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玮  何伟 《中国临床康复》2013,(12):2100-2107
背景:烧结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结晶度很高,在体内很难降解;纳米β-磷酸三钙的降解速度太快,不利于体内生物组织在材料上附着,不利于引导成骨.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β-磷酸三钙双相陶瓷人工骨的成骨及降解性能.方法:将36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制作左侧挠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β-磷酸三钙双相陶瓷人工骨、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12周观察成骨和材料降解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术后12周时 X 射线:实验组可见材料基本降解,连续性骨痂通过骨缺损部位.对照组材料未见明显降解,骨缺损处有骨痂修复.空白组骨缺损未见修复.②术后12周时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材料孔隙内以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为主,有少量软骨细胞,出现散乱的骨松质,材料完全降解.对照组材料孔隙内以骨细胞为主,有少量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材料未见明显降解.空白组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及胶原纤维.③术后12周时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材料降解,骨缺损部位被新生骨松质取代.对照组材料未见降解,骨缺损部位大都被新生骨松质取代.空白组无明显骨重建.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β-磷酸三钙双相陶瓷人工骨具有良好成骨能力及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2.
背景:自主设计的可降解镁锌合金既保持了镁合金与人骨接近的密度和弹性模量,又排除了商业镁合金中铝和稀土元素的毒性.目的:观察新型可降解镁锌合金(Mg-6%Zn)对前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分子学水平,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3/05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实验可降解Mg-6%Zn合金由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制,密度是1.82 g/cm3,弹性模量44 GPa,以临床常用的可吸收内植物左旋聚乳酸做为对照.MC3T3-E1细胞由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提供.方法:将MC3T3-E1细胞接种于镁锌合金和左旋聚乳酸上,共培养2,24,48 h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共培养1,3,6,9,12,15 d后,收集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成骨细胞整合素β1 mRNA的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MC3T3-E1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形态和整合素β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镁锌合金表面MC3T3-E1细胞黏附性能优于左旋聚乳酸表面;镁锌合金表面培养的MC3T3-E1细胞在实验期间能持续表达整合素β1mRNA,表达水平随着时间延长而增高(P<0.01),但与左旋聚乳酸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镁锌合金表面MC3T3-E1细胞黏附性能优于左旋聚乳酸表面,但并非通过诱导整合素β1的表达水平来介导的.  相似文献   

3.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已被应用于临床,但其不良的力学性能和缺乏骨诱导性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目的:制备壳聚糖微球-丝素基载药α-磷酸三钙骨水泥,验证其细胞相容性及细胞毒性。方法:分别以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和1%双抗的α-MEM培养基、苯酚、100%及50%复合壳聚糖微球-丝素基载药α-磷酸三钙骨水泥材料的浸提液培养MC3T3-E1细胞,采用MTT法评估细胞生长增殖情况,采用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法判断复合壳聚糖微球-丝素基载药α-磷酸三钙骨水泥材料的毒性。将MC3T3-E1细胞系与复合壳聚糖微球-丝素基载药α-磷酸三钙骨水泥材料共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附着及生长。结果与结论:复合壳聚糖微球-丝素基载药α-磷酸三钙骨水泥材料浸提液对MC3T3-E1细胞的生长增殖无明显影响,无明显细胞毒性。MC3T3-E1细胞在复合壳聚糖微球-丝素基载药α-磷酸三钙骨水泥材料表面生长良好,伸展充分,在材料表面伸出伪足,与材料贴附紧密,表明壳聚糖微球-丝素基载药α-磷酸三钙骨水泥细胞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背景:国内外关于骨水泥浆料固化过程中对细胞影响及解决方案的研究报道甚少.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和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浆料固化过程对成骨细胞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08/12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细胞与生物研究室完成.材料:自制2种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和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小鼠成骨前体细胞株MC3T3-E1由日本RIKEN细胞库提供.方法:将小鼠成骨前体细胞株MC3T3-E1分别接种于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和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的固化块及浆料卜,以细胞接种于24孔板作空白对照,用吖啶橙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对细胞进行计数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形态.②细胞计数.结果:①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黏附于材料块上活细胞的核呈亮绿色荧光,细胞形态完整,未见裂解.材料也吸收部分荧光,星深绿色的背景.而在磷酸钙骨水泥浆料}=仪有少数活细胞存留,明显少于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崮化块组和空白对照组.②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和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固化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对MC3T3-E1细胞数无影响.两种材料浆料上的细胞数显著低于相应骨水泥固化块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和壳聚糖微球/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的浆料固化过程对MC3T3-E1细胞有不利影响,致使细胞数降低.  相似文献   

5.
