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建立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模型,有利于对其进行辨证施治研究。目的: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建立肾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方法:选择2月龄雌性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膝骨关节炎组和复合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经典的Hulth造模法建立膝骨关节炎模型,去卵巢法建立肾虚模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法建立血瘀模型。复合模型由上述3种模型复合而成,先建立肾虚模型,8周后同时进行血瘀模型与骨关节炎模型造模。结果与结论:复合模型组大鼠在肾虚模型建立后第3周时出现精神萎靡、活动不灵活、便溏等表现,在血瘀模型建立后第6周时大鼠出现皮毛无光泽、喜背光、舌质瘀紫、尾色及爪甲瘀青,体质量下降;低切还原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血流缓慢、循环障碍特点;组织学染色观察发现膝骨关节炎组关节软骨结构有一定破坏但轻于复合模型组。可见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肾虚血瘀型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而肾虚血瘀加重了膝骨关节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2.
背景:建立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模型,有利于对其进行辨证施治研究。目的: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建立肾虚血瘀型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方法:选择2月龄雌性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膝骨关节炎组和复合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经典的Hulth造模法建立膝骨关节炎模型,去卵巢法建立肾虚模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法建立血瘀模型。复合模型由上述3种模型复合而成,先建立肾虚模型,8周后同时进行血瘀模型与骨关节炎模型造模。结果与结论:复合模型组大鼠在肾虚模型建立后第3周时出现精神萎靡、活动不灵活、便溏等表现,在血瘀模型建立后第6周时大鼠出现皮毛无光泽、喜背光、舌质瘀紫、尾色及爪甲瘀青,体质量下降;低切还原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血流缓慢、循环障碍特点;组织学染色观察发现膝骨关节炎组关节软骨结构有一定破坏但轻于复合模型组。可见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肾虚血瘀型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而肾虚血瘀加重了膝骨关节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MCP 1表达的影响 ,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正常对照组 (NC组 )、糖尿病模型组 (DM组 )、糖尿病模型 +缬沙坦治疗组 (DV组 ) ,于 8周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CP 1的表达。结果 :8周时肾组织中MCP 1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DV组、NC组 (P <0 0 1) ,DV组明显高于NC组 (P <0 0 5 ) ,而且与UAER呈明显正相关 (r =0 665 9,P <0 0 1)。结论 :缬沙坦能显著减少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CP 1的表达 ,明显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冷水刺激对大鼠胆汁分泌应激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冷水应激对大鼠肝脏胆汁分泌量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4/06在山东师范大学动物生理实验室完成。对大鼠进行胆汁引流手术,并采取冷水应激,比较应激前后胆汁分泌量的变化。结果:应激后第1小时胆汁分泌量为(0.49&;#177;0.10)mL,与应激前相比减少不明显;应激后第2小时胆汁分泌量为(0.44&;#177;0.14)mL,第3小时胆汁分泌量为(0.38&;#177;0.15)mL,均与应激前相比显著减少(t=2.57,2.99,P&;lt;0.05)。结论:冷水应激对胆汁分泌量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冷水应激对大鼠肝脏胆汁分泌量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4/06在山东师范大学动物生理实验室完成。对大鼠进行胆汁引流手术,并采取冷水应激,比较应激前后胆汁分泌量的变化。结果:应激后第1小时胆汁分泌量为(0.49±0.10)mL,与应激前相比减少不明显;应激后第2小时胆汁分泌量为(0.44±0.14)mL,第3小时胆汁分泌量为(0.38±0.15)mL,均与应激前相比显著减少(t=2.57,2.99,P<0.05)。结论:冷水应激对胆汁分泌量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罗亚  王雪  孙学礼 《华西医学》2006,21(3):533-535
目的:(1)在标准糖尿病模型中观察心理应激的影响及引起的内分泌改变,(2)探讨帕罗西汀在心理应激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①对照组,②糖尿病模型组,③心理应激组,④糖尿病模型 心理应激组,⑤糖尿病模型组 心理应激 帕罗西汀组,用链脲佐菌素造糖尿病标准模型,用心理应激方法进行应激,并用帕罗西汀干预,观察几组大鼠间的血糖,胰岛素,血脂,皮质醇的区别。结果:第三组与第一组的血糖有差异,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余胰岛素,血脂,皮质醇也有差异;第四组与第二组的血糖,胰岛素,血脂,皮质醇也有显著性差异,第五组与第四组的上述指标亦然。结论:心理应激能加重糖尿病病情的改变,而SSRI类药物有助于减轻心理应激所引起的糖尿病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背景:黄连解毒汤是清热解毒代表方,治疗但实验研究证据尚较缺乏。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动物实验室进行。实验选用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2只,用脲佐菌素配合高脂饲料饲养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分为黄连解毒汤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各11只,采用相应药物治疗8周,另设9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4周后每组大鼠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测结果。②治疗8周后每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日进食量、体质量检测结果。结果:黄连解毒汤组总胆固醇[(1.91&;#177;0.23)mmol/L]、三酰甘油[(0.41&;#177;0.72)mmol/L]、ApoB[(0.37&;#177;0.03)mmol/L]、空腹血糖[(7.1&;#177;0.9)mmol/L]、进食量[(19.0&;#177;0.7)g]、大鼠体质量[(308.7&;#177;9.9)g]低于模型组[(3.18&;#177;0.17),(1.85&;#177;0.73),(0.46&;#177;0.04).(8.9&;#177;1.3)mmol/L,(21.3&;#177;1.9),(342.5&;#177;20.1)g](F=9.6.P&;lt;0.05;F=15.2~41.2,P&;lt;0.01);同时改善了糖耐量。结论:黄连解毒汤具有降糖和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线栓法是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常用方法,防治大出血和顺利插线是其造模成功的关键和研究热点。 目的:对Longa线栓法进行改良,以期有效防治术中大出血和提高造模成功率。 方法:制备模型时颈外动脉两断端除了手术线结扎外,线结外端用电刀夹闭;插线时借助弯镊的力量使鱼线沿血管前内侧壁(翼腭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血管的方向)前行。术后进行大鼠行为评分,计算脑梗死体积和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电刀夹闭后的血管从横切面上的"圆"形变成"一"字形,线结不易脱落,有效防治术中大出血。借助弯镊的力量,可使插线成功率明显提高。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均明显增加,脑组织病理损伤加重。结果可见改良线栓法制作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可有效防止线结脱落,提高插线成功率,模型制备成功。