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1—12月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120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基于知信模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实施干预,2组患者均随访干预12个月,比较2组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原因(70.00%)、糖尿病足的危害(75.00%)、糖尿病足的症状(78.33%)、正确控制血糖的方法 (70.00%)、足部日常护理的方法 (66.67%)、足部检查的方法(68.33%)、正确选择鞋袜(71.67%)、如何修剪趾甲(75.00%)、定期复查的重要性(80.00%)等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严格控制血糖(75.00%),每天穿软底、宽松、透气的鞋(70.00%),正确修剪趾甲(73.33%),每天清洗足部(90.00%),坚持每天足部管理(按摩)(70.00%),严格饮食管理(78.33%),每天做下肢运动(81.67%)等自我管理行为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糖尿病足危险程度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5,P=0.036)。结论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预防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护理单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存在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1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83例。使用糖尿病足护理单对患者的足部进行评估。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血糖情况、溃疡愈合时间、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别为(7.95±0.59)、(10.01±0.73)mmol/L,观察组分别为(5.62±0.34)、(7.01±0.12)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79、36.935,均P0.05)。对照组溃疡愈合时间、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5.92±1.58)d、(71.02±4.24)分、(18.82±1.04)d、(4 094.66±266.08)元,观察组分别为(10.16±1.11)d、(92.46±1.68)分、(11.93±1.61)d、(2 915.31±198.76)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67、42.759、32.467、32.209,均P0.05)。结论糖尿病足护理单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筛查率,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糖尿病足知识水平,缩短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对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控制血糖,调整饮食、溃疡面,足部的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结果本组8例患者,经综合、悉心的护理干预后,血糖控制均满意,患部均愈合。结论综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足的病情及预防其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创面清创术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细菌清除及微循环的作用。方法选取天津市南开区三潭医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清创治疗时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在实施渐进降糖策略且血糖达标后进行清创,观察组在实施快速降糖策略并尽早给予清创。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创面细菌清除情况以及创面微循环情况、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清创后,观察组创面细菌定量、创面血流灌注量、经皮氧分压均优于清创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组内清创后仅经皮氧分压优于清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取快速降糖策略并尽早进行创面清创术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细菌清除效果,促进患者血糖水平以及微循环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社区0级糖尿病足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的掌握情况及简易足部筛查情况,观察早期综合社区护理干预对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将200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100例,2组对象均参加常规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予以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讲座,并严格跟踪随访6个月。干预前后进行一般资料及糖尿病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调查、尼龙单丝10点检查、音叉震动觉检查、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及足背动脉检查,观察早期综合社区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在实施干预措施后,对糖尿病足的护理知识与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糖化血红蛋白控制[(7.07±1.23)mmol/L]优于对照组[(7.91±1.22)mmol/L](均P0.05);尼龙丝10点检查、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均P0.05)。结论通过对社区0级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早期综合足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他们对足部护理知识及行为的掌握,使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部溃疡创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60名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为80人。分析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情况、患者的护理依从度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当天的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7日后与治疗14日后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依从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手段在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创面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的缩短创口愈合时间,也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干预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红 《现代医院》2005,5(11):67-68
目的探讨减少和预防糖尿病足发生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结合28例糖尿病足的治疗护理情况,提出预防糖尿病足发生感染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干预对策。结果通过精心治疗护理,所有患者血糖控制良好,16例糖尿病足痊愈,11例创面缩少,足部干燥,1例足趾坏死后缺如。结论认为只要在血糖控制、饮食管理、足部护理方面措施得当,并辅之以科学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适合运动、出院指导等,就能大大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并预防糖尿病足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图文式感染防范手册》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6年3月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4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宣讲,观察组患者给予患者版的《图文式感染防范手册》教育宣讲,宣讲7d后,比较两组患者继发性感染率、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足部干预行为的改变、统计糖尿病足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以及继发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继发感染率为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观察组溃疡面愈合时间(19.7±5.1)d和住院时间(21.9±4.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继发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2株;观察组继发感染病原菌2株,均为革兰阴性菌;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相关知识的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足部干预行为改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图文式感染防范手册》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预防控制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降低继发感染、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感染相关知识评分以及改变日常足部干预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鲁美娟 《现代养生》2014,(22):208-208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社区护理措施,以提高糖尿病足的社区护理效果。