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癌的术前分期对于确定手术方案是很重要的。虽然血管造影一直是常用的放射诊断分期的一种方法,但该方法有其局限性。作者比较了CT、超声断层和血管造影对23例肾癌术前分期诊断的正确性,这些病人其后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超声检查使用灰阶静态实时扫描仪。肾肿瘤确  相似文献   

2.
56例肾细胞癌CT分期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术前 CT分期的方法 ,提高肾细胞癌 CT分期的准确率。方法 :5 6例肾细胞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用盲法根据 CT征象判断肾包膜、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区域淋巴结及邻近器官组织的侵犯情况 ,并按 Robson分期法进行 CT分期 ,将手术病理结果与 CT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判断肾包膜侵犯的敏感性为 82 % ,特异性为 85 % ;静脉侵犯的敏感性 80 % ,特异性 93% ;区域淋巴结转移敏感性 91% ,特异性 88% ;邻近器官组织侵犯敏感性 86 % ,特异性 97%。 CT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总体符合率为 91%。结论 :CT是肾细胞癌术前分期的有效方法。采用薄层、动态扫描、仔细观察 CT征象 ,结合 MRI及超声检查 ,能提高肾细胞癌术前 CT分期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诊断肾脏肿块CT扫描较其他的方法更为优越。在肾细胞癌诊断和分期中,可以进行CT扫描和血管造影的比较。我们对45例肾细胞癌比较了CT扫描和血管造影诊断和分期的价值。1979~1981年45例肾细胞癌患者施行了根治性肾切除,均于术前使用CT扫描和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和分期。  相似文献   

4.
肾细胞癌的分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细胞癌是最难预言的恶性肿瘤之一。本文介绍了目前肾细胞癌的分期与临床处理,以及尿路造影、超声、CT、MRI与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方法对肾癌分期的意义。强调随新的普查方法的开展,小肾癌会越来越多地被发现,Ⅰ~Ⅱ期肿瘤术前鉴别诊断将对临床产生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腹平片无阳性结石而排泄性尿路造影见到肾盂肾盏充盈缺损时,难于判断病变性质。超声断层能对阴性结石与实体肿物做出鉴别,有助于判断充盈缺损的性质。作者报导以超声断层诊断6例肾移行细胞癌的经验,并讨论超声断层在放射学诊断肾盂肾盏充盈缺损时的辅助作用。所有患者均接受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及超声断层检查。使用灰阶超声扫描仪,患者平卧和仰卧位,沿肾纵轴和横轴扫描,并照像记录。6例病人均有组织学诊断,其中5例超声断层所见与病理标本一致。排泄性尿路造影发现,3例患者患肾无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早期肾透明细胞癌的超声、螺旋CT、MRI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早期肾透明细胞癌的超声、螺旋CT和9例MRI表现.结果: 13例早期肾透明细胞癌中,超声显示无回声肿块7例,厚壁型囊性肿块5例,多房囊状、分隔厚薄不一肿块1例.13例螺旋CT均显示肿块为低密度病灶,CT增强扫描示病灶均呈不均匀增强.9例MRI示肿块信号强度不均,T1WI为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性高信号,4例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增强.术前超声诊断为5/13,CT为7/13,MRI为7/9,超声结合CT为13/13,超声结合CT和MRI为9/9.结论: 仅用超声或螺旋CT检查诊断早期肾透明细胞癌较困难.超声结合螺旋CT或MRI,综合影像检查能提高其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胰头癌的病人术前研究切除的可能性对于恰当地安排手术程序是必要的。作者在过去三年间应用CT、ERCP 和超声检查诊断胰腺癌,在可能切除的病人再做血管造影检查。本文对比了这四种方法在24例胰头癌中估计肿瘤切除可能性的作用。CT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肾乳头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12例肾乳头状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增强特征,并比较两者敏感性、假包膜显示率、坏死区显示率.结果 肾乳头状细胞癌超声造影模式主要为“慢进”、增强程度为低增强;增强CT主要表现为轻度强化或不强化;两者的敏感性及假包膜显示率无统计学差异,超声造影坏死区显示率高于增强CT.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增强CT有助于肾乳头状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接受子宫体癌治疗的87例患者行CT检查。临床分期是:Ⅰ期73例、Ⅱ期9例,Ⅲ期4例,Ⅳ期1例。其中13例有淋巴结转移。对术前病人同时进行两侧髂内动脉造影,用导管注入造影剂的同时,行增强和CT平扫。在CT上测量正常子宫肌层  相似文献   

