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 )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C低剂量治疗组和PC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于缺血90min再灌注24h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额顶部皮质NF-κB p65蛋白表达,并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结果:①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的未缺血侧大脑半球可见少量NF-κB p65表达于胞质, 缺血再灌注组NF-κB p65表达发生核移位,于胞核表达增加;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C高、低剂量治疗组能减少NF-κB p65的核表达(P<0.05);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C高、低剂量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小,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C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NF-κB p65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缺血后处理(I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TLR4-NF-κB信号通路在脑IP中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50)和后处理组(IP组,n=50),后两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又分为6、12、24、48、72h亚组(n=10)。I-R组:线栓大脑中动脉2h后,拔出线栓完成持续性再灌注,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P组:大脑中动脉阻闭2h后,持续再灌注前行再灌注15s、缺血15s,反复3次;sham组:不施加缺血及再灌注处理。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行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TLR4和NF-κB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TLR4和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 I-R组大鼠可见神经行为学的缺失及缺血侧大脑半球梗死。与I-R组相比,IP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善,差异有显著性(t=2.683~5.657,P0.05)。TLR4、NF-κB蛋白及mRNA在sham组额顶叶有微弱表达,在I-R组和IP组的表达于再灌注6h时开始升高,24h达高峰(F=7.995~11.704,q=4.770~9.001,P0.05);与I-R组各相应亚组比较,IP组TLR4、NF-κB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t=2.333~6.916,P0.05)。结论 IP可下调TLR4和NF-κB的表达,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曲古菌素A(TSA)对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小鼠侧脑室立体定位注射TSA;插线法制备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评分进行行为学研究;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测定COX-2、iNOS、NF-κB/p50的表达。结果: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可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并出现较大面积的梗死灶,TSA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减小脑梗死面积。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COX-2、iNOS炎症蛋白和NF-κB亚单位p50蛋白表达增加,应用TSA后可显著抑制上述蛋白的表达。结论:TSA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具有脑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由NF-κB/p50途径介导。  相似文献   

4.
牟华 《重庆医学》2012,41(30):3192-3193,3197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以及EPO治疗组(治疗组)。构建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测缺血再灌注后4、12、24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12、24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脑内NF-κB蛋白的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EPO可通过降低NF-κB蛋白表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原儿茶酸对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n=12):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原儿茶酸处理组(PCA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腹腔注射PCA,25mg/kg、1次/d、连续7d。PCA组于预处理结束后24h,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PT-PCR法及Western blot测定缺血半暗带NF-κB-p65及Notch1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PCA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脑组织缺血区半暗带NF-κB-p65及Notch1表达下调(P<0.05)。结论 PCA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脑组织NF-κB-p65及Notch1的表达、减轻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кB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在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方法: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海马区NF-κBP65亚单位的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来测定,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P65亚单位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给予纳洛酮处理后,P65的表达减弱(P<0.01)。缺血再灌注组缺血侧海马区许多神经元有凋亡现象,缺血再灌注纳洛酮组凋亡神经元减少,假手术组未见凋亡神经元。结论:短暂的脑缺血可导致海马区NF-κB的表达增加,凋亡神经元增多。海马区NF-κB的激活与神经元的凋亡相关,纳洛酮可抑制海马区NF-κB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ND-308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探讨ND-308抗脑缺血作用的机制.方法 7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模型,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假手术组、ND-308小剂量组(5 mg/kg)、ND-308中剂量组(10 mg/kg)、ND-308大剂量组(20 mg/kg),阳性对照依达拉奉组(6 mg/kg),于再灌注后30 min内尾静脉注射给药.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测定神经行为障碍评分、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IL-1β、TNF-α、NF-κB的表达.结果 ND-308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神经系统症状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下调脑组织中IL-1β、TNF-α、NF-κB的表达,并呈现一定剂量依赖性,ND-308小剂量组各项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或P<0.01.结论 ND-308对脑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作该作用可能有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厄贝沙坦预处理组?