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针刀松解臭氧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针刀松解臭氧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132例,男54例,女78例;年龄46~81岁,中位数62岁;左侧31例,右侧48例,双侧53例。均有患膝疼痛、梭形肿大、屈伸困难、关节弹响等临床表现,劳累及受寒后加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与外侧副韧带区压痛阳性,膝关节研磨试验阳性;X线检查示胫骨和股骨内外髁、髌骨上下缘、髁间嵴等处有骨赘形成。病程1.5~16年,中位数4年。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患膝疼痛缓解、肿胀消退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132例患者,治疗后患膝疼痛缓解,膝关节功能改善,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痹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94例、好转30例、未愈8例。结论:小针刀松解臭氧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减轻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予针刀治疗,Ⅱ组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Ⅲ组予针刀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3、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优于Ⅰ组、Ⅱ组(P0.05);Ⅲ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KOA临床疗效显著,尤其是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独采用小针刀或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小针刀联合手法松解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采用小针刀联合手法松解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100例,男34例,女66例.年龄40~79岁,中位数51岁.左侧61例,右侧39例.参照Kellgren-Lawrence放射学诊断标准分级,Ⅱ级50例、Ⅲ级50例.病程1~36个月,中位数7个月.随访观察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3例失访,其余9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均为24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或局部血肿等并发症.参照Lequesne指数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采用尼莫地平法评定疗效,治疗后4周,显效36例、有效28例、好转19例、无效14例;治疗后24周,显效40例、有效24例、好转18例、无效15例.患者治疗后24周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治疗后4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9,P=0.843).结论:小针刀联合手法松解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王顺兴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4(6):1297-1297
自1996年5月~2000年11月采用小针刀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2例患者,男37例,女25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21岁,平均45.8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8年;职业中农民24例,教师12例,企业家11例,工人15例;单膝发病者39例,双膝发病者23例;伴有关节积液者9例,其中反复积液者6例;根据Kellgren和Lawrence提出的标准,按X线所示将膝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分1级者36例,2级者26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刀配合肌力平衡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0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肌力平衡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刀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WOMAC骨关节炎指数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①关节疼痛积分。治疗前2组患者关节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P=0.683);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疼痛积分均减小(t=3.132,P=0.002;t=3.073,P=0.003);2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5,P=0.686)。②关节僵硬积分。治疗前2组患者关节僵硬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6,P=0.853);治疗组治疗后关节僵硬积分明显减小(t=2.081,P=0.039),对照组治疗前后关节僵硬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5,P=0.869)。③关节功能障碍积分。治疗前2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4,P=0.687);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积分均减小(t=3.714,P=0.001;t=2.503,P=0.014),治疗组减小更明显(t=5.207,P=0.000)。结论:针刀配合肌力平衡手法能明显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玻璃酸钠注射针刀松解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观察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针刀松解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将2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观察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针刀松解膝关节周围病变的软组织,对照组分别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氨基葡萄糖类药的治疗,观察其近期和远期疗效.根据评分标准,观察组的近期显效率为85.0%,有效率为100%,远期有效率为94.5%,与两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认为玻璃酸钠腔内注射配合针刀松解治疗膝骨关节炎解决了软骨和周围软组织病变两个很重要的病理因素,体现了中医骨伤科筋骨并重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导引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99例KOA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3例,分别采用针刀结合导引治疗、单纯针刀治疗和单纯导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8周、16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定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 aster Universities,WOMAC)评分量表评定膝关节功能。治疗16周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KOA疗效标准及WOMAC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16周后,每组各有3例脱落。