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术后患者的血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及对并发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1例输尿管结石术后感染患者设为研究组, 另选取61例术后无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感染情况患者的IL-6、CRP、TNF-α水平, 分析血清指标与输尿管结石术后感染、病情情况的关联性及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即刻、术后6 h、术后24 h研究组的IL-6、CRP、TNF-α血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 h研究组IL-6、CRP、TNF-α血清水平较术后即刻增高, 术后24 h研究组的IL-6、CRP、TNF-α血清水平较术后6 h降低(均P<0.05);术后6 h、24 h对照组的IL-6、CRP、TNF-α血清水平较术后即刻降低(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清IL-6、CRP、TNF-α水平与输尿管结石术后感染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术后6 h时血IL-6、TNF-α的截断值和灵敏度相对较高, 分别为85.25%、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腔持续抗菌药物灌洗治疗儿童急性骨关节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急性膝关节和髋关节感染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实施关节镜清创灌洗术,滴注引流组关节腔持续抗菌药物滴注引流,单纯引流组单纯引流。比较两组患儿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滴注引流组在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单纯引流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ROM显著增加(P0.05)。术后7 d和6个月,滴注引流组VAS评分和ROM显著优于单纯滴注组(P0.05)。两组细菌培养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CRP、TNF-α和IL-6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1d,两组间血清CRP、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滴注引流组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引流组(P0.05),术后第7 d,滴注引流组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仍低于单纯引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清理手术联合关节腔持续抗菌药物滴注引流治疗儿童急性骨关节感染较单纯引流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β-防御素-3(HBd-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感染组纳入自2011-02—2018-11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92例,选取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未感染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血清HBd-3蛋白与TNFα水平,比较组间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血清HBd-3蛋白与TNFα水平,比较组间术后3 d血清CRP、ESR、WBC。结果感染组与对照组术后1 d血清HBd-3蛋白、TNFα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感染组术后3 d、术后7 d持续升高,而对照组术后3 d恢复到术前水平。感染组术后1 d血清HBd-3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术后3 d、术后7 d血清HBd-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组术后3 d血清CRP、ESR、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术后3 d血清HBd-3蛋白、TNFα水平与CRP、ESR、WBC呈正相关(P 0.05)。结论血清HBd-3、TNF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且与CRP、ESR、WBC水平呈正相关,可能对早期假体周围感染有一定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胆源性脓毒症TNF-α、IL-6、C反应蛋白(CRP)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炎机理。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4年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并于24h内实施手术的28例胆源性脓毒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编号法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强化组,n=14)和常规胰岛素治疗组(对照组,n=14),于术前及术后1、3、5和7d检测2组患者TNF-α、IL-6及CRP水平并计算APACHEⅡ评分。结果强化组术后5和7d的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术后3、5及7d的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术前比较,强化组IL-6及APACHEⅡ评分于术后3d开始明显下降(P〈0.05),早于对照组。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抑制胆源性脓毒症术后TNF-α、IL-6及CRP的合成,保护受损的肝细胞,降低APACHEⅡ分值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从而减少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时间对食管癌根治术后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值和血清炎症指标及早期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限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按胸腔镜下单肺通气时间分为T1组(0.5~1.5 h)、T2组(1.5~2.5 h)和T3组(2.5 h),术后立即取左侧通气肺和右侧萎陷肺纤支镜灌洗液,ELISA法测定IL-6、TNF-α水平;分别在术后1、3、5 d检测患者体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情况,观察术后3 d内各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各组右侧萎陷肺IL-6值均较左侧通气肺升高,T2、T3组右侧萎陷肺TNF-α值较左侧通气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萎陷肺组间比较,随单肺通气时间延长,TNF-α、IL-6值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肺通气肺组间比较,随单肺通气时间延长,IL-6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组TNF-α值较T1、T2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组患者术后第3、5 d PCT值均较T1、T2组升高(P0.05),而三组患者各时点CRP、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组患者术后3 d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T1组(P0.05)。结论随着单肺通气时间的延长,肺组织局部及全身炎症介质释放增多,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后预防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5例因Stanford B型动脉夹层择期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为预防组46例和非预防组4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1、3天两组CRP、PCT、WBC、ESR值较术前均明显的升高(P0.05),且非预防组CRP、PCT、WBC、ESR高于预防组(P0.05);术后第1、3天两组IL-6、TNF-ɑ较术前均明显的升高(P0.05),且术后第1、3、7天非预防组IL-6、TNF-ɑ明显的高于预防组(P0.05);术后第1、2、3、4、5天两组体温较术前均明显的升高(P0.05),且非预防组体温值明显的高于预防组(P0.05);非预防组术后感染率14.29%高于预防组的85.71%(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在预防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炎症反应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对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38例,同时设立健康人员对照(对照组)34例,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观察患者关节置换术前1 d及术后1、3、5、7d血清IL-6、IL-10、CRP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IL-6、IL-10、CRP水平分别为(3.24±0.56)ng/L、(8.15±2.28)ng/L、(1.68±0.31)mg/L。术前1 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IL-6、IL-10、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观察组IL-6、IL-10、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IL-6、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血清IL-6、IL-10水平明显升高,术后3、5、7 d逐渐下降(P0.05),术后1、3 d血清CRP水平逐渐增加,术后5、7 d逐渐下降(P0.05),术后7d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血清CRP水平高于术前1 d(P0.05)。