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信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1 2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发ADR的中药注射剂中,涉及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最多,占58.34%;其次是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占37.3%.原患疾病中以肿瘤最多,占37.3%.ADR累及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占44.32%;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占21.62%.结论 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特殊人群的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8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81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老年患者(≥40岁)发生不良反应率高,占77.8%;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用药后6~60 min不良反应率高,占79.0%。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对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高危药物、高危患者、高危时间段重点观察,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昊  谭光羡  蒲荣 《当代医学》2011,17(19):146-147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常见原因,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3月~2010年5月132例应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30~60岁之间患者最多;ADR累及器官以皮肤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最为常见(分别占31.1%、24.2%、18.2%),3种器官损害占73.5%,较其他器官损害明显为多(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药证不符因素为引起中药注射液ADR的重要原因,其次为配伍失误、应用时间过长,三者占全部原因的77.2%,较其他因素明显为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在临床较为常见,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注意中药的辨证论治、注意输液反应可以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其原因。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某三甲医院的不良反应2016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4日108例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对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段、注射剂种类、不良反应时间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在年龄分布方面,以60岁以上所占比例最大,为47.22%,其次是50-59岁、40-49岁;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10-15分钟所占比例最大,为33.33%,其次是30分钟至1天;在注射剂种类方面,以理血剂所占比例最高,为52.78%,其次是清热剂、祛痰剂;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损害所占比例最大,为33.33%,其次是循环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药物种类等有一定关系,常见于用药后10-15分钟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10~2013年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上报的290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0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高,占84.83%,其次是口服给药,占9.66%,经眼用药占3.79%,经耳给药占0.69%,经鼻腔给药占1.03%。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主要为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为主,发生例数为72例(占24.83%),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发生例数为52例(占17.93%),中药注射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也较大,占12.41%。结论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为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统计分析我区2009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监测信息.方法 对2009年度烟台市福山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32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60份,占49.84%,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36份,占11.21%.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为77例,占23.98%.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62例,占19.31%.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生素、中药注射剂等药物,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与分析中药注射剂毒性和不良反应,以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4月期间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本组65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因素、使用药物种类、器官损伤以及不良反应具体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60岁以上的患者36例,所占比例为55.38%;其中脉络宁、血塞通以及喜炎平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分别占29.23%、21.54%、18.46%;中药注射剂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以及面色潮红等,其次是循环系统的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静脉炎等。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且引起的不良反应危害较大,在临床中需严格使用,特别是老年群体,使用中药注射剂后需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严密监测,以减少中药注射剂的毒性,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2008年我院1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冬红  方琦  臧旭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802-1804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5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2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57;60岁以上(含60岁)的老年人为ADR的高发人群;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而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引发ADR的概率最高(占71.71%).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抗微生物类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9.
吴卓妍 《中外医疗》2012,31(23):118-119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该院2007年1月—2011年11月申报的涉及中药注射剂的180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中,其中全身损伤有101例,占56.11%;皮肤损伤有53例,占29.44%;其次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等。结论每种中药注射剂都存在不良反应的可能,临床用药时需权衡利弊,并对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CHKD期刊知识库1994~2005年报道的中药注射剂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ADR的主要品种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注射剂,且ADR类型以全身性反应为最高,占37.52%,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21.82%。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再评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搜集2015年5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后导致不良反应的54例病例资料,从中药类别、既往过敏史及累及系统等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54例患者中,有14例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占25.9%。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以血栓通为主,占37.0%,其次为血塞通与丹参制剂,各占24.1%与22.2%。累及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神经系统与消化系统,各占46.3%、25.9%与18.5%。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涉及多个方面,临床应加强药物监测,在明确患者既往过敏史及中药药理的情况下用药,以做到安全、高效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统计,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5年7月报告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共128例,并对病患的性别、年龄、发生不良反应系统、临床表现及制剂品种等进行分析。结果 128例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37;50岁以上患者72例,占56.25%;所累及的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组织,共89例,69.53%,其次为循环系统,共10例,占7.81%,再次为全身性损害,共9例,占7.03%;涉及不良反应的排名在前10位的的中药注射剂分别为血塞通注射剂、丹参川芎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血栓通注射剂、丹红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用法均为静脉滴注。结论中药注射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也较常见,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合理用药管理,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剂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成因,为推动其合理使用,减少或避免不良方法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提取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自发呈报的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报表66例,对病例中的流行病学信息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年龄构成比中,以儿童为主,占87.37%,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比75.76%,其次为过敏反应,占15.15%。患者不良反应痊愈率为21.21%,好转率为78.79%,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多为输液开始至输液结束后30 min内。结论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审慎合理用药,做好临床监测工作能够有效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2008年我院8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s)报告进行分析,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我院呈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在6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10岁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16例,占25.00%;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 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时要严密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上报的4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31.2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5.83%);涉及12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结论临床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监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集到的9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并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对如何防范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出建议。结果 9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共涉及19个品种,其中血塞通注射液发生最多,占15.1%,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产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涉及药物制剂质量、患者因素、临床使用、药物研究等多方面的因素。结论应从基础研究、临床使用、上市后再评价等多方面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上报的107例ADR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7例不良反应中,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47.66%,其次为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83例,占77.57%。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方法 收集10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是否询问患者药物致变态反应史、稀释用的溶剂、药物配伍、滴速等因素进行重点分析.结果 100例不良反应中,男性64例,明显高于女性36例(X2=3.95,P<0.05);从年龄分布来看,中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76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24例(X2=4.25,P<0.05);100例不良反应中全身性损害(48例,48.0%)高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6例,46.0%)、胃肠系统损害(18例,18.0%)、心血管系统损害(12例,12.0%)、中枢及外周神经损害(8例,8.0% )、呼吸系统损害(2例,2.0%)(X2=2.84,P>0.05;X2=3.84,P<0.05;X2=6.74 P<0.01;X2=6.8,P<0.01).结论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进行合理规范,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郭京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676-2677
目的 分析我院近年来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情况,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 对63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资料、药物剂型种类、给药途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男女比例为1.33:1,年龄以>60岁老年人及5岁~15岁小儿多见,分别占42.9%和20.6%;累及器官多为皮肤及附件、肠胃系统、神经系统,分别占36.5%,23.8%和17.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方式最常见,占66.7%,其次为肌肉注射给药,占23.8%,口服给药相对安全,占9.5%.结论 中药不良反应以静脉滴注途径、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多见,多发群体为老年人和小儿,应提高中药用药监管水平、以规范用药,以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伟荣   《中国医学工程》2009,(12):37-38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5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是否询问患者药物致变态反应史、稀释用的溶剂、药物配伍、滴速等因素进行重点分析。结果:50例不良反应中,男性32例,明显高于女性18例(χ2=3.95,P<0.05);从年龄分布来看,中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3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12例(χ2=4.25,P<0.05);50例不良反应中全身性损害(24例,48.0%)高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3例,46.0%)、胃肠系统损害(9例,18.0%)、心血管系统损害(6例,12.0%)、中枢及外周神经损害(4例,8.0%)、呼吸系统损害(1例,2.0%)(χ2=2.84,P>0.05;χ2=3.84,P<0.05;χ2=6.74P<0.01;χ2=6.8,P<0.01)。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进行合理规范,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