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背景: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黑质纹状体存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但其释放炎症因子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小胶质细胞激活所释放的两种炎症因子整合素a及肿瘤坏死因子a在小鼠黑质部位的蛋白表达及酪氨酸羟化酶的礞白表达。方法:将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百草枯(10mg/kg),设为巾f{金森病模型组,并设置对照组,观察两组小鼠行为活动。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部位酪氰酸羟化酶、整合索a及肿瘤坏死因子a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百草枯可造成帕金森病模型组小鼠运动减少,并伴有运动迟缓、震颤、探嗅、峰毛及尾巴硬类似于帕金森病样的行为表现,并且脑内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降低(P〈0.05),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降低(P〈0.05),整合索a和肿瘤坏死因子a蛋白表达增N(P〈O.05),肿瘤坏死因子a在模型组小鼠黑质纹状体有阳性表达,且主要分布在小胶质细胞上。结果表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参与了帕金森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2.
小胶质细胞介导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炎症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黑质纹状体存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但其释放炎症因子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小胶质细胞激活所释放的两种炎症因子整合素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小鼠黑质部位的蛋白表达及酪氨酸羟化酶的蛋白表达。方法:将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百草枯(10mg/kg),设为帕金森病模型组,并设置对照组,观察两组小鼠行为活动。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整合素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百草枯可造成帕金森病模型组小鼠运动减少,并伴有运动迟缓、震颤、探嗅、竖毛及尾巴硬类似于帕金森病样的行为表现,并且脑内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降低(P<0.05),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降低(P<0.05),整合素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增加(P<0.05),肿瘤坏死因子α在模型组小鼠黑质纹状体有阳性表达,且主要分布在小胶质细胞上。结果表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参与了帕金森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毁作用以及对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d组、1周组、2周组和2个月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向大鼠单侧黑质内注入LPS,于注药后1d、1周、2周和2个月时分别经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发动物旋转行为为造模成功;按各组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变化和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纹状体和黑质部位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及黑质变性神经元。结果:单侧黑质内注入LPS后的各组黑质TH+细胞数分别较对侧减少12%~71.5%;其损伤侧纹状体和黑质DA及其代谢物含量降低28.2%~65.7%(均P〈0.05~0.01);1周组Fluoro—jadeB染色可见染色阳性神经元;LPS注射的各组黑质均可见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结论:黑质注入LPS可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  相似文献   

4.
电针治疗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选取Wistar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以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入中脑右侧黑质制作单侧黑质损毁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电针组采用电针进行治疗。检测各组大鼠黑质酪胺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DA能神经元凋亡数及纹状体DA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损毁侧DA能神经元凋亡数增加,TH阳性神经元数和纹状体DA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损毁侧DA能神经元凋亡数减少,TH阳性神经元数和纹状体DA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电针治疗对帕金森病黑质DA能神经元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6-羟多巴制造的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4/10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及信号转导与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室完成。选取雄性SD大鼠(鼠龄1.5个月)20只。大鼠前脑内侧束注射6-羟多巴。4周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取SD大鼠15只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10,100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每组5只。右侧前脑内侧束注射5g/L 6-羟多巴4mL,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将不同剂量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5g/L或25g/L,用生理盐水溶解)注入同侧的纹状体内,对照组纹状体内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手术后4周,取实验动物,麻醉,灌注,切片,再行中脑抗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镜下细胞计数;应用配对T检验,ANOVA,及SNK法进行统计。结果:所有实验动物生存状况良好,未发生死亡现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损伤侧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形态未见明显的改变,但数量明显减少,明显低于对侧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11.36&;#177;3.85),(115.12&;#177;17.06),t=3.078,P〈0.01]。②损伤侧大多数小胶质细胞胞体变圆增大,突起变短增粗,染色变深。损伤侧明显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292.20&;#177;19.73),(80.40&;#177;10.00),t=2.832,P〈0.01]。③中脑黑质损伤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增生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胞体肥大,突起变短、增粗,染色变深。损伤侧显著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507.64&;#177;19.99),(226.88&;#177;20.30),t=2.971,P〈0.01]。④损伤侧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细胞数明显低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10.16&;#177;2.90).(116.84&;#177;15.92),t=3.975,P〈0.01]。10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损伤侧明显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114.60&;#177;18.71),(66.24&;#177;17.19).t=3.811.P〈0.01];100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损伤侧明显高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114.88&;#177;19.211),(92.72&;#177;16.29),t=3.725,P〈0.01]。