10.
超声诊断肾细胞癌的价值并与CT对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灰阶超声诊断肾细胞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肾脏肿瘤的超声表现及超声定性诊断,并与CT诊断对比.结果:超声定性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83.9%(26/31),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抱球型和丰富血流型的肾脏肿瘤,术前均定性诊断正确(21/21).而对于少血流型肿瘤,均未提出正确的定性诊断.超声及CT对于肾细胞癌定性诊断的符合率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诊断肾细胞癌有很高的价值,尤其对血供丰富的肾肿瘤意义更大,可作为肾细胞癌患者术前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征象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本组40例患者均经手术或术前活检、痰细胞学检查后病理证实,其中鳞癌18例,腺癌12例,未分化癌8例,小细胞癌2例。全部病例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同时采用国际抗癌联盟提出的TNM分期标准分期,其中,Ⅱ期5例,Ⅲa期10例,Ⅲb期11例,Ⅳ期14例结果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瘤体呈多血供型22例,包括全部腺癌12例,未分化癌8例,小细胞癌2例:瘤体呈少血供型18例、皆为鳞癌。结论 支气管动脉造影所表现的血供特征,在鉴别病理类型方面有重要价值。支气管动脉造影对肺癌的TNM分期亦能提供一定程度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盂癌的治疗方法,提高肾盂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均经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移行细胞癌24例,低分化鳞状细胞癌4例。Rubenstein分期:T1期11例,T2期8例,T3期6例,T4期3例。结论肾盂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CT检查是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影像诊断价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种检查方法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术前经IVP、超声、MRI、螺旋CT检查,分析其敏感性。结果:静脉肾盂造影21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8例,可疑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3例,占52.4%。超声检查20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8例,发现肾窦分离提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能5例,占65.0%。MRI检查21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3例,提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能5例,占85.7%。螺旋CT检查28例中直接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9例,提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可能6例,占89.3%。增强19例中11例轻度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结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的生长位置主要影响静脉肾盂造影的诊断,肿瘤的生长方式是主要影响超声的诊断。无论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癌灶的发现还是定性方面,螺旋CT和MRI的敏感性和诊断价值优于超声和静脉肾盂造影,CT与MRI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无论肾段还是全肾梗塞都存在确定诊断问题。血管造影是有意义的检查手段,但具有损伤性且耗资多。排泄性尿路造影无痛苦,但通常无特殊发现。曾报告CT 可用于发现肾梗塞,但CT 检查不是特定的手段,通常不能在病人的梗塞早期作出诊断。超声诊断肾梗塞的作用尚未确定。偶有超声诊断肾段和全肾梗塞的报告,但多数报告是非急性或慢性梗塞。作者通过动物实验评价急性肾段和全肾梗塞后的超声结果。作者选用19条成年犬,体重为17~21公斤,为了便于扫描,把每只犬的一只肾移植至自体髂窝。11只犬做了肾段动脉闭塞;8只做了全肾动脉闭塞。肾移植后,血管造影证实移植的血管是开放的。全部11例段动脉闭塞采用导管明胶海绵碎块栓塞;另4例完全肾动脉闭塞方法与前者相同;3例在肾动脉周围放一条结扎线并引至皮肤外面,于首次血管造影后将其结扎。1例于再次手术时将肾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及超声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以加深对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分析2例经病理确诊的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CT、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2例肿瘤表现为类圆形,其密度均匀一致,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CT值分别约32HU、34HU,增强后1例皮质期强化均匀,CT值增幅约7HU,1例肿瘤内散在条絮状异常强化区,CT值增幅约9HU,邻近动脉及肾盏受压呈弧形压迹,肿瘤与邻近肾实质分界清晰,未见明显血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常规超声检查提示肿瘤呈低回声,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晰,周边点状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表现为15s后肿瘤内见造影剂进入,肿瘤显影高峰在24s,呈不均匀低增强,显影强度低于周围肾实质,造影剂灌注均匀。结论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口服清水、2%泛影葡胺灌肠后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价值。方法40例结肠癌患者检查前一日进流质饮食,检查当日晨常规清洁灌肠,口服清水、2%泛影葡胺灌肠后行CT扫描,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直肠癌2例,乙状结肠癌7例,降结肠癌6例,横结肠癌5例,升结肠癌20例;根据Dukes’改良分期法,分为B期22例,C期12例,D期6例,与手术符合率为89.6%。结论螺旋CT扫描结合口服清水、2%泛影葡胺灌肠对结肠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联合病理分型对肾细胞癌的CT影像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前均做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CT影像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34例透明细胞癌,5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3例乳头状癌,4例嫌色细胞癌,1例集合管癌。最新病理分型将颗粒细胞癌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均归到透明细胞癌,此类型肾癌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明显强化;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血供相对较少,强化程度明显低于透明细胞癌。结论各型肾细胞癌的CT表现的特异性并不强,最终分型仍依靠病理,仔细分析肾癌的CT影像特征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的价值。方法选取术前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的XGC 14例,同时行增强CT检查的9例,分析图像特点,总结其特征表现。结果14例病灶胆囊壁均增厚,13例伴囊腔内结石,1例伴胆总管结石。超声造影4例病灶增厚的囊壁动脉期出现小灶性不增强区,9例胆囊黏膜线完整清晰,6例浆膜线完整清晰,4例胆囊旁肝实质有减退区。增强CT组与超声造影组囊壁动脉期强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超声造影(64.3%)诊断正确率较增强CT(44.4%)高。结论超声造影对胆囊病灶动脉期增强特点的观察更具优势,对XGC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实性肾癌18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3例呈明显增强,5例呈轻中度增强,囊性肾癌3例,增强后皮质期囊壁、壁结节、囊内分隔明显增强。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改变。术前正确诊断率和分期正确率分别为90.5%和80.9%。结论: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数能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肾盂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肾盂癌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根据CT表现分为肾盂内肿块型10例,肿块浸润型6例,肾盂壁厚型3例;CT分期为Ⅰ~Ⅱ期8例,Ⅲ期7例,Ⅳ期4例。结论 CT检查在肾盂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是诊断肾盂癌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