方法: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对2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措施主要包含血糖控制、心理护理、创面护理及家庭健康教育。结果:20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痊愈16例(80%),好转3例(15%),无效1例(5%)。创面愈合时间为4至8周,平均时间(6.5±1.5)周。结论:对社区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升治愈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具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自我管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促进糖尿病足患者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将144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糖尿病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糖尿病足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自我管理措施。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EES)、症状自评量表(SQL-90)比较两组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记录两组足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血糖监测、自我护理、预防及处理高低血糖的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QL-90评价心理状况显示,观察组除偏执因子,其余各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精神病性及其他)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足部发凉、足部干燥、足麻木感发生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可通过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漯河和信阳2市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现场采集2个市的德国小蠊与敏感品系比较,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2.34、2.73,7.48、13.45,1.72、1.84。其中,漯河市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已产生高抗性。结论漯河和信阳市的德国小蠊对残杀威敏感,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均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漯河市中学生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漯河市城乡初中、高中各3所共13108名学生,采用HBsAg全血胶体金试条法快速定性检测全血中的HBsAg.[结果]漯河市中学生HBsAg阳性率为2.96%.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男生高于女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结论]漯河市中学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正常人群(9.75%).且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乙肝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漯河市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预防和减少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方法:采用中文版MBI量表对漯河市的市级、区县级和民营医院的586名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整群抽样与国外常模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院类型、不同科室、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层次之间的护士在职业倦怠的不同维度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漯河市护士群体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在加强预防和矫治时,更应重视社会支持和组织情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漯河市梅毒流行特征,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结果 2004-2012年漯河市报告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由2004年的4.46/10万,上升到2012年的35.30/10万;发病率排序由2004年的11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5位;发病人群向大年龄组转移,70岁以上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19.31%;隐性梅毒所占比重增加,占51.59%。结论漯河市梅毒发病率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梅毒防控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人群健康教育,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及时发现和治疗现症病人,规范疫情报告,遏制疫情快速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15.
赵玉丑  毕国生  扬延顺 《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96-1997
目的了解漯河市区蟑螂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指导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现场采集市区的德国小蠊与敏感品系比较,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2.73,13.45,1.84。结论漯河市区德国小蠊对残杀威敏感,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一定程度抗药性,对溴氰菊酯已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漯河市中小学新生结核病免疫现状,为做好新生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漯河市4所市直小学,10所市直初中,6所市直高中共13 847人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漯河市小学新生PPD阳性率为36.76%,初中新生PPD阳性率为56.24%,高中新生PPD阳性率为5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新生强阳性率为3.19%,初中新生强阳性率为5.18%,高中新生强阳性率为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小学新生中,男生强阳性率4.97%,女生强阳性率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漯河市初、高中新生阳性率较高,初中新生强阳性率较高,男生的强阳性率比女生高。由结核病感染率可知漯河市中小学新生对结核菌有一定抵抗力,但PPD试验强阳性仍较高,结核病防治工作不容乐观,需制定更加详细的结核病防控计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漯河市淋病与梅毒的流行特征,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漯河市历年来的淋病与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漯河市自1991年有淋病疫情报告以来,截至2012年底累计报告淋病2391例,淋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1998年达到最高峰为13.01/10万,之后发病率一直呈下降趋势,2012年降至最低,为0.55/10万,2005年之前梅毒发病率一直低于淋病,2005年疫情有所上升,自2008年以来呈快速上升势头,由1991年的0.08/10万上升到2012年发病率达35.30/10万,1991--2012年累计报告梅毒3566例,2004--2012年隐性梅毒(1699例)占总病例数(3293例)的51.59%。结论漯河市近年来梅毒发病率上升速度较快,隐性梅毒占比重较大,必须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对临床医生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培训,规范性病的报告,提高疫情报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漯河市城乡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方法32005年9~11月。对漯河市6369名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调查,评价其营养状况。[结果]调查中小学生6271人,营养正常者占55.97%;营养不良率为28.34%,营养过剩率为15.69%,超重率为9.14%,肥胖率为6.55%。营养不良率,中学生和小学生分别为30.83%、25.74%,男生和女生分别为20.14%、30.92%,城区和乡村学生分别为24.97%、32.99%(P〈0.01)。肥胖率与营养过剩率,中学生分别为5.75%、14.45%,小学生分别为7.39%、16.99%(P〈0.05)。超重率城区学生为9.79%,农村学生为8.24%(P〈0.05)。[结论]漯河市城乡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陈国政 《职业与健康》2008,24(3):248-249
目的分析漯河市青年组(15—25岁)涂阳肺结核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方法通过分析比较2001—2006年间漯河市青年组结核病变化特征,总结肺结核变化趋势的内在原因。结果青年组涂阳肺结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青年组涂阳检出率(46.61%)显著高于结核病整体人群(33.67%)。青年组肺结核空洞发生率(8.68%)亦显著高于肺结核总体人群空洞发生率(3.52%)。结论控制青年结核病的发生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谈做好城市散居儿童保健管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漯河市自 1990年推行了 0~ 6岁儿童系统管理。通过采取健康教育 ,保健营养指导 ,常见病的预防 ,增加保健服务项目等措施 ,提高了 0~ 2岁儿童保健管理质量 ,并由此使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有明显提高 ,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患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