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存活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0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神经元存活率显著高于10μg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处理组,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纹状体内运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在10~100μg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百草枯诱导的慢性帕金森病模型中大鼠血脑屏障功能和P-糖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随机将动物分成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和模型组(百草枯注射4周、8周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各组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免疫印迹检测TH蛋白表达和P-糖蛋白表达、Belyaevs'法使用EB测定BBB通透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H阳性神经元和TH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o.05);模型组大鼠BBB的通透性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gP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百草枯可通过使TH阳性神经元和TH蛋白表达减少,诱导大鼠慢性帕金森病模型;同时导致BBB通透性增加和P-糖蛋白表达下降,百草枯可能通过影响BBB通透性和P-糖蛋白的表达诱导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肌苷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fidine,MPTP)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及多巴胺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和基础部神经生物教研室实验室进行。取雄性C57BL小鼠20只,腹腔注射MPTP建立C57BL小鼠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肌苷组各10只,通过行为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肌苷对小鼠帕金森病模型的行为学表现、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和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tyrosine hydroxylase-immunoreactive,TH-ir)神经纤维以及纹状体多巴胺水平的影响。结果:给予肌苷后帕金森病小鼠行为学计数和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目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纹状体TH-ir神经纤维密度和纹状体多巴胺水平升高,给予肌苷后纹状体多巴胺水平是生理盐水组的2.08倍。结论:肌苷对MPTP所致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具有改善自主活动的能力.并且对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也产生干预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肌苷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及多巴胺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和基础部神经生物教研室实验室进行。取雄性C57BL小鼠20只,腹腔注射MPTP建立C57BL小鼠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肌苷组各10只,通过行为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肌苷对小鼠帕金森病模型的行为学表现、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和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tyrosinehydroxylase-immunoreactive,TH-ir)神经纤维以及纹状体多巴胺水平的影响。结果:给予肌苷后帕金森病小鼠行为学计数和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目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纹状体TH-ir神经纤维密度和纹状体多巴胺水平升高,给予肌苷后纹状体多巴胺水平是生理盐水组的2.08倍。结论:肌苷对MPTP所致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具有改善自主活动的能力,并且对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也产生干预效应。  相似文献   

9.
张丽梅  Yong-Jian  Liu  王维治  Lesley  Colgan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5):58-60,i0003
目的:观察人酪氨酸羟化酶转染小鼠垂体瘤细胞产生的内源性多巴胺对细胞生存能力的影响,同时观察转染细胞对体外实验中证实可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选择性植物源鱼藤酮敏感性的变化(多巴胺含量越多,对鱼藤酮越敏感,鱼藤酮处理后死亡细胞越多),进一步证实多巴胺的毒性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6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进行。将野生型和变异型人酪氨酸羟化酶表达质粒hTH-wt/pcDNA3.1和hTH-RREE/pcDNA3.1(Arg37Glu及Arg38Glu,具有持续活性)转染小鼠垂体瘤细胞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hTH-wt/pcDNA3.1转染组和hTH-RREE/pcDNA3.1转染组及用相同转染方法处理,但不加入表达质粒的对照组。用Western blot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酪氨酸羟化酶、内源性多巴胺的含量;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转染细胞生存率;用新型细胞核萤光染料,不能透过细胞膜的SYTOX green试验检测死亡细胞数量及对鱼藤酮的敏感性;再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免疫染色结合Hoechst核染色检测转染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细胞生存率:小鼠垂体瘤细胞转染3d后,hTH-wt/pcD-NA3.1和hTH-RREE/pcDNA3.转染组分别是对照组的80.3%和81.4%(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②细胞死亡率:hTH-wt/pcDNA3.1转染细胞经鱼藤酮处理后,是未经鱼藤酮处理的1.57倍(P〈0.05),hTH-RREE/pcDNA3.1转染细胞用鱼藤酮处理后,是未经鱼藤酮处理的1.88倍,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④凋亡细胞比率:转染hTH-wt/pcDNA3.1和hTH-RREE/pcDNA3.1后,分别是对照组的4.84和4.24倍(P〈0.05)。④多巴胺、二羟苯乙酸含量:转染hTH-RREE的细胞多巴胺含量是转染hTH-wt者的4.5倍(P=0.027),但两种细胞内的二羟苯乙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小鼠垂体瘤细胞转染人酪氨酸羟化酶后可产生内源性多巴胺,可导致细胞死亡,可增加小鼠垂体瘤细胞对鱼藤酮的敏感性,同时产生的细胞凋亡参与转染细胞的死亡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离体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参考文献制备离体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2月龄健康SD雌性大鼠12只分成4组,6-羟多巴胺对照组及6-羟多巴胺+褪黑素、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对照组及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组+褪黑素组,每组3只。褪黑素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褪黑素(10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时间为3d,然后取脑片分别置于含6-羟多巴胺或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2h。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各组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体及突起的变化。用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Claiborne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 结果:每组实验动物均达到实验目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6-羟多巴胺对照组与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对照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减少。突起严重缺失,有突起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占所有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比例降低,并有无定型模糊的背景染色。