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根管冠部预处理和不同锥度牙胶尖根管充填后的根尖封闭能力。方法:离体单根管恒牙42个,随机分为4组,用染料渗透法和透明标本法,测量根尖微渗漏距离,评价各组根尖封闭能力。结果:GG钻预处理和0.02锥度牙胶尖组根尖封闭能力最好;不用GG钻预处理和0.04锥度牙胶尖组根尖封闭能力最差。结论:根管预备时进行中上段的预处理,有利于增强根管充填后根尖段的封闭能力;用大锥度牙胶根管充填时应充分敞开根管中上段,否则易影响根尖段的充填效果,造成微渗漏;根管预备时进行冠方预处理,侧方加压法根充时选用合适的小锥度牙胶尖能取得较好的根管充填效果,提高根尖封闭能力。  相似文献   

2.
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技术根尖封闭性能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贡艳宏  刘卫红 《口腔医学》2007,27(3):143-145
目的体外实验比较不同器械预备根管后连续波热牙胶根管充填技术的根尖封闭能力。方法离体双根管上颌前磨牙随机分为机用ProFile预备组和不锈钢K锉预备组,分别采用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技术和冷侧压法进行根管充填,用染料渗透法和透明标本法测量根尖微渗漏,评价各组根尖封闭能力。结果各组根尖微渗漏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技术与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技术的根尖封闭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对直根管和轻度弯曲的根管,不同器械根管预备后其根管充填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根管充填方法及桩道预备后不同长度的充填材料对根尖的封闭作用,寻找根管充填方法和剩余充填材料的最佳搭配选择,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32颗单根管牙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每组各20颗)和2个对照组(每组各6颗).根管预备后A、B、C3组行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桩道预备后分别剩余4、6、8 mm根管充填物;D、E、F3组行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桩道预备后分别剩余4、6、8 mm根管充填物;G组(阴性对照组)随机选择不同充填方法及不同长度剩余根管充填物:H组不进行根管充填.利用葡萄糖定量检测微渗漏模型,检测各组从冠方向根方渗漏的葡萄糖浓度(体积).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和D、B和E、C和F比较,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组微渗漏显著大于热牙胶充填组.A和B、A和C、D和E、D和F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B和C、E和F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根尖剩余4 mm和6 mm组间具有显著差异,而剩余6 mm和8 mm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技术的根尖封闭性能显著优于冷牙胶侧方加压法.桩道预备后剩余6 mm微渗漏较少.是较合适的剩余充填材料长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根管桩道预备对3种充填方法根充后根管封闭性的影响。方法:采集因牙周病拔除的人上颌前牙24颗,截冠后统一工作长度为16mm,分为A、B、C3组。A组用常温流动牙胶单核充填技术,GuttaFlow系统;B组用传统侧压充填技术,AH Plus糊剂;C组用垂直加压充填技术,AH Plus+BeeFill热牙胶充填系统。按各组系统充填要求,进行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1周后,采用液体传输法,测量各样本桩道预备前根管微渗漏。随后用1-6号G钻逐步桩道预备,保留根尖4mm充填物。再测量桩道预备后的根管微渗漏。实验数值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桩道预备对各实验组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桩道预备前,A组和B组之间,B组和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桩道预备后,A组和B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A组桩道预备后的微渗漏值最小,为(4.328±2.020)×10^-3μl·kPa^-1·min^-1。结论:桩道预备不影响3种充填方法根充后的根尖封闭性。AH Plus应用不同的充填技术进行充填,根管微渗漏表现不同。GuttaFlow所代表的常温流动牙胶单核充填技术的根管封闭性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取断针失败后的根管的充填方法。方法制备80颗根尖含根管断针的离体牙模型,实验组对照组各半。实验组(预备组)预备根管,制备断针取出失败时的根管模型;对照组(非预备组)将断针模型不经预备直接进行根管充填,两组都用塑化液和牙胶根充糊剂进行根管充填,使用透明牙法观察对断针的封闭效果。结果①非预备组中塑化封闭根尖效果优于糊剂牙胶充填效果(P〈0.05)②预备组塑化治疗与糊剂牙胶根尖封闭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断针且取出失败时,宜选择牙胶和根充糊剂充填根管。  相似文献   

6.
