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左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发生的异常改变。方法:对30例左侧原发性TN患者(患者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扫描及全脑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通过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比较2组之间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轴向扩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AD)和径向扩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RD)的差异。对差异脑区患者组的DTI指标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病程长短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右上侧放射冠和右前侧放射冠FA值均显著降低(P<0.05,FWE校正),患者组的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右前侧放射冠、左前侧放射冠、右上侧放射冠和右后侧放射冠RD值均显著增高(P<0.05,FWE校正)。2组之间MD值和AD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患者组的右前侧放射冠FA值与VAS呈负相关(r=-0.445,P=0.018),左前侧放射冠RD值与VAS呈正相关(r=0.471,P=0.011)。患者组的DTI各项指标与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左侧原发性TN患者存在广泛的脑白质微观结构异常改变,且以对侧大脑半球白质为主;放射冠FA值与RD值改变对于评估TN患者的疼痛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2q11缺失综合征在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的表达,以及对精神症状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所有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儿童青少年患者134例作为病例组,并将病例组患者分为存在22q11缺失组和未缺失组,对照组为无精神病史和家族史的健康体检儿童418例。采用原位杂交实验诊断22q11微缺失综合征,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及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对病例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22q11染色体微缺失状态在患精神分裂症的儿童青少年中表达更显著(χ~2=33.52,P0.0001)。22q11缺失组患者中阴性症状(P=0.034)、一般状况(P=0.005)、总分(P=0.001)均显著升高。22q11缺失组患者连线测验、言语记忆、空间广度、情绪管理、持续操作五项指标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未缺失组(P0.05)。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22q11缺失组较未缺失组存在显著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减低,主要分布在胼胝体体部、膝部和扣带束(P0.05),其余脑区均未见FA值升高。22q11缺失组患者中胼胝体体部脑白质FA值与视觉记忆、语言流畅呈正相关;胼胝体膝部FA值与语言流畅呈正相关;扣带束FA值与空间广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22q11染色体微缺失状态更为常见,可能通过降低胼胝体体部、膝部和扣带束FA值影响患者视觉记忆、语言流畅和空间广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改变,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17例AD病人及17例对照组被试进行DTI检查。测量默认模式网络各种子点的FA值及脑白质纤维束感兴趣区的FA值。结果 AD组默认网络各脑区FA值较对照组均减低;联络系(双侧扣带束前、后部)、连合系(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投射系(内囊前、后肢)的感兴趣区FA值较对照组均减低。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正常老龄化组相比,弥散张量成像存在着特殊改变,能够为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有效的功能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ultra-high-risk for psychosis,UHR)脑功能及脑白质的异常变化。方法选取2015-12至2018-12于海南省安宁医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30例UHR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3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差异。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侧额叶、内侧颞叶、颞上回及胼胝体膝部区域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和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fALF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侧额叶、内侧颞叶、颞上回及胼胝体膝部的白质F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HR脑功能及脑白质的磁共振变化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婴幼儿痉挛型脑瘫中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价值.方法:选取某医院初次住院诊断为痉挛型脑瘫的33例患儿为研究组,与之年龄配对的33例正常小儿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颅MRI平扫和DTI检查,测量弥散各向异性(FA),研究组在我院行综合康复治疗一年后复查上述两项检查.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髓鞘发育存在一定规律,前者各部位FA值低于后者.研究组治疗后FA值较治疗前有增长.除了胼胝体膝部其余部位低年龄组FA值增长幅度大于高年龄组.结论:DTI能客观反应婴幼儿白质纤维束发育情况及髓鞘化规律,动态监测FA值为患儿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于璐瑶 《智慧健康》2023,(3):190-193
目的研究偏头痛伴发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的临床情况,分析其对患者残疾程度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0例患者设为分析组,均确诊为偏头痛,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比组。2组对象均采取头痛影响测验(HIT-6)调查问卷、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量表(MIDAS)、匹兹堡睡眠量(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进行评估,对比2组PSQI量表各因子评分及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发生率,并评估不同偏头痛患者HIT-6、MIDAS评分情况。结果与对比组比较,分析组PSQI量表各因子评分的结果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比组比较,分析组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发生率的结果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偏头痛不伴睡眠障碍、抑郁、焦虑者比较显示,伴发前述症状患者的HIT-6、MIDAS评分结果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极易伴发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症状,这些症状是导致患者功能残疾的关键因素,所以临床治疗期间需辅助抗抑郁、抗焦虑、缓解睡眠障碍等治疗,以保障疗效,缓解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injury in term neonates,HIE)使用各向异性分数(Anisotropic fraction,FA)预测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76例HIE患儿为观察对象,其中重度14例、中度25例、轻度37例,另纳入30例健康足月儿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接受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定小儿胼胝体压部、膝部、豆状核、内囊前肢、后肢等FA值,观察不同脑损伤程度患儿FA差异。对比预后不良好组与良好组FA值,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HIE损伤组与对照组豆状核FA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损伤组胼胝体压部等的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儿FA值随着脑损伤程度加重,呈现下降趋势。良好组豆状核与不良好组FA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胼胝体压部等FA值明显高于不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重要区域脑白质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特点。方法 对37例男性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和16例正常发育男童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扫描,比较两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的差异,并分析孤独症组感兴趣区FA值与儿童智能发展水平及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孤独症谱系障碍组的感兴趣脑区FA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孤独症谱系障碍组的左侧额叶FA值与智能发展水平有相关性(P<0.05)。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The Childhood Autism Raling Scale,CARS)分级重度组比轻-中度组左侧额叶FA值更低(P<0.05)。结论 左侧额叶白质损伤可能参与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例生理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对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效果,为开展学生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将46例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23人。心理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加认知治疗,每名患者接受12次治疗,持续3个月;药物治疗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药物治疗3个月。2组在治疗前后及结束治疗1 a后均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SCL-90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焦虑程度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结束1 a后与治疗后的SCL-90各因子比较,心理治疗组除人际敏感外,其余各项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药物治疗组除强迫、敌对外,其余各项同治疗后相比都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束治疗1 a后心理治疗组疗效稳定,药物治疗组有明显复发现象。结论GAD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均有效,但心理治疗比药物治疗具有更加稳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发虚拟视景生物反馈系统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方法针对GAD患者心理特点,设计一套3D虚拟视景生物反馈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15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变化。结果虚拟视景生物反馈系统由心率信号采集模块、呼吸信号采集模块、脑电信号采集模块、信号统一处理模块等9大模块组成,集呼吸、心率、脑电、视觉和听觉为一体;15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通过虚拟视景生物反馈系统治疗3个月后,HAMA总分、SCL-90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虚拟视景生物反馈系统治疗GAD,临床效果显著,为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提供了创新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