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治疗方式与时机的选择.方法 总结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25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分析介入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支架植入和再次肝移植对肝动脉并发症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组患者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5例,2例患者因肝功能衰竭行再移植治疗,术后均存活;3例接受介入溶栓治疗后,1例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死亡,1例再次出现HAT,并再次移植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后1个月内出现肝动脉狭窄(hepatic arterystenosis,HAS)者12例,因肝功能衰竭行再移植2例;支架植入10例(治疗后因胆道缺血性改变行再移植4例);6例再移植患者存活4例,因颅内出血和感染死亡2例.术后1个月后出现HAS者8例,行肝动脉支架植入5例,肝功能好转.因胆道缺血性改变接受再移植1例.另外2例行保守治疗,情况稳定未作处理.结论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治疗应根据并发症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HAT的治疗以再次肝移植为主,HAS以介入治疗为主,一旦出现胆道缺血性改变,应及时行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连续503例肝移植中出现15例肝动脉狭窄,根据临床表现、动态肝功能和彩色多普勒检查、CT动脉成像、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诊断。结果术后早期出现肝动脉狭窄10例,2例合并肝动脉血栓形成,再移植3例,介入治疗7例,其中动脉支架植入5例,球囊扩张溶术后6天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支架植入术后9天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1月后发现肝动脉狭窄5例,介入治疗均行肝动脉支架植入,1例支架植入术后186天因胆道感染死亡。结论根据肝动脉狭窄程度、发生时间、移植肝功能状态和病人情况选择治疗措施。再移植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肝动脉支架植入可挽救移植肝,改善移植肝功能,延长移植肝发挥功能以等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内外多发缺血型胆道病变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3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内外多发缺血型胆道病变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此类病例的治疗选择策略及相应预后.结果 31例病例中,男28例,女3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8.6+9.6)岁.平均发生时间在肝移植(271.29±149.32)d,合并严重肝动脉狭窄8例,合并胆漏1例,采用介入治疗8例、介入治疗+再移植术7例、再移植术5例.内科治疗8例,胆肠吻合术1例、2例病人放弃治疗.6例痊愈,均为再移植病人,好转7例,无效6例,死亡10例,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胆道感染(3例),非胆道病变(1例).总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9.4%(6/31)和32.3%(10/31).反复介入治疗后无论施行肝移植与否,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53.3%,8/15).8例内科保守治疗病人有6例病情好转并相对稳定,1例胆肠吻合病人出现反复胆道感染.结论 对肝移植术后肝内外多发缺血型胆道病变,介入方法 的诊断价值高于治疗价值,合理的内科治疗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及推迟再移植的时间,而正确把握再移植的时机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再次肝移植五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5例男性患者施行再次肝移植 ,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 (1例 )、急性排斥反应 (1例 )、慢性排斥反应并胆道感染 (1例 )以及胆道缺血并感染 (2例 )。供肝植入均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达利珠单抗、甲泼尼龙及他克莫司联合用药 ,必要时加用霉酚酸酯。结果  3例治愈 ,已分别存活11个月、5个月和 1个月 ,2例分别于术后第 8d、第 10d死亡 ,1例死于多器官感染及功能衰竭 ,1例死于心力衰竭。术后并发症有腹腔出血、多器官感染、胆道感染及切口感染等。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移植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 ,适应证及手术时机的正确把握、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和正确处理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成人活体肝移植后再次肝移植的体会。方法6例曾经接受活体肝移植者因胆道并发症(2例)、血管并发症(2例)、慢性排斥反应(1例)和肝炎复发(1例)而接受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均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除1例将供肝动脉改为与受者腹主动脉吻合外,其余均为同名血管的端端吻合。结果1例术后因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死亡;1例肝动脉吻合口狭窄,经介入治疗放置支架后缓解。随访至今,5例已分别存活12、9、6、4和3个月,目前肝功能良好。结论腹腔内粘连是成人活体肝移植后再次肝移植的手术难点。  相似文献   

6.
