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背景: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株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但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中肿瘤干细胞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人鼻咽癌CD133^+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中CD133的表达情况。免疫磁珠分选技术获得人鼻咽癌CD133^+干细胞,分别采用无血清培养法、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试验及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CD133^+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及体内成瘤能力,并将其与CD133-及未分选鼻咽癌细胞进行比较,以了解CD133^+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与结论:免疫磁珠富集的CD133^+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生长,并可以形成肿瘤干细胞球。CD133^+细胞与CD133-细胞比较具有较高的克隆形成能力(P〈0.01);CD133^+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率高于CD133-细胞(P〈0.05)。结果证实,鼻咽癌CD133^+干细胞能在体外分离培养,形成干细胞球,增殖能力强,在裸鼠体内具有极强的成瘤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1(PD-1)对骨肉瘤细胞干细胞及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细胞进行分选及球体诱导,采用MTT法检测骨肉瘤MG-63与肿瘤细胞球的增殖过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D-1 mRNA的表达。结果 7 d内癌细胞明显增殖,显示较强的增殖能力和侵袭性;肿瘤细胞球的形成依赖于血清营养的支持,与无血清悬浮培养的骨肉瘤细胞球细胞数量相比,血清培养基中的MG-63癌细胞增殖数量显著较高(P 0. 05);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多能干细胞标记CD133在癌细胞球中的表达显著高于MG-63,癌细胞球及MG-63中PD-1表达均明显增加(P 0. 05)。结论 MG-63细胞系能够表达相应的细胞标记,随着骨肉瘤细胞的增殖PD-1的表达增加,免疫功能下降,说明PD-1表达与骨肉瘤的进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株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但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中肿瘤干细胞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人鼻咽癌CD133+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中CD133的表达情况.免疫磁珠分选技术获得人鼻咽癌CD133+干细胞,分别采用无血清培养法、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试验及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CD133+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及体内成瘤能力,并将其与CD133-及未分选鼻咽癌细胞进行比较,以了解CD133+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与结论:免疫磁珠富集的CD133+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生长,并可以形成肿瘤干细胞球.CD133+细胞与CD133-细胞比较具有较高的克隆形成能力(P < 0.01);CD133+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率高于CD133-细胞(P < 0.05).结果证实,鼻咽癌CD133+干细胞能在体外分离培养,形成干细胞球,增殖能力强,在裸鼠体内具有极强的成瘤能力.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生可能与骨肉瘤干细胞有关。目的:评估骨肉瘤干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以及其相关肿瘤标记物的表达。方法:在无血清条件下以及无血清联合抗肿瘤药物的条件下应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对骨肉瘤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分选出Stro-1阳性、CD133阳性骨肉瘤干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蛋白质印迹法等检测骨肉瘤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Oct3/4以及Nanog等的表达水平以及致瘤性能。结果与结论:骨肉瘤干细胞在接种培养2-10d后形成悬浮细胞球,增殖潜伏期约为24h,Stro.1阳性干细胞能够形成悬浮细胞球,Stro-1阴性细胞则不能形成悬浮细胞球。此外,骨肉瘤干细胞还能高表达Oct3/4、Nanog和CD133等,CD133阳性骨肉瘤干细胞高表达CD133分子,侵袭力更强,而CD133阴性细胞则不能表达CD133分子,侵袭力相对较弱。塞来昔布对骨肉瘤干细胞的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够降低肿瘤新生血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简化无血清培养基分离U2-OS人骨肉瘤细胞系肿瘤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已有实验应用成分复杂的无血清培养基从骨肉瘤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样肿瘤细胞.目的:应用简化的无血清培养基在U2-OS人骨肉瘤细胞系中分离培养出骨肉瘤干细胞并对其作肿瘤干细胞的相关检验.设计、时间及地点:干细胞体外培养实验,于2006-02/2007-02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U2-OS人骨肉瘤细胞系购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库.无血清培养基为在DMEM/F12培养基中添加重组表皮生长因子(20 μ g/L)和重组成纤维生长因子(20 μ g/L),L-谷氨酰胺(2 mmol/L),胰岛素(4 U/L),青莓素G(1×10°U/L),链霉素(100 mg/L).方法:取在含血清培养基中贴壁生长的U2-OS细胞,接种于含有表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生长因子的简化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悬浮生长的骨肉瘤细胞球后观察其增殖、分化能力.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标志CD44、CD105蛋白在骨肉瘤细胞球中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U2-OS细胞及其肿瘤干细胞中胚胎多能干细胞管家基因Oct3/4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悬浮细胞球的形成.②肿瘤干细胞增殖活性.③肿瘤干细胞的侵袭能力.④CD44、CD105蛋自在骨肉瘤细胞球细胞中的表达.⑤肿瘤干细胞中Oct 3/4 mRNA的表达.结果:U2-OS人骨肉瘤细胞系中有极少数的细胞能在简化无血清培养基中增殖形成骨肉瘤细胞球,具有很强的增殖分化能力,其表面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膜分子CD44、CD105,表达胚胎干细胞管家基因Oct 3/4 mRNA.结论:U2-OS细胞系中存在肿瘤干细胞,简化无血清培养基可用于分离培养骨肉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6.
