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成人肱骨小头骨折伴或不伴后髁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收治的50例肱骨小头骨折伴或不伴后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和肘关节外翻稳定性情况,分析患者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评分.结果 患者患侧肘关节的伸直活动度均小于健侧对应活动度,患侧屈曲活动度和屈伸活动度大于健侧(P<0.05),但患者患侧肘关节的前臂旋转活动度与健侧前臂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小头骨折伴后髁骨折患者的平均屈伸度小于不伴后髁骨折患者(P<0.05),且肱骨小头骨折伴后髁骨折患者的MEPS评分也明显低于不伴后髁骨折患者(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有效改善成人肱骨小头骨折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患者若伴有后髁骨折则需加强治疗,巩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肱骨下段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干预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肘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前臂旋前度、前臂旋后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均获得骨性愈合。观察组Mayo评分为(89.1±11.9)分,高于对照组的(79.4±1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yo评分优良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屈、伸、前臂前及旋后主动活动度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后采用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的促进骨折的愈合,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肘内侧横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此术式治疗16例7~14岁肱骨内上髁骨折。结果12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9个月。肘关节功能,肌力正常,手术疤痕小,无迟发性尺神经炎发生。结论此术式的俯卧位或侧俯卧位,前臂处在屈曲、旋前位使前臂屈肌群完全松弛,骨折端容易复位;手术切口小,其深筋膜下就是骨折部位,手术暴露损伤软组织少,有益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9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1例采用该手术方式治疗的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记录术前、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Dhillon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患儿术前患侧肘关节活动度平均(86.61±21.58)°,肘关节Dhillon评分平均(5.35±1.08)分;所有患儿术后4~7周均获得临床愈合,术后随访2~4年,平均(2.73±0.63)年;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年肘关节活动度平均(128.84±8.88)°,Dhillon评分平均(8.61±0.50)分,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00%。术后2年肘关节活动度及肘关节Dhillon评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金瑞  林昱东  孙军 《安徽医学》2021,42(6):595-598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JacobⅢ型肱骨外髁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JacobⅢ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62例,男患儿34例,女患儿28例,右侧41例,左侧21例,均行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均予以屈肘90°旋后位石膏外固定,6周后复查摄片,根据骨痂生长情况,拆除石膏并拔出克氏针。末次随访时,评价手术治疗后的影像学变化及肘关节功能,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62例患儿随访1~2年,平均(1.5±0.9)年,切口长度1.6~2.5 cm,平均(1.8±0.6)cm。末次拍片时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5~9周,平均(6.5±2.6)周。Dhillon评估肘关节功能评分:优43例,良1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6.77%。所有患儿均无严重肘内外翻畸形、迟发性尺神经炎、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JckobⅢ型肱骨外髁骨折,切口小且临床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韩滔 《重庆医学》2013,(26):3156-3158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11例,采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依次修复冠状突、前关节囊、桡骨头、内、外侧副韧带的手术方法治疗,术后康复治疗及随访,总结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经验。结果 11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3.17±1.72)周,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21.25±23.54)°,前臂旋转范围为(134.17±9.70)°。按照Mayo肘关节评分,平均为(82.11±10.62)分,该组优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1.8%。无肘关节再脱位、局部炎症反应、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积极手术治疗,重建或恢复骨的结构,加强内固定,修复关节周围支持结构,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减少骨折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徐光伟  未志强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1):1224-1225,132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盲法穿针(CRBP)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SH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非开放性肱骨髁上骨折共92例患儿,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术后疗效评价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结果随访时间为8~21个月,术后无一例失访。所有患儿均为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0.61)月,无骨不连、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再次骨折及无克氏针断裂。3例肘内翻,提携角减少(13.5±9.4)°,1例出现针尾感染,4例肘关节活动受限,受限角度(9.5±3)°。结论闭合复位盲法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微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及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快,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克氏针内固定矫正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2月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骨科采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克氏针内固定矫正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病例24例。测量手术前后提携角及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拆除内固定后3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24例患儿均获随访,术前提携角为(-15.23±4.21)°,术后提携角为(10.34±3.12)°,平均改变25°,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肘关节伸直和屈曲活动分别为(-0.35±3.05)°、(112.54±15.78)°,术后肘关节伸直和屈曲活动分别为(0.06±1.02)°、(141.65±7.48)°,肘关节伸直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屈曲活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拆除3个月后,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其中优15例、良6例、中3例。结论: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克氏针内固定是矫正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年至2019年1月中4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患儿,均接受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儿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86±0.37)周,没有患儿出现骨折再移位、内固定松动的情况,仅有1例患儿闭合复位期间出现尺神经损伤。患儿术后提携角丢失角度、肘关节伸屈度减少角度为(5.21±1.69)°、(4.89±1.57)°,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好,安全性高,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桡骨下段长斜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臂中下段前正中切口入路暴露桡骨下段骨折,予以复位后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板塑型后予以固定骨折断端17例,术后随访时记录患侧和健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桡偏尺偏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和力量,随访时拍摄患X线片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定患儿肘关节功能.结果17例全部活动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3.5个月.根据Anderson前臂骨折术后功能评价标准,15例为优,1例良,1例可.结论桡骨下段长斜形骨折可采用切开复位后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塑型后予以固定,其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