探讨再次肝移植治疗缺血型胆道损伤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因缺血型胆道损伤施行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移植受者术前均接受过介入治疗,再次肝移植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个月存活率为67%,1年存活率为60%,3年存活率为53%.截止至2012年3月,有8例存活并返院随诊,存活时间超过5年的5例,其余3例存活时间分别为47个月、58个月、35个月,肝功能及生活情况良好.术后严重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再次肝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治疗缺血型胆道损伤唯一有效的方法.对于缺血性胆道损伤,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从供肝切取与保存、胆道重建、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长期随访等等环节加以重视,有利于减少缺血型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七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介入技术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肝动脉狭窄(HAS)的效果。方法对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HAS的7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4例于移植术后7~20d发生肝脏缺血并发症,3例于移植术后3~6d发生HAS。介入治疗方法有肝动脉内留置导管持续给予低剂量尿激酶进行溶栓和肝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3例为肝动脉吻合口狭窄,狭窄程度>70%;4例为肝固有动脉完全阻塞,经肝动脉内留置导管溶栓3~7d后开通,但均存在肝动脉吻合口狭窄,狭窄程度>90%。7例肝动脉内置入支架均成功,术后2周肝功能明显改善,未发生与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4~18个月,一般情况良好,超声波复查,显示肝动脉血流通畅。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原位肝移植后HA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患者胆管并发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肝动脉狭窄(HAS)患者胆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肝动脉介入治疗对胆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本中心2003年10月至2006年3月22例OLT后HAS患者胆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HAS的介入治疗对胆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 22例OLT术后HAS患者,3例于术后近期行再次肝移植术,1例死于严重感染.其余18例HAS患者中,GGT和ALP升高发生率为100%,胆管狭窄(BS)的发生率为61.1%(11/18),胆漏的发生率为5.6%(1/18).12例患者接受肝动脉介入治疗后,6(50%)例发生BS,经胆道介入治疗后,0例治愈,6(100%)例好转;2例患者未行肝动脉介入治疗,1例发生BS,经保守治疗治愈;4例患者在出现BS后诊断HAS,均接受肝动脉和胆道介入治疗,0例治愈,3(3/4)例好转,1(1/4)例无效.结论 OLT后合并HAS患者的胆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肝动脉介入治疗对HAS患者胆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不同肝动脉狭窄类型治疗时机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7年5月,本院共有21例肝移植病人术后发生肝动脉狭窄,其中19例接受肝动脉支架放置术,2例定期随访观察;同时监测介入治疗前后肝功能、肝动脉通畅程度变化及病人临床转归等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43%(21/613),诊断中位时间146 d.6例早期肝动脉狭窄病人均接受介入治疗,其中病死2例,存活4例病人中有2例再移植.15例晚期肝动脉狭窄病人中,13例接受介入治疗,其中病死4例,再移植2例,7例存活但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另外2例在肝门及肝内分支形成良好的侧支循环,肝功能维持稳定.结论 移植术后应根据肝动脉狭窄类型、胆道缺血损伤程度以及有无良好侧支循环代偿等综合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值的原因与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本移植中心1999年7月至2004年12月共实施的164例肝移植中,再次肝移植6例,其中因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肝内胆管多发狭窄3例,肝动脉狭窄和血栓1例,乙肝复发1例,肝静脉流出道梗阻1例。再移植率为3.65%,再次肝移植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结果 6例再次肝移植术后临床症状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2例。术后腹腔出血2例,胆漏1例,腹腔细菌感染1例,霉菌感染2例,术后4月内死于细菌和霉菌感染2例,保守治疗治愈4例。结论 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肝内胆管狭窄或消失是国内再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对于各种治疗均无法改善移植肝肝功能,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应该尽早行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11.
