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本院自1999年开始对门诊检验确诊的HBsAg阳性孕妇(41例)采取妊娠末期被动免疫干预阻断,对其新生儿(42例,含双胞胎一对)采用主、被动联合全免疫阻断,并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肌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对A组50名HBsAg(+)的孕妇于24、28、32、36周肌注200 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B组45名HBsAg(+)的孕妇未肌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脐血HBV标志物,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法比较两组孕妇各自在分娩前血清HBV DNA载量有无变化。结果A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载量降低(P<0.05),B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载量无显著变化。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肌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作用。方法:对乙肝病毒携带孕产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151例HBV携带者孕妇分娩的新生儿153例,半年后随访了102例,3例阳性,母婴传播阻断率达到98.04%。结论:通过加强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围产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彭军  赵志惠 《华西医学》2005,20(2):336-336
目的:为了探讨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策略,我们对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一组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另一组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随访一年,单纯应用乙肝疫苗的母婴阻断儿58例,联合应用乙型肝炎疫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儿65例。结果:单纯应用乙肝疫苗的母婴保护率77%,联合免疫治疗的母婴保护率91.4%,两种方案之间阻断效果有显著性差异(X2=4.39P<0.05)。两对照组中产生抗-HBs的婴儿,应用乙肝疫苗组为阳性率77.2%,应用就联合免疫治疗组阳性率90.6%,两种方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4.01P<0.05)结论: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母婴阻断效果可达90%以上,明显优于单纯乙肝疫苗阻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方法对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阻断方式分组,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对新生儿联合采用乙肝疫苗(HBVV)注射(A组,126例);仅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HBVV(B组,102例);仅新生儿进行HBVV接种(C组,215例)。检测A组孕妇血液HBV DNA含量变化,比较各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及1岁后感染率。结果 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76%、4.92%和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1年后感染率分别为5.92%、4.93%、8.3%,C组感染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使用HBIG不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对HBV宫内传播无保护作用;对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HBVV能减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调查如下。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3~2005年我院住院产妇,产妇临产前空腹抽静脉血3ml进行二对半检测,发现HBsAg、HBeAg、HBcAb“三阳”时,待产后取新生儿股静脉血2ml进行二对半检测共86例。  相似文献   

7.
我院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治疗,阻断慢性乙型肝炎(HBV)宫内感染的疗法,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从乙型肝炎疫苗广泛应用以来,我国在控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通过连续数年对新生儿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已能使学龄前儿童的表面抗原阳性率在某些大城市中降至1%甚至0.5%以下。但在新生儿的母婴传播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非常重要。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约有30%~50%是通过垂直传播形成的。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达10%~15%,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慢性HBV感染及相关的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手段,但现行的免疫措施用于阻断HBV垂直传播时,仍有免疫失败发生。研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的相关因素及机制而制定相应对策是根除HBV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琪  朱永福 《疾病监测》1999,14(5):174-176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病,乙肝病毒(HBV)传播途径复杂。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HBV从无症状携带HBsAg母亲传播其婴是婴儿感染HBV的一个可能途径。孕妇HBsAg和HBeAg阳性者所产婴儿1岁时90%~100%已受...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的高发地区,乙肝病毒(HBV)的携带率高达10%左右[1],有调查资料表明中国健康妊娠妇女HBV感染率为25.29%[2],40%~50%的慢性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造成的[3],其传播途径有3种:产前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播.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是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途径探讨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2-07~2005—06我院住院分娩产前筛查中Hb—sAg(+)的产妇共327例。按照产妇孕期有无发现感染HBV、有无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分为两组。观察组:孕早期在围保门诊查出HbsAg(+),在孕7、8、9月分别注射HBIG 200IU 124例;对照组:孕期未发现HbsAg(+),而在住院检查中发现HbsAg(+)者203例。  相似文献   

13.
按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199例门诊孕妇HBsAg(+),HBeAg和(或)抗-HBe(+),抗-HBc(+),HBV-DNA定量PCR超过1.0×104copy/mL,排除巨细胞病毒、EB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所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为中国(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美国(Bayer公司)、瑞士(Berna公司)生产,分为国产组118例,Bayer组45例,Berna组36例。方法:于孕期第6个月起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U,肌内注射,每月1次;预产期前5~7日加强1次,肌内注射200U;新生儿娩出后3小时内及第15日各1次,肌内注射200U。新生儿1、2、7、13个月皮下注射基因工程乙型…  相似文献   

14.
孕妇血清HBV-DNA、HBeAg阳性和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阻断措施目前主要有:(1)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婴儿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预防;(3)孕晚期联合使用HBIG、乙肝疫苗(HB-Vac)和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两者治疗;(4)孕晚期使用拉米呋啶降低HBV-DNA水平。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免疫失败及预防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围产期传播及分娩后传播,是形成慢性HBV感染的重要原因。我国人群中HBV携带者中40%~50%是通过母婴传播积累而成。阻断HBV母婴传播对控制HBV流行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HBV母婴传播的婴儿免疫失败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母婴传播(MTCT)是中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途径,系统了解HBV MTCT的发生机制和相关阻断策略,对提高阻断成功率至关重要。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HepB)的联合免疫在HBV MTCT的阻断上已取得较好疗效,但阻断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高病毒载量孕妇发生宫内感染是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感染途径有胎盘途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途径、经生殖细胞感染途径等。孕期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阻断宫内感染,但各指南在治疗开始时间及HBV DNA阈值上仍未达成统一。本文对HBV MTCT发生机制及阻断策略予以综述,为进一步提高HBV MTCT阻断成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尤其是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孕妇,对其所生婴儿的传染性更大。笔者将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用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和乙型肝炎病毒恢复期孕妇宫内感染情况,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途径和预防其传播下一代孩子的方法,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统计出新疆昌吉地区HBV母婴宫内感染率为16.5%。HBsAb、HBeAb、HBcAb阳性组,新生儿脐血与孕妇血清检测结果近似。“小三阳组”新生儿脐血定量检测,“小三阳”阳性率为4.5%,其余皆是HBeAb、HBcAb阳性,标准误差为0.04。“大三阳”组,新生儿脐血定量检测,“大三阳”阳性率为53%,但其测定值很低,标准误差为0.13。同时简单介绍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方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运用不同方案阻断乙肝病毒父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265例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的孕妇被分为3组(A组:124例,B组:94例,C组:47例),287例HBsAb阴性的孕妇分成D、E组(D组:187例,E组:100例),所有孕妇丈夫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抗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对A、D组的孕妇自妊娠第28周起每月肌注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C)(28、32、36 W),产前共注射3次;B、E组孕妇仅做常规产检;C组妇女采用洗涤液洗涤精液后人工授精,有47例妊娠,孕28周开始每4周对孕妇肌注HBIG 200 IU至分娩.分娩时新生儿抽脐静脉血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在乙肝病毒阴性的孕妇所生的554例新生儿中,101例感染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率分别为A组12.10%,B组13.82%,C组12.77%,D组22.99%,E组24.00%.结论:主动或被动免疫致孕妇体内HBsAb可以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父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乙肝疫苗治疗,及未给予任何治疗。新生儿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乙肝疫苗联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及乙肝疫苗治疗。结果:三组孕妇所生婴儿出生时、12月龄时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12月龄时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