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VAS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768.009,P=0.001);3组患者VAS距离比较,总体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分组效应(F=16.758,P=0.001);治疗前3组患者VAS距离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30±4.63)mm,(66.30±3.98)mm,(67.50±3.25)mm;F=0.776,P=0.460];治疗2周、4周、8周、16周后,针刀导引组VAS距离小于针刀组、导引组[(49.03±4.01)mm,(49.37±6.32)mm,(55.27±5.69)mm,F=12.518,P=0.001;(43.27±3.60)mm,(44.73±6.99)mm,(50.33±5.16)mm,F=14.167,P=0.001;(38.73±3.93)mm,(41.00±6.14)mm,(45.46±6.25)mm,F=11.434,P=0.001;(33.23±6.51)mm,(36.63±4.61)mm,(41.40±6.66)mm,F=14.009,P=0.001];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5.220,P=0.001)。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WOMA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590.49,P=0.001);3组患者WOMAC评分比较,总体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分组效应(F=12.190,P=0.001);治疗前3组患者WOMAC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17±2.96)分,(61.70±3.22)分,(61.87±4.20)分;F=0.137,P=0.870];治疗2周后,针刀导引组WOMAC评分小于导引组[(50.26±5.65)分,(56.53±5.25)分];治疗4周、8周、16周后,针刀导引组WOMAC评分小于针刀组、导引组[(41.20±6.96)分,(45.33±7.03)分,(51.86±5.00)分,F=21.153,P=0.001;(35.13±8.43)分,(41.00±8.00)分,(45.40±6.86)分,F=13.108,P=0.001;(27.03±9.90)分,(33.30±9.07)分,(37.03±10.39)分,F=8.236,P=0.001];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0.000,P=0.001)。治疗16周后,针刀导引组治愈4例、好转24例、未愈2例,针刀组治愈2例、好转18例、未愈10例,导引组治愈1例、好转18例、未愈11例,针刀导引组疗效优于针刀组和导引组(χ2=8.009,P=0.018)。结论:针刀结合导引治疗KOA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针刀或导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配合膝三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9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WOMAC积分及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75%,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关节僵硬、日常活动积分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而研究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配合膝三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微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30例KOA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51~67岁,中位数60岁;按照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标准,Ⅰ级6例、Ⅱ级16例、Ⅲ级8例;单膝病变20例,双膝病变10例;病程54~154个月,中位数101个月。均采用针刺配合微针刀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测定患者的Lequesne指数、股骨角、胫骨角、股胫角及关节间隙角。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4例患者治疗后出现皮下血肿,以无菌棉球按压,未做其他处理,血肿逐渐消退;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晕针,立即停止治疗,平躺休息和保暖处理后自行缓解。4周治疗结束后,患者Lequesne指数中的休息痛、运动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僵硬、行走能力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休息痛:(0.91±0.62)分,(0.16±0.43)分,t=1.429,P=0.000;运动痛:(2.70±0.51)分,(0.65±0.61)分,t=5.455,P=0.000;压痛:(2.43±0.62)分,(0.51±0.62)分,t=4.545,P=0.000;关节肿胀:(0.81±0.72)分,(0.22±0.44)分,t=2.740,P=0.000;关节僵硬:(1.10±0.42)分,(0.50±0.53)分,t=5.553,P=0.000;行走能力:(2.31±0.95)分,(0.84±0.72)分,t=6.362,P=0.000;总分:(9.91±1.46)分,(2.71±0.82)分,t=18.493,P=0.000];股骨角、胫骨角、股胫角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67°±5.70°,83.33°±4.91°,t=80.451,P=0.654;91.33°±4.79°,92.21°±3.89°,t=90.977,P=0.556;167.33°±6.57°,168.33°±5.39°,t=123.287,P=0.789);关节间隙角较治疗前降低(1.02°±0.31°,0.45°±0.27°,t=17.895,P=0.046)。结论:针刺配合微针刀治疗可有效缓解KOA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安全性较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疗法能改善膝关节生物力学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刀浅刺法治疗项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要求的项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浅刺松解筋膜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夹脊穴联合TDP灯照射治疗.治疗隔天1次,共治疗5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的疼痛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采用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标准自拟的疗效标准评定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①疼痛情况.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6,P=0.908);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降低[(7.58±0.56),(1.39±0.63),t=24.677,P=0.000;(7.62±0.31),(3.07±1.06),t =17.041,P=0.000],治疗组降低更明显[(6.18±0.35),(4.55±0.62),t=4.889,P=0.000].②总体疗效.治疗组优19例、良5例、中4例、差2例,对照组优11例、良3例、中6例、差10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R-)治疗组=0.409,95%CI(0.325,0.492);(R-)对照组=0.591,95%CI(0.485,0.697)].结论:针刀浅刺法可有效缓解项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临床体征,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夹脊穴联合TDP灯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药热奄包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外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Ⅰ组采用中药热奄包外用治疗;Ⅱ组采用中药热奄包结合双氯芬酸外敷治疗;Ⅲ组单纯使用双氯芬酸外敷治疗。参照Lequesne的膝骨关节炎严重性和活动指数评估法制定评分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时点之间临床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933,P=0.000)。3种不同治疗方法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8.188,P=0.000)。