脾大、肝大、心脏杂音改变、周围动脉栓塞、血管意外.血培养阳性率57.6%,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3.1%.结论 (1)心脏结构异常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基础病因;(2)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有二尖瓣脱垂和联合病变者为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人群;(3)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有基础心脏疾病,以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多见(87.5%);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75.0%);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手段。12例患者行内科抗生素治疗,治愈7例,显效3例,死亡2例;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早期发现和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治愈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近5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5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病原微生物、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 53例患者中男31例,女22例,男女比例约1.4:1。发热、心脏杂音的变化及心力衰竭成为主要临床表现。基础心脏病中风心病构成比占37.7%,明显下降。血培养阳性率仅为39.6%,草绿色链球菌虽仍占首位,但检出率为33.3%有下降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明显增多。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率69.8%。结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已发生很大变化,应适时调整临床思维,改进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自2007年5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病因、临床特征、致病微生物、治疗效果等.结果 (1)致病菌主要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及真菌,血培养阳性率为71.7%;(2)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37例,占61.7%;(3)基础疾病中以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占35.0%;其次为室间隔缺损及二尖瓣脱垂,分别占21.7%、8.2%;(4)临床表现以发热、食欲低下、皮肤瘀斑等为主;(5)本组60例患儿内科保守治疗54例,手术治疗6例;好转出院44例,占73.4%,放弃治疗5例,占8.3%,院内死亡11例,占18.3%.结论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征较以往比较发生改变,应积极采取药物控制及手术治疗,降低致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52例2003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血培养实验和病原菌耐药性实验,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52例患者共筛选出32株病原菌,感染率为61.54%,其中革兰阳性菌株28株,占87.50%,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粪肠球菌、牛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对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强,对万古霉素耐药性较差;革兰阴性菌4株,占12.50%,主要为铜绿假单胞、产气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强,对头孢哌酮和环丙沙星耐药性较差。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而这两株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均较差,所以临床上可以用万古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抗生素,这对临床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笔者医院近8年来确诊并收治的16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同济医院2011~2018年168例符合Duke大学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标准的病例进行分析统计。结果168例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平均年龄43.66±13.76岁,既往有基础心脏病患者112例(66.67%),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最高,为50例(29.76%),风湿性心脏病22例(13.10%)。临床表现中发热所占的比例最大(135例,80.36%)。血培养阳性患者中,最常见为草绿色链球菌(33例,28.95%),其次为血链球菌(19例,16.6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7例,14.91%)。82例(48.81%)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86例(51.19%)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168例患者中,63例(37.50%)痊愈出院,86例(51.19%)有效,11例(6.55%)未愈,8例(4.76%)死亡,经统计,手术组疗效优于非手术组。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发热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手术疗法优于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4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观察及总结提高诊断治愈率.方法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48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48例患者中血培养细菌阳性45例(93.8%),其中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患者25例(52.1%)占首位,肠球菌性心内膜炎患者例14(29.2%)真菌性心内膜炎患者6例(12.5%),人工瓣膜置换性心内膜炎患者3例.结论 血培养细菌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直接的证据,及时了解和掌握此病的诊断对治疗预后转归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贵 《四川医学》2009,30(10):1605-1607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9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血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87.0%,其中以草绿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8.7%,分布呈现多样性;真菌占4.3%。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最高的是红霉素、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最敏感的是万古霉素;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最高的是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最敏感的是亚胺培南。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呋喃妥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利福平的抗菌活性最强,可作为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2013-10间我院收治的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血培养情况、超声心动图情况等内容。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为发热(94.6%)和心脏杂音(92.9%),71.4%的患者存在基础心脏病,链球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89.3%的患者发现心脏赘生物。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最多见的基础疾病为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心脏杂音,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超声心动图对该病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袁学琴  芦涛 《中外医疗》2012,31(12):69-69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52例患者中,原先患有心脏疾病的47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3例,先天性心脏病17例,老年性瓣膜退行性改变7例,未患有心脏疾病的5例;所有患者中血培养阳性33例,其中链球菌2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43例;经内科治疗后3例患者死亡.结论 基层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在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基础上发病,致病菌仍以链球菌为主,超声心动图及血培养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已不能完全使疾病痊愈,应探讨内、外科及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临床特点、抗感染治疗及疾病转归。方法:对1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础病因中,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最多,54例,占43.5%;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25例,占18.4%;再次是风湿性瓣膜心脏病,18例,占14.5%。在大多数患者(80.6%)疾病早期,IE的经典临床特征已不常见。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56.1%)。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占72.6%,住院死亡率为1.6%。结论:IE常见的基础病因前3位分别为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瓣膜心脏病;IE通常是一种急性以链球菌感染率高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 ( IE)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2 3例 IE患儿的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 IE患儿治愈 7例 ,死亡 3例 ,其余均好转或无效自动出院。持续发热 ,气促、心慌、咳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占 69.0 %。其中金葡菌 1 0例 ,占 62 .5 % ,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 1 7例 ;有赘生物及基础心脏病组病死率为 1 7.6% ( 3/1 7) ,无赘生及及基础心脏病组无死亡 ;血培养阳性组病死率为 1 8.7%( 3/1 6) ,血培养阴性组无死亡。结论 :IE的临床症状为持续发热、气促、心慌、咳嗽 ;金葡菌感染占首位。预后与赘生物存在 ,基础心脏病存在 ,血培养阳性 ,栓塞以及起病急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69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血培养结果及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诊断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中,血培养阳性率为29%(19/66)。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检出率为81%(36/69),能判定瓣膜的损害程度、对赘生物准确定位,同时还可以检出心脏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等。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诊断方法,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为指导制定治疗和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25例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IE)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了分析。提示本组病例具有以下特点:(1)发病年龄小,儿童病例占80%,平均年龄11岁;(2)多合并有基础心脏病,尤其是室间隔缺损;(3)血培养阳性率低;(4)因多数合并基础心脏病而病死率达12%(3/25),预后不容乐观。最后强调了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12年来住院的8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发现有基础心脏病占90.2%,主要为风湿性心脏病,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发热和贫血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分别为94.0%及82.6%;血培养阳性率较低,仅33.8%;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阳性率较高,为65.7%;死因主要是心力衰竭,其次是脑栓塞。作者认为对有基础心脏病患者及高度怀疑该病者,应反复多次作血细菌培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78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风湿活动,20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风湿活动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存的诊断进行探讨。风心病并发风湿活动,沿用Jones诊断标准敏感性很低,易造成漏诊。本文风湿活动主要表现为心衰,其次为游走性大关节酸痛。而血沉、抗“O”增高检出率较低。感染性心内膜炎因院外已不规则用过抗生素,故发热、血培养阳性率亦很低。风湿活动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存时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