而经过褪黑素干预的6-羟多巴胺+褪黑素组与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褪黑素组脑片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相对较多,细胞膜较为完整,突起缺失相对较少,有突起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占所有酪氢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氧酶检测结果: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对照组及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组+褪黑素组与6-羟多巴胺对照组及6-羟多巴胺+褪黑素组相比丙二醛值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值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6-羟多巴胺对照组与6-羟多巴胺+褪黑素组比较丙二醛值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值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对照组与6-羟多巴胺+同型半胱氨酸+褪黑素组比较丙二醛值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值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加重离体帕金森病模型动物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褪黑素能减轻同型半胱氨酸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总内酯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细胞损伤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7在锦州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80只。①预防性用药实验:选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银杏叶提取物预防组,按100mg/kg剂量灌胃银杏叶提取物溶液(含黄酮24%,银杏内酯6%,由北京第四制药厂提供,生产批号0310469,5mL/支),银杏总内酯高剂量预防组,按12mg/kg剂量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首都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提供,生产批号2003196,2mg/支),银杏总内酯低剂量预防组,按6mg/kg剂量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次/d,连续14d,最末次给药1h后,模型组和用药组通过6-羟基多巴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②治疗性用药实验:于另40只大鼠中选用8只为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将其余32只造成帕金森病模型,均造模成功。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按100mg/kg剂量灌胃银杏叶提取物溶液),银杏总内酯高剂量治疗组(按12mg/kg剂量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银杏总内酯低剂量治疗组(按6mg/kg剂量给予银杏总内酯溶液),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次/d,连续14d。③预防性给药组于造模后,治疗性给药组于给药14d后将各组大鼠断头取脑,分离双侧纹状体,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测定多巴胺浓度;严格按购于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的试剂盒说明对右侧黑质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进行检测。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大鼠8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多巴胺含量:银杏叶提取物预防组和银杏总内酯高、低剂量预防组和对照组大鼠患侧纹状体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各组健侧纹状体差异不明显(P〉0.05);银杏总内酯高剂量治疗组帕金森大鼠患侧纹状体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大鼠患侧纹状体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各组健侧纹状体差异不明显(P〉0.05)。②右侧黑质丙二醛含量:各用药预防组和各用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③右侧黑质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各用药预防组和各用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 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及银杏总内酯可以预防和对抗6-羟基多巴造成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2.
烟草成份保护多巴胺神经元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烟草成份保护多巴胺神经元对抗6-羟基多巴胺(6-OHDA)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脑内立体注射6-OHDA建立帕金森病模型,连续观察术前4周开始分别给予被动吸烟和腹腔注射尼古丁(每次0.1mg/kg或0.4mg/kg,bid,持续6周)对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行为,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的含量和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被动吸烟和腹腔注射尼古丁的大鼠旋转行为明显减少,受损侧纹状体DA含量和黑质TH阳性神经元的数目较对照组增高(P<0.01),高剂量尼古丁作为更为显著。结论:烟草成份可减轻6-OHDA对黑质DA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内的存活与分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脑内的存活与分化。方法 C57BL/6小鼠皮下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造成PD模型。用5-溴尿嘧啶(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分别移植到模型鼠的一侧或两侧纹状体。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荧光评价MPTP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激光共聚焦鉴定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内的存活与分化。结果 MPTP使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显著减少;在细胞移植的纹状体内发现有明显散在分布的BrdU阳性细胞,表明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已经存活;激光共聚焦显示部分BrdU阳性细胞已分化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结论 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在PD模型小鼠纹状体存活,并可分化出特定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背景: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在于中脑黑质的多巴胺神经元不可逆转的变性减少,而氧化应激反应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硝基丙酸为线粒体复合体-Ⅰ抑制剂,它可抑制氧化磷酸化作用从而抑制能量代谢,但德国Riepe教授发现小剂量的3-硝基丙酸可以提高神经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它是否可以增强多巴胺神经元对神经毒素的耐受性尚不得而知。目的:认识3-硝基丙酸多次预处理对帕金森病的预防及可能的机制。设计:对照观察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4—03/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实验室进行。C57BL小鼠48只,体质量18~20g,鼠龄二三个月,雌雄不限。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①空白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②单次3-硝基丙酸组:仅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1次。③多次3-硝基丙酸组:每隔5d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共5次。④神经毒素组:腹腔注射神经毒素,1次/d,共5次。⑤3-硝基丙酸单次预处理组: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1次,3d后腹腔注射神经毒素,1次/d,共5次。⑥3-硝基丙酸多次预处理组: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每隔5d重复注射,共5次;3d后再腹腔注射神经毒素,1次/d,共5次。3-硝基丙酸和神经毒素腹腔注射剂量分别为20mg/kg及30mg/kg。方法:各组小鼠实验前及最后一次注射神经毒素后3d,分别应用爬杆实验及悬挂实验对小鼠进行运动协调评分。