厄贝沙坦预处理组在制备模型前给予厄贝沙坦30 mg/(kg·d)干预3周,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4?72 h后用Longa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Western blot法测大鼠脑缺血组织内NF-κB p65?IκBα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I/R组相比较,厄贝沙坦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改善(P < 0.05);②脑缺血再灌注后24及72 h,I/R组缺血区NF-κB p65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0.01),与I/R组相比较,厄贝沙坦预干预组缺血区NF-κB p65的表达明显降低(P < 0.05);③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I/R组缺血区IκBα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 < 0.05),与I/R组相比较,厄贝沙坦预干预组缺血区IκBα的表达明显增高(P < 0.05)?结论:厄贝沙坦可通过提高IκBα的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对脑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n=16):假手术组(S组)、雷公藤红素对照组(S+C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雷公藤红素后处理组(I/R+C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 h-再灌注24 h模型。S组在假手术后经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0.3 ml/kg,S+C组在假手术后经腹腔注射雷公藤红素3 mg/kg,I/R组在再灌注5 min经腹腔注射DMSO 0.3 ml/kg,I/R+C组在再灌注5 min经腹腔注射雷公藤红素3 mg/kg。在再灌注前5 min和再灌注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在再灌注后24 h进行氯化三苯四唑氮(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百分比,HE染色观察缺血侧海马CA1区病理改变,ELISA方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缺血侧脑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及其抑制蛋白(inhibitor ofκB,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S+C组分别比较,I/R组和I/R+C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百分比、TNF-α及IL-1β含量、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缺血侧海马CA1区有明显病理损伤。与I/R组比较,I/R+C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百分比、TNF-α及IL-1β含量、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缺血侧海马CA1区病理损伤较轻。S组与S+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TNF-α及IL-1β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建模),阳性对照组(给予5mg·kg-1地塞米松,建模),低、中和高剂量大黄素组(给予10、20和40 mg·kg-1大黄素,建模)(n=10)。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p65和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发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梗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中和高剂量大黄素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0.05),缺血侧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大黄素组比较,中和高剂量大黄素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0.05),缺血侧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降低炎症因子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胡晓松  唐瑜  李娟  刘馨莲  孙静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0):3494-3497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CIP)对大鼠脑梗死区周围Toll样受体4(TLR4)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TLR4及NF-κB与脑缺血耐受(BIT)的关系及可能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CIP组:给予CIP 20 min,3 d后给予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 h,再灌注6 h、24h、72 h;MCAO组:未行CIP,单纯暴露动脉处的解剖结构20 min(假手术),余同CIP组;Sham组:两次均为假手术,未进行缺血处理。每组各时间点5只。采用0.1%四氮唑红(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比。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TLR4及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TTC染色,脑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靠近纹状体外侧区域及额顶部外侧皮质。再灌注24 h及72 h,CIP组脑梗死体积比较MCAO组明显减小(P<0.05)。TLR4、NF-κB阳性细胞主要表达于缺血侧胼胝体、纹状体、大脑皮质等处的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MCAO组、CIP组及Sham组3组比较,不同再灌注时间点的TLR4及NF-κB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阳性细胞表达高峰出现于再灌注后6 h,而NF-κB则出现于再灌注后24 h;与MCAO组相比,CIP组各再灌注时间点TLR4及NF-κB蛋白表达的相对吸光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短暂的CIP可能通过轻微的炎症反应反馈抑制了TLR4炎症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抑制脑缺血诱发的严重炎症反应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 F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FN低中高剂量组(8、16、32 mg/kg)和尼莫地平组(12 mg/kg),每组10只,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处死动物,红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的变化,并测定各组缺血区脑组织炎症因子表达,同时测定各组缺血区脑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和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SphK1/S1P)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结果:FN各剂量组炎症因子表达均显著降低,且NF-κB和SphK1/S1P信号通路的激活均得到显著抑制。结论:F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phK1/S1P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组织细胞间NF-κB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利多卡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利多卡因大剂量组(C组)和利多卡因小剂量组(D组),缺血前10min腹腔注射。脑缺血10min再灌注24h时,断头处死大鼠。