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比较国内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10-0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10-04)、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10-04)及所有关于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假体关节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现并发症、髋关节残余疼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纳入7个临床对照研究,共624例高龄患者(>60岁).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实验组32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对照组295例.Meta分析发现:①全髋关节置换组在疗效上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OR=2.88和95%可信区间为(1.84,4.49),P<0.05].②实验组手术时间上长于对照组[WMD=43.35和95%可信区间为(23.96,62.74),P<0.05].③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WMD=336.36和95%可信区间为(196.34,476.37),P<0.05].④两组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0.54和95%可信区间为(0.29,1.02),P>0.05].⑤实验组髋关节残余痛少于对照组[OR=0.30和95%可信区间为(0.18,0.50),P< 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较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更好的远期临床效果,尤其适用于原发髋关节疾病和较强活动能力者.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持续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该谨慎.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且质量不高,论证强度较弱,尚需开展和设计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陈翠珍  高梅 《全科护理》2013,11(14):1282-128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股骨头下骨折、移位、旋转及股骨头坏死发病率不断提高[1],人工髋关节置换是目前治疗老年髋关节疾病的常用手段,有研究表明,25%~75%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在术后4个月至  相似文献   

3.
全髋关节置换的适应证为髋关节严重疾患,最常见有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原发性或继发性骨关节炎、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全髋关节置换的目标是缓解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改善功能,重建髋关节正  相似文献   

4.
张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1):1564-1567
目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与全髋关节置换组,每组50例,分别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术后3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肿胀率及术后3周、1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人工双极股骨头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输血量、术后3dVAS评分及术后3d肿胀率、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较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降低(P0.05);两者之间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3周及术后1年Harris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应当综合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预期寿命及经济条件;患者身体素质相对较好,预期寿命较长及经济条件较好,能够耐受手术创伤,首先选择全髋关节置换;身体较差,预期寿命较短,无法耐受手术创伤,则一般选择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为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术后锻炼、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诊治等提供依据。方法对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46例)和股骨头坏死(36例)的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安全度过手术期,随访的80例患者中按照Harris评分:优59例,良13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通过严格的术前综合评估,合适的假体选择和固定方法,髋关节置换能够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中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全髋关节置换(THA)与双动股骨头置换(BFHR)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分为BFHR组与THA组,每组40例。BFHR组采取BFHR方案治疗,THA组采取TH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及随访3个月时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评估系统(WOMAC)评分。结果 BFHR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THA组,输血量、出血量低于TH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优良率、WOMAC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案均能够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髋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较少,其中BFHR方案手术创伤较低,适合身体状况较差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7.
背景: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难度大,涉及面多,包括置换入路、置换中截骨、假体的植入、类型的选择等,专家学者各不相同,意见不统一,争议较多.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57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时间14-8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7个月.随访并记录置换前后(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Harris 评分,分析比较置换前后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中目测类比评分由置换前的(7.0±1.2)分降至置换后的(2.0±0.7)分,Harris 评分从置换前的(35.9±5.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的(89.7±3.1)分,与置换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52例患者置换后均可扶拐或助行器下地行走,3个月后能独立行走,生活自理,X 射线评估无假体松动,治疗效果满意.说明精心的置换前准备、科学严谨的操作技术可预防髋部假体松动、感染、疼痛等并发症,置换后科学正确的康复锻炼是减少置换后疼痛、功能最大程度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分为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总体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确保临床安全,促进患者康复,明显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高龄患者(75岁以上)半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风险的评估应当从患者术后身体健康情况、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骨密度等多种综合性指标来进行动态观察才更准确,而现阶段缺乏相对全面的研究。 目的:为临床诊治及预测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方法:在整理近年来部分国内外学者对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发生风险因素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学者们对相关骨折风险因素的监测方法,同时结合现代检验科学的发展,投入临床加以尝试,总结出更为全面且有一定临床意义的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后假体骨折风险因素的评估方法。 结果与结论:对于高龄伴有多种内科疾病的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手术方式。高龄患者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发生逐渐增多,一旦出现将会给患者精神、经济甚至生命带来极大的打击。因此,早期做出对假体周围骨折风险因素有效的评估,从而选择全面正确的预防策略及治疗方式是预防和挽救这一灾难性后果的必要措施,将会极大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存活率。通过当前短期小样本的前瞻性随访研究表明,综合性的动态评估对于高龄老年患者半髋关节置换后骨折风险的评估可能存在一定临床意义,并值得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0.
2000年3~12月,我科对5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精心的护理及有效的康复指导,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陶瓷制造工艺方面仍在不断改进,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的假体成为关节外科领域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然而随着陶瓷对陶瓷摩擦界面假体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假体碎裂和高调摩擦音等一系列问题. 目的:探讨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的初期临床疗效. 方法:对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小于55岁行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的50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19例(20髋),女31例(33髋),平均年龄45岁,随访时间平均20(12-42)个月.置换前后均采用 Harris 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影像学随访包括髋臼假体外展角和前倾角,假体松动采用 Kawamura 及 Engh 标准,骨溶解采用 Engh 标准,异位骨化依据 Brooker 法评价. 结果与结论:置换前 Harris 评分为(48.10±26.33)分,置换后为(91.10±19.78)分.置换后随访无患者有关节异响的主诉,未见假体松动,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无可观察到的磨损和骨溶解,无明显异位骨化.其中,1例因髋臼陶瓷内衬碎裂翻修.可见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对于年轻的骨质量较好的患者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2.
张鹏  刘军  段圆慧  龙刚 《中国临床康复》2013,(17):3065-3072
背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中植入假体系统、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药物等均可能对患者肾功能产生影响. 目的:动态观察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围手术期相关处理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纳入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42例,检测患者置换前后血清肌酐、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置换前后患者肾功能. 结果与结论:42例患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均成功,在置换后1个月内未发生少尿、无尿、大量蛋白尿、肾衰竭等严重的肾脏并发症.围手术期血清肌酐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胱抑素C水平在置换后1周内无明显变化,而在置换后1个月,较置换前下降;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在置换后1 d上升,自置换后3 d开始呈下降趋势,置换后7 d、1个月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较置换前降低.结果说明,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对患者肾功能仅产生了轻度的一过性损伤,并且置换后1个月患者肾功能平均水平得到改善.对初次行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积极恰当的临床处理,不致对肾功能产生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13.
背景:陶瓷对陶瓷界面的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手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但是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全陶关节置换术后有些患者会出现髋关节异响,影响患者的手术满意度,严重者甚至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综述目前国内外对髋关节异响问题的研究现状,阐明髋关节置换后异响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探究髋关节异响产生的机制和临床防治路径.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72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Med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以“total hip arthroplasy,hip squeaking,hip noise”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有关髋关节异响危险因素及形成原因和机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 结果与结论:异响声在陶瓷对陶瓷界面中和金属对金属界面中都会发生,发生率报道不一.引起全髋关节置换后异响声的原因包括患者因素、手术因素和假体因素,它们间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目前的研究认为异响产生的机制包括边缘负荷,斑纹磨损,假体撞击,第三体颗粒和润滑缺失等.髋关节置换后异响是多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界面异常摩擦,从而造成假体振动产生异响.大多数患者只需临床随访,少部分患者需要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4.
背景:全髋关节与半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由于患者身体条件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对关节置换方式的选择是临床需慎重考虑的方面。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75例,全髋置换组38例,平均年龄(68.4±5.3)岁:半髋置换组37例,平均年龄(72.5±6.2)岁,对两组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和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分级,置换中出血量及置换时间,置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结论:75例患者均获8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关节置换后髋关节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及髋关节行走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置换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髋置换组平均置换时间长于半髋置换组,置换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半髋置换组(P〈0.05)。提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半髋置换,操作时间短,置换中出血少,且置换后疗效与全髋置换相当。  相似文献   

