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宁夏地区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2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液样本VDR基因型,探讨宁夏地区老年女性与VD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230例患者的VDR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宁夏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VDR受体基因型频率bb型、Bb型、BB型分别占78.69%、19.72%、1.59%。结论 宁夏地区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与VDR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正>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er,VDR)是一种属于配体依赖的类固醇激素超家族的受体,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维生素D3(Vitamin D3)即1,25(OH)2D3,就是与VDR结合并发挥生物学活性的配体。自从发现1,25(OH)2D3抑制IL-2、IFN-C、GM-CSF和IL-12的转录以及上调细胞因子IL-4以来,VDR在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型的分布,探讨VDR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等技术。对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VDR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骨质疏松症的易感性进行分析。[结果]VDR基因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有种族差异。广州地区汉族人群中‘B、A、t’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较低,原发性骨质疏松组及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组中‘A’等位基因在股骨与高骨密度相关,[结论]本研究人群中VDR基因型尚不能作为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昆明地区2型糖尿病(T2DM)伴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探讨T2DM伴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  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37例,(1)按骨密度结果分组为T2DM无骨质疏松组(61例),T2DM合并骨量减少组(111例),T2DM伴骨质疏松组(65例),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VDR基因型,比较3组患者以下指标间的差异:VDR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钙、血脂、血尿酸(UA)、维生素D浓度、雌激素、睾酮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0 h、2 h血糖,0 h、2 h胰岛素(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比较VDR不同基因型间骨密度的差异;(3)将VDR基因型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昆明地区T2DM患者,VDR基因型以Bb型为主,占77.6%;(2)3组患者比较,VDR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VDR 3种基因型比较,各部位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可进入回归方程,而VDR基因型未进入回归方程。  结论  (1)昆明地区T2DM患者,VDR基因型以Bb型为主;(2)年龄,吸烟是昆明地区 T2DM伴骨质疏松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VDR(Bsm I)基因型与昆明地区 T2DM伴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昆明地区2型糖尿病(T2DM)伴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探讨T2DM伴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37例,(1)按骨密度结果分组为T2DM无骨质疏松组(61例),T2DM合并骨量减少组(11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酶切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MS)的发生是否相关。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分析方法,检测83例MS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VDR基因ApaⅠ、BsmⅠ酶切多态性。结果:ApaⅠ酶切多态性3种基因型AA、Aa、aa的频率在MS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和对照组BsmⅠ酶切多态性均未见BB型,Bb、bb两种基因型频率在MS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汉族人群中MS易感性与VDR基因ApaⅠ、BsmⅠ酶切多态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许笑雷  赵琳 《医学综述》2014,(16):2958-2960
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只有在体内转变成1,25-(OH)2D3后,才成为有生理活性的有效物质,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各个靶器官发挥作用。维生素D受体(VDR)是介导1,25-(OH)2D3发挥生物学效应的核内生物大分子物质,VDR是由VDR基因编码,VDR基因是研究骨代谢性疾病遗传基础的候选基因之一。该文就VDR基因与钙吸收、骨量、VDR基因的协同作用以及与其基因、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钱国锋  张秀珍 《现代医学》2003,31(4):277-28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与众多因素有关,而遗传是其中的重要决定因素.在目前研究的若干候选基因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最受关注。维生素D受体是类固醇激素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与骨化三醇结合后能调节血钙和骨矿化。本文就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骨转换、骨密度、骨量影响因素及药物治疗间关系的进展进行综述,从而阐明维生素D受体基因在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圭素D受体fVDR)基因Apal位点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的相关性,探讨其遗传易感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确诊的佝偻病患儿56例和正常婴幼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VDR基因ApaI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之间的VDR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VDR基因型中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VDR基斟ApaI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AA为14.3%、Aa为46.4%、aa为39.3%,对照组AA为13.3%,Aa为50%,aa为36.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VDR基因ApaI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A为37.5%,a为62.5%,对照组A为38.2%,a为61.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VDR基因ApaI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钙水平不同(x2=6.719,P〈0.05)。结论VDR基因ApaI基凶型与血清钙水平有相关性,VDR基因Apa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朱敏嘉 《医学文选》2002,21(3):367-370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骨质疏松 ( osteoporosis,OP)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而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骨密度 ( 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决定骨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能用于预测骨折的发生 ,也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一个最通用的重要指标 ,它受营养、运动、遗传及激素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遗传是影响 BMD的主要因素。单卵双生子和家系研究已显示基因对 BMD的影响约占 40 %~ 60 % ,超过了其他因素如钙的摄入、运动或某些药物和疾病对 BMD的影响 [1] 。在众多有关OP的遗传学研究中 ,维生素 D受体 ( vitamin Drecept…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和骨质疏松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ve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对52例正常对照者和17例骨质疏松患者的VDR基因进行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分布。结果:正常对照组VDR基因bb、Bb、BB基因型分别为94.23%、5.77%、0%;骨质疏松组分别为82.35%、17.65%、0%,两组各型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VDR基因多态性具有种族差异性,就目前调查例数而言,中国汉族人骨质疏松与BB基因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截止2021年3月,联合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FokI rs2228570 G>A、BsmI rs1544410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 I位点多态性与早产发生风险的相关性,为临床上治疗和预防先兆早产或早产发 生寻找新途径,改善母婴结局。