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X线、CT和MRI在10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影像学表现和病变分级,并做对比研究。结果: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较X线和CT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CT组和MRI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CT组患者中表现异常者44例,检出率为88.0%;MRI组患者中表现异常者50例,检出率为100.0%;MRI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P<0.05)。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间隙变化、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和关节软骨肿胀等;在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以及关节面下骨质硬化的检出率中,MRI组明显高于CT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病变的诊断中,MRI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MRI检查的应用价值高于CT检查,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rrjk》2017,(14)
目的:探究X线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共6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X线和CT影像学资料,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价值。结果: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分级为0级、I级、II级、III级和IV级的分别为8例、9例、27例、10例和10例,两种诊断方法影像学分级情况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和X线诊断骶髂关节病变征像为正常、关节强直、关节间隙异常以及关节软骨硬化的检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诊断在关节面模糊和关节软骨侵蚀征像的检测率明显要比对照组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用的影像学检查依据。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316-1317
目的探讨X线与CT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患者,分别采用X线与CT两种方法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分级诊断结果及对病变征象的检出率。结果对0~Ⅱ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诊断中,CT扫描的诊断率要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1);对Ⅲ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中,X线检查的诊断率要显著高于CT扫描(P<0.01);在Ⅳ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中,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X线在关节面模糊的诊断方面,效果优于CT扫描(P<0.05);CT在骨侵蚀方面,效果优于X线检查(P<0.01)。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中,CT扫描的效果要明显优于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晚期诊断中,二者效果相当。CT扫描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及MRI表现,评价320排CT容积扫描结合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拟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行骶髂关节320排CT容积扫描,其中10例CT可疑病例行MR检查.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骶髂关节特征性改变,归纳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320排CT容积扫描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微细骨质结构改变,MRI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软骨、滑膜、骨髓等异常改变.结论:320排CT容积扫描结合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诊断早期强制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X线、CT和MRI影像学检查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都实施X线、CT、MRI检查,对这三种检查方法检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概率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关节面异常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X线片和CT检查对强制性脊柱炎0级的检出率都是0%,而MRI检查对其0级的检出率为100%,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检查对I级、II级强制性脊柱炎的检出率分别是24.1%、53.5%,CT检查对I级、II级强制性脊柱炎的检出率分别89.7%、82.1%,而MRI检查对其I级、II级检出率都是100%(P0.05);X线片、CT和MRI检查对III、IV级强制性脊柱炎的检出率都是100%(P0.05);X线片检查对于关节面浸润、关节面骨囊变检查率分别为62.0%、34.8%;CT检查对两者的检出率分别为84.8%、68.5%,而MRI检查对两者的检查率分别为96.7%、85.9%(P0.05)。结论:相比较于X线片和CT检查,MRI检查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螺旋CT和MRI在临床中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螺旋CT和磁共振的影像资料,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分级统计两种检查的检出率以及分级检出情况,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情况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果螺旋CT检出40例,检出率80%,MRI检查检出48例,检出率96%,MRI检查的检出率高于螺旋CT检查;MRI检查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Ⅰ级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在0级、Ⅱ级、Ⅲ级、Ⅳ级的诊断,螺旋CT检查和MRI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MRI相对于螺旋CT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临床可以首先考虑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强直性脊柱炎(AS)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73例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患者的MRI影像诊断结果,并与其X线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I对早期症状不明显的Ⅰ级和Ⅱ级骶髂关节炎确诊率较高,确诊的总数MRI也明显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症状明显的Ⅲ级和Ⅳ级两种检查方法均能确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骶髂关节炎的早期病变通过MRI检查可以发现,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21个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病例,回顾分析其骶髂关节DR、CT及MRI表现.结果 DR仅发现5例骶髂关节可疑异常.CT显示19例骶髂关节病变,主要表现有关节面皮质白线中断(17例),局部骨质硬化(14例),骨皮质下小囊样改变(8例).MRI显示21例关节均为异常,主要表现有关节面下骨髓水肿(21例),关节软骨破坏(20例);9例行增强扫描,关节面下骨髓(9例)、滑膜(6例)、关节软骨(8例)及关节韧带(5例)呈现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影像学诊断,X线检查最为基本,但诊断意义有限;CT对分级较为客观,且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病变情况;MRI具有明显优势,结合临床,可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强制性脊柱炎是临床上一种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主要侵犯患者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些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猛发展,各种影像学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改变的诊断中地位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就X线、CT、MRI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的优缺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谈病人满意度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人满意度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医疗市场.医院要从医院服务层次、医疗服务模式、医学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观等五个方面来管理病人满意度,建立起全程的、科学的、规范的满意度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为医院赢得声誉、争取市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阴道组织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雌激素化+阴道灌洗白假丝酵母菌菌液,构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小檗碱低、中、高剂量)和制霉菌素组.干预10天,在接菌后的4d、7d、14d观察小鼠阴道组织中TGF-β1、IL-2的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成功后,小鼠阴道组织中的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IL-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经过阴道灌洗,小檗碱高剂量组、制霉菌素组阴道组织中TGF-β1表达水平均有明显下调、IL-2表达水平有明显上调(P<0.05);与制霉菌素组比较,小檗碱高剂量阴道组织中TGF-β1、IL-2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小檗碱可以调节阴道局部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I've been on the road a bit this summer. Because of the kind generosity of my London broker, Lloyd and Partners, Ltd., I've been allowed the unique opportunity to have an insider's view of the London market. I observed an interesting renewal situation and sat with underwriters in their boxes amid the hallowed (at least to us insurance geeks) trappings of Lloyd's. I spent several lovely days in Hanover with my long‐time lead reinsurer, Hanover Re, while trying desperately to keep up with my own work back home. It's been stimulat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and I know I won't ever view the purchase of insurance in the same way.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