15.
背景:以往采用单纯的人工关节置换、截骨重建等治疗成人 Crown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效果都不是很满意。目的:探讨人工全髋置换联合髋臼造盖重建治疗成人Crown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全髋置换联合髋臼造盖重建治疗23例成人Crown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其中男2例,女21例,年龄20-35岁,平均(24.26±3.56)岁。重建治疗后按Harrris髋关节功能标准评定术后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平均(26.60±13.16)个月。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比较后发现,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ri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人工全髋置换联合髋臼造盖能重建髋关节正常结构,缓解疼痛,增加髋关节稳定性,是治疗成人 Crown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DAA-THA)治疗大骨节病(KBD)性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的21例KBD性髋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随访1、6个月的Harris、WOMAC、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假体松动、下沉及脱位等现象。患者术后6个月的Harris、WOMAC、VAS评分与术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DAA-THA治疗KBD性髋关节炎的损伤小,手术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背景: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还存在一些争议。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比。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的2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2例。比较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Harris评分,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治疗后主动直腿抬高角度、治疗后下床时间、治疗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1周Harris评分优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治疗后6周、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远期髋关节疼痛的发生率高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因此,作者认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后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综合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随访1年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术后1年,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背景:置换前模板测量是全髋关节置换非常重要的置换前计划步骤。准确的模板测量可以帮助骨科医生选择最合适的假体型号,指导置换中下肢长度的控制,使患者获得满意的下肢长度和偏心距,从而减少置换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观察置换前进行数字化模板测量对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不等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334例患者,根据是否进行数字化模板测量分为对照组(n=124)和测量组(n=210),分别在置换前未进行数字化模板测量和进行由NEUSOFTPACS/RIS3.0影像系统对骨盆正位进行的数字化模板测量,比较2组患者置换后下肢不等长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测量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不等长绝对值小于对照组(Z=-3.638,P〈0.01),表明测量组比对照组下肢不等长程度更小,更加趋向于下肢等长。以下肢不等长绝对值〉10mm作为下肢不等长的诊断标准,测量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比对照组下肢不等长发生率明显降低(x^2=7.17,P=0.007〈0.05)。说明数字化模板测量能够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不等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5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Gamma钉固定组和THA组,每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HA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