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苓甘五味姜辛汤古今文献疏理,探讨苓甘五味姜辛汤中干姜、细辛、五味子在治疗寒饮咳嗽中的核心作用。方法:采用文献整理法,从方剂配伍理论、实验研究、临床运用三个方面论证干姜、细辛、五味子配伍的作用。结果: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表明,干姜、细辛、五味子药组在治疗寒饮咳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苓甘五味姜辛汤中干姜、细辛、五味子是医圣张仲景治疗寒饮停肺证的基本用药结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干姜—细辛—五味子药对的止咳、抗炎作用,探讨中药配伍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方法:建立小鼠浓氨水引咳模型与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模型,比较干姜—细辛—五味子—(1∶1∶1)药对与细辛、细辛—五味子(1∶1)药对对咳喘、急性炎症模型的作用,研究干姜—细辛—五味子药对配伍的药效作用。结果:干姜—细辛—五味子药对能显著延长小鼠的咳喘潜伏期,并减少3m in内的咳喘次数;显著抑制小鼠耳廓炎症肿胀度。干姜-细辛-五味子药对具有明显的止咳和抗炎作用,且作用优于细辛、细辛—五味子药对。结论:干姜和五味子两味药在干姜-细辛-五味子药对中具有协同作用,配伍后增强了细辛的止咳、抗炎作用,从而证实了这一药对配伍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相似文献   

3.
<正> 近世用药多习以细辛祛风止痛,干姜温中散寒,五味子收敛固涩。而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则常以细辛、干姜、五味子治疗咳症。现将其运用规律作一初步探讨。一、寒饮致咳必用寒饮之邪伤肺,肺失肃降,每致咳逆。仲景所用之方,常不离细辛、干姜、五味子。如《伤寒论》中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  相似文献   

4.
浅谈对仲景用五味子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五味子是临床治疗中的一味常用药,它具有敛肺、滋肾、生律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等功效。常作为方药中的佐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目前用量常为2~6克。然而,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对五味子的应用却别具一格。张仲景认为凡“咳”者,均可加入五味子;反之,症状不及于“咳”的各方就不用五味子。笔者推度张仲景用五味子是取其收敛性镇咳祛痰的作用。在张仲景方中,五味子和干姜、细辛配伍为最  相似文献   

5.
曹甜  杨学 《江苏中医药》2018,50(6):67-69
咳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咳进行了详尽的辨证论治。对《伤寒杂病论》中治疗以咳为症状的有关疾病所用的方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发现甘草培土、麻黄宣肺、石膏清肺、半夏化痰降逆、姜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敛肺等治咳常用药的规律,以及干姜细辛五味辛酸开合并用,麻黄石膏寒温清宣并用的配伍大法。  相似文献   

6.
小青龙汤的临证应用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青龙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之《伤寒论》,由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制半夏、白芍、五味子、甘草八味药物组成。原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而设,以“干呕、发热而咳”为主证。近年来。临床逐渐扩大其使用范围,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青龙汤的临证应用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青龙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之<伤寒论>,由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制半夏、白芍、五味子、甘草八味药物组成.原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而设,以"干呕、发热而咳"为主证.近年来,临床逐渐扩大其使用范围,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树春  罗辉 《北京中医》2007,26(11):737-738
小青龙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一书,全方由麻黄、桂枝、半夏、芍药、干姜、细辛、五味子、炙甘草组成.主治表寒内饮、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紧等症。因本方配伍精炼,用药严谨,后世延用至今,每每称道。本人在临床中选用小青龙汤方治疗耳鼻咽喉科相关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简述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青龙汤为东汉时期张仲景所创,《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点明本方治疗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证,药用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炙甘草、细辛、半夏、五味子,功在发汗解表、温化寒饮.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且麻黄兼能宣肺平喘,桂枝可化气行水;用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佐以半夏辛温入里,可温化寒饮,降逆止呕;然恐麻黄、桂枝辛散耗气,干姜、细辛、半夏温燥伤津,故配伍五味子、白芍、甘草酸甘合用,使散中有收,以利肺气开合,防辛散温燥之药耗气伤津.诸药配伍,解表化饮相合,表里双解[1].现代医家对小青龙汤证的认识有不同的见解,应用亦有不同.现笔者对小青龙汤加减治疗的4则病案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治疗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0.
张霆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634-1635
使用经方治疗肺癌顽咳取得较好效果,并举甘草干姜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3验案。  相似文献   