结论血清IL-6、IL-10及CRP均能于早期反映全关节置换术后炎症状态,但IL-6、IL-10更敏感、准确率更高,对早期诊断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胸痛中心收治的107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留置所有患者治疗前的血样,依据术后半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将发生不良事件的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未发生不良事件的6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术后半年两组患者的血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术后半年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及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CTRP3、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TNF-α、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IL-6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介入治疗术后半年观察组血清CTRP3、IL-10水平仍低于对照组,CR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TNF-α及IL-6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TNF-α、CRP、IL-6的水平均高于介入治疗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RP3水平和IL-10水平呈现出正相关(r=0.615,P0.001),和CRP水平呈现出负相关(r=-0.737,P0.001)。结论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可能存在负相关性,CTRP3水平越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手术治疗的25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其切口感染情况,设为感染组(30例)与未感染组(225例),同时选择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抽取感染组感染后1、3 d的空腹静脉血,观察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与非感染组患者进行比较;将感染组患者分为深部感染(12例)与浅部感染(18例),比较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感染组患者感染1、3 d的血清TNF-α、hs-CRP、IL-6、IL-8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且非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感染组3 d的所有炎性因子水平均较1 d显著降低;感染组感染3 d的hs-CRP水平较感染1 d显著降低(P0.05),TNF-α、IL-6、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部感染患者1、3 d的血清TNF-α、hs-CRP、IL-6、IL-8水平显著高于浅部感染者(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且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亦显著升高,深部切口感染者升高更为明显;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可用于切口感染的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术前细胞免疫状态对脊柱手术后感染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为脊柱手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78例脊柱手术患者,术前检查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将CD3+50%的3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CD3+≥50%的4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等炎性因子水平,记录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的TNF-α、IL-1β、IL-8、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术后1 d显著高于术后3 d(P0.05),且术后1 d、3d的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院内感染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细胞免疫状态较差者,术后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高,且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院内感染率较高,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幕上肿瘤术中血糖波动水平与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糖尿病颅内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146例。根据术中血糖波动水平分为:血糖波动水平2.2mmol/L组(L组,n=97),血糖波动水平≥2.2mmol/L组(H组,n=49)。于术前1d空腹血糖(T0)、麻醉诱导后5min(T1)、术中最高血糖(峰血糖,T2)、术中最低血糖(谷血糖,T3)、关颅后5min(T4)、返回ICU即刻(T5)、ICU 2h(T6)采集右侧颈内静脉血2ml检测血糖。分别在术前1d和术后1、3、6d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和CRP浓度;观察并记录术后房颤发生率、心肌缺血率,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呼吸支持时间、死亡情况。结果T2、T4~T6时H组血糖明显高于T0时和L组(P0.05或P0.01)。与术前1d比较,术后1、3和6d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CRP浓度明显升高(P0.01)。与L组比较,术后1、3和6d H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CRP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L组比较,术后H组房颤、心肌缺血、高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加,呼吸支持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在小批量患者的颅内幕上肿瘤手术患者中,术中血糖波动水平与术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和CRP浓度有相关性,当血糖波动水平2.2mmol/L时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DP)与开腹胰体尾切除术(D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80例临床资料,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行开腹DP的46例患者为开腹组,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行LDP并进行围手术期ERAS管理的34例患者设为腹腔镜组。临床数据分析使用SPSS 24.0,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血清应激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严重程度Clavien-Dindo评分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及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均较开腹组更短(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5%低于开腹组35.0%,腹腔镜组Clavien-Dindo评分较开腹组轻,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TNF-α、CRP及IL-6水平变化,时间与方法在TNF-α、CRP及IL-6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TNF-α、CRP及IL-6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时间在TNF-α、CRP及IL-6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前TNF-α|、CRP及IL-6水平相近(P0.05),术后1 d、3 d三项指标水平明显升高(P0.05),腹腔镜组的TNF-α、CRP及IL-6水平均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相较于开腹胰体尾切除术,LDP结合ERAS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应激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不同GCS评分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接诊的6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标准将其分为两组,GCS≤8分为A组(31例),GCS评分在9~12分为B组(31例)。在术前、术后7天、术后14天记录两组患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TNF-ɑ、IL-6、IL-8、CRP表达水平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术后7天左右达到峰值,ESR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TNF-ɑ、IL-6、IL-8、CRP、ESR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ESR、TNF-ɑ、IL-6、IL-8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可反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目前仍存在争议,血清肌肉损伤和炎性标志物水平的测定为评估手术创伤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方法。