桩核冠修复是临床大面积牙体缺损的主要修复方法,桩腔预备是修复的第一步,预备过程中保持剩余根管充填物的完整性对于根尖封闭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表明:桩腔预备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与桩腔预备时机、剩余根管充填物长度和桩腔预备技术等有关.微渗漏量作为评价根尖封闭效果的重要指标,检测方法种类繁多,包括染色法、流体滤过(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直根管不同根管预备方法根管充填后即刻桩腔预备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方法离体直单根管上前牙84个,其中80个按根管预备方法随机平均分为2组(n=40),A组: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B组:G型钻根管冠部预处理+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其余4个随机平均分配为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所有根管均用侧方加压法充填,即刻垂直加压器去除部分充填材料,然后P型钻桩腔预备。用染料渗透法评价各组根尖封闭能力。结果B组的根管进行即刻桩腔预备后,其根尖微渗漏较A组轻(P<0.05)。结论大锥度根管预备,根管充填后即刻桩腔预备根尖封闭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的目的是用一种新的方法比较各种热塑牙胶充填技术根管壁与牙胶之间的密合情况。 材料和方法 选用159颗单根上颌离体牙,截去牙冠,确立工作长度为根尖孔内1mm处。所有根管用K-Hex锉以传统的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根管口用2~#或3~#的Largo钻扩大,根尖预备至比初尖锉大三号,并达工作长度,根管预备过程中用2.5%次氯酸钠和3%过氧化氢冲洗,经预备的根管随机分为9组,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根管预备方法根管预备、根管充填后即刺桩腔预备对直根管根尖封闭性的影响.方法 离体直单根管上前牙124个,其中120个随机平均分为3组(n=40),A组: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B组:G 型钻根管冠部预处理 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C组:手用Pr01raper镍钛根管锉冠向下法,刺余4个随机平均分为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所有根管均用侧方加压法充填,即刻手持垂直加压器去除部分充填材料,然后P型钻桩腔预备.用染料渗透法评价各组根尖封闭能力.结果 B组G型钻根管冠部预处理 不锈钢根管锉常规法预备的根管和C组手用ProTaper镍钛根管锉冠向下法预备的根管即刻桩腔预备后,其根尖微渗漏较A组常规法预备的轻(P<0.05).结论 大锥度根管预备,根管充填后即刻桩腔预备的根尖封闭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根管充填体系进行根管充填后行纤维桩修复的牙体根尖微渗漏情况.方法:收集32颗下颌第一前磨牙,截冠、拔髓,随机分成3组(GP组,R/E组,F组,n=10),根管预备后,分别采用牙胶+ AH-plus、Resilon/Epiphany、Fibrefill充填根管并行即刻桩道预备和粘固纤维桩;印度墨水染色并透明处理后显微镜下测定根尖微渗漏的长度并统计学分析.另外两颗做为阳性对照.结果:GP组显示出最高渗漏发生率(100%),F组最低(60%);GP组的渗漏长度明显高于R/E组(P =0.002)和F组(P =0.001),R/E组与F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879).结论:Resilon/Epiphany系统和Fibrefill系统对于根管治疗并纤维桩修复的牙体较牙胶有更好的根尖封闭性能,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桩腔预备对两种根管充填方法根管封闭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拔除的40颗单根管离体牙,采用逐步后退法机用扩管预备,随机分为A、B、C、D4组,配合AH—plus糊剂分别采用牙胶尖侧方加压(A、B组)及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根管(C、D组),1周后对A、C组作桩腔预备,B、D两组作对照,印度墨水染色,对染料渗透的长度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B组和D组根尖微渗漏值无统计学差异,A组和B组、A组和C组、C组和D组的染料渗透长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桩腔预备降低了根尖封闭效果,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对微渗漏的影响小于牙胶尖侧方加压充填。  相似文献   

12.