各组小鼠在全部药物注射完毕后3d,迅速处死,测定中脑黑质丙二醛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小鼠动作行为评分比较。②各组小鼠中脑黑质组织丙二醛含量的比较。③各组小鼠中脑黑质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比较。结果:48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经腹腔注射神经毒素后,小鼠爬杆实验,悬挂实验较对照组评分降低(P〈0.01);经过3-硝基丙酸单/多次预处理后,其评分明显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多次预处理组与单次预处理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腹腔注射神经毒素后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3-硝基丙酸单次预处理后,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与神经毒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硝基丙酸多次预处理后,丙二醛含量下降更为明显,与神经毒素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多次预处理组与单次预处理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鼠在单次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后,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多次腹腔注射3-硝基丙酸后,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神经毒素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3-硝基丙酸单次预处理后,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与神经毒素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3-硝基丙酸多次预处理后,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多次预处理组与单次预处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3-硝基丙酸多次预处理可通过减少丙二醛生成,激发还原型谷胱甘肽合成,保护多巴胺神经元,达到预防帕金森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环氧合酶2表达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亮  张宇新  张作风  陈浩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08-110,i0002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表达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中脑黑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1/08在华北煤炭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健康雄性C57BL/6N小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①模型组:皮下注射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毗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30mg/kg,盐水溶),1次/d,连续5d。②环氧合酶2抑制剂组:在MPTP注射前3d经口给予环氧合酶2抑制剂Celecoxib(250mg/kg),1次/d,连续3d,随后在每天注射MPTP前3.0h给予1次Celecoxib,连续5d。③对照组:注射与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所有动物于最后一次注射后24h处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和黑质环氧合酶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多(ADP-核糖)聚合酶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及腹侧中脑环氧合酶2、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水平的变化;观察给予环氧合酶2抑制剂Celecoxib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下降约63%(P〈0.01),黑质环氧合酶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多(ADP-核糖)聚合酶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增加(P〈0.01),腹侧中脑环氧合酶2、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水平大幅升高(P〈0.01)。环氧合酶2抑制剂组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仅较对照组下降约37%(P〈0.01)。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黑质环氧合酶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和多(ADP-核糖)聚合酶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1),腹侧中脑环氧合酶2、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帕金森病小鼠黑质细胞凋亡可能与环氧合酶2表达有关;环氧合酶2抑制剂Celecoxib对帕金森病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中脑腹侧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成熟及存活起重要作用的Nurr1基因修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后,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及纹状体多巴胺、二羟苯乙酸及高香草酸含量比值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病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取SD雄性大鼠,右侧中脑黑质致密区注入6-羟基多巴(2g/L)3μL制备帕金森病模型,4周后将69只成功帕金森病模型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24只:右侧纹状体尾状核头部注入生理盐水4.5μL。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24只:相同部位注入培养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5μL。③转Nurr1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21只: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PcDNA3.1(+)-Nurr1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稳定表达,然后移植入模型大鼠脑内,部位和剂量与其他两组相同。观察各组大鼠旋转行为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Nurr1,DAT和酪氨酸羟化酶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大鼠脑内多巴胺、二羟苯乙酸和高香草酸含量。结果:59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旋转行为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前1周无明显差异(P&;gt;0.05),移植后2~8周,另2组大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P<0.05);转Nurr1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移植后2~4周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轻(P<0.05),但至8周时两组无差异(P&;gt;0.05),②Norr1及DAT和酪氨酸羟化酶阳性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Nurr1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区能够稳定表达Nurr1且少量细胞表达DAT,但未发现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其他两组移植区未发现阳性细胞。③Nurr1及DAT和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移植后2~8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经电泳、3组大鼠术侧纹状体染色后均可见1030bp片段(DAT),241bp片段(Nurr1),438bp片段(β-actin),但未发现酪氨酸羟化酶条带(647bp)。④脑内纹状体多巴胺、二羟苯乙酸、高香草酸术侧与健侧比值:移植后2,8周,两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8周时两治疗组比较无差异(P&;gt;0.05)。结论:转Nurr1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内可以存活(8周以上),在该环境中Nurr1基因的过表达可以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DAT基因表达,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行为,并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纹状体内相对较高的多巴胺、二羟苯乙酸、高香草酸水平。  相似文献   

17.