背景:β-磷酸三钙作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己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但与新生大鼠颅盖骨来源成骨细胞复合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价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与成骨细胞复合植入大鼠肌袋模型后的异何成骨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9/2008-10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和实验医学动物中心完成.材料:新生SD大鼠2只,12周龄SD大鼠20只.多孔β-磷酸三钙购自上海贝奥路公司.大小为5mm×5mm×5mm.方法:应用扫描电镜观察β-磷酸三钙结构特点.成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使用第3代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复合后,植入大鼠背部左侧肌袋,将β-磷酸三钙空白支架植入右侧肌袋.分别在植入1,4,8周后,将成骨细胞β-磷酸三钙复合物取出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新骨形成情况,并应用KS400 3.0软件进行新骨生成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β-磷酸三钙结构特征.②成骨细胞生长情况.③组织学观察新骨生成情况.④图像分析新骨生成结果.结果:β-磷酸三钙孔径大小一般为(500±150)μm,孔内连接径(150±50)μm.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成骨细胞呈三角形、多角形或梭形.植入1周后所有标本都末发现骨生成;在4,8周时成骨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组新骨生成量均多于β-磷酸三钙组(P<0.05,0.01).结论:多孔β-磷酸三钙复合成骨细胞支架在大鼠体内具有异位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6.
背景: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纳米纤维材料促进骨组织再生的体内实验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有争论。目的:观察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纳米纤维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随机选取45只新西兰兔,制备单侧胫骨中上段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纳米纤维材料,对照组植入β-磷酸三钙人工骨,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在术后相应时间段分别进行X射线摄片,组织学检查,扫描电镜观察其成骨能力、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指标。结果与结论:术后4~8周,实验组骨缺损植入材料处片状密度增强,截骨两端骨质向缺损区生长,骨皮质不连续,仍见骨性缺损,术后8~12周,新生皮质骨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骨缺损完全修复。术后4,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新生骨的形成及修复骨缺损方面相差不明显(P>0.05),12周时,实验组具备更好的成骨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纳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背景: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纳米纤维材料促进骨组织再生的体内实验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有争论。目的:观察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纳米纤维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随机选取45只新西兰兔,制备单侧胫骨中上段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纳米纤维材料,对照组植入β-磷酸三钙人工骨,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在术后相应时间段分别进行X射线摄片,组织学检查,扫描电镜观察其成骨能力、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指标。结果与结论:术后4~8周,实验组骨缺损植入材料处片状密度增强,截骨两端骨质向缺损区生长,骨皮质不连续,仍见骨性缺损,术后8~12周,新生皮质骨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骨缺损完全修复。术后4,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新生骨的形成及修复骨缺损方面相差不明显(P〉0.05),12周时,实验组具备更好的成骨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纳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背景:微弧氧化技术可增强镁及其合金的耐腐蚀性,提高其表面生物性能。
  目的:为了调控医用纯镁的生物活性,在镀液中添加纳米 SiO2或纳米 TiO2对纯镁微弧氧化涂层改良,研究其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方法:将圆形镁片分为3组,其中两组分别置入含7.5 g/L纳米SiO2或4.8 g/L纳米TiO2的硅酸盐电解液中进行表面微弧氧化处理,以未作任何处理的纯镁作为对照。将第3代成骨细胞分别接种于3组试件表面,观察成骨细胞的早期形态、增殖与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与结论:成骨细胞在纳米SiO2组、纳米TiO2组试件表面生长状态良好,轮廓清晰,呈长梭形,多角形;在对照组表面生长状态较差。