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扩增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是分离富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取4-5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骨髓细胞,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和单克隆培养法分离、纯化和扩增mMSC;分析细胞免疫表型、生长曲线、细胞周期;进行多向分化潜能鉴定;传代培养达30代后,进行成瘤性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系在体外可连续传代培养达30代,细胞仍保持多向分化潜能,细胞高表达CD29、CD44、Sca-1、MHC-Ⅰ,中度表达CD13、CD90.2,不表达CD117、CD45、Flk-1、MHC-Ⅱ类抗原。mMSC体外能诱导分化成骨、脂肪、软骨细胞。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和集落培养法富集可获得mMSC,其在体外连续传代30代以上仍能维持生物学特性稳定,具有高度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无成瘤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饲养层细胞多数利用丝裂霉素C来处理,虽丝裂霉素C抑制了细胞增殖,但是细胞仍处于有分泌功能的活性状态,能够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而骨髓中的非间充质骨髓细胞和血浆中的各种分泌因子,保持间充质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产量。 目的:探究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纯化扩增C57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细胞增殖的动力学变化、细胞表面的免疫标志物、多向分化的潜能及细胞周期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全骨髓培养法获得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黏附于塑料培养器皿的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CD45,CD105和Sca-1,不表达CD34,CD133和C-kit等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特征;细胞倍增时间(57.11&#177;1.5) h;诱导后具有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细胞周期分析表明64%的细胞处于G 0-G 1期。提示全骨髓培养法获取的C57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人卵巢上皮细胞癌建系的SKOV3细胞中分离出CD133CD117表型卵巢癌干细胞,探讨其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出CD133CD117癌细胞,继而进行平皿、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无血清培养试验和致瘤试验探讨其初步功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癌细胞Wnt-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型CD133CD117癌细胞在平皿、软琼脂和无血清培养基中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强于CD133~-CD117~-癌细胞;同时表现出较强致瘤性;Wnt-2基因在不同表型癌细胞中存在差异表达。结论卵巢癌细胞中存在干细胞样癌细胞,利用磁珠分选得到的CD133CD117癌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相关特性,为卵巢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茂  黄文 《中国临床康复》2014,(19):3012-3016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取材方便、无创,不受伦理学限制,比一般干细胞原始,免疫原性小,其应用前景广阔,是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 目的:分离鉴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 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分离纯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第3代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方式;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型CD90、CD105、CD34和CD45的表达情况,并在体外检测能否将其诱导分化为成脂细胞及成骨细胞。 结果与结论:用组织块法成功分离培养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学鉴定显示细胞强表达 CD90和CD105,不表达 CD34和 CD45;能在体外将其成功诱导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果显示组织块贴壁法能够从人脐带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可向成脂细胞及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研究表明,在卵黄囊造血、胎肝造血和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强烈表达。