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冠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984-1985
目的:探讨缩宫素鼻喷雾剂对产妇产后促排乳的作用。方法:将500例晚期妊娠正常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200例、正常试验组200例和非正常试验组100例,试验组使用缩宫素鼻啧雾剂,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根据中医妇科产后缺乳病症诊断为疗效标准。结果:正常试验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比对照组显著提前,泌乳充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正常试验组治疗后可达到对照组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均未出现子宫复旧不全的情况。结论:缩宫素鼻喷雾剂能够促进产后早泌乳,泌乳量增多,并可以改善产妇不利的哺乳条件,产后2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提高。此法方便、安全、无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李晓峰 《现代保健》2009,(17):163-163
目的探讨催产素滴鼻对泌乳量及乳汁成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2例足月分娩产妇为试验组,31例同期分娩产妇为对照Ⅰ组,另31例为对照Ⅱ组。除常规母乳喂养宣教、技术指导、饮食供给、护理等外,试验组给予催产素滴鼻,对照Ⅰ组给予生理盐水滴鼻,对照Ⅱ组不滴人任何液体。结果试验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早、乳腺腺管扩张、乳汁增多,且保持乳汁中主要成分不变。结论产后应用催产索滴鼻可促进泌乳,增加泌乳量又不改变主要成分,且使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模仿婴儿吸吮乳头式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初产妇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3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模仿婴儿吸吮乳头式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始动时间、首次泌乳量>5 ml时间、不同阶段泌乳量、乳房肿痛、母乳喂养和产后抑郁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始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首次泌乳量、不同阶段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乳房肿痛和产后抑郁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模仿婴儿吸吮乳头式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母婴分离初产妇乳汁分泌,建立母乳喂养信心,促进产妇母亲角色转变,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缩宫素鼻喷雾剂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无药物流产禁忌证、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均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术,观察组在口服米索前给予缩宫素鼻喷雾剂,左、右侧鼻腔各1喷(共8个单位),术后每日4次,连用3天;两组术后均加用益母草颗粒,比较两组患者孕囊排出时间、药物流产有效率及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孕囊排出时间、药物流产有效率及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鼻喷雾剂应用于药物流产能明显缩短孕囊排出时间,提高药物流产有效率,减少阴道出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泌乳素与泌乳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正常足月阴道分娩孕产妇不同时间的血清垂体泌乳素(PRL)、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探讨PRL和泌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124例正常足月阴道分娩产妇产前、产后0h、2h、6h、12h、24h和48h母体血清PRL水平,记录泌乳始动时间,根据每日哺乳次数、新生儿排尿次数和哺乳后睡眠时间判断乳汁充足与否,分别于产后24h、48h分成乳汁充足组与不足组,比较两组的PRL水平。结果:①产后母体中PRL即开始分泌增加,产后2h达高峰,并于产后24h后维持在高于产前的水平上。②产后24h乳汁分泌不足组母体各时点血清PRL水平均低于充足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8h乳汁不足组与充足组的各时点PRL更加接近,两曲线几乎重叠。结论:泌乳素(PRL)在产后分泌增多,产后2h达高峰,产后24h后维持高于产前的水平,PRL峰是泌乳始动的基础,维持高PRL和有效的乳头吸吮是保持泌乳的必要条件,但这并非为充足条件,产后乳汁分泌量的多少可能还受其他机制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李艳虹 《医疗装备》2022,(18):186-187
目的 探讨电动吸乳器联合乳房按摩护理在乳汁淤积症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井冈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乳汁淤积症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乳房按摩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动吸乳器进行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7 d,比较两组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程度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动吸乳器联合乳房按摩护理在乳汁淤积症产妇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减轻乳房胀痛程度,改善母乳喂养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初乳及开奶时间、泌乳量。方法:选择100例足月妊娠孕妇,其中行择期剖宫产初产妇50例为观察组,与同期自然分娩初产妇50例为对照组同步观察。均实行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等。监测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与泌乳量。结果:观察组产妇分泌初乳时间延迟、开奶时间迟缓,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泌乳量充足者较少,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剖宫产分娩影响产妇2~3天内泌乳,新生儿按需哺乳困难,与手术对母体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致乳腺分泌乳汁迟缓有关。术后需密切观察,耐心地给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陈莹 《智慧健康》2023,(3):145-149
目的 观察分析体验式分娩模拟教学对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产程及泌乳始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初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分娩教育,给予研究组体验式分娩模拟教学,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选择、产程及泌乳始动情况。结果 研究组经过体验式分娩模拟教学后,在分娩方式选择方面,选择自然分娩的明显多于对照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泌乳始动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体验式分娩模拟教学应用于初产妇的教学中,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和泌乳始动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自然阴道分娩的产后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的产妇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及早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子宫底高度、恶露量、食欲、泌乳始动率、并发症等差异。结果观察组食欲、48h泌乳始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底高度、恶露量、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加产妇产后食欲,促进乳汁分泌,降低产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穴位按摩在产后乳汁淤积治疗中的作用及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4月本院收入产后存在乳汁淤积产妇共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依据产科常规开展护理)和观察组(除对照组护理外加以穴位按摩)各46例,观察两组干预前和干预7 d后的乳房胀痛分级、泌乳量、补授乳量、母乳喂养及乳腺管畅通情...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