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下肢深静脉血栓针对性防控的早期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上,观察组2%显著低于对照组14%,两组差异显著,p0.05;下肢肿胀疼痛率上,观察组12%显著低于对照组28%,p0.05;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两组均采取气压治疗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后凝血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总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护理后,观察组国际标准化比值高于对照组;D-2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采用气压治疗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全面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凝血指标情况,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髋部骨折属于常见老年人疾病,本研究探讨在行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2例行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将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每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知识掌握优良率、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22%低于对照组的22.58%,知识掌握优良率93.54%高于对照组的70.96%,护理满意度的评分(96.32±3.33)分高于对照组的(85.21±4.1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在行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梁鑫 《医疗装备》2021,(3):146-147
目的探讨抗血栓弹力袜对老年假性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医院行老年假性动脉瘤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抗血栓弹力袜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假性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采用抗血栓弹力袜干预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将9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术前、术中、术后早期即强化血栓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下肢(非切口处)疼痛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d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15d两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下肢(非切口处)疼痛、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苗丽娜 《现代养生》2014,(20):173-173
目的:分析探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术后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等,总结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5%,研究组患者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住院时长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7.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12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3例和干预组6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2例DVT,发生率3.2%,对照组患者发生9例DVT,发生率为14.3%。对照组DVT发生率高于干预组(χ2=4.881,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于我院就诊的60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静血栓总发生率(0.33%)低于对照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2.00%)高于对照组(7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预防措施后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2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预防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8%,总满意度98.15%,对照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19%,总满意度86.11%;观察组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总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陈露 《医疗装备》2021,(6):158-159
目的探讨气压泵结合护理干预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髋部骨折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给予气压泵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均优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长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泵结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不仅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还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广西霍乱病例及霍乱弧菌在水体、海水产品、外环境及食品的污染情况,以便尽早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选择2个国家监测点,8个自治区级监测点按相关方案要求开展监测。结果2007年共检测腹泻病人11385例,重点人群17771例,未发现阳性;检测水体2045份样品,检出阳性2份,阳性率0.09%;海水产品4311份,检出阳性9份,阳性率0.20%;阳性均为O1群霍乱弧菌污染,霍乱毒素基因检测11株菌均为非产毒株。结论加强对甲鱼等海水产品的霍乱弧菌污染状况监测和管理,做好群众安全食用海水产品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焦作市2011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人间布病)流行因素,掌握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焦作市2011年常规疫情监测人间布病157例,分布在10个县(市、区),以3~6月份发病较高,发病多为男性青壮年,职业主要为农民,占发病总数的76.43%;感染途径呈多样性,感染与日常生活接触有关;发病到确诊平均间隔20天,57.32%的病例通过疾控中心门诊发现;发生聚集性病例的村庄有2个,重点人群血检1578人,琥红平板试验阳性率为6.52%。结论焦作市人间布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男性青壮年发病较高与牲畜接触的频率相对较高有关。应进一步提高基层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广泛开展人间布病健康知识宣传;聚集性病例发生在贩卖、屠宰、养殖、皮毛加工比较集中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的村庄,重点人群监测对控制疫情发现病例非常必要;探索人间布病有效防控机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军队精简整编过程中医院的建设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军队精简整编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军队总医院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要求军队总医院从发展的角度、以长远的眼光审视现实,通过调整、改革、开拓和进取等方式,适应新形势下军队精简整编的总要求。本文从形象塑造、信息化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内涵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军队总医院的建设重点,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樊卫萍  吉顺福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57-2558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血压状况,为防治高血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对四川某高校教职工2007年913人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教职工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8.29%,男性为23.36%,女性为13.81%;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高血压类型中Ⅰ级高血压占77.84%,Ⅱ级高血压占17.96%,Ⅲ级高血压占4.20%。在职职工中高血压患病率教师组为22.15%,高于后勤服务组(9.85%)和行政管理组(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校教师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对高校教师采取有针对性防治措施,有效提高工作、生活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药品存货管理研究如何用最低成本来存贮最优数量的药品 ,以满足各临床科室所需。其核心问题有两点 ,即药品存货成本最低化和药品库存量最优化。而我国目前药品存货管理在上述两方面都存在着缺陷 ,具体表现为 :(1)成本方面 :①购置成本过高 ,②贮存成本过大 ,③订购成本难以控制 ;(2 )库存量方面 :①药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难以确定科学的库存量 ,②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 ,很难确定准确的库存量 ,③不能根据外界条件变化 ,及时调整库存量。文章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丽水市儿童体内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水平,为更好地指导本地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5种微量元素,对本地3个年龄段1428名儿童全血铜、锌、钙、镁、铁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5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种微量元素中,锌总缺乏率最高,达到19.05%,且3个年龄段锌元素缺乏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铁缺乏,达到16.80%,钙总缺乏率较低,为3.64%。结论:丽水市儿童易出现锌、铁微量元素失衡,尤其0周~3周岁婴幼儿锌元素缺乏率高,应对儿童定期检测微量元素,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微量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17.
仲晓芸  徐炜 《职业与健康》2011,27(21):2487-2488
目的了解无锡市南长区小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及时科学地采取干预措施。方法以视诊为主,在自然光线直视下,使用探针及平面口镜,按象限顺序逐牙检查,经探诊后方可做出诊断并记录。结果在受检的13 427名小学生中,患病率为35.6%,其中男生35.3%,女生36.0%。低年级龋齿患病率高于高年级。结论该区龋齿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预防龋齿措施和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医院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结当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象,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有效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抗菌药物药品的出库记录,对抗菌药物种类和药品进行排序.结果 共纳入15 788份处方,2011年医院使用排名前5位的抗菌药物种类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硝基咪唑类和大环内酯类,分别占24.18%、15.96%、11.71%、10.95%、8.77%;使用数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甲硝唑和头孢哌酮、阿奇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丙烯、头孢地尼、哌拉西林/舒巴坦、克拉霉素,分别占21.71%、8.04 %、4.71%、4.29%、3.86%、3.20%、2.44%、2.00%、1.64%、1.37%.结论 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在医院使用较为普遍,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仍然占有很大比例,临床应该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避免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铁岭市食品卫生状况,进一步加强我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提高食品卫生质量。[方法]对本市2005年834份食品样品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检测。[结果]834份样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合格率分别为86.93%、89.57%、100.00%,样品合格率为85.25%。冷冻饮品受污染最严重,合格率为64.29%。[结论]卫生监督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管理,特别是夏季应增加监督检测频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在钦州市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情况。[方法]2006年4~6月根据《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对钦州市60家餐饮单位进行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关键项目合格,得分为总分的85%以上为良好,60%~85%为一般,60%以下为差。[结果]60家餐饮单位中,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良好20家,占33.3%;一般27家,占45.0%;差13家,占21.7%;卫生管理、建筑与布局、食品储存和卫生设施4个环节的总评合格率为78.3%。[结论]钦州市餐饮单位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良好率较低,各环节的卫生设备设施有待进一步改进。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做好新建、改建、扩建餐饮单位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审查,提高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良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