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已被广泛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置入内固定治疗.目的:评估与比较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患者骨折的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评分综合分析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两种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置入内固定操作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更高,是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徐厚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4,(35):5611-5615
背景:对于年轻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大部分内固定方法均能提供有效而坚固的固定;而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类型,何种内固定的疗效最佳尚在争论。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或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最终140例146髋纳入研究,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70例(74髋),动力髋螺钉组70例(72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指标以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1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相比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方面均更具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在围手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骨折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下地时间早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1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DHS组51例和PFNA组5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a评定2组Harris功能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为(61.21±12.78)min,术中出血量为(187.12±88.12)mL,骨折愈合时间为(220.34±75.55)d,并发症发生率为3.85%;DHS组分别为(94.28±15.21)min、(330.87±112.22)mL、(269.21±88.12)d、17.6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PFNA组Harris功能评分(88.98±5.45)分高于DHS组(84.71±4.98)分,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67-1268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术。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总体疗效和术中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半年疗效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较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效果更为显著,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其中40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32例采用传统的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DHS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显著优于DHS组(P0.05),两组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总优良率分别为95.00%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研究认为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患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髋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和人工髋关节组,其中动力髋螺钉组4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40例,人工髋关节组35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治疗优良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治愈率高等优点,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桂平市中医医院在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进行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近端组与动力组,每组均有30例患者.近端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U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探讨这两种内固定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给予DHS和PFN治疗,通过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两组间的结果。结果DHS组和PFN组在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与DHS组相比较,术中出血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但X线暴露次数增加。结论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疗效好.是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转子间骨折主要有两种固定方式,一是髓外固定的钉板系统,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另一种是髓内固定的髓内钉系统,以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为代表。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2山西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8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式置入治疗。结果与结论:动力髋螺钉组平均随访13个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平均随访11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均达骨性愈合。置入内固定治疗后动力髋螺钉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延长(P〈0.05);末次随访时Parker-Palmer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组主钉松动退出1例,钢板断裂1例;所有患者无伤口感染、内固定物切割、髋内翻等并发症出现,最终骨折愈合。提示两种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均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可更早负重,骨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97-198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74%,对照组为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为股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之一,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是一种安全性高,创伤小,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的手术方式,可明显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冯建武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2,(1):69-71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3年,平均14.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Sanders标准:优35例,良28例,可5例,优良率92.64%。结论 DHS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简单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理想方法,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隐性失血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存在的一个重要隐患,可导致患者内固定治疗后处于贫血状态,影响切口愈合及患者恢复。目的:比较分析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术期失血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取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两种方法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0例,其中年龄≥80岁的患者21例,年龄<80岁的患者49例;体质量指数>30 kg/m2的患者28例,体质量指数≤30 kg/m242例;使用防旋髓内钉固定30例,动力髋螺钉固定40例。根据身高、体质量和内固定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变化,使用Gross方程计算围术期失血量。结果与结论:患者平均失血量为936 mL,其中显性失血量为237 mL,隐性失血量为699 mL。隐性失血占失血总量达74.7%。动力髋螺钉组显性失血量高于防旋髓内钉组,隐性失血量低于防旋髓内钉组,高龄患者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高于非高龄患者,男性与女性患者之间及肥胖与非肥胖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隐性出血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后失血的主要原因;防旋髓内钉术式隐性失血量较动力髋螺钉大;高龄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PFNA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血红蛋白丢失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少,切口小,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要重视及及时纠正术后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14.
背景:齿状突骨折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可以获得较高的愈合率,并且最大限度的保留寰枢椎间的活动功能.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以及并发症. 方法:收集2002年8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经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齿状突骨折患者,选取48例患者在C型臂X射线机监视下行前路单枚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内固定治疗前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体格检查,拍摄患者上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射线片,评价并分析其治疗后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与结论:患者在颈椎前路单枚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47个月,平均13.4个月.有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吞咽困难3例,经3-6个月随访治愈,螺钉松动3例,经延长外固定时间后治愈,不愈合患者1例,二期行后路寰枢椎融合固定后治愈,其余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愈合,愈合后寰枢椎旋转功能无明显受限.颈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并发症低,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严格选择适应证、内固定治疗中精细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出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护理.[方法]对39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加强术前护理,术后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内翻、下肢外旋、肺部感染、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压疮、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结果]39例病人均完成手术,参照Harris标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36例,可3例.[结论]加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的护理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锁定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优缺点,探讨内固定选择的策略。方法观察比较DHS组和LCP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X线暴露量、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术后功能评分、优良率、并发症及负重情况。结果LCP组的失血量、手术时间、接受X线量.与DH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2、2.45、3.46,P均〈0.05);LCP组的优良率(100%)与DHS组(88.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2,P〉0.05);随访结果显示LCP组髋内翻、下肢长短、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比DHS组低。结论两种侧方钢板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使用解剖型LCP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X线暴露量,手术操作简单,适应证广。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肱骨骨折的治疗到目前仍未形成一个固定的、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统一的治疗模式,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时机等一直存在分歧。目的:分析肱骨骨折的病理解剖、愈合过程及损伤分型,探讨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时机。方法:治疗复杂肱骨骨折的目的是恢复必要的功能或解剖位,达到稳定置入固定,能早期功能锻炼。收集髓内钉置入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相关文献,找出治疗对象相似、疗效评价标准相同的病例进行比较研究。为肱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与结论:肱骨骨折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严格评估骨折类型、骨质质量及选择适合的髓内钉对于肱骨骨折治疗预后很重要。了解髓内钉的类型和置入固定方式,认识不同种类髓内钉置入治疗肱骨骨折的价值,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髓内钉置入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在治疗肱骨骨折时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总体来说分两种:髓内系统和髓外系统,对其治疗效果尚缺乏宏观的比较。
目的:比较髓内系统与髓外系统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217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Evans分型:Ⅲ型-Ⅴ型与R型),分别采用髓外系统和髓内系统进行治疗,其中18例动力髁螺钉,67例动力髋螺钉,43例重建钉,72例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17例新一代双钉加压交锁髓内钉,对手术时间、切口范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和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临床分析比较。
结果与结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髓内系统均优于髓外系统,但切口范围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可见髓内系统较髓外系统治疗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稳固可靠,且患者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明显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目的:比较髓内系统与髓外系统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217例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Evans分型:Ⅲ型-Ⅴ型与R型),分别采用髓外系统和髓内系统进行治疗,其中18例动力髁螺钉,67例动力髋螺钉,43例重建钉,72例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17例新一代双钉加压交锁髓内钉,对手术时间、切口范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和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临床分析比较。
结果与结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髓内系统均优于髓外系统,但切口范围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可见髓内系统较髓外系统治疗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稳固可靠,且患者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明显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分别采用D H S内固定(D H S组)及PFN内固定治疗(PFN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采用Harris法对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PFN 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76%, DHS组为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8±1.5)周、切口长度为(8.9±1.5) cm、手术时间为(90.5±12.5)min、术中出血量为(180.2±87.5)mL ,DHS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8±2.5)周、切口长度为(5.2±0.8)cm、手术时间为(100.5±15.6)min、术中出血量为(275.6±80.5)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DHS组为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治疗时,疗效优于DHS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