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和家属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程序化护理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评价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家属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家属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护理干预能缓改善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减轻家属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  相似文献   

2.
罗艳  刘玉  刘华莉 《西部医学》2013,25(6):879-880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病人照料者的心理负担及家庭综合干预效果。方法纳入68例痴呆病人及照料者,其中完成研究的有63例。由经培训的精神科医师进行调查,评定工具包括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 tion-naire,GHQ28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14项)。给予心理干预6个月,观察干预前后的GHQ、HAMD、HAMA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照料者发生心理问题的例数较干预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HAMD平均为(13.88±3.05)分,HAMA平均为(12.88±4.07)分,干预后HAMD减轻至(11.03±3.46)分(P<0.01),HAMA减轻至(9.90±4.21)分(P<0.05)。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痴呆照料者的心理负担重,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家庭综合干预可以减轻照料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帮助其建立积极应对策略,进而减轻老年痴呆患者给家庭、社会带来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减轻居家痴呆照顾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减轻居家痴呆患者照顾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为居家痴呆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临床诊断的53例居家痴呆患者的照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使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定并比较两组照顾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发生抑郁情绪的照顾者由干预前的10(55.6%)例降低至干预1年后的4(22.2%)例(P<0.05);干预组发生焦虑情绪的照顾者由干预前的7(38.9%)例降低至干预后1年的2(11.1%)例,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干预组照顾者SDS分值由干预前的(40.22±6.07)分减轻至干预后3月的(33.94±8.58)分(P<0.05)、干预后6月(34.83±9.16)分(P<0.05)、干预后9月的(35.89±8.22)分(P<0.05)及干预后1年的(35.67±6.91)分(P<0.05);SAS分值由干预前的(35.83±7.69)分减轻至干预后3月的(30.50±8.23)分(P<0.05)、干预后6月的(33.28±8.71)分,干预后9月的(27.89±5.23)分(P<0.05)及干预后1年的(29.67±6.18)分(P<0.05);对照组照顾者的SDS、SAS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针对居家痴呆患者照顾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照顾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
老年痴呆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痴呆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的家庭护理服务需求,实施护理干预,提高其家庭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建立家庭病房的方式,针对患者、家属主要照顾者实施个性化、人性化护理干预。通过"家属互动式"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以干预前后焦虑、抑郁、QOL评分和问卷调差结果对比,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家庭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缓解,生活质量评分提高,P<0.001;照顾积极性、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提高,P<0.005;对护理干预工作的满意率达94.4%。患者问题行为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5。结论:家庭护理服务是老年痴呆患者家庭主要照顾着者的迫切需求,在提高其生活质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的照顾者负担现状,并分析影响照顾者负担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和出院后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统计影响照顾者负担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00例照顾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照顾负担,负担平均分为(52.8±6.3)分。单因素分析显示照顾者的每天照顾时间、年龄、家庭收入、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患者伴有慢性疾病种类、患者NIHSS分级及喂养方式等因素与照顾者负担评分密切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者的年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每天照顾时间以及患者的神经功缺损程度、喂养方式是影响照顾者负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脑卒中家庭肠内营养患者的照顾者存在较大程度的照顾负担,影响负担因素较多,应引起重视,特别是对其独立影响因素应给与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减轻照顾者负担。  相似文献   

6.
居家痴呆患者照顾者负担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照顾是一个长期过程,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这一过程给照顾者带来巨大的负担,长期的负荷使照顾者躯体疾病和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负担可分为客观负担和主观负担,前者指的是照顾中的现实问题,后者则指的是家属的情感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居家痴呆患者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以及多种因素对照顾者负担的影响,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轻照顾者负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在行家庭肠内营养期间照顾者的负担现状,分析照顾者负担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在该院住院行肠内营养治疗、且出院后继续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直接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2人.采用照顾者负担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患者及其照顾者一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照顾者负担水平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显示202名接受调查的照顾者负担总评分(50.17±9.75)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的年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照顾者是否伴有负性情绪(焦虑或抑郁)、照顾时间、患者NIHSS评分及喂养方式的负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照顾时间、喂养方式、照顾者伴有焦虑或伴有抑郁、患者NIHSS评分是照顾者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照顾者在照顾患者时存在较大的负担,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住院老年晚期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积极感受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探讨积极感受的影响因素。建议临床护理工作者应从减轻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入手,制定切实有效的提高家庭照顾者希望水平干预措施,从而增强照顾者的积极感受水平,达到有效转移照顾者的照顾压力,减轻照顾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指导对抑郁症患者照顾者情绪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抑郁症患者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行常规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指导。比较两组抑郁症患者照顾者的情绪状态及应对方式变化情况。结果:经3个月指导后,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常规指导基础上开展认知行为指导有助于改善抑郁症患者照顾者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促使其积极应对,可以更好的照顾患者,促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0.