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小鼠胚胎干细胞造血分化的作用,在拟胚体培养阶段施加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验证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造血形成细胞产生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将饲养层上生长状态良好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用胰酶消化成单个细胞后,利用悬滴法制备拟胚体,拟胚体继续悬浮培养,以1,2和50g/L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别培养3,5,7,9d,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胚胎干细胞与拟胚体中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FIk-1^+与CD133^+阳性细胞率。结果与结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拟胚体中呈阳性表达。在5μg/L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下,FIk-1^+细胞随时间增加表达增加,CD133^+细胞表达模式与FIk-1^+细胞类似。在1μg/L时,FIk-1^+细胞在7d时表达达到高峰,随后下降。CD133^+细胞表达结果类似。而在2pg/L时,5d时FIk-1^+细胞表达升高,随后下降,在9d时表达又增高。而CD133^+细胞则总体呈现升高趋势。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FIk-1^+与CD133^+细胞的产生,证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有效促进拟胚体的扩增以及成血管血液干细胞的产生与增殖。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脑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脑肿瘤干细胞是脑肿瘤细胞中"种子"细胞,是脑肿瘤发生、浸润和复发的关键细胞。目的:观察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系中CD133+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体内致瘤性等生物学特性。方法:运用磁珠分选技术分选U251细胞系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MTT法绘制两个亚群细胞的生长曲线;单克隆形成率实验检测2个亚群细胞的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检测CD133+细胞亚群的多向分化能力;裸鼠移植实验检测2个亚群细胞在裸鼠体内致瘤性的差异。结果与结论:U251细胞系中只有约4.5%的CD133+细胞;分选后的CD133+细胞能增殖形成典型的脑肿瘤干细胞球,生长曲线显示CD133+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强于CD133-细胞;单克隆形成率实验显示CD133+细胞能形成脑肿瘤干细胞球的细胞比率达到78.5%~92.4%,而CD133-细胞仅有0.8%~2.4%;CD133+细胞能分化为具有GFAP和NeuN成熟表型的肿瘤细胞;CD133+的致瘤率为71.42%,而CD133-细胞无致瘤性。提示U251细胞系中存在少量具有增殖、多向分化与体内致瘤能力的CD133+细胞,CD133+细胞是符合肿瘤干细胞定义的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12.
赵际童  沈强  黄斐 《中国临床康复》2013,(14):2592-2596
背景:体外分离培养纯度高、活力强、生物特性均一的神经干细胞并掌握其生物学特性是神经干细胞移植研究的前提。目的:建立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表面标志物鉴定及多向分化能力检测。方法:利用无血清悬浮神经球方法分离培养胚胎来源的神经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的标志物,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标志物及其比例。结果与结论:无血清悬浮神经球培养下大鼠神经干细胞生长稳定,操作简单,可大量分离、纯化、扩增神经干细胞,所获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一股生物学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神经干细胞巢蛋白达91.5%,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仪示神经干细胞可分化形成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3.
背景:文献报道,从骨髓与脐带中分离获得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仍保持干细胞的特性,并在多种细胞因子的"鸡尾酒式"诱导下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目的:进一步验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正常人肝细胞共培养体系下是否可分化为肝细胞并探讨其分化方法。方法:采用贴壁法,从脐带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人肝细胞LO2细胞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建立共培养体系,不添加外源诱导因子,分别于第7,14,21天,通过RT-PCR法检测肝细胞特异标志物甲胎蛋白、白蛋白、人细胞角蛋白19mRNA的表达,糖原染色进行功能鉴定。结果与结论:从人脐带中可分离得到贴壁生长的间充质干细胞,其中CD29+细胞比例为96.02%,CD105+细胞比例为96.6%,CD34-细胞比例为99.65%,CD105+CD29+双阳性细胞比例为94.84%。与LO2细胞共培养后第7天仅有甲胎蛋白阳性表达;第14天表达白蛋白、人细胞角蛋白19,第21天时,LO2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组未出现甲胎蛋白表达;人细胞角蛋白19和白蛋白的表达比第14天略有增强。共培养21d后,糖原染色呈阳性。结果证实,无需额外添加外源诱导因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人正常肝细胞共培养的微环境中,向正常肝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4.