11.
细辛味辛性温,归肺肾两经。临床中多应用其祛风、散寒、止痛之功。余在临床中,取其温肺化饮之功,应用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举病例如下。病例:男性,57岁,慢性支气管炎病史5年,每逢秋冬季节发作,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经西药治疗,多经2个月左右缓解。此次因感受风寒而出现咳嗽、气喘、咳白色稀痰,舌暗红苔簿白,脉细数,查双肺满布于、湿性罗音。先用西药抗菌、消炎、祛疾平喘治疗10余天效不显,而拟中药方调服,处方:细辛3g,干姜5g,半夏12g,五味子6g,山药15g,当归15g,甘草5g,连服3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相关分析及关联规则总结中医药治疗久咳的用药规律。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治疗久咳的相关方剂,建立中医复方的药物数据库,应用复杂网络及相关系数运算挖掘配伍规律。结果:治疗久咳的常用配伍药物为:麻黄、苦杏仁、紫苏、桔梗;桑白皮、黄芩、浙贝母;紫菀、百部、款冬花;肉桂、干姜、细辛、陈皮、半夏;麦冬、天冬、百合、阿胶、人参、茯苓;五味子、诃子、罂粟壳。结论:基于相关分析及关联规则所获得的中医药治疗久咳的用药规律,体现了久咳以止咳为先,随症采用疏风、宣肺、清肺、润肺、温肺、补肺、敛肺的治法,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药味组成根据伤寒论经方,各味药材均购自上海苍松中药店。总方(即1号方):由半夏6份;麻黄、桂枝、白芍、甘草各4份;细辛、干姜各2份;五味子1份组成。2号方:由桂枝、五味子、细辛组成。3号方:由白芍、干姜、麻黄、半夏、甘草组成。4号方:由桂枝、五味子、细辛、半夏、麻黄组成。  相似文献   

14.
孙路路  褚瑞萌 《新中医》2014,46(2):234-235
<正>外感咳嗽乃由六淫袭肺,肺气不清,致失于宣发肃降之职所致。然由于失治或误治,咳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而致久咳。临床中外感久咳者为数实不在少,治疗外感久咳常用辛温之药,如细辛、干姜、麻黄等,以温宣肺气,配以降气止咳,疗效明显。现将笔者治疗外感久咳体会介绍如下。1外感久咳病机盖肺主气,司呼吸,为玲珑通彻之体,具开合之机,其用在于宣发肃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刘树春  罗辉 《北京中医药》2007,26(11):737-738
小青龙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一书,全方由麻黄、桂枝、半夏、芍药、干姜、细辛、五味子、炙甘草组成,主治表寒内饮、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紧等症.因本方配伍精炼,用药严谨,后世延用至今,每每称道.本人在临床中选用小青龙汤方治疗耳鼻咽喉科相关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简述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治少阴水气为患,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其人或咳或呕,或小便利而下利者,用此加减。组成白朮二两,茯苓二两,白芍二两,大附子一枚(炮),生姜二两(切),以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相似文献   

17.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是仲景治痰饮的基本原则。他把干姜、细辛、五味子配伍使用,体现了这一大法。三药均性温入肺,干姜、细辛温肺化痰,五味子收敛肺气,三药联用,散中有收,收中有散,  相似文献   

18.
正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组成为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白芍、炙甘草,用于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表不解",意味着寒热表证存在,"有水气"则提示内有水饮。方中用麻黄、桂枝辛温解表,以发散外束之风寒;用干姜、细辛、半夏辛温入里以温肺化饮;用五味子、白芍、甘草酸甘合用,在表制约麻、桂以防  相似文献   

19.
用干姜、五味子、细辛配伍治疗寒痰(饮)阻肺而致咳嗽、气促,认为如要寒痰(饮)化,须用姜、细、味。  相似文献   

20.
用干姜、五味子、细辛配伍治疗寒痰(饮)阻肺而致咳嗽、气促,认为如要寒痰(饮)化,须用姜、细、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