CCK-8检测显示,3组细胞吸光度值与碱性磷酸酶活性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纳米SiO2组、纳米TiO2组试件接种1,3,5 d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纳米SiO2组、纳米TiO2组接种3,5 d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纳米SiO2或纳米TiO2微弧氧化生物涂层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成骨活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已有体内急性毒理实验证实,壳聚糖纳米微囊的半数致死量高于2000 mg/kg,但其具体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目的:分析纳米壳聚糖作为骨替代材料对MC3T3-E1成骨细胞生长及大鼠肝、肾等器官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MC3T3-E1成骨细胞分别在含0(对照)、10 mg/L、100 mg/L、1 g/L、10 g/L纳米壳聚糖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检测各组细胞A值。透射电镜观察10 g/L纳米壳聚糖溶液培养MC3T3-E1成骨细胞24 h后的细胞形态变化。采用PBS制备10 g/L纳米壳聚糖悬浮液,分别以166.67,16.67 mg/kg经腹腔注射至SD大鼠体内4周,每周3次,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血清生化指标分析大鼠肝、肾功能,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炎症细胞浸润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10 mg/L、100 mg/L、1 g/L、10 g/L的纳米壳聚糖溶液均抑制MC3T3-E1细胞的生长(P<0.05)。透射电镜见团聚的壳聚糖存在于MC3T3-E1细胞浆中,细胞表面的伪足形成,细胞膜呈波浪状起伏,细胞核变性、碎裂及固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注射纳米壳聚糖悬浮液两组大鼠血尿素氮、Na+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组K+水平明显降低(P<0.01);肝脏、肾脏均出现组织细胞凋亡现象,高剂量组凋亡更加明显。表明纳米壳聚糖可导致细胞凋亡,超过一定剂量可造成肾功能受损,对机体生理功能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其他磷酸钙类骨水泥相比,透钙磷石骨水泥在生物体内具有更好的生物降解能力,能被生物体较快吸收,但其在生物体内的机械性能会有所下降,同时其固化时间过快,可注射性较差。目的:以β-磷酸三钙为主体骨水泥粉末,搭配合适的骨水泥固化液,制备新型透钙磷石骨水泥,改善其固化性能,同时观察其载药性能。方法:以碳酸钙和磷酸氢钙为原料制备β-磷酸三钙粉末;将柠檬酸、磷酸化壳聚糖、明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水混合溶解,制备骨水泥固化液,将β-磷酸三钙、一水合磷酸二氢钙的混合粉末与固化液混合制备透钙磷石骨水泥。考察透钙磷石骨水泥的微观形貌、组成成分、粒径大小及分布、固化时间、抗压强度及释药性能。结果与结论:β-磷酸三钙为微、纳米共混体系,微米级颗粒直径为(2.24±0.38)μm,纳米级颗粒直径为(334.95±151.62)nm;透钙磷石为片状结晶,堆积较为紧密。制备的骨水泥粉末主要成分为透钙磷石,同时还存有部分未反应的β-磷酸三钙。透钙磷石骨水泥的固化时间为(6.20±1.30)min,抗压强度为(22.90±3.13)MPa。药物释放实验证明透钙磷石骨水泥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11.
背景:作为骨支架材料,β-磷酸三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及生物力学性能。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复合同种异体成骨细胞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建立45只兔单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缺损区植入复合同种异体成骨细胞的β-磷酸三钙,对照组缺损区植入β-磷酸三钙,空白对照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植入后4,8,16周观察新骨生成情况,通过形态学、X射线等观察指标客观评价各组成骨及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与结论: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实验组骨缺损逐渐修复,至16周时X射线见支架与宿主骨之间的骨痂已完全骨化,骨缺损完全修复;组织学见缺损区皮质骨连续,髓腔再通,并且不同时间点实验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P〈0.01)。表明复合同种异体成骨细胞的β-磷酸三钙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有引导组织再生、防止骨不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利用纤维增强磷酸钙骨水泥的机制很早就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由于非吸收性纤维存在生物相容性低及应力遮挡等问题,近期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可降解吸收的生物活性纤维对磷酸钙骨水泥性能的影响.目的:制备聚磷酸钙/(α-磷酸三钙,纳米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复合材料,观察聚磷酸钙对磷酸钙骨水泥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方法:利用固相反应法和湿法反应法分别制得α-磷酸三钙和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再将2种粉末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高温处理,然后将其与不同质量比、不同长度的聚磷酸钙纤维复合制成骨水泥试样.对试样进行凝固时间、力学性能测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微观结构.结果与结论:聚磷酸钙长度为3 mm、含量为10%时,抗压强度为66.43 MPa,抗弯强度为13.86 MPa.扫描电镜显示聚磷酸钙在磷酸钙骨水泥基体中分布均匀,结合性能好.在Ringer's溶液中浸泡3个月,纤维仍具有一定的增强效果.提示聚磷酸钙纤维对α-磷酸三钙,纳米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有一定的增强作用,聚磷酸钙/(α-磷酸三钙/纳米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和分化多潜能性,β-磷酸三钙陶瓷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力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热点.