徐庆 《吉林医学》2013,34(23):4789-479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宫颈癌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住院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将前38例划分为对照组,后40例划分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在干预前均高于国内常模;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两组患者情绪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减轻宫颈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地挖掘和调动患者体内潜在力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减轻居家痴呆患者照顾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为居家痴呆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临床诊断的53例居家痴呆患者的照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使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定并比较两组照顾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发生抑郁情绪的照顾者由干预前的10(55.6%)例降低至干预1年后的4(22.2%)例(P<0.05);干预组发生焦虑情绪的照顾者由干预前的7(38.9%)例降低至干预后1年的2(11.1%)例,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干预组照顾者SDS分值由干预前的(40.22±6.07)分减轻至干预后3月的(33.94±8.58)分(P<0.05)、干预后6月(34.83±9.16)分(P<0.05)、干预后9月的(35.89±8.22)分(P<0.05)及干预后1年的(35.67±6.91)分(P<0.05);SAS分值由干预前的(35.83±7.69)分减轻至干预后3月的(30.50±8.23)分(P<0.05)、干预后6月的(33.28±8.71)分,干预后9月的(27.89±5.23)分(P<0.05)及干预后1年的(29.67±6.18)分(P<0.05);对照组照顾者的SDS、SAS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针对居家痴呆患者照顾者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照顾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共同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及其照顾者抑郁焦虑情绪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健康调查简表(SF-36),在2014年10-12月期间,在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进行入户调查,选取存在抑郁焦虑情绪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及其照顾者各50例。对患者及其照顾者共同进行心理干预,随访2年,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价二者抑郁焦虑情绪及其生活质量的变化。 结果 ①多数患者患有1种以上疾病,且92%的照顾者为患者的配偶或子女;②老年慢性病患者及其照顾者的SDS、SAS、HAMD-24、HAMA量表干预前、第1年、第2年的分值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老年慢性病患者及其照顾者SF-36量表的8个维度干预前、第1年、第2年的分值呈逐年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多种慢性病共存情况较严重,家属成为患者主要照顾者。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及其照顾者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不仅能减轻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同时也能减轻照顾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二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慢性心衰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及社会支持情况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80对慢性心衰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40对)和对照组(40对)。应用照顾者负担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社会支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减轻慢性心衰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提高其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正念干预训练在改善青少年PTSD患者的病情以及睡眠、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TSD患者共40名,其中男性12名,女性28名。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对照组进行传统的以创伤为中心的认知行为疗法,实验组接受正念干预训练。患者入组后每周接受2次集中访谈和训练,共持续8周。实验前和干预训练8周后分别检测患者各量表的得分,比较和评价不同干预训练的临床效果。结果 8周的干预训练后,两组患者的PTSD量表得分均显著降低(所有P<0.001),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得分、PHQ-9得分和GAD-7得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而对照组仅PSQI得分和GAD-7得分的下降差异显著(二者P<0.05),PHQ-9得分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实验组PSQI得分和PHQ-9得分在干预训练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8周的正念干预训练显著改善了青少年患者的PTSD病情以及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与传统的以创伤为中心的认知行为疗法相比,正念干预训练在改善睡眠质量和抑郁情绪方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家庭结构的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24例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抑郁症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家庭结构的心理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2、24周,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依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其照护者进行评分。结果:在入组第12、24周,2组的HAMD、HAMA评分及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SCL-90总分、行为控制、角色沟通和FAD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总分与控制因子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SCL-90总分、焦虑、HAMA因子分与家庭总功能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躯体化与沟通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针对家庭结构的心理护理可以增强抑郁症患者疗效,减轻其照顾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家庭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正念减压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照顾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照顾者经筛选后纳入189例,分为实验组94例,对照组95例,两组照顾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每周1-2次,连续8-10周的正念减压训练。干预后采用焦虑抑郁量表对照顾者进行测评,评估正念疗法的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干预前抑郁焦虑得分为(13.56±3.98),(12.84±3.98)干预后的抑郁焦虑得分为(12.62±3.47),(12.62±3.57);实验前抑郁焦虑得分为(13.2±4.12),(12.93±3.64),实验后抑郁焦虑得分为(8.73±4.43),(10.68±4.09),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念减压疗法,为一种安全、简单、方便的方法,可以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科收治入院的61名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干预时间为2周。结果试验组患者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抑郁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患者焦虑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69-173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对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 例脑卒中患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组35 例、对照组34 例完成研究。研究组基于IMB 模型对患者照顾者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干预前后两组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积极感受量表评分(PAC)、中文版照顾负担量表评分(ZBI)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AS、SDS)结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积极感受量表评分、照顾负担量表评分、焦虑抑郁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予以IMB 模型干预后研究组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为(20.05±3.35)分,PAC 评分为(39.20±4.81)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ZBI 评分为(35.91±9.11)分,SAS 评分为(37.51±11.68)分,SDS 评分为(34.40±9.33)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MB 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及积极感受,减轻照顾负担,缓解照顾负面情绪,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痴呆家庭照顾者对老年痴呆疾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其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痴呆照顾者评价量表(DCKS)、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阿尔茨海默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QOL-AD)对2017年6~12月郑州市三所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老年痴呆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照顾者的知识分为(6.05±2.92),态度分为(33.71±6.75),积极应对维度均分为(1.63±0.48),消极应对维度均分为(0.94±0.43),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27.17±4.41),其中知识分与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成正相关(r=0.301,P0.01),态度分与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成正相关(r=0.102,P0.05),积极行为维度均分与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成正相关(r=0.297,P0.01),消极行为维度均分与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成负相关(r=-0.244,P0.01)。结论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家庭照顾者的知信行水平均不高,且老年痴呆家庭照顾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与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密切相关,应制定与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顾者知信行相关的护理对策,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知信行水平,从而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照顾者反应对胃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选择其配偶或直系亲属等长期照顾者为主要照顾者。采用照顾者反应评估量表对照顾者进行调查,采用SPB量表对患者进行自我感受负担调查,分析照顾者反应对胃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结果:胃癌患者的SPB平均得分为(33.82±4.56)分,其中有10例(12.50%)患者不存在SPB,轻度18例(22.50%),中度35例(43.75%),重度17例(21.25%)。不同自我感受负担组别的胃癌患者的照顾者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与照顾者反应中的经济问题、健康问题、家庭支持缺乏、时间安排受打扰呈正相关,与自尊呈负相关(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疾病分期和照顾者反应是胃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照顾者反应会影响胃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护理人员可以对照顾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降低胃癌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