6—羟基多巴胺诱发大鼠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自由基,神经营养因子及细胞凋亡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变化。方法:通过脑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的方法建立大鼠PD模型,采用TUNEL法。免疫组化技术,生化方法。观察大鼠黑质细胞凋亡数量,方状体多巴胺含量,脑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及自由基和在酶的变化。结果:PD大鼠黑质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自由基反应增强,抗自由基酶和胶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及GDNF减少,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由基反应增强,营养因子缺乏及细胞凋亡参与了PD的发病,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具有抗炎、凋节免疫、延缓神经元变性等药理作用的黄芪多糖对胶质细胞培养液中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对左旋多巴致胶质细胞培养液中自由基系统动态平衡损害的保护作用,分析该种作用与时间的关系。 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9在泰山医学院基础研究所完成。①选用出生2d的SD大鼠10只,雌雄不拘。②按照McCarthy和de Velli的方法进行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胶质细胞培养液建立左旋多巴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每6孔细胞液一组):正常对照组(正常细胞培养,加入等数量的培养基,不加任何药物),左旋多巴组(加入100μmol/L左旋多巴),黄芪多糖+左旋多巴[加入黄芪多糖(由合肥恒星药物研究所提供)20mg/L和左旋多巴100μmol/L]。分别在培养424,48和72h后取处理后的含胶质细胞培养液。③采用比色定量法测谷胱甘肽含量,比色法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黄瞟呤氧化酶法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含量。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①谷胱甘肽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培养4h后各组差异不明显。培养24,48和72h后,左旋多巴组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0.01);黄芪多糖+左旋多巴组低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明显高于左旋多巴组(P〈0.05)。②丙二醛含量:培养4h后各组差异不明显。培养24,48和72h后,左旋多巴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0.01);黄芪多糖+左旋多巴组高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明显低于左旋多巴组(P〈0.05)。 结论:左旋多巴自身氧化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促进帕金森病发展,黄芪多糖可降低左旋多巴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作用有时问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病因中细胞凋的发生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6-OHDA毁损大鼠纹状体,以制备PD大鼠模型,应用酪氨酸羟化酶(TH)和DNA原位末端标记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检测黑质内多巴胺(DA)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变化规模。结果:成功复制出符合临床特点的PD大鼠模型,其黑质内DA神经元的丢失是以细胞凋亡为主要形式,且于术后2周及1月为最明显,术后2个月仍然存在细胞凋亡情况,结论:黑质内DA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发生将使其数目减少,从而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纹状体区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8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5组:注射生理盐水高压氧处理组(A组,n=7)、全程高压氧处理模型组(B组,n=18)、未经高压氧处理模型组(C组,n=7)、造模后高压氧处理组(D组,n=18)、造模前高压氧处理组(E组,n=18)。在实验第1天至第7天给予A组、B组和E组大鼠高压氧治疗;而在实验第8天时,分别向B组、C组、D组及E组大鼠单侧脑黑质内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以制作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给予A组等量生理盐水定位注射。从实验第8天至结束,分别给予A组、B组及D组大鼠高压氧处理;并于造模后第9天,16天及21天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取其纹状体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黑质区域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B、D、E组大鼠病变侧纹状体内SOD及GSH—Px活性显著增高,MDA含量及GFAP表达明显降低,6-羟基多巴胺毁损黑质区残存的TH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机体抗自由基损伤功能、减弱胶质细胞效应发挥,从而有效保护脑黑质区多巴胺(DA)能神经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