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β-磷酸三钙对兔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至3代后与β-磷酸三钙复合;24只兔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48侧股骨头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制作缺损而不填充任何材料;β-磷酸三钙组单纯填充β-磷酸三钙;复合组填充β-磷酸三钙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材料.结果与结论:修复后8周复合组成骨细胞较多,新生骨小梁相互连接成片;β-磷酸三钙组骨量少,部分纤维组织填充;空白组缺损区靠近宿主骨区域可见少许软骨细胞及软骨组织,纤维组织较多.修复后4,8周复合组骨缺损平均阻射密度较β-磷酸三钙组、空白组增高(P<0.05);β-磷酸三钙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Lane-Sandhu法评分标准,4,8周复合组骨小梁面积均高于β-磷酸三钙组及空白组(P<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较强的成骨作用,有助于股骨头坏死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作为骨支架材料,β-磷酸三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及生物力学性能。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复合同种异体成骨细胞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建立45只兔单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缺损区植入复合同种异体成骨细胞的β-磷酸三钙,对照组缺损区植入β-磷酸三钙,空白对照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植入后4,8,16周观察新骨生成情况,通过形态学、X射线等观察指标客观评价各组成骨及骨缺损修复能力。
  结果与结论: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实验组骨缺损逐渐修复,至16周时X射线见支架与宿主骨之间的骨痂已完全骨化,骨缺损完全修复;组织学见缺损区皮质骨连续,髓腔再通,并且不同时间点实验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P<0.01)。表明复合同种异体成骨细胞的β-磷酸三钙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有引导组织再生、防止骨不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应用生长因子进行基因治疗成为最有前途的研究领域之一.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诱导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进而诱导新骨形成的能力,在骨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的:选用MC3T3-E1细胞进行体外转染,以壳聚糖为输送载体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导入MC3T3-E1细胞,以实现骨诱导蛋白的局部持续表达,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体,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壳聚糖结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能力.采用壳聚糖纳米颗粒载体转染技术,将携带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表达质粒导入成骨细胞中,评价转染效率,同时运用四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及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与结论:电泳图显示壳聚糖能很好地结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质粒;壳聚糖可成功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目的基因导入成骨细胞,且转染率达35%左右;四氮唑盐法实验结果提示转染后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结果显示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提示壳聚糖纳米粒载体系统成功耦联骨形态发生蛋白2目的基因并有效转染MC3T3-E1细胞,同时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6.
赵振德 《中国临床康复》2012,(38):7057-706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和分化多潜能性,β-磷酸三钙陶瓷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力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热点。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β-磷酸三钙对兔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至3代后与β-磷酸三钙复合;24只兔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48侧股骨头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制作缺损而不填充任何材料;β-磷酸三钙组单纯填充β-磷酸三钙;复合组填充β-磷酸三钙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材料。结果与结论:修复后8周复合组成骨细胞较多,新生骨小梁相互连接成片;β-磷酸三钙组骨量少,部分纤维组织填充;空白组缺损区靠近宿主骨区域可见少许软骨细胞及软骨组织,纤维组织较多。