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细胞色素P—450与电离辐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离辐射可以改变细胞色素P-450(主要有CYP1Bl、CYPlAl、CYP4All、CYP2E1等)的活性和(或)mRNA、蛋白含量,从而影响药物代谢和有毒化学物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其生物学作用。细胞色素P—450参与了生物还原活性物TMQ、AQ4N在机体内的还原。动物实验和已有的临床研究表明,调节P-450可以提高生物还原活性物的辐射增敏作用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药物的剂量设计通常遵循如下原则:一方面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另一方面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尽量小。治疗中,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往往差异相当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这些药物在氧化代谢中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又是由不同个体间肝脏及肝脏外组织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简称P-450或CYP)的表达具有显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诱导或抑制作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草药对CYP450影响的文献,并加以归纳、总结,综述了能够影响中药对CYP450诱导或抑制作用的各种药物因素和其他因素,从而指导和促进中草药对CYP450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细胞色素P450(CYP450)存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中,构成了一个血红素硫醇盐蛋白超家族,它在肝脏中的含量最为丰富,与肝脏疾病关系密切.CYP450是一个单氧化酶家族,对人类的Ⅰ相药物代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催化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复合物的代谢,包括异生物质、药物、环境毒物、类固醇和脂肪酸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1B1基因外显子2密码子119(G-T)、外显子3密码子432(C-G)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对7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80例对照者进行CYP1B1基因密码子119(G-T)、密码子432(C-G)突变分析,用SP免疫组化法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是否受CYP1B1基因多态性的影响。结果CYP1B1基因密码子119、432中等位基因G、T和C、G在子宫内膜癌组和对照组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χ^2=16.817,P=0.000;χ^2=9.133,P=0.003),其中等位基因T、G使患子宫内膜癌危险性分别增加了3.052和2.213倍。CYP1B1基因密码子119G/T各基因型分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8.267,P〈0.01),纯合突变T/T、G/G基因型、杂合突变G/T、C/G基因型与野生G/G、C/C基因型相比,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度分别提高了4.258、3.871倍和3.235、2.214倍。此外,119T/T、G/T基因型、432G/G、C/G基因型者ER阳性表达率高于119G/G、432C/C野生基因型,有显著性差异(χ^2=6.750,P=0.034;χ^2=6.977,P=0.031)。结论CYP1B1基因密码子119、432突变等位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突变基因型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且与ER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3A4(简称CYP3A4)894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共入选300例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根据血小板聚集率(PAR)分为病例组(CR组)和对照组(非CR组).排除2周内曾服用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啶者.患者入选后均给予氯吡格雷600mg和阿司匹林300mg负荷量治疗,并在服药前和服药后24h分别测定5μmol/L腺苷二磷酸诱导的PAR,根据两次测定结果计算PAR变化值,≤10%者定义为CR.所有患者均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患者CYP3A4基因894C>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 人选病例中共70例(23.3%)诊断为CR.CYPaA4 894C>T位点在本组患者中存在多态性,分别为TT、CT和CC型,其基因型频率在CR组和非CR组分别为45.7%、50.0%、4.3%和63.5%、31.7%、4.8%.TT基因型的频率在非CR组明显高于CR组(OR=2.06,95%CI:1.201~3.547,P=0.020).C等位基因型的频率在CR组明显高于非CR组,与T等位基因携带患者相比,C等位基因携带患者发生CR的危险性显著增加(OR=1.59,95%CI:1.037~2.442,P=0.023).结论 CYP3A4基因894C>T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CR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和比较不同剂量左旋氧氟沙星对大鼠肝重、肝微粒体蛋白质及细胞色素P4 5 0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和给药组。采用连续给予不同剂量左旋氧氟沙星后 ,测定大鼠的肝重、肝微粒体蛋白质及细胞色素P4 5 0含量。给药方案为每组 80mg/kg、16 0mg/kg、2 4 0mg/kg ,腹腔注射给药1/d ,连续给药 7d。