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降黄合剂Ⅱ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合降黄合剂Ⅱ号方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r-GT)、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PTA)等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r-GT、TBIL、PTA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黄合剂Ⅱ号方能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解新科  叶青  常占杰 《陕西中医》2005,26(9):867-868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降黄合剂(茵陈、栀子、大黄、丹参、赤勺、郁金等)结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32例,并单纯应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30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P<0.01)。在消退黄疸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血清纤维指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降黄合剂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有明显缓解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改善肝纤维化指标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胆红素变化以及黄疸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肠滴注中药退黄煎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和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17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加双面蓝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药退黄煎剂直肠滴注;治疗过程中每天用微量血胆红素检测仪检测血胆红素浓度,观察黄疸消退时间、血胆红素下降速度、肝功能变化及光疗后胆红素反跳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7天黄疸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每日胆红素下降速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功能(AST、ALT、γ-GT)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光疗后胆红素反跳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退黄煎剂直肠滴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并可预防光疗后胆红素反跳现象发生,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综合疗法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淮阴市传染病防治院(223300)曲秋霞[关键词]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肾上腺皮质激素,茵栀黄注射液,消黄合剂为探讨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近来我院将几种不同的退黄措施运用于临床,收到了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降黄合剂中西医结合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内毒素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降黄合剂,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25%(95% CI =67.73% ~94.77%);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75% (95% CI =52.69% ~84.8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989 8,P=0.046 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明显降低ALT、改善PTA参数,降低血清内毒素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降黄合剂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疗法,其收益为OR=0.51(95%CI =0.16~1.62),NNT=8 (95%CI =2.97~19.47),明显降低ALT,改善PTA,降低血清内毒素参数.  相似文献   

7.
洪明  张平  沈学斌  刘铮 《中医药学刊》2010,(9):1824-1825
目的:观察中药直肠给药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退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的症状缓解,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复常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中药直肠给药对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茵陈蒿汤对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同时探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中药茵陈蒿汤对阳黄证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在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肝功能变化和体液免疫水平,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蒿汤治疗,探讨其对阳黄证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阳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未改变黄疸模型的关键指标,未影响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主证及湿热证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湿热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的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符合中医学传统病因病机理论,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与人类阳黄证相似,并且经茵陈蒿汤复健后阳黄证动物模型的一般状态、血清胆红素、血清酶、免疫指标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病毒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加服抗毒退黄煎加减方,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明显优于对照组(64%),肝功能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病毒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蓝光照射)56例,对照组(能量合剂、鲁米那、尼可刹米、茵栀黄等)44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显著,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γ-谷氨酸转肽酶(γ-G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抗排斥、抗病毒的基础上给予优思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如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以及Hcy、γ-GT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0%、75.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周血清总胆红素值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肝功能指标DBiL、ALT、AST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Hcy、γ-GT指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可有效缓解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症状,对肝功能指标(DBiL、ALT、AST)、血清总胆红素以及Hcy、γ-GT等方面有显著改善,且疗效优于优思弗治疗。  相似文献   

12.
刘敏  李献平 《北京中医药》2007,26(11):727-728
目的 观察中医凉血解毒、化瘀通络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采用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凉血解毒、化瘀通络中药,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肝功能改善、黄疸消退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复常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凉血解毒、化瘀通络法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罗选斌 《中医药导报》2007,13(11):16-17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汤重用赤芍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解毒活血汤重用赤芍,解毒活血汤,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清总胆红素及其他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解毒活血汤重用赤芍组及解毒活血汤组在退黄,改善肝功能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且解毒活血汤重用赤芍组疗效更优于解毒活血汤组(P<0.05)。结论:解毒活血汤重用赤芍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方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保肝、降酶、降胆红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肝化瘀方,疗程为1月,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恢复肝功能、降低胆红素、提高凝血功能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肝化瘀方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降低血清转氨酶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凝血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黄合剂Ⅱ号对复合因素诱导的阴黄证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肝损伤及钠-牛黄胆酸盐共转运多肽(NTCP)、胆盐输出泵(BSE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降黄合剂Ⅱ号高剂量组、降黄合剂Ⅱ号中剂量组、降黄合剂Ⅱ号低剂量组,每组12只。正常组大鼠予常规饲养;其余各组大鼠造模阶段施以寒湿条件、大黄煎剂灌胃及高糖高脂饮食,造模3周,第22天时模型组及降黄合剂Ⅱ号各组给予0.5%的ANIT 20 mg/100 g灌胃1次,正常组予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建立阴黄证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降黄合剂Ⅱ号各组于造模第8天开始每天下午给相应剂量的降黄合剂Ⅱ号灌胃,一直到造模后14 d,共用药28 d,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检测干预结束后各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BSEP、NTC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饮食量、活动量、被毛、体质量、排便排尿情况均正常;模型组大鼠形体均较消瘦,饮食量减少,大便增多,尿液明显变黄、增多,被毛枯黄、粗糙且易脱毛,精神状态不佳;降黄合剂Ⅱ号各组大鼠干预后情况均较模型组明显好转,以大剂量组最为明显。模型组大鼠血清ALP、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降黄合剂Ⅱ号大剂量组和降黄合剂Ⅱ号中剂量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且降黄合剂Ⅱ号大剂量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降黄合剂Ⅱ号小剂量组(P均<0.05),其中血清ALP、ALT、TBil水平明显低于降黄合剂Ⅱ号中剂量组(P均<0.05)。HE染色显示降黄合剂Ⅱ号大、中剂量组肝组织较模型组中炎细胞浸润减少,毛细胆管淤堵减轻,肝细胞肿胀缓解,细胞核清晰,形态较完整,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NTCP、BSEP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降黄合剂Ⅱ号大剂量组和降黄合剂Ⅱ号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NTCP、BSEP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降黄合剂Ⅱ号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降黄合剂Ⅱ号可改善阴黄证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大鼠肝损伤,机制可能与上调NTCP和BSE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黄合剂I号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湿热瘀毒型的疗效。方法:将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湿热瘀毒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降黄合剂I号结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肝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消退黄疸、改善肝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降黄合剂I号有明显的促进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等作用,是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湿热瘀毒型的有效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7.
茵陈蒿汤对β-葡萄糖醛酸酶UDPGT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同时探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中药茵陈蒿汤对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其利胆退黄的机制。方法:在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UDPGT活性、D-木糖吸收率的变化,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蒿汤治疗。探讨其对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结果: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符合黄疸证疾病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主证及湿热证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湿热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茵陈蒿汤有保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诱导UDPGT活性、促进胆红素排泄,从而改善胆红素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10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且在治疗后第3、5、7天治疗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对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同时探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中药茵陈蒿汤对阳黄证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在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肝功能变化和体液免疫水平,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蒿汤治疗,探讨其对阳黄证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阳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未改变黄疸模型的关键指标,未影响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主证及湿热证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湿热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的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符合中医学传统病因病机理论,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与人类阳黄证相似,并且经茵陈蒿汤复健后阳黄证动物模型的一般状态、血清胆红素、血清酶、免疫指标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刘敏  李献平 《北京中医》2007,26(11):727-728
目的观察中医凉血解毒、化瘀通络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保肝、降酶、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凉血解毒、化瘀通络中药,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肝功能改善、黄疸消退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复常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凉血解毒、化瘀通络法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