方法纳入早产患者57例和足月妊娠分娩患者84例。VDR基因Fok I位点基因型采用聚合酶 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PCR-RFLP)法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早产组与足月妊娠分娩组在血细胞比容(HCT)、D-二聚 体、纤维蛋白原、血清钙、白细胞、糖化血红蛋白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早产组VDR基因Fok I基因型分布和F/f等位基因频 率与足月妊娠分娩组相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中FF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足月组,以Ff和ff基因 型为对照,FF基因型发生早产的风险增加(χ2=9.701,P=0.002,OR=3.320,95% CI 1.560-7.066)。而早产组中,上述各临床指标 在不同基因型间并未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DR基因Fok I位点多态性与早产遗传易感性相关,FF基因型可能 是早产发生潜在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D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维生素D受体 (VitaminDreceptor ,VDR)属于类固醇类激素 ,在体内主要介导维生素D的细胞作用。其基因上存在多个多态性位点 ,并与许多疾病发生有关。本文主要介绍了VDR的结构及功能、以及VDR基因多态性和与其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生素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122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87例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纤维化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者VDR基因多态性,观察其与肝纤维化关系,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生物化学指标与比较VDR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肝纤维化组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非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与非肝纤维化组VDRaa基因型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VDR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标志物、肝功能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等位基因是肝纤维化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VDR基冈多态性与中国人肝纤维化发病存在基因连锁,a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47例和健康体检的儿童4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VDR基因多态性。结果病毒性心肌炎组Bb和bb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61.7%和34.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7.3%和80.8%;病毒性心肌炎组等位基因B和b分布频率为35.1%和64.9%,对照组组分别为10.6%和89.4%。病毒性心肌炎组和健康对照组Bb和bb基因型分布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毒性心肌炎组和健康对照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D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3′端BsmⅠ、ApaⅠ和TaqⅠ多态性与散发性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SIH)的相关性,评价其与SIH患者生化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确定106例SIH患者VDR基因型,测定血Ca、P、AKP、PTH水平,24 h尿Ca、P排量;记录患者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癫痫发作、白内障和颅内钙化情况。结果VDR基因3′端多态性位点各等位基因频率如下:b 0.943,B 0.057,a 0.712,A 0.288,t 0.041,T 0.958,不同基因型患者生化指标和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R基因3′端多态性与SIH生化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5-19
目的 探讨儿童免疫力与维生素D 受体基因(Vitamin D receptor,VDR)的相关性,揭示VDR 基因多态性和儿童免疫力的相关性,并研究其在免疫力低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0~14 岁儿童80 例,根据T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将儿童分为研究组(免疫力低下)和对照组(健康),每组各40 例。收集各组儿童的年龄、身高等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标本,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中维生素D(VD)的浓度。设计引物用位点阻滞法,进行VDR 多态性位点Apa I、Bsm I、Taq I、Fok I 的检测。结果 两组VDR多态性位点Bsm I、Taq I、Fok I 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a I 基因型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外周血清中25-OH VD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冒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感冒次数与VD 水平呈负相关。结论Apa Ⅰ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免疫力低下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Bsm I、Taq I、Fok I 基因多态性则与其无关。研究组VD 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血清VD 水平可能对免疫力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By mean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assa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vitamin D receptor (VDR) genotype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n the patients receiving long-term glucocorticoid therapy was studied. The clinical data and blood of 71 patients with rheumatosis who received long-term glucocorticoid therapy were collected. BMD was measured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mometry. VDR gene fragment (about 185 bp) was amplified by PCR from the extracted genomic DNA, then digested with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Bsm I. The genotype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fragment length following endonuclease digestion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enotypes and BMD or Z-score values was analyzed. Among the 71 cases, the detected genotypes were Bb and bb with the distribution frequency being 11.3% and 88.7% respectively. The distribution frequency of the alleles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enotypes in age, gender, body mass index (BMI), disease duration, disease types, time of glucocorticoid administration and cumulative dosage (P > 0.05). Osteoporosis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Bb or bb genotype was 37.5% and 33.3% respectively, with the difference being not significant (chi 2 = 0.05, P = 0.8). The BMD and Z-score values at lumbar spine and femur in two genotypes were not similar, but the difference had no significant (P > 0.05). The distribution frequency of bb type of VDR genotypes in Han populations of China was more prevalent, followed by Bb and bb types in turn. In the patients receiving long-term glucocorticoid therap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MD between Bb and bb genotypes.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 VDR genotypes may not be means of identifying patients at greater risk of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which await to be further confirmed by a large sample siz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