修复后4,8周复合组骨缺损平均阻射密度较β-磷酸三钙组、空白组增高(P〈0.05);β-磷酸三钙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Lane-Sandhu法评分标准,4,8周复合组骨小梁面积均高于β-磷酸三钙组及空白组(P〈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较强的成骨作用,有助于股骨头坏死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背景:纯钛阳极氧化改性后形成的纳米结构与骨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纯钛表面纳米孔结构的形貌和物相构成,以及其对MC3T3-E1小鼠前成骨细胞增殖、黏附等生物学行为和促成骨基因护骨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纯钛片24份,其中12份仅进行机械抛光,作为对照组;另外12份进行机械抛光后,应用阳极氧化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纳米孔结构,作为实验组。将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接种于两组试件表面,接种7 d后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同时检测细胞促成骨基因护骨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阳极氧化后钛片表面形成规格统一的纳米孔结构,但是物相构成并未发生变化。与接种于对照组试件上的成骨细胞相比,实验组试件表面的细胞密度变大,覆盖金属的面积更多,呈现多边形结构,突触向周围移行,可见板状伪足向周围材料伸出;接种第7天时,实验组细胞数目约为对照组的1.4倍,同时纳米孔表面成骨细胞护骨素基因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阳极氧化后形成纳米孔结构的钛片更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护骨素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应用生长因子进行基因治疗成为最有前途的研究领域之一。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诱导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进而诱导新骨形成的能力,在骨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选用MC3T3-E1细胞进行体外转染,以壳聚糖为输送载体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导入MC3T3-E1细胞,以实现骨诱导蛋白的局部持续表达,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体,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壳聚糖结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能力。采用壳聚糖纳米颗粒载体转染技术,将携带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表达质粒导入成骨细胞中,评价转染效率,同时运用四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及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电泳图显示壳聚糖能很好地结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质粒;壳聚糖可成功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目的基因导入成骨细胞,且转染率达35%左右;四氮唑盐法实验结果提示转染后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结果显示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提示壳聚糖纳米粒载体系统成功耦联骨形态发生蛋白2目的基因并有效转染MC3T3-E1细胞,同时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9.
胡杨  马莹  何惠宇 《中国临床康复》2011,(16):2905-2910
背景:拔牙后在牙槽窝内即刻植入成骨材料,如脱蛋白小牛骨、羟基磷灰石、硬组织代用品、人脱钙冻干骨等,可防止或延缓牙槽嵴在拔牙后的快速、持续吸收。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支架材料即刻植入对剩余牙槽嵴保存的影响。方法:完整拔除18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中切牙,一侧牙槽窝内即刻植入β-磷酸三钙作为实验组,另一侧不处理作为对照组。术后4,8,12周测量剩余牙槽嵴长度、宽度、高度;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术区牙槽嵴愈合过程中的组织病理改变,X射线观察术区牙槽嵴骨密度改变,扫描电镜观测β-磷酸三钙与拔牙窝骨小梁的结合界面。结果与结论:术后8,12周时,实验组牙槽嵴高度、宽度及长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拔牙窝内可见成骨细胞散在分布,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多,血管网由稀疏变得丰富,新生骨与β-磷酸三钙结合日益紧密,并且β-磷酸三钙不断降解,与拔牙窝牙槽骨交界处有新生骨组织形成。说明β-磷酸三钙具有良好的骨传导特性及生物相容性,拔牙后即刻植入β-磷酸三钙材料可有效保存剩余牙槽嵴解剖形态,防止牙槽嵴的进一步吸收。  相似文献   

20.
背景:纳米脱钙骨基质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体积比,纳米颗粒团聚后在表面自然形成不规则的纳米沟槽,可促进成骨细胞在其表面黏附生长及基质分泌.目的:评价纳米脱钙骨基质作为骨移植替代物的植骨融合能力.方法:以改良Urist法制备人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使用液氮冷冻球磨机及MICROS超细粉碎机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咬除家兔L 2-4双侧小关节及双侧椎板和横突表面皮质骨,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腰椎椎板及横突间植入纳米脱钙骨基质、脱钙骨基质及自体骨,术后4,8,12周通过影像学、组织学观察植骨融合效果.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与CT表现:术后12周,纳米脱钙骨基质组椎板、附件形态已接近正常节段,新生骨与椎板间隙完全消失,新生骨与植骨床骨质密度均匀一致;脱钙骨基质组植骨区域椎板表面有少量新生骨块影,在新生骨与椎板表面尚有一定间隙;自体骨组椎板与植骨融合界面愈合良好,植骨区有新生骨块影,融合骨块质地均匀.②组织学表现:术后12周,纳米脱钙骨基质被新生骨替代,与椎板间形成骨性连接,新生骨内可见大量骨细胞,与自体骨组效果相似;脱钙骨基质组植骨区达到骨性愈合,新生骨内可见板层样骨,也有类骨物质.表明纳米脱钙骨基质具有良好的成骨诱导能力,是自体骨移植的良好替代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