用RT-PCR技术检测海马组织NF-κB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记(westernblot)方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NF-κB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利多卡因可下调NF-κB表达,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出现明显坏死,利多卡因可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结论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NF-κB基因表达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和缺血再灌注组(n=28),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6 h、12 h、1 d、2 d、3 d、7 d、14 d神经细胞NF-κB和IL-6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有微弱的NF-κB表达,阳性细胞为淡棕色。脑缺血再灌注6 h开始,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NF-κB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1 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IL-6表达部位和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其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 d。NF-κB和IL-6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9 6,P<0.01)。结论NF-κB和IL-6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和缺血再灌注组(n=28),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6h、12h、1d、2d、3d、7d、14d神经细胞NF-κB和IL-6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有微弱的NF-κ表达,阳性细胞为淡棕色。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NF-κB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IL-6表达部位和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其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d。NF-κB和IL-6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96,P〈0.01)。结论 NF-κB和IL-6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杏仁核和海马环氧酶-2(COX-2)、5-脂氧酶(5-LO)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损伤机制. 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2 h/再灌注24 h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杏仁核和海马COX-2、5-LO和NF-κB蛋白表达,计数COX-2、5-LO和NF-κB阳性细胞数,Motic Images Advanced 3.0图像分析系统作半定量分析. 结果 CIRI后大鼠杏仁核和海马COX-2、5-LO和NF-κB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高(P<0.001),平均灰度值显著下降,表达增强(P<0.001). 结论 CIRI后大鼠杏仁核和海马区域的COX-2、5-LO和NF-κB表达增强,继而引发后续反应,介导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米诺环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设定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米诺环素预处理组、30min组、4h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技术(RT-PCR)、放射免疫法和核磁共振T2WI扫描等方法,观察米诺环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COX-2、ICE的表达、PGE2的含量及脑缺血体积的影响。结果 米诺环素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PGE2的含量,减少COX-2、ICE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结论 米诺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征  方芳  吴建华  方云祥  邹节明 《四川医学》2009,30(10):1525-1528
目的研究脑脉泰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区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拴法(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脑脉泰大、中、小剂量组(MCAO+脑脉泰2.24、1.12、0.56g/kg)和尼莫地平组(MCAO+尼莫地平10mg/kg)。用TUNEL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NF-κB、TNF-α、ICAM-1和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增加MPO活性和NF-κB、TNF-α、ICAM-1和IL-1β的表达,应用不同剂量的脑脉泰后,上述效应明显减弱,同时,凋亡细胞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脑脉泰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与抑制MPO活性和降低NF-κB、TNF-α、ICAM-1、IL-1β的表达,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质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κBp65,NF-κBp65)、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神经微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protein-200,NF-200)的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72只健康的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生理盐水对照组(I/R+C组)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I/R+YXQ组)。在缺血/再灌注后第2天及第2周,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F-κBp65,IL-6,NF-200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脑组织NF-κBp65蛋白的表达,楼梯测试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结果:缺血/再灌注后第2天,I/R组大鼠缺血侧皮质NF-κBp65,IL-6表达明显增高(P<0.001),NF-200表达显著降低(P<0.001),同I/R组相比,I/R+YXQ组NF-κBp65,IL-6表达降低(P<0.001);缺血/再灌注后第2周,同I/R组相比,I/R+YXQ组NF-200表达增加(P<0.001),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改善(P=0.178)。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能通过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质神经元的炎症反应,从而促进轴突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对照组(25只)及缺血再灌注加高压氧治疗组(HBO组,25只).采用动脉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MCA)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四氮唑染色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120 h各组大鼠脑梗死灶的大小,应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3 h再灌注6 h、24 h、48 h、72 h、120 h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发现脑梗死灶,凋亡细胞及bcl-2蛋白表达阴性.HBO组缺血再灌注后120 h大鼠梗死灶体积(15.9±4.2)明显小于缺血对照组(26.8±4.9)(P<0.01);HBO组大鼠再灌注24 h,48 h,72 h各时点凋亡指数均低于缺血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均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细胞增多,bcl-2蛋白表达增强,高压氧治疗可以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