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高糖高脂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判断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在注射STZ之前,高糖高脂喂养大鼠和对照组血糖基本相似,而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注射STZ之后,高糖高脂大鼠血糖明显增高,血清胰岛素降至对照组水平。在第10周末,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重指数较对照组存在差异而肾功无明显差异。。肾脏病理显示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典型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结论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和小剂量STZ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可以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背景: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系统性疾病之一,常引起颌骨及全身其他骨骼结构的变化,以及矿物代谢的异常改变。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小鼠下颌骨三维结构以及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按50 mg/kg 剂量连续5 d 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枸橼酸盐缓冲液。结果与结论:造模3周后,运用显微 CT 技术观察两组小鼠下颌骨三维结构,对其松质骨及皮质骨骨微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型糖尿病小鼠下颌骨感兴趣区域内松质骨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及骨小梁厚度均显著减少(P <0.01,P <0.05),结构模型指数明显增大(P <0.05);皮质骨骨密度、皮质骨面积减少(P <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1型糖尿病小鼠脱钙后下颌骨松质骨骨小梁数量及体积均变小。说明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下颌骨松质骨及皮质骨三维结构明显改变,且松质骨骨组织微结构改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表明,持续高血糖可导致大鼠颌下腺的细胞出现退行性改变,表现为细胞因子表达增加,糖原代谢改变,分泌功能减弱。关于肥大细胞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糖尿病颌下腺组织病变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观察糖尿病状态下颌下腺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与形态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四氧嘧啶成模后的4,8,12周测量体质量和血糖,并与对照组大鼠-同取下颌下腺组织做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并计数肥大细胞,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棕黄色阳性细胞数量。结果与结论:①肥大细胞在正常鼠及糖尿病鼠颌下腺组织中均有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肥大细胞数随病程延长而增多,实验组不同时期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②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细胞数在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颌下腺的腺泡细胞、颗粒曲管及纹状管细胞中均有表达,阳性颗粒位于胞浆内,糖尿病时,随病程延长而增多,实验组不同时期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果可见糖尿病大鼠颌下腺中肥大细胞与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增强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高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小型猪1型糖尿病模型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方法,但其对实验动物肝肾功能有何影响?目的:观察高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小型猪1型糖尿病模型对其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在耳缘静脉注射柠檬酸钠溶液或链脲佐菌素溶液前、后10min,30min,1h,2h,4h,1d,3d和7d各静脉采血1次,动态监测空腹血糖、C肽和胰岛素水平,检查肝肾功能,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猪胰腺、肝脏、肾脏葡萄糖转运蛋白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给药后24h开始,模型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并始终维持在17.7-20.1mmol/L的浓度范围,C肽和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与给药前相比,模型组肝肾功能血液指标中总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肌酐均无明显改变;尿素氮和白蛋白虽略有降低,但尚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胰腺、肝和肾小管基底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2的表达均显著减少。证实,一次性注射高剂量链脲佐菌素可成功建立1型糖尿病小型猪模型,且对模型猪的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背景:吸烟严重影响牙周组织及牙根的健康,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加速牙周病患者牙周组织的破坏,影响骨改建,引起骨吸收.而整合素αvβ3参与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根吸收.目的:以整合素αvβ3在破牙骨质细胞的表达量为主要观察指标,初步探讨尼古丁对正畸牙移动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将110只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以及0.5 mg/kg尼古丁组、0.75 mg/kg尼古丁组、1 mg/kg尼古丁组.后4组上颌第一磨牙施加50 g近中向拉力,同时每日向各组的大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尼古丁酒石酸溶液或生理盐水,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加力1,3,5,7,14 d的组织变化情况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量.结果与结论: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的,牙根周围的牙周膜纤维变形,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压力侧、张力侧以及根分叉处牙根表面开始出现吸收陷窝、破牙骨质细胞.尼古丁注射的剂量越大,牙根表面的吸收陷窝越多越深,破牙骨质细胞显著增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除空白对照组外,整合素αvβ3在各个实验组的破牙骨质细胞中表达,并且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其表达强度增强,加力7 d时呈现强阳性表达,加力达到14 d时,表达随之减弱.随着尼古丁注射剂量的增加,整合素αvβ3阳性表达的破牙骨质细胞逐渐增加.结果说明,尼古丁会加重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根吸收,并且可能具有时间依赖性以及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构建稳定可靠的咬肌放射损伤模型对颌面部肿瘤放疗的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目的:以放射剂量40Gy照射后Wistar大鼠咬肌构建大鼠咬肌放射损伤模型。方法:成年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放射损伤组。放射损伤组采用直线加速器照射大鼠咬肌区累积40Gy制造咬肌放射损伤。