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04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节型25例,浸润型29例,脓肿型32例,溃疡型18例.均行颈部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术后行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 104例病例均治愈.手术切口甲级愈合100例,乙级愈合4例,经抗结核药物局部治疗2周愈合,治愈率100%.全部患者随访2年,复发3例,复发率2.88%.结论 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术后行正规化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时间短,治愈率高,手术切口美观,复发率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12年2月-2014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疗过程。结果 95例患者平均年龄(27.8±8.2)岁,中位发病时间4.0个月,以颈部Ⅳ区病变高发;其中34例患者合并肺结核,26例有颈部淋巴结结核手术史。65例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和伤口换药处理,22例行脓肿清除、病灶清扫和伤口一期缝合术,8例行溃疡、窦道清除和病灶清扫术。脓肿切开引流术和伤口换药处理平均伤口愈合时间(2.11±1.76)个月,其中18例患者伤口愈合后又再次破溃形成溃疡;另两种外科处理方式中除2例患者术后创面较大,于第1次手术后1个月再次手术行皮瓣转移后愈合,其余患者伤口术后均一期愈合。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有其特殊的诊疗特点,外科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多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MRI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4月~2009年6月收治的2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讨论其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本组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25例共345个淋巴结受累,主要位于Ⅰ、Ⅱ、Ⅲ、Ⅳ和Ⅴ区,其中Ⅱ区174个,共有21例累及Ⅱ区。病灶平扫CT值15~51 Hu,207个在40 Hu左右。本组82个淋巴结可见钙化,1例淋巴结结核呈串珠样改变,1例多发淋巴结钙化。7例89个淋巴结未行增强扫描。18例256个淋巴结行增强扫描,其中14例出现2种或2种以上强化方式。病理改变以第3期淋巴结为多,占54.2%。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CT及MRI尤其是增强扫描可有多种强化形式共存,能够反映其病理改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颈部淋巴结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其发病率近年有升高趋势。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常因颈部肿块至门诊就诊,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常延误诊断和治疗。现将2003年1月至2013年4月本院诊治的22例颈淋巴结结核误诊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病症,可为炎症、淋巴结瘤、结核和转移等病变的表现之一。正确区分这些病变,对临床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者对46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病变CT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8/2004年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颈部淋巴结结核37例给予口服抗结核和外用局部治疗,其中手术切除10例,皮肤溃破14例。结果:治疗后颈部淋巴结缩小10例,手术切除,切口均一期愈合,溃破创口愈合时间45-65 d,平均52 d。37例治愈率100%。结论:对颈部淋巴结结核,应尽早明确诊断。直径〉3 cm肿大淋巴结应尽早采取手术切除,可缩短疗程,减少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32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治作了分析和总结,认为颈部淋巴结结核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手术切除,均需严格的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脓肿患者术后创口换药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62例颈部淋巴结结核脓肿患者进行脓肿清除引流术治疗,术后第1天进行换药及护理配合,包括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清创换药护理、饮食与作息指导,观察创口换药护理效果。结果:62例患者术后创口换药依从性较好,换药2个月后,治愈38例(61.29%)、显效18例(29.03%)、有效6例(9.68%),未见无效病例;换药次数为(12.25±1.78)次,愈合时间为(16.60±3.27)d。结论:对颈部淋巴结结核脓肿患者进行术后创口换药时,应保证换药效率,同时需兼顾患者心理状态及饮食作息调整。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641-2643
目的探讨脓肿切开引流+纳米银敷料换药治疗和脓肿扩大清除术在颈部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治疗中的临床特点和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我院收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纳米银敷料换药治疗,B组行脓肿扩大清除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费用、治愈率、复发率、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复发率、并发症、治疗费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脓肿扩大清除术的治疗时间21.90±11.26d短于纳米银敷料换药组46.00±10.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的治疗中,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纳米银敷料换药治疗和脓肿扩大清除术有相似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案可以根据就诊医疗机构条件和患者对治疗时间、颈部美容效果要求等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及29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分别观察其病变淋巴结数目、大小、形态、边界、淋巴门结构、钙化和囊性变及血流模式。结果: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评估83个转移性淋巴结,29例淋巴结结核患者共评估48个淋巴结。2组间的淋巴结横径、形态、边界、淋巴门结构及囊性变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的淋巴结最大径、钙化大小(粗钙化或细钙化)及血流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的最大径、钙化大小及血流模式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结核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外科手术治疗快速进展结核性颈淋巴结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  张瑞林  谭敏 《华西医学》2006,21(4):682-683
目的:颈淋巴结结核目前在人群中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本文报道了3例快速进展的颈淋巴结核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体会。材料和方法:3例患者均以颈部不明原因包块就诊,其中1人有肺结核病史,2人在过去史中无明显结核病史,3人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包块生长迅速,行颈部病灶清扫术再加抗结核化疗。结果:在随访的9~84月中手术加化疗者无颈部病变的复发或加重或者肺结核病变。结论:手术及术后抗结核化疗在颈部淋巴结较大或融合或发展液化时,可考虑作为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颈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淋巴结结核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曾误诊为淋巴结结核的以颈部肿块为首发表现的霍奇金淋巴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左侧颈部肿块进行性增大3月余入院,曾2次在省或市级医院就诊,经相关检查均诊断为淋巴结结核,但予抗结核治疗无效。入我院后行颈部CT检查示左侧颈部及锁骨下窝团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边缘明显强化,左侧锁骨下动脉被包绕。经耳鼻喉科医师行左颈部淋巴结部分肿块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转入血液科给予化学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颈部肿块明显缩小。结论淋巴瘤和淋巴结结核早期临床表现相似,特别是以颈部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易误诊。临床上对于颈部区域肿块患者应及时行肿块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1969年以来,我们应用民间割治疗法,治疗淋巴结结核317例,效果满意,现简介如下: 一般资料317例包括颈部、锁骨及腋窝部的淋  相似文献   

14.
