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AA)与直接外侧入路(DLA)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等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到2019年8月关于直接入路与直接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疗效比较的队列研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应用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2.0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疗效差异,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髋臼杯外展角、术中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术后6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和1年Harris评分、术中神经损伤、术后肌酸激酶水平。结果共有14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2篇为回顾性研究,12篇为随机对照研究,共计2058例纳入研究。合并检验结果显示手术时间、髋臼杯外展角、术中假体周围骨折、术后1年Harris评分、术中神经损伤、术后肌酸激酶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WMD=-3.02,95%CI(-4.91,-1.12),P=0.002]、术中出血量[WMD=-0.25,95%CI(-0.50,0.00),P=0.05]、术后6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WMD=3.78,95%CI (0.36,7.20),P=0.03]、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WMD=3.37,95%CI(2.86,3.87),P <0.00001],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AA入路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长度小,更利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入路与Hardinge外侧入路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该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60例,其中,直接前入路(DAA)组患者76例,Hardinge外侧入路组患者84例,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以上,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指标,随访记录并比较术后Harris评分、股骨柄位置、髋臼外展角、疼痛感受和患者术后1年治疗效果满意情况等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完整随访,DAA组手术时间长于Hardinge入路组(P0.05),Hardinge入路组住院时间长于DAA组(P0.05),DAA组髋臼外展角小于Hardinge入路组(P0.05),术后6周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中疼痛记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治疗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A入路手术虽然技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但其术后早期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好,疼痛反应轻,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较大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pproach, A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25例 25髋行直接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DAA-THA), 其中男16例 16髋,女9例 9 髋,平均年龄(62±2)岁(48~76岁), 疾病组成为髋关节骨关节炎11 例 11 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10 例 10 髋和髋臼发育不良(Crowe 2型)4例4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3.26 ±4.95) kg/m 2(19.6~29.5 kg/m 2),术前 Harris 评分 (33.4 ±15.5)分 (17.9~48.9分);同期 25例 25 髋行前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ALA-THA),其中男 18例 18髋,女7例7髋,平均年龄(59±3)岁(43~72岁),疾病组成为髋关节骨关节炎 10 例 10 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12 例 12 髋和髋臼发育不良(Crowe 2型)3例3髋, BMI 为(25.35±5.8) kg/m 2 (18.2~29.8 kg/m 2),术前 Harris 评分 (38.6±16.7)分(23.1~56.5分)。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手术时间:DAA组(108.33±18.5) min(98~135 min),ALA组(103.26±15.5) min,(85~116 min),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DAA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10.3±1.75) cm(8.7~12.2 cm),ALA 组平均切口长度(9.6±1.65) cm(7.9~11.2 cm),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DAA 组(210±135) mL(130~400 mL),ALA 组(230±145) mL(160~450 m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平均时间 6 个月(6~12个月),术后 3 个月 Harris 评分,DAA组(88.7±9.05)分(79.1~97.2)分,ALA 组(86.5±7.75)分(77.9~93.4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arris 评分,DAA 组(93.5±5.85)分(87.4~99.1分),ALA 组(90.9±5.15)分(86.9~97.2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A组术后早期随访患者髋关节的外展肌力、步态较 DAA 组差。结论: 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与前外侧常规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早期疗效,但直接前入路早期步态更优于前外侧常规入路。  相似文献   

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6):560-563
目的:对比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将4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DAA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人工双极头生物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术,DAA组采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1);DAA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1、3、7 d,DAA组患者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6个月内,DA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DAA的中短期疗效优于后外侧入路,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我们评价了SuperPATH技术与常规入路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计算机检索包括中国知网,万方,CBM,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在内的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起-2019/10),确定纳入文献后,由两名研究员运用改良版Jadad评分量表(针对随机对照研究)或MINORS评分方法(针对非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有异议时交由第三名研究员评价;另两名研究员对纳入文献数据提取。运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①文献纳入: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869例患者,其中SuperPATH入路组406例,常规后外侧入路组463例。②Meta分析结果:与常规后外侧入路相比,SuperPATH入路手术时间长(WMD=10.39,95%CI=[2.42,18.37],P=0.01),切口长度短(WMD=-5.46,95%CI=[-7.19,-3.73],P<0.00001),术后1周髋关节评分高(WMD=9.20,95%CI=[5.34,13.05],P<0.00001),术中出血量少(WMD=-125.95,95%CI=[-153.59,-98.31],P<0.00001),首次下地时间早(WMD=-13.81,95%CI=[-21.42,-6.20],P=0.0004),术后7天内视觉模拟评分更低(WMD=-1.64,95%CI=[-2.37,-0.92],P<0.0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在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3个月(WMD=-0.21,95%CI=[-0.61,0.20],P=0.32)、6个月 (WMD=-0.18,95%CI=[-0.76,0.40],P=0.54);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WMD=2.42,95%CI=[0.94,3.90],P=0.001)、6个月Harris评分(WMD=2.15,95%CI=[-0.11,4.40],P=0.06)、12个月Harris评分(WMD=0.97,95%CI=[-0.43,2.36],P=0.17)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SuperPATH入路具有小创口的优点,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小,利于患者恢复,但与常规入路相比,其长期疗效是否仍然具有优势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筋骨并重”理论的微创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108例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DAA组46例,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采用微创DAA全髋关节置换术;传统后侧入路组62例,采用传统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术后假体角度、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各阶段髋关节Harris评分、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27个月,平均(25.5±3.2)个月。