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80例次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监测、诊断与处理。结果 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5.0%(9/180),其中肝动脉血栓形成(HAT)5例,肝动脉狭窄(HAS)3例,腹腔动脉狭窄1例。8例动脉造影证实,1例尸检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CDI)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95.9%;术中超声(IOUS)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6.0%,66.7%和100%。3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3例接受再血管化手术、2例分别接受再次肝移植和非手术治疗。3例治愈,6例死亡。结论CD1是监测动脉并发症的首选方法;IOUS有助于术中的早期诊断。HAS和HAT治疗应首选再血管化或再次肝移植;介入溶栓的疗效不佳;个别患者可尝试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0月—2010年3月对21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肝动脉狭窄16例,对其中14例成功植入肝动脉支架15枚,另2例未予治疗;肝动脉血栓2例,对1例行动脉溶栓治疗,1例行二次肝移植;肝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对其中1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1例伴有肝动脉吻合口狭窄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1例转为外科手术治疗。结论介入治疗肝移植后肝动脉部分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Hepatic artery stenosis (HAS) and thrombosis (HAT)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main significant causes of graft loss. Postoperative HAT follows approximately 5% to 19% of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It is seen more frequently in pediatric patients. In the past, repeat transplantation was considered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rapy. Recently,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cal techniques, such as thrombolysis,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or stent placement in the hepatic artery, have been suggested, but little data exist related to stent placement in the thrombosed hepatic artery during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in pediatric patients. Between March 2000 and March 2005, percutaneous endoluminal stent placement was performed in seven 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 patients. HAT or HAS initially diagnosed in all cases by Doppler ultrasound then confirmed angiographically. We intervened in four cases of hepatic artery stenosis and three cases of hepatic artery occlusion. Stents were placed in all patients. Three ruptures were seen during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of the hepatic artery using a covered coronary stents on the first, fifth day, or 17th postoperative day. In one patient, dissection of the origin of the common hepatic artery developed owing to a guiding sheath, and a second stent was placed to cover the dissected segment. The other two hepatic artery stents remained patent. In one stent became occluded at 3 month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ith no clinical problems. Follow-up ranged from 9 to 40 months. In conclusion, early and late postoperative stent placement in the graft hepatic artery was technically feasible.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多种并发症的介入治疗。方法回顾性的分析肝移植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并进行介入治疗的82例患者,胆管病变62例;肝动脉病变8例;下腔静脉病变13例;肝静脉狭窄7例;门静脉病变9例。胆管并发症采用经T管置入引流管、经皮肝穿刺胆管行胆汁引流或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金属支架植入术处理血管狭窄的患者;局部溶栓治疗用于术后血管内血栓形成的病例。结果在胆管并发症患者中,41例经T管置入引流管,34例行经皮穿刺胆汁引流(PTBD),球囊扩张胆道成形术9例。3例肝动脉狭窄的患者接受了球囊扩张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1例肝动脉形成血栓者行插管溶栓,效果良好。9例下腔静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1例接受了球囊扩张成形术。5例肝静脉狭窄患者接受了球囊扩张成形术或支架治疗。门静脉狭窄患者中6例接受支架治疗,1例门脉血栓形成行局部溶栓,治疗不满意。结论介入治疗是处理肝移植术后胆管和血管并发症不可或缺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发生肝动脉狭窄及其围介入治疗中的监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原位肝移植病人的超声检查资料,其中发生肝动脉狭窄并进行介入治疗的5例,并与同期血管造影对照。结果发生肝动脉狭窄病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见肝动脉纤细迂曲,多呈间断性星点闪烁状;近狭窄处肝动脉血流峰速(S1)升高(163.62±14.66)cm/s,远端动脉血流峰速(S2)降低(19.10±3.91)cm/s;阻力指数(RI)降低(0.38±0.07);收缩期血流加速时间(SAT)延长(98.00±9.41)ms;行经皮血管成形术,当狭窄部分、全部解除时,肝动脉各段血流峰速均相应不同程度向正常恢复,S1为(73.68±8.81)cm/s;S2为(37.18±4.80)cm/s,而阻力指数仍长时间维持降低(0.42±0.06),SAT长时间维持延长(98.20±6.80)ms。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发生肝动脉狭窄及其围介入治疗中具有较高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分析原位肝移植肝动脉重建经验,提高肝移植疗效和受体存活率.方法 总结1995年5月至2006年12月实施的183例肝移植临床资料,常规动脉重建163例,供者腹腔动脉干Carrell's袖片或肝总动脉-脾动脉汇合部与受者肝左-右动脉汇合部吻合25例,胃十二指肠-肝固有动脉汇合部吻合134例,腹腔动脉干吻合4例.采用髂动脉.腹主动脉搭桥20例.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术中、术后应用多普勒超声监测肝动脉血供.结果 183例肝移植患者中有6例发生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3.28%(6/183),其中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5例,肝动脉狭窄(hepatic artery stenosis,HAS)1例.常规通路动脉重建组动脉并发症发生率1.84%(3/163),髂动脉-腹主动脉搭桥组为15.0%(3/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3,P<0.01).6例并发症患者中有1例HAT于术后19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5例通过介入治疗治愈,死亡率16.7%.结论 正确地选择肝动脉重建吻合的部位和术后有效的抗凝治疗减少HAT和HAS的发生,多普勒超声的早期发现和放射介入的及时治疗可以挽救移植物,避免再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