桩腔预备后剩余充填材料封闭根管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葡萄糖微渗漏模型检测桩腔预备后剩余充填材料封闭根尖的能力。方法:选取70颗单根管上颌前牙,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2个对照组。采用逐步后退技术预备根管,AHp lus糊剂和牙胶尖侧向加压充填根管,然后G钻进行桩腔预备。实验组根管内剩余充填物长度分别为3、5、7、10 mm。用葡萄糖微渗漏模型检测第1、2、3和4周根管冠根向渗漏出的葡萄糖量。结果:实验第1周各组的葡萄糖微渗漏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周起,第1组的微渗漏值高于第3、4组(P<0.05),而第1、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保证桩核固位的前提下,应尽量多的保留根管内剩余充填物的长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液体转移法评价根管桩道预备对两种新型根管糊剂充填后根尖封闭性的影响。方法 24颗人上颌前牙截冠后统一工作长度为16mm,进行根管预备。样本随机分组为Endofill组、Acroseal组和AH Plus组(对照组),每组8个样本。根管充填1周后液体转移法测量桩道预备前根管微渗漏。随后1-6号G钻逐步桩道预备,保留根尖4mm充填物。再次测量桩道预备后的根管微渗漏。实验数值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霍特林T2检验,取α=0.05。结果桩道预备增加Endofill组的根尖微渗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桩道预备不影响Acroseal组和AH Plus组的根尖微渗漏(P>0.05)。结论桩道预备降低了Endofill的根尖封闭性。建议Endofill慎用于需桩核冠修复的根管充填。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葡萄糖定量检测法检测根管桩腔预备后微渗漏的大小,比较连续波热牙胶充填和冷牙胶侧压充填后桩腔预备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方法:50颗单根管牙,采用冠向下法,使用ProTaper机用镍钛系统预备根管。随机选择5颗牙为阴性对照组,5颗牙为阳性对照组。另40颗牙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0颗,A组、B组、阴性、阳性对照组使用连续波热牙胶充填术充填根管,阳性对照组不使用根管封闭剂,C组、D组使用冷牙胶侧压充填术充填根管,然后A组:即刻、B组:第7天、C组:即刻、D组:第7天进行桩腔预备。采用葡萄糖定量法测定第2、7、14、21、28天从冠方向根方渗漏的葡萄糖量。结果:第14天起A、B 2组之间,C、D 2组之间,A、C 2组之间,B、D 2组之间,葡萄糖渗漏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延迟桩腔预备会削弱充填材料和封闭剂封闭根管的能力,连续波热牙胶充填的根尖封闭能力优于冷牙胶侧压充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3种不同方法在根管再治疗中去除根管内充填材料的效果。方法 收集以牙胶和塑化材料为充填物的磨牙牙根各45个,分别随机分为3组(n=15)。使用WaveOne (WaveOne组)、1#P钻+WaveOne(1#P钻+WaveOne组)、P5超声工作尖ET25+ProTaper Universal (P5+ProTaper Universal组)去除根管内充填材料并完成根管预备,记录操作时间;测量牙根剖面根管壁残留充填材料面积百分比;计算牙胶充填根管样本再治疗后根管偏移度。结果 根充材料类型和预备方法对充填材料残留面积百分比无显著影响(P>0.05),但根尖1/3的充填材料残留面积百分比高于颈1/3 (P<0.05)。WaveOne组及1#P钻+WaveOne组取出牙胶或塑化材料平均用时少于P5+ProTaper Universal组(P=0.000)。预备方法对根管弯曲度无显著影响(P=0.650)。结论 根管再治疗取出充填物时,WaveOne在清洁能力、中心定位能力方面与ProTaper Universal相似,且可以独立用于大多数没有通路的根管,简化根管再治疗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液体转移法评价根管桩道预备对三种根管糊剂充填后根尖封闭性的影响。方法24颗人上颌前牙截冠后统一工作长度为16 mm,进行根管预备及根管充填。样本随机分组为Endométhasone组、AH-P lus组和GuttaF low组,每组8个样本。1周后液体转移法测量桩道预备前根管微渗漏。随后1~6#G钻逐步桩道预备,保留根尖4 mm充填物。再测量桩道预备后的根管微渗漏。实验数值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霍特林T2检验,取α=0.05。结果 桩道预备对各实验组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GuttaF low组桩道预备后的微渗漏值最小为(4.393±2.052)×10-3μl/(kPa.m in)。结论 桩道预备不影响根管糊剂充填后的根尖封闭性。GuttaF low是值得推广的新型根管充填剂。  相似文献   

17.