目的:比较股肌下结合微斜切(SMOC)入路与经股肌入路TKA术后早期反映肌肉损伤和炎症的相关血清学标志物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手术方式的比较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从2018年7~11月拟行TKA的587例患者中,选择6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MOC入路组(n=31)和经股肌入路组(n=32),分别采用SMOC入路、经股肌入路。术中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人数。术后1、2、3 d复查血清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术后两组患者可直腿抬高时间,术后3 d髌上5 cm周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4周疼痛VA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胫骨股骨机械轴夹角(MFTA)和髌股适合角(CA),并进行比较。结果:SMOC入路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小于经股肌入路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经股肌入路组患者比较,SMOC入路组患者术后3 d髌上5 cm周径更小,可直腿抬高时间更短,术后3 d、术后4周疼痛VAS评分均更低,术后4周KSS评分更高,术后追加镇痛患者比例更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术前两组患者CK、CRP、TNF-α、IL-1β、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血清CK、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SMOC入路组患者术后1 d、2 d、3 d各时间点血清CK、CRP水平均低于经股肌入路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术后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与术前差别不大,且两组患者术后1 d、2 d、3 d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OMC入路所造成的肌肉损伤和炎症反应明显少于经股肌入路,可加快围手术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基础上给予生长激素(GH)促进机体合成代谢的机理。方法 将9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TPN组和TPN+GH组,术后第1、3及7d分别测定其TNF-α、IL-1、IL-6及C反应蛋白(CRP)值。结果 TPN+GH组的TNF-α、IL-1、IL-6及CRP值在术后第1、3及7d均低于TPN组相应时相。结论 外源性GH可抑制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TNF-α、IL-1、IL-6及CRP的产生.进而阻断炎症因子诱导的GH不敏感反应所致的高分解代谢为特征的合成代谢障碍,促进机体合成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胃癌术后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患者52例,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试验组在手术当天至术后第3天,每天给予乌司他丁(UTI)1×10^5U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在术前1d及术后1,2,3,6d空腹抽血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血白细胞(WBC)计数,并进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IL-6、TNF-α、血白细胞水平及SIRS评分在术后1,2,3d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在WBC计数及SI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术后1,2,3d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存在炎症反应,乌司他丁可降低胃癌患者术后血清IL-6、TNF-α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腹腔引流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研究能否通过观察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早期诊断术后肠梗阻.方法 我们选择了100例行乙状结肠癌或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在术后第1、3、5d提取患者的腹腔引流液,检测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 有8位患者在术后第10~15 d出现肠梗阻,两组患者术后第1d和第3d的IL-1β、IL-6和TNF-α水平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在术后第5d,肠梗阻组的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而非肠梗阻组的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总体来说,非肠梗阻组的92例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在术后前5d呈下降趋势,而肠梗阻组的8例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腹腔引流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升高可能是一项早期预测术后肠梗阻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胃癌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清CRP、IL-1β、IL-6、TNF-α、α-AT的表达比较,探讨保留迷走神经对胃癌根治术术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4例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中的CRP、IL-1β、IL-6、TNF-α、α-AT蛋白含量。结果:胃癌根治术保留迷走神经组术后CRP、IL-6、TNF-α等种蛋白表达低于未保留迷走神经组(P〈0.05),实验组术后平均最高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术后血清CRP、IL-6、TNF-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为保留迷走神经的胃癌根治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必净、甘露聚糖肽联合抗生素在胆囊癌手术后预防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80例胆囊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联合组于术前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术后给予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及抗生素治疗;对照组仅于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术前1 d、术后3 d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术前1 d,联合组与对照组的CD3~+、CD4~+、CD8~+、CD4~+/CD8~+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联合组的CD3~+、CD4~+、CD4~+/CD8~+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CD8~+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联合组与对照组的血清IL-1β、IL-2、IL-6、IL-10、TNF-α、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联合组血清IL-1β、IL-2、IL-6、IL-10、TNF-α、CRP水平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术后感染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甘露聚糖肽联合抗生素在胆囊癌手术后预防感染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及抗炎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9例多发伤患者(创伤严重度>16)人院时,入院后1、3、5、7 d,CRP、TNF-α、IL-6、IL-8水平变化(重伤组),并与同期创伤程度较轻(创伤严重度<16)的48例进行动态比较(轻伤后).结果 重伤组入院后CRP、TNF-α、IL-6、IL-8均显著升高,重伤组患者血清CRP释放高峰在入院后1 d,其余三种炎性介质释放高峰期均在入院后3~5 d;重伤组入院后24 h IL-6水平与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3,P<0.05);重伤组10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轻伤组相比,IL-6、IL-8在人院后1、3、5、7 d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而TNF-α只有在入院时、入院后1 d才具有显著性差异性,CRP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性.结论 创伤引起的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在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及时检测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准确的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