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是世界卫生组织设计的一种分类体系.运用基于ICF的测量工具可全面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准确判断其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并评价康复效果,促进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脑瘫患儿家长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以及对开展家庭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家长仅简单告知脑瘫基础知识、患儿病情及回家训练项目;对实验组的家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康复前后采用PALCI评价法对P、A、L、C、I五个项目进行评分。并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配对t检验。[结果]训练后两组PALCI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能很好地改善脑瘫患儿家长的康复治疗依从性,能科学有效地指导家庭开展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采用内容分析法,运用ICF建立有关功能和残疾的本体、术语列表和术语分层结构分析方法,对国内相关残疾标准的架构、分类结构和内容等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结构分析发现国内典型的残疾标准的结构多数局限于身体功能和身体结构,较少涉及活动和参与内容,没有涉及环境因素。从内容上看相关标准的术语、覆盖范围以及具体的分类体系均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的康复干预对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12月就诊于本院的100例CMT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矫形器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ICF-CY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5.
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家庭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105例,患儿入院后应用Gesell量表进行运动、语言、认知能力及社交能力评估,根据家长对康复护理重要性的接受和执行程度将其分成甲、乙2组(甲组患儿家长可以良好的执行家庭康复护理计划),2组患儿住院后都由护士根据患儿的不同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执行,期间给予家长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指导。患儿出院后由家长根据在院时制定的护理计划独自进行康复护理。3个月后再次应用Gesell量表对患儿运动、语言、认知能力、社交能力进行评估,并确定康复护理目标实现程度。结果:甲组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能力、语言、社交行为方面较乙组均有明显进步(P<0.05),甲组康复护理目标实现程度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良好的家庭康复护理可促进脑瘫患儿护理目标的实现,并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m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and Health,ICF功能障碍组合(ICF generic-30 set)30个类目在康复科住院患者功能评估中的评估者间和评估者内信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科的9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入院及出院2个时间点接受同一功能评估者的ICF功能障碍组合的评估,以进行评估者内信度分析。随机抽取30例患者同时接受2名ICF功能评估者的评估,以进行评估者间重测信度分析。以Cronbach’s α系数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以组内相关系数(intra-group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评估者间信度和评估者内信度。结果 ICF功能障碍组合及身体功能和活动与参与两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41、0.717、0.942。评估者间信度分析显示量表总分及身体功能和活动与参与两个分量表总分的ICC分别为0.998、0.971、0.999(P<0.01),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家庭康复训练在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中的疗效影响。方法 对首次来院就诊前320例患儿在家的康复训练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来院就诊后62例患儿仍坚持在家的康复训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来院就诊前未进行家庭康复的总有效率为22%,来院就诊前自行家庭康复的总有效率为48.5%,与来院就诊后仍坚持在家康复训练的总有效率80.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掌握正确规范训练方法的家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简单而又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引导的案例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的58名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ICF引导的案例分析教学法进行实习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习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病例分析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教学方法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SPSS 25.0进行t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学生三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在自主思维能力、学习主动性方面满意度优于传统教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ICF为引导的案例教学法能加强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及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康复治疗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50例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护理。方法:对50例住院脑瘫儿童的康复护理及训练。结果: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脑瘫儿童治疗效果,使患儿在体能、语言、认知、社交及生活自理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结论:正确的康复护理,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期诊断为CP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Bobath和Vojta法训练、高压氧及药物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综合康复治疗外,在治疗室或家中播放患儿喜爱的儿歌和童谣,每次10~15 min,每天2次。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分别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测试各量表分,评估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P患儿的综合功能适应能力均有所提高,尤其是在治疗6个月后提高更明显,观察组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CP优于单纯综合康复,为探讨治疗小儿CP的有效综合疗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康复护理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患儿功能训练配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92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护理组46例(即康复组),对照组46例,康复护理组给予功能训练的同时配合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不配合康复护理。两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康复护理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性瘫痪患儿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可提高康复效果及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吉林医学》2016,(9)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集体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脑瘫患儿。按照年龄、性别、疾病分型、运动功能发育水平及家长知情同意进行分组,试验组实行"一对二至五"的小组式康复治疗模式,对照组行"一对一"的康复治疗模式,采用(GMFM88)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软件包。结果:两组患儿康复治疗效果均有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二至五"的集体式小组治疗模式与"一对一"的康复治疗模式相比较,在治疗效果不变的基础上,不需要特殊设备、场地、人员、操作细节等要求,更重要的是改善了治疗氛围单一,缺乏竞争与模仿,治疗的主动性、连续性不够的缺点。家长直接参与到患儿治疗中,学习掌握了脑瘫康复治疗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保证患儿家庭治疗的主动性、连续性,节约医疗资源,减轻家庭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右江医学》2017,(2):160-163
目的探讨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中的疗效,为降低患儿致残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在儿童保健康复科治疗的1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引导式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结合家庭康复。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法(MAS)、GMFM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和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在治疗9个月后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9个月后肌张力的等级评分总有效率为61.0%,比对照组33.9%明显提高,治疗后两组GMFM各功能区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精细运动发育商及抓握指数评分、视觉-运动整合指数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以综合康复治疗为基础的痉挛肌治疗仪结合家庭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临床疗效更快、更明显,预后更好,降低了致残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分析教育康复对学龄前脑瘫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学龄前期脑瘫儿童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将其分为2组,各有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医学康复手段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教育康复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儿的WeeFIM评分结果。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WeeFIM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学龄前脑瘫儿童在常规医学康复手段治疗基础上加入教育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分析与比较综合康复治疗对于不同儿童的运动能力与智力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温州育英儿童医院接受综合康复医治的偏瘫型脑瘫患儿共计69名,将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34例仅接受传统手段进行康复治疗,试验组35例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他们在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前后智力水平与行动能力的变化。 结果 对照组患儿动作能发育商为(54.78±27.37)分,明显低于试验组患儿的(67.24±26.34)分,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应物能、语言能、应人能发育商分别为(54.38±9.23)、(55.08±9.37)、(53.87±26.12)分,明显低于试验组的(65.24±8.34)、(67.24±26.34)、(66.19±25.54)分,P<0.05;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运动能力与智力水平的恢复优于接受传统康复治疗的患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统计结果还表明智力水平轻度缺陷及以下的患儿行动能恢复效果优于智力水平中度、重度、极重度缺陷的患儿,行动水平轻度缺陷及以下的患儿智力水平恢复效果优于行动能力中度、重度、极重度缺陷的患儿,首次接受治疗时间在6个月以下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首次接受治疗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患儿。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促进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智力水平与行动能力的恢复,应当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的康复治疗中。越早接受康复治疗越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治疗结果,因此患有偏瘫型脑瘫疾病的患者家长应尽早带孩子接受综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神经节苷脂(GM1)、施普善、神经生长因子(NGF)单用及联合应用对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患儿共分为6个组。A组:康复训练组;B组:康复训练加GM1;C组:康复训练加施普善;D组:康复训练加GM1和NGF;E组:康复训练加施普善和NGF;F组:康复训练加NGF。10d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采用Gesell发育量表测评治疗前后患儿发育商,比较疗效差异。结果:药物治疗组与单纯康复组比,疗效有差异;药物治疗组之间比较,GM1和NGF联合疗效最好。结论:康复治疗联合使用GM1与NGF对于脑瘫患儿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