制作烤瓷核桩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制作烤瓷桩根管内段通常用成品不锈钢桩钉或将蜡条烤软后插入根管内 ,外部做桩 ,再整体铸造。但前牙根管及外边残留冠长短不一 ,临床上成品桩钉较短或较细 ,造成铸造后固位不好。利用蜡条插入有时不易取出 ,且容易断裂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现介绍一种简易方法 :根管常规预备扩大 ,清洗后 ,根据牙片或扩孔钻大约测定根管长度 ,取一废塑料棒 (粘成品塑料牙的塑料板即可 )将之磨细 ,将要插入根管内长度要比根管短 3~ 5 mm(根尖部应留充填物长度 ) ,长度确定之后 ,可能较细且与侧壁不密合 ,可将蜡滴至棒上 ,趁蜡较软时插入根管之内 (根管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纤维桩桩道不同预备时机对根尖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30颗离体下颌单根管前磨牙,采用ProTaper冠向下法预备根管,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后,将样本随机平分成3组, A组为即刻桩道预备组,B组为2d后桩道预备组,C组为7d后桩道预备组。染料渗入法及透明牙技术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记录各组根尖微渗漏长度,并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根尖微渗漏长度为(0.96±0.15)mm ,B组根尖微渗漏长度为(0.97±0.11)mm ,C组根尖微渗漏长度为(1.01±0.12)mm ,3组样本根尖微渗漏值均较小,且3组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桩桩道预备时机对根尖微渗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离体牙根尖止点的完整性和3种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尖封闭能力的影响.方法:离体直单根管上前牙64 个,其中60 个采用两因素不同水平析因实验设计的原则随机分为6 组(n=10),分别为:常规法根尖止点完整组(A1B1)、常规法根尖止点丧失组(A2B1)、G钻+常规法根尖止点完整组(A1B2)、G钻+常规法根尖止点丧失组(A2B2)、冠向下法根尖止点完整组(A1B3)、冠向下法根尖止点丧失组(A2B3),剩余4 个随机平均分为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所有根管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法充填,用染料渗透法评价各组根尖封闭能力.结果: 根尖止点的完整性和根管预备方法都对直根管根尖封闭性有影响,并且二者有交互作用,但根管预备方法对根尖封闭性的影响较大.根尖止点丧失组较根尖止点完整组渗漏重,有显著性差异;常规法根管预备较冠向下法根管预备渗漏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冠向下法根管预备和完整的根尖止点可提高根尖封闭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热塑牙胶充填(ObturaⅡ&System B和Thermafil)与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在扁根管内器械断离行旁路根管充填的效果。方法:将60颗扁根管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20颗牙。将新的15#不锈钢K锉(25 mm)断离在距根尖4 mm处,断离长度3 mm;从断离器械旁用Mtwo镍钛锉配合vdw.silver机用马达行根管旁路预备。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别采用ObturaⅡ&System B、Thermafil与冷牙胶侧方加压旁路充填。在距根尖2、5、8 mm处横断牙根,电子显微镜下记录在距根尖5 mm处断离器械与根充材料之间的缝隙,充填后根管内残余的空隙;分别记录在距根尖2 mm与8 mm处牙胶、空隙与糊剂占根管横断面的比例,分析不同充填方式的效果。结果:在离体的条件下,热牙胶充填在扁根管内器械断离后行旁路根管充填的效果优于冷侧压充填(P<0.05),ObturaⅡ&System B优于Thermafil,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器械断离在扁根管内,从断离器械旁建立通路进行根管预备,ObturaⅡ&System B充填,可达到严密封闭根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