从各时点看,Ⅱ组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的评分低于Ⅰ组和Ⅲ组(治疗后2周:P=0.000,P=0.000;治疗后1个月:P=0.006,P=0.000),治疗后3个月Ⅰ、Ⅱ组评分均低于Ⅲ组(P=0.014,P=0.000);各时点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方法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4.357,P=0.001)。结论:中药热奄包治疗膝骨关节炎短期疗效不及中药热奄包加双氯芬酸外用联合治疗,但也能从根本上改善本病的病理改变,中期疗效与其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对比壮骨通痹丸与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壮骨通痹丸治疗,对照组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共治疗12周.治疗后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Lequesne指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Lequesne指数.治疗前2组患者Lequesne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4,P=0.348);治疗后2组患者的Lequesne指数均减少,其中治疗组减少程度更明显(t=6.228,P=0.000).②临床疗效.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改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x2=7.026,P=0.008).③不良反应.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过敏反应.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便秘,1例患者血压升高,1例患者心率加快;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恶心、便秘,1例患者心率加快,1例轻度肝功能受损.经对症处理后,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消失.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00,P=0.752).结论:壮骨通痹丸能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关节功能,且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温针灸肌肉刺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温针灸肌肉刺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OA门诊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西乐葆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肌肉刺激法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后即时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判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国际骨关节炎Lequesne指数、不良反应等评价。结果:治疗后即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58/60),高于对照组的78.3%(47/60,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58/60),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P<0.05)。两组治疗后即时及治疗后3个月VAS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即时及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Lequesne指数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肌肉刺激疗法用于治疗OA可以取得较好的即时效果并维持效应,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功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关节腔冲洗加鹿瓜多肽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78例,采用关节腔冲洗加鹿瓜多肽关节腔注射治疗;Ⅱ组82例,采用关节腔冲洗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Shahriaree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Ⅰ组疗效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0,P=0.037)。结论:关节腔冲洗加鹿瓜多肽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服抗骨质增生舍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抗骨质增生合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抗骨增生胶囊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患膝疼痛、僵硬、肿胀情况及日常活动能力。并于治疗4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患膝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不同时间点间患膝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401,P=0.000)。2组患者患膝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F=21.067,P=0.000)。治疗前2组患膝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0.77)分,(4.33±0.44)分,t=0.033,P=0.856];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膝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4±4.50)分,(1.88±3.60)分,t=3.818,P=0.045;(1.37±1.09)分,(2.03±0.93)分,t=3.961,P=0.045)]。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9.595,P=0.003)。②患膝僵硬视觉模拟评分。不同时间点间患膝僵硬视觉模拟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565,P=0.000)。2组患者患膝僵硬视觉模拟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无统计学意义(F=2.643,P=0.109)。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膝僵硬视觉模拟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58±0.86)分,(4.89±0.90)分,t=1.198,P=0.278;(1.62±1.55)分,(1.64±1.48)分,t=3.465,P=0.067;(2.00±1.26)分,(2.27±1.32)分,t=3.480,P=0.066)。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108,P=0.668)。③患膝肿胀视觉模拟评分。不同时间点间患膝肿胀视觉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陆床中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的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本组的患者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94.0%。其中,显效32例,比例为64.O%;有效15例,比例为15.O%;无效3例,比例为6.O%。治疗前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为(7.1±1.6)分,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为(3.2±0.8)分,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明显的低于治疗前,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关节积液量和关节活动度分别为(9.4±2.7)mL、(88.6±12.5)°,治疗后患者关节积液量和关节活动度分别为(3.3±1.4)mL、(114.3±14.4)°,治疗后患者关节积液量和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是可行的,能够提高t陆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