DA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传统后侧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早于传统后测入路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后测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81)。DAA组术中、术后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443,P=0.457);传统后侧入路术中、术后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优于传统后侧入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筋骨并重”理论指导,微创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传统后侧入路术式,能够避免对关节周围“筋”的损伤,具有减少软组织损伤和加快术后康复的优势,但远期康复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采用直接前入路(DAA)或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分为DAA组和PLA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髋臼假体前倾角和外展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Harris髋关节评分;于术前以及术后第1、7、14天,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血沉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与PLA组比较,DA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臼前倾角、外展角,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DA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PLA组,疼痛评分均低于PLA组(均P<0.05)。但两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血沉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P>0.05)。结论相对于PLA,采用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所造成的软组织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直接外侧入路与传统后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检索包括国内外于2008年8月—2018年8月已发表的临床对照研究。所检索的数据库包括Embase、Pubmed、PQDT、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等。提取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依据以上检索策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41篇,并最终纳入12篇文献。通过比较发现,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直接外侧入路术后髋关节后伸活动度低于传统后侧入路[95% CI(-10.93~-7.01),P<0.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直接外侧入路术后髋关节前屈活动度[95% CI(8.87~12.70),P<0.001]及术后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率[95% CI(1.53~13.68),P=0.007]均高于传统后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结局指标如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95% CI(-0.14~0.62),P=0.21]、术后并发症[95% CI(0.29~1.07),P=0.08]、手术所需时间[95% CI(-7.31~5.94),P=0.84],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直接外侧入路与传统后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相当。虽然直接外侧入路组在术后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率高于传统后侧入路组,但是直接外侧入路仍不失为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瞻性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posterolateral piriformis sparing approach,Mis-PLA)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福建省立医院骨科2015 年 3 月至 2016 年2月收入院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DAA和Mis-PLA两组。DAA 组(43例45髋):男 27例 27髋,女16例 18 髋,平均年龄 (57.4±7.3)岁,术前 Harris 评分(41.4±8.7)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3±2.2) kg/m2;Mis-PLA 组(39例42髋):男 25 例 26 髋,女 14例 16 髋,平均年龄(59.2 ±7.3)岁,术前 Harris 评分 (39.6±8.4)分, BMI (24.7±2.5) kg/m2。分别对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关节功能恢复进行对比评估。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甲级愈合。手术切口长度: DAA组(9.2±0.7) cm,Mis-PLA 组(9.5±0.6) cm,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时间:DAA 组(74.3±10.1) min,Mis-PLA组(37.5±4.3) min,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量:DAA组(229.6±79.2) mL,Mis-PLA组(215.7±56.0) mL,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2)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 周 Harris 评分:DAA组(85.5±4.1)分,Mis PLA组(79.0±4.4)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DAA 组(94.3±2.7)分,Mis-PLA 组(95.2±1.9)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术后6周髋关节功能评估,DAA组和Mis-PLA组在直线步行速度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98),Mis-PLA组上、下楼梯速度优于DAA组(P=0.047);在转弯速度、坐下、穿袜时,DAA组优于Mis-PLA组(P<0.01,P=0.016,P<0.01)。结论: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都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后外侧入路的优势在于手术时间短、学习曲线短,直接前入路的主要优势在于术后早期没有体位限制的要求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12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采用直接前入路,60例采用外侧入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时对两组患者行VAS评分和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入路组手术时间较外侧入路组长,出血量较外侧入路组少,住院时间较外侧入路组短,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直接前入路组Harris评分较外侧入路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前入路对软组织损伤少,患者围术期恢复较快,其治疗效果优于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11.
12.
C C Wang 《JAMA》1972,221(1):79-80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比较锁骨上侧入路甲状腺切除术与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应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7例需要施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根据病情结合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锁骨上侧入路手术(n=99)和完全腔镜手术(n=68)。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及美容效果评价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手术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侧入路手术组,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腔镜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侧入路手术组、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2%、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锁骨上侧入路组、完全腔镜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4±1.1) d,(4.5±0.9) d,术后颈部外观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2±1.1)分,(8.7±0.7)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锁骨上侧入路途径行甲状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与腔镜手术相比,适应证扩大,手术时间缩短,美容效果尚属满意。  相似文献   

15.
