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盆底功能障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应用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观察治疗5、42 d和3个月两组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产后42 d和产后3个月肌电压明显高于产后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3个月盆底肌力明显高于产后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观察组盆底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有利于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用阴道哑铃治疗,能明显降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对改善剖宫产及自然分娩产妇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于本院孕产检查及分娩的产妇300例,经阴分娩产妇182例(A1组),剖宫产分娩98例(B1组),所有产妇均接受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另外各选取45例产妇分别作为经阴分娩对照组(A2组)、剖宫产分娩对照组(B2组)。比较产妇盆底肌力、阴道压力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及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产后第6、12周,A1组产妇盆底I类肌力、II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A2组(P0.05);产后12周A1组产妇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以及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A2组(P0.05),产后第6周B1组产妇盆底I类肌力、II类肌力优于B2组(P0.05);产后12周B1组产妇盆底I类肌力、II类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B2组(P0.05),阴道前壁脱垂、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B2组(P0.05)。结论:无论分娩方式如何,产妇经过妊娠期盆底肌肉锻炼联合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都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并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将100例产后42天检查发现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及引导哑铃训练.对照组50例行Kegel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阴道紧缩度及盆底功能障碍(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腰骶部疼痛,便秘)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盆底肌力恢复和阴道紧缩度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阴道哑铃训练可以提高盆底康复的有效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本院2016年9月—2018年5月收治的20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分组,经阴道分娩并接受盆底康复训练(54例)、联合生物电刺激(50例)组,剖宫产盆底康复训练(50例)、联合生物电刺激(52例)。对比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联合生物刺激组高于盆底功能组,总肌电值、I与Ⅱ类肌纤维肌电值、II类肌纤维疲劳值各组均优于治疗前,且阴道分娩孕妇联合生物电刺激组最优(P0.05),而I类肌纤维疲劳值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③阴道静息压、收缩压阴道分娩孕妇组低于剖宫产(P0.05),且阴道分娩联合生物电刺激组最优(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程度高于剖宫产产妇,而盆底康复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障碍均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且均优于单独盆底康复,且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恢复情况优于剖宫产产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阴道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剖宫产的100例产妇为对照组。在产后6周对两组产妇进行随访,对产妇进行盆底肌力测试,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盆底肌力、阴道最大收缩压、盆腔器官脱垂发生情况的差异。对两组产妇中盆底肌力低于4级的产妇进行为期5周的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于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对产妇进行复查,对比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和阴道最大收缩压的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不足4级、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时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阴道最大收缩压均明显得到提高(P0.05),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和阴道最大收缩压的提高幅度更加显著(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后更容易出现盆底肌力下降、盆腔器官脱垂,但经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后,其盆底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练促进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方法:245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0例在产后第7天进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1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于产后42天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产后3个月进行盆底组织器官评定。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Oxford肌力评分、压力性尿失禁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子宫复旧不良、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痔疮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低(P0.01),子宫后倾后屈、腰骶痛的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P0.05),膀胱膨出、腰围恢复孕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有利于产后盆底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配合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8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产妇进行产后盆底肌训练,实验组进行音乐疗法配合盆底康复训练。观察比较干预前后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分级、盆底器官脱垂程度[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及生命质量[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结果:干预4w后,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均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4w后,实验组POP-Q 0度比例高于对照组,而POP-QⅠ度及POP-QⅡ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患者的PFIQ-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音乐疗法配合盆底康复训练用于产妇中,有助于改善产妇盆底组织功能及盆腔脏器脱垂,进而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经阴道分娩后复查的产妇3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观察组进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两组均在产后6周开始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阴道静息肌电值、阴道收缩肌电值、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和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干预后尿失禁、脏器脱垂改善率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阴道静息肌电值和阴道收缩肌电值高于对照组,PFIQ-7和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尿失禁、脏器脱垂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GQOLI-74量表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产后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干预,能使其盆底肌力明显增强,盆底功能、尿失禁、脏器脱垂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道哑铃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0名,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方法.实验组患者50名,采用阴道哑铃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方法.分别对比两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患者盆腔脏器脱垂程度、盆底肌力及性生活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阴市妇幼保健院2023年1月至3月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均持续治疗5周,并随访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腔脏器脱垂程度、盆底肌力及性生活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分期0期患者占比均提高,Ⅰ、Ⅱ期患者占比均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0期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Ⅰ、Ⅱ期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手测盆底肌力、阴道收缩肌电值均提高,且观察组更高,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延长,且观察组更长;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各项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更高(均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显著减轻患者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提高性生活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及改良全盆底重建术用于治疗中盆腔缺陷为主的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3月-2015年3月住院的中盆腔脏器脱垂达到POP-Q分期Ⅱ~Ⅲ期的患者16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全盆底重建组81例和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组88例。