结果 给予不同剂量的左旋氧氟沙星后 ,大鼠的肝重及细胞色素P4 5 0含量均明显降低 ,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分别与对照组及低剂量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微粒体蛋白质含量各组间比较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左旋氧氟沙星的这种作用可能引起肝药酶对某些药物代谢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和比较不同剂量给予左旋氧氟沙星后对大鼠肝重、肝微粒体蛋白质及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和给药组.采用连续给予不同剂量左旋氧氟沙星后,测定大鼠的肝重、肝微粒体蛋白质及细胞色素P450含量.给药方案为每组80、160、240mg@kg-1,腹腔注射给药,qd,连续给药7d.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给予不同剂量的左旋氧氟沙星后,大鼠的肝重及细胞色素P450含量均明显降低,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分别与对照组及低剂量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微粒体蛋白质含量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左旋氧氟沙星的这种作用可能引起肝药酶对某些药物代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黄芩甙对小鼠肝细胞色素P450及其亚家族的诱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黄芩甙对小鼠肝细胞色素P450及其亚家族的影响,深入探讨黄芩甙保肝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b5含量及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DM)、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D)、苯并芘羟化酶(AHH)。采用蛋白印迹杂交技术鉴定细胞色素P450同功酶。结果:给小鼠黄芩甙(100mg.kg^-1.d^-1)灌胃,连续7d,可使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西咪替丁、水飞蓟宾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的NASH大鼠模型,给予西咪替丁及水飞蓟宾灌胃,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CYP450及同工酶CYP2E1含量,RT-PCR法检测TIMP-1、TIMP-2,生化分析仪测定转氨酶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咪替丁组大鼠的CYP450、CYP2E1、TIMP-1、TIMP-2含量均下降,ALT、AST水平也下降;水飞蓟宾对CYP450、CYP2E1无影响,但能使TIMP-1、TIMP-2、ALT、AST含量下降。结论:西咪替丁、水飞蓟宾均能改善NASH大鼠肝功水平,西咪替丁通过抑制CYP450起作用,水飞蓟宾对CYP450无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的线粒体调控机制与电离辐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在外界刺激(如电离辐射)诱发细胞凋亡中起中心调控作用。各种死亡信号通过Bcl-2家族蛋白或直接诱导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s激活,最终引起细胞凋亡。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的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简要综述细胞凋亡的线粒体调控机制及电离辐射在其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NO)的发现奠定了细胞信息传递的全新概念,即一个细胞产生的气体信号可穿透细胞膜调节另一个细胞的功能。NO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体内NO是由L-精氨酸与O2在NO合酶(NOS)的作用下合成的。NOS主要有3种亚型,即内皮型(eNOS)、神经元型(nNOS)和诱导型(iNOS),它们受Ca2+/钙调蛋白、磷酸化和NO的调节。NO生物学作用广泛,且具有双向性。NO在体外可引起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但在体内主要具有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离辐射剂量监测用热释光剂量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个人剂理监测的量,以及热释光个人剂理计的稳定性、探测阈、残余、光照影响、能量响应和无向性等性能、参数要求;提出了热释光个人剂量计的设计原则,其中包括无鉴别躯干剂量计、有鉴别躯干剂量计等;以及对热释光探测器的选择、外壳的确定、热释光个人剂理计的编码、分类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DNA辐射损伤直接影响复制、转录和蛋白质合成,进而影响细胞遗传、发育、生长和代谢等生命活动。DNA损伤还是突变的重要原因,而严重的突变可造成细胞癌变,导致肿瘤的发生。然而,生物体内存在着DNA损伤修复系统,其中DNA修复基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星形胶质细胞的电离辐射损伤及修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Ast)是中枢神经系统内最多的胶质细胞。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电离辐射作用于神经系统后,可引起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照射后早期Ast即可发生反应,与脑组织损伤后的病理过程及损伤后修复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Ast在辐射损伤中的作用对于临床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辐射旁效应是一种电离辐射引起的间接效应。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证实了旁效应的存在,并对其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旁效应研究也逐渐从单细胞扩展到多细胞,从离体扩展到整体,从体外扩展到体内,为解释旁效应的发生及调控机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尤其为以后的放射肿瘤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电离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电离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作用,包括电离辐射对发育中CNS、神经元、神经干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影响,以及CNS辐射损伤反应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