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可因多种原因而造成再次气管插管辅助通气。2001年至2004年,本科收治的先心病患儿在CICU行再次插管2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7例惠儿重视气管插管的安全管理,加强呼吸道湿化及吸痰护理,严把脱机指征,严格执行脱机流程等的护理措施。结果:57例患儿,1例于术后第22小时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循环、呼吸衰竭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护理是确保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低体重患儿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减少体外循环术后保留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时间长所致的并发症。方法 对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在护理中可采取不用或少用镇静剂,加速病人清醒,减少吸痰次数和缩短时间,尽早行深呼吸,促使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术后4~6h停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12~24h后下床活动等措施。结果 早期停机拔管者38例,术后住院天数由15~20d减少为7~10d。结论 术后4~6h停用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可使心排血量和肺活量增加,有利于切口愈合和脏器功能的增加,促进食欲恢复,减轻病人负担,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呼吸机保留气管插管时间长所致的并发症,对术后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进行总结.认为可采取不用或少用镇静剂,加速病人清醒,减少吸痰次数和缩短时间,尽早行深呼吸,促使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术后4-6h停呼吸机,12-24h后下床活动等措施.早期停呼吸机拔插管者48例,术后住院天数由15-20天减少为7-10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气管插管内泵入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氧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气道压力增高的患儿51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6例在气管插管内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肾上腺素;对照组25例常规使用呼吸机。两组均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血压(BP),心率(HR)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用药前后患者BP、HR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气管插管内泵入肾上腺素能降低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阻力而改善先心病术后患者血氧,且局部用药较安全,对BP、HR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ASA Ⅰ~Ⅱ级先心病患儿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非气管插管全麻,B组为气管插管全麻,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后抱入室.A组麻醉诱导氯胺酮1 mg/kg静脉注射,以丙泊酚50 μg/(kg·min)、氯胺酮50 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保留自主呼吸.B组麻醉诱导依托咪酯0.2 mg/kg、芬太尼3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成功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以瑞芬太尼0.05~0.1 μg/(kg·min)、顺阿曲库铵0.05~0.1 μg/(kg·min)、依托咪酯8~10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基础麻醉后、诱导后、置入导管、心内操作、手术结束时、苏醒时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果:A、B两组血流动力学和SpO2均较平稳,心内操作时两组患儿HR、MAP均增加(P<0.05).A组呼吸抑制、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 <0.05).B组苏醒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控制呼吸安全性高,可有效避免术中呼吸抑制、呕吐等并发症,术后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芬太尼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麻醉气管插管时心钠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 观察和研究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在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HR,SBP,DBP,MAP)的变化及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GI(芬太尼5μg/kg),GⅡ(芬太尼10μg/kg),GⅢ(芬太尼15μg/kg,每组各10例。分别观察入室安静后5min(基础T0),喉镜置入前(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等5个时相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作为监测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指标,同时于T0,T2及T43个时相取动脉血,应用平衡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心钠素(ANP)。结果 GI T1时相SBP,DBP,MAP及T0时相明显降低(P<0.01),HR无明显变化;T2,T3时相SBP,DBP,MAP,HR较T0时相明显升高(P<0.01)。GⅡT1时相SBP,DBP,MAP较T0时相明显降低(P<0.01),HR无明显变化,T2,T3,T4时相SBP,DBP,MAP较T0时相无明显变化;T2时相HR与T0时相升高(P<0.05)。GⅢT1,T2,T3,T4时相SBP,DBP,MAP较T0时相明显降低(P<0.01);T2时相HR与T0时相升高(P<0.05)。3组患者ANP各时相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ANP血浆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气管插管时血浆ANP水平无明显;芬太尼10μg/kg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6-2008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CNP。分别统计患者住院日,住院费用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组各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CNP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CNP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规范了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变化,探讨检测血清h-FABP对CHD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CHD患儿血清h-FABP和CK-MB值进行检测,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D患儿组血清h-FABP及CK-MB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CHD患儿组血清h-FABP阳性率(61.90%)显著高于CK-MB的阳性率(26.98%,P〈0.01),提示:血清h-FABP比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心衰组、青紫组血清h-FABP及CK-MB水平分别显著高于非心衰组、非青紫组(P〈0.01),说明:心衰组、青紫组心肌损伤的程度重于非心衰组、非青紫组。结论CHD患儿本身存在心肌细胞的损伤,合并心衰及缺氧时心肌细胞的损伤更为严重,血清h-FABP定量测定作为一种对微小心肌损伤高敏感的指标,可作为判断CHD患儿病情轻重的一项客观指标,且比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造影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2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4例行左右心导管造影,2例行右心导管造影;6例行介入封堵治疗,18例行心脏手术治疗,2例因心脏畸形复杂不宜行手术治疗。结果18例行手术矫治者术中所见与心导管造影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6例介入封堵治疗成功,2例心脏畸形复杂暂不能手术者定期随访。结论重症及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在术前行心导管及造影检查对明确诊断非常必要,同时也为手术和介入封堵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房间隔缺损( ASD)、2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及18例室间隔缺损( VS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封堵器介入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ASD、PDA及VSD成功率分别为100.0%、96.2%和94.4%。治疗后3月ASD、PDA及VSD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 P<0.05),其中PDA组LVESD、LVEDV 和LA显著改善, VSD 组LVESD 及LVEDV 显著改善, ASD 组RV、RA、LVESD 、LVEDV及LA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成功率高,疗效确切,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行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着重观察胎儿胸、腹部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长轴或大动脉短轴切面、四腔心切面、胎儿主动脉弓长轴切面.结果:50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部分合并心外畸形3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12例,房间隔缺损8... 相似文献
17.
18.
19.
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速发展的64层螺旋CT增加了扫描速度,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实现心血管及肺实质同时评价的功能,在先天性心脏病方面得到一定的应用,在心电门控条件下,CT图像可以准确地描绘心脏的运动、心旁结构,同时了解有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有无冠状动脉的起源异常,另外64层螺旋CT可以通过室壁运动来评估心功能,或者心脏瓣膜,具有以上这些优点,使它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与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在术前与术后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合应用改良超滤和零平衡超滤对改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术后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VSD)的患儿随机分为四组:常规超滤组(CUF组,n=15)、改良超滤组(MUF组,n=15)、零平衡超滤组(ZUF组,n=15)和改良超滤 零平衡超滤组(M Z组,n=15)。分别检测各组围术期红细胞压积(Hct),呼吸功能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呼吸机辅助时间(MAT)及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术后各组Hct无显著性差异(P>0.05);M Z组、ZUF组和MUF组术后1 h,6 h,12 h,24 h OI高于CUF组(P<0.05),而M Z组术后1 h,6 h,12 h,24 h P(A-a)O2较ZUF组、MUF组和CUF组低(P<0.05);M Z组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较MUF组、ZUF组和CUF组短(P<0.05);M Z组和ZUF组停机及术后2 h,12 h,24 h TNF-α和IL-6浓度较MUF组和CU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零平衡超滤加改良超滤较单一超滤方法能较好地改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体内炎性介质浓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