按照规范化标准为患者实施手术,手术中对合并盆底功能障碍进行对应处理。围手术期记录患者相应情况,检测手术主客观满意度。所有患者纳入随访,填写盆底功能障碍及性生活质量评估量表。结果骶骨固定术组平均年龄比较[(43.78±7.63)岁vs.(53.01±10.50)岁],两组绝经概率比较(33.0%vs.60.5%),术前压力性尿失禁(SUI)概率比较(46.1%vs.65.4%)显著低于改良全盆底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改良全盆底重建组相比,骶骨固定组手术出血量[(60.32±30.27)mlvs.(98.35±40.28)ml]、尿管留置时间[(1.90±0.90)dvs.(2.50±1.10)d]及子宫切除比例(30.7%vs.60.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2个月时PFIQ-7及PFQI-20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12个月时,骶骨固定组的PISQ-12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骶骨固定术及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POP患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远期预后良好。骶骨固定术改善POP患者性生活质量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电刺激(PES)联合Kegal法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产妇尿失禁、盆底肌电生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符合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PFD标准的经阴道分娩产妇8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Kegal法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研究组(43例)采用PES联合Kegal法治疗,疗程6周,应用排尿日记、手测盆底肌收缩力测评分级(Oxford评分法)、盆底功能障碍评分(PFDI-20)、盆底功能影响评分(PFIQ-7)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失禁、盆底肌肉收缩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OP-Q分度0度比例明显增高(P<0.05),Ⅰ度和Ⅱ度比例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POP-Q分度0度高于对照组(P<0.05),Ⅰ度和Ⅱ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尿失禁患者比例下降了55.81%,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研究组尿失禁患者24h平均尿失禁次数明显下降(t=5.235,P<0.05),且低于对照组(t=6.927,P<0.05)。研究组治疗后盆底肌力大于对照组(P<0.05),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及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FIQ-7、PFDI-20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PES联合Kegal法可改善PFD产妇尿失禁症状,促进盆底功能恢复,降低PFD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招艳  吴谨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055-1057
目的调查不同人群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程度,分析评价并进行宣传教育。方法本研究自拟问卷调查表,了解2010年11-12月在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或其家属对关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程度,通过SPSS统计数据。结果不同人群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文化程度高者认知程度相对较高,女性比男性对该疾病的敏感度较高。结论人们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不同人群的认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患者术后宫腔残留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残留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清宫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β-HCG下降均值、宫内残留缩小均值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97.78%,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β-HCG下降均值与宫内残留缩小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8%(P <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残留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再次清宫,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孕足月引产中联合应用低位水囊、静滴缩宫素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需引产的65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水囊组35例接受低位水囊联合静滴缩宫素引产,缩宫素组30例单一接受缩宫素静滴引产,比较两组的引产效果。结果联合水囊组的引产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P <0.05)。联合水囊组的宫颈Bishop评分显著高于缩宫素组,产后2 h出血量、引产时间、宫缩过强率、胎膜早破率均显著优于缩宫素组(P <0.05)。结论孕足月引产中采用低位水囊联合静滴缩宫素能够获得更高的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胡春华  尹维 《中国妇幼保健》2018,(24):5802-5804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压以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6月-2017年6月绵阳市人民医院所收治的HDCP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每日睡前给予50mg阿司匹林口服,对照组每日睡前给予50mg淀粉安慰剂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凝血、血液流变学以及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明显下降,收缩压明显下降,舒张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凝血方面,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D-二聚体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观察组高切血黏度、低切血黏度、血液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功能方面,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值)及左室缩短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E/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前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降低HDCP患者血压,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并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与大剂量低分子肝素方案对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产妇胎儿生长情况及脐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产妇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分别在硫酸镁应用基础上加用常规剂量与大剂量低分子肝素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脐动脉血流阻抗峰速比值(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24h尿蛋白定量、抗凝血酶Ⅲ(AT-Ⅲ)、收缩压、舒张压、新生儿体质量、围产期出血量及终止妊娠孕周。结果B组治疗后S/D、RI及PI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和AT-Ⅲ水平均显著优于A组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围产期出血量及终止妊娠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低分子肝素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产妇治疗可有效加快胎儿生长,改善胎盘血流灌注,降低尿蛋白水平,且未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响,价值优于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达菲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 A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达菲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MMP-2与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P-2与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且B组的MMP-2与MMP-9水平显著低于A组(P <0.05)。B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A组的80.00%(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达菲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MMP-2、 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建立避孕方法知情选择表以指导剖宫产后近期避孕,提高剖宫产后避孕措施的正确使用率,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方法选取2015年3-5月于该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共计3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避孕方法知情选择表及提供常规避孕咨询服务,对照组仅提供常规避孕咨询服务,随访产后2年两组的避孕行为及意外妊娠情况。结果研究组经常避孕的频率高于对照组(93.1%vs.74.7%,P<0.05)。研究组首次性生活避孕率高于对照组(82.5%vs.53.4%,P<0.05);前者服复方口服避孕药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7.5%vs.7.5%,P<0.05)。而对照组多次服紧急避孕药的比例(24.0%vs.11.3%)以及采用体外排精避孕的比例(14.4%vs.3.1%)更高(P<0.05)。两组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套、安全期和曼月乐避孕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意外妊娠发生率为3.1%,对照组为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避孕方法知情选择表有助于剖宫产后避孕措施的落实从而减少非意愿妊娠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探讨维生素A、E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西电集团医院产科门诊产检孕妇,在孕期检测两次血样(孕早、中期或孕早、晚期),共10000人次,追踪该院住院分娩者,子痫前期50例,子痫前期(重度)48例,并随机选取同期维生素A、E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孕期维生素A的异常主要表现为缺乏,缺乏状态占0.47%,亚临床缺乏状态占6.09%,过量者仅占0.94%;维生素E水平异常以过量为主,占5.74%,维生素E缺乏仅占0.03%;子痫前期和子痫前期(重度)患者孕期血清维生素A、E水平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