经腹及经腰径路肾癌根治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经腰及经腹径路肾癌根治术。方法 分析 5年间 12 7例不同大小、不同部位、不同浸润程度肾脏肿瘤的手术径路和手术效果。结果 经腹手术病人 48例 ,其中肿瘤直径 <7cm 8例 ,肿瘤直径≥ 7cm 40例 ;肾上极及肾门区肿瘤 44例 ,肾下极肿瘤 4例 ;肿瘤累及肾周组织、血管 5例 ,伴有肾静脉癌栓 1例 ,腔静脉癌栓 1例。经腰径路手术病人 79例 ,其中肿瘤直径 <7cm 76例 ,肿瘤直径≥ 7cm 3例 ;肾上极及肾门区肿瘤 3 3例 ,均为直径 <7cm肿瘤 ,肾下极肿瘤 46例 ,1例肿瘤侵犯肾周组织。经腹手术主要并发症为脾损伤 ,本组 2例 ;经腰手术主要并发症为胸膜损伤 ,本组 5例。结论 直径≥ 7cm ,肾上极、肾门区肿瘤 ,可能已侵犯邻近组织 ,选择经腹径路 ;直径 <7cm ,肾下极肿瘤选择经腰径路。二种径路术中、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介入诊疗在国外已越来越普及[1,2],国内亦有报道[3],但多数为回顾性调查,缺少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旨在前瞻性地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的安全性及成功率。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将2002年4月至2003年6月拟诊冠心病在湘雅二医院心导管室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384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经桡动脉组185例,其中男136例,女49例,年龄51~72(62±7.8)岁,经股动脉组189例,其中男142例,女47例,年龄50~73(64±8.5)岁,2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TG、HD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视力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神经血管外科从2009年6月—2013年5月连续收治的17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额外侧入路及翼点入路行手术治疗,比较肿瘤全切除率、视力改善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额外侧入路8例患者,获SimpsonⅠ级切除3例,Ⅱ级切除5例。经翼点入路9例患者,获Simpson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3例,Ⅲ级2例。术后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3例,2例视力无改变,术后视力下降2例。4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2例出现下丘脑受损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手术无死亡病例,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个月~4年均恢复良好。结论根据肿瘤不同生长方式选择恰当手术入路,应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手术全切率,术中注意对鞍区重要结构的保护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宋玉光  叶蜀新  江伟 《重庆医学》2012,41(20):2032-2033,2035
目的比较前外侧入路(ASA)与后外侧入路(P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00年2月至2008年4月经P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5例92髋,男47例51髋,女38例41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72.5岁;体质量指数(BMI)18.2~25.1kg/m2,平均21.1kg/m2。股骨头缺血坏死35髋,骨关节炎5髋,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52髋,骨水泥固定48髋,生物型固定44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1.5分。同期采用常规A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70例76髋,男39例42髋,女31例34髋;年龄53~88岁,平均71.9岁;BMI 19.5~26.2kg/m2,平均20.5kg/m2。股骨头缺血坏死29髋,骨关节炎4髋,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43髋,骨水泥固定40髋,生物型固定36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1.3分。有1例因为过于肥胖,由原计划的ASA改为PSA,该病例没有被纳入研究。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髋臼假体角、手术关节的脱位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6~36个月,平均23.4个月,所有病例均无神经损伤并发症,ASA组出现1例感染,手术2年后行翻修手术,PSA组有2例死亡,PSA组有1例尿管连接处脱开,污染了切口。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长度PSA组为17.0cm,ASA组为13.0cm。手术时间PSA组平均为80min,ASA组平均为65min。住院时间PSA组为18.5d,ASA组为13.2d。术后影像学中髋臼假体角,PSA组的前倾角为22°,ASA组的前倾角为10°。PSA组有4例出现1~2次脱位,ASA组无脱位发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髋臼假体前倾角、手术后关节脱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除部分肥胖患者外,选择A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在相对较短的切口下和相对较少的手术时间内完成手术,达到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手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经椎旁肌入路和传统入路安置椎弓根螺钉器械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其中22例行椎旁肌入路手术,另21例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比较两种入路临床疗效。结果通过12~18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经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入路在手术时间、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拆除内固定前JO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经椎旁肌入路较传统入路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实用入路比较,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保护了椎旁肌,出血少,微创、安全、实用,术后卧床时间短,腰背部疼痛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后外侧跟腱旁人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采用后外侧跟腱旁人路联合内侧人路治疗三踝骨折6例,男、女各3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为(52.0±1.6)岁;左侧2例,右侧4例.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5例,重物压伤1例.骨折类型根据AO分型,44-A3.2型1例,44-A3.3型1例,44-B3.2型3例,44-B3.3型1例;根据Lan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4例,旋前外展型2例.采用后外侧跟腱旁人路行后踝骨块及外踝内固定,随后联合内侧入路行内踝内固定,骨折端均未进行植骨.术后随访,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及内置物稳定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为60~120 min,平均为(90.0±3.4)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7 d,平均为(6.3±0.8)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17个月,平均为(12.6±2.1)个月.所有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肢均无畸形愈合,无骨折再移位,无内置物松动、内固定切出及内固定失败,无伤口感染及骨不连.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为(4.2±0.4)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到正常的步行功能状态,无需借助辅助工具.结论 采用后外侧跟腱旁人路联合内侧入路进行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其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跟腱旁入路可一次性完成后踝骨块及外踝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