背景: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药,可以减轻受损神经组织水肿和改善脊髓损伤区微环境。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建立胸9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依达拉奉组脊髓损伤后6h经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h脊髓损伤区域注入神经干细胞悬液;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h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同时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结果与结论:造模后8周可观察到PKH-26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联+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荧光金逆行脊髓追踪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可见被荧光金标记的神经锥体细胞穿越损伤区。PKH-26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及荧光金阳性神经纤维数: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最多,依达拉奉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次之,对照组最少,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后肢功能运动BBB评分依次为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依达拉奉组〉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在损伤区的存活并向神经细胞分化,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有促进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价值日益突出,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已成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复习相关文献,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作用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1至2012年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造血支持作用的文章,中文检索词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体外扩增",英文检索词为"Hematopoietic stem cell expansion,CD34+cell expansion,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最终选择35篇文章进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作用的多种作用机制,包括分泌多种具有造血支持作用的细胞因子,表达与造血细胞相互作用的黏附分子等。因此,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临床联合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提高造血重建的能力,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背景:皮肤真皮组织是皮肤损伤修复时除表皮基底层以外可形成表皮层结构的重要干细胞来源。目的:探索从人皮肤真皮组织中分离培养角朊干细胞样细胞的新方法。方法:将一定大小的成人腹部全层皮肤组织用Dispase过夜消化后去除表皮层结构,然后用0.1%I型胶原酶过夜消化,离心分离以获取真皮来源总细胞。将分离的细胞用含有体积分数1%N2,2%B27,20μg/L表皮生长因子和40p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F12(1:1)无血清培养液悬浮后以低密度接种于培养皿进行培养。采用RT-PCR和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RT-PCR分析结果显示所分离的真皮细胞中含有表达Lgr5和Lirgl等特异基因的毛囊来源干细胞;免疫细胞荧光分析结果显示其表达细胞角蛋白8和细胞角蛋白14。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6d时,可观察到表达细胞角蛋白14和整合素α6的“铺路石”样细胞克隆。进行传代培养后P1细胞表达角朊干细胞标志物CD29、细胞角蛋白14和P63。传代培养至P3,4时大部分细胞分化,不能继续传代。结果证实,以无血清培养液结合低密度培养法可直接从人真皮组织中有效地培养增殖活跃、细胞角蛋白14和P63阳性的角朊干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17.
背景: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但是否每个代次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都相同尚无定论。目的:分析不同代次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并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采用细胞计数和BrdU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根据倍增时间公式计算倍增时间,并进行长期传代。结果与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阳性表达CD44、CD90和CDl05,阴性表达CDl4、CD34和CD45;成脂诱导21d后油红O染色镜下可见红色脂肪滴,成骨诱导35d茜素红染色镜下可见钙盐结节。细胞从第1代开始计数,直到第15代共获得3.5×10^11个细胞。P5代比P10和P15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强,倍增时间短。长期传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到第25代时,其中3例标本细胞形态完全发生改变,呈铺路石样;另外2例标本几乎无贴壁细胞。提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长期传代到第25代,不同代次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不同,P5代增殖能力明显高于P10和P15代,临床应用应以P5代之前为宜。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被视为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如何更有效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存活,加速脊髓损伤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前期研究发现,低频电磁场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低频电磁场是否可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还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低频电磁场对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脊髓压迫法制备64只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电磁场组和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造模成功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脊髓损伤原部位注射大鼠全贴壁法分离培养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和电磁场组注射a-MEM培养液。造模术后24h,电磁场组和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予60min/d的低频电磁场刺激(频率50Hz、强度5mT)。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第21天,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BB评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电磁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细胞后,大鼠BrdU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域生长并与脊髓组织融合,存活细胞数量较其他组多;空洞面积小;损伤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更少,而基质金属蛋白2表达更多;脊髓损伤大鼠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最快(P〈0.05)。提示低频电磁场促进了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可能与低频电磁场有利于损伤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上调基质金属蛋白2的表达并减少胶质瘢痕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