正淋巴结核包括体表和深部淋巴结结核,为肺外结核的好发部位,其中又以颈部淋巴结结核最多,占淋巴系统疾病的80%~90%,单纯的药物治疗疗程长,且易产生脏器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我科于2017年4月收治1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病人,经肿瘤外科联合手术治疗后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结核激光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23个淋巴结进行超声引导下激光消融治疗。术中超声造影评估消融范围及有效性,术后第1、3、6、12个月常规超声随访淋巴结体积变化,超声造影观察淋巴结血供以判断治疗效果。 结果激光消融前,常规超声观察23个淋巴结的体积为0.5~2.6 ml,平均为(1.2±0.3)ml,超声造影示淋巴结整体均匀增强(13个)及不均匀增强(10个)。激光消融术中淋巴结内气化强回声覆盖淋巴结边界时立即停止释放能量,即刻超声造影显示19个淋巴结为整体无增强,4个淋巴结有局部增强区,行补充消融直至淋巴结呈整体无增强。随访期内,超声造影均呈无增强,淋巴结体积至治疗后第12个月平均缩小率达(90.2±8.1)%,消融后淋巴结周围无脓肿及窦道形成。 结论超声造影具有实时、安全、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其有助于术前适应证的评估、术中消融疗效的精准判断以及术后随访,在颈部淋巴结结核激光消融治疗中的应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见 《临床医学》2001,21(6):55-56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有重新回升的趋势,但结核杆菌侵入人体之后,不一定以典型的肺结核形式出现,而淋巴结结核日渐增多,尤其是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由于面颈部解剖关系复杂,炎症、肿瘤及转移灶、先天性疾病发生率大,因此,非典型性面颈部淋巴结结核常被误诊漏诊。本文对近三年来我院各科面颈部淋巴结结核误诊14例作一分析,希望引起同行警惕。  相似文献   

17.
颈部淋巴结结核在肺外浅表淋巴结结核中最为多见,因其位置表浅,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痛性诊断技术已成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现将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来我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53例颈部淋巴结结核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以往称之坏死性淋巴结炎[1],临床颇为少见,易误诊为淋巴结结核或淋巴瘤[2]。笔者所在两所医院近年收治5例,初诊均诊断为颈淋巴结结核,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9~26岁。病程10~60天。1·2临床表现5例均以高热起病,为不规则热型,发热时伴畏寒、寒战,反复出现皮疹、咳嗽、咽痛、乏力。均有颈部单侧颈淋巴结增大,淋巴结单个或多发,花生米至枣样大小,质中等,有触痛,边缘不清,无波动感,皮肤无红肿破溃,其中1例同时有双侧腹股沟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外科治疗相关问题。方法对100例PTC手术治疗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100例患者中发现124个癌灶,多灶性甲状腺癌17例(占17.0%),颈部淋巴结转移40例(40.0%);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病﹑滤泡型腺瘤36例(36.0%)。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患侧叶切除术52例,患侧全切加对侧大部分切除术33例,甲状腺全切15例,中央区淋巴清扫术100例,侧颈部淋巴清扫术37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0%;术后1例同侧颈淋巴结转移,1例对侧甲状腺出现癌灶。结论应根据PTC患者病变的不同部位及数目(单发/多发)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颈淋巴结清扫术中颈鞘及颈部重要神经的解剖与保护在颈部淋巴结结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颈部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颈鞘及颈部重要神经的解剖与保护的颈部淋巴清扫术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颈部功能正常率、复发率、切口愈合良好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颈部功能正常率以及切口愈合良好率分别为100.00%(41/41)、90.24%(37/41),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复发率为0(0/41),低于对照组的12.20%(5/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3±1.0)、(11.2±1.3)d,低于对照组的(8.2±1.3)、(17.5±1.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9.76%(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淋巴结清扫术中颈鞘及颈部重要神经的解剖与保护应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