在28d后,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咬肌放射区病理改变,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B1的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40Gy照射后28d大鼠咬肌区出现结构受损、血管密度减低(P〈0.01)等放射损伤表现,同时引起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基因表达升高(P〈0.001)等机体被动修复表现。结果证实Wistar大鼠咬肌区直线加速器40Gy照射可以作为咬肌放射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尚无研究报道。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伤修复的关系。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min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即刻应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行干预。分别于再灌注2,6,12,24h取大鼠小肠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表达的规律。结果与结论:在正常大鼠,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主要分布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肠腔侧、侧壁和小肠隐窝朝向隐窝腔的一侧细胞膜上。缺血-再灌注初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但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逐渐提高,并于再灌注后6-12h达高峰。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大鼠小肠组织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表达量高于未治疗大鼠。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预可上调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表达,提示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通过促进内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生成可能是其参与内脏损伤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诱导免疫耐受和组织修复的特性,而1型糖尿病是以胰岛β细胞受损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鉴于此,考虑间充质干细胞可预防治疗1型糖尿病.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初发1型糖尿病鼠(NOD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1型糖尿病模型鼠(NOD 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为未发病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发病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 mL,1.0×10^6/只;发病后未用干细胞干预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观察3个月,检测NOD鼠血糖、每天胰岛素使用剂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反应性CD4^+、CD8^+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比例;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空腹和餐后2 h C肽水平;病理切片观察胰岛的形态,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观察胰岛α和β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结果与结论:①与未用干细胞干预组比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免疫组化证实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胰岛α、β细胞结构更完整,α和β细胞数量明显上升且一致.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CD4+T细胞数量、CD4^+/CD8^+T 细胞比值均低于未用干细胞干预组(P 〈0.05),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未用干细胞干预组(P〈0.01).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未用干细胞干预组,而白细胞介素10水平较未用干细胞干预组明显上升(P 〈0.01).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明显小于未用干细胞干预组,C肽水平较未用干细胞干预组升高(P 〈0.05).结果可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降低初发1型糖尿病的血糖及胰岛素的用量,治疗1型糖尿病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背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雌激素能否通过调控细胞因子表达防治骨质疏松?目的:观察雌激素对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影响,以及骨密度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正常对照组行开关术,其余两组行双侧卵巢切除。造模后第3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灌服生理盐水1.5mL/只;雌二醇组给予戊酸雌二醇1mg/(kg·d),以1.5mL生理盐水混悬液形式灌服,共12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和胫骨骨密度;ELISA方法定量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及雌二醇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和雌二醇组两组血清雌二醇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大鼠去势手术制作成功。模型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雌二醇组(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两组(P〈0.01);正常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与雌二醇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尸〉0.05)。股骨骨密度和胫骨骨密度与血清白细胞介素8表达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01),而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O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雌激素能够下调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水平,上调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水平。提示雌激素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可能成为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又一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背景:α-硫辛酸被誉为“全能抗氧化剂”和“线粒体营养剂”,但其是否可用于慢性低氧骨骼肌的防护,及其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α-硫辛酸对慢性低氧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活性氧生成及抗氧化酶系的作用,并探讨α-硫辛酸作用的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将36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和单纯低氧+α-硫辛酸组。低氧干预为常压低氧帐篷,氧体积分数设定为11.3%;α-硫辛酸干预为标准饲料中添加α-硫辛酸(0.25%)。各种干预均持续4周。结果与结论:α-硫辛酸显著上调Sirtuin-3表达,提高线粒体ATP合成活力和膜电位,上调线粒体态3呼吸速率、呼吸控制比和磷氧比,下调态4呼吸速率,促进并上调锰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线粒体抗氧化酶系活性,从而抑制线粒体H2O2产生速率,降低线粒体丙二醛含量。表明α-硫辛酸可提高慢性低氧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效率,抑制活性氧生成。并通过提高线粒体抗氧化酶系活性,抑制低氧诱导的氧化应激。α-硫辛酸对低氧骨骼肌线粒体的保护效应可能与其上调态3呼吸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