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1,(10):45-45
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临床上以口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为主要表现。另外,秋季因干燥的缘故,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心境、行为等,如情绪烦躁、思维凌乱、爱发脾气、健忘等。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时下,又到了天气干燥、昼热夜凉的秋季。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变化大,一些中老年人及急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极易旧病复发或加重,干咳不止,引起燥咳之症。燥咳是以咳嗽无痰或少痰,或阵咳或呛咳,咳痰不利、咽痒、声音嘶哑、舌红少津 相似文献
8.
天气越来越冷了,一些中老年人及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旧病复发或加重,干咳不止,引起“燥咳”之症。“燥咳”是以咳嗽无痰或少痰、阵咳或呛咳、咳痰不利、咽痒、声音嘶哑、舌红少津为主要表现。因病因的不同,又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 相似文献
9.
10.
11.
夏天结束了,天高气爽的秋季开始来到,这是个气候干燥的季节;秋风阵阵,带给人们的是肃杀意境,一片“燥”情。燥是秋天的主气,燥胜则干,引起鼻干、咽干、皮肤干裂、皱纹增多等。“秋燥”则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多发于秋分前后,病症特点是在一般感冒的基础上,出现发热、怕冷、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干唇裂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如不及时防治,病邪会深入,病症会加重,少数人还会出现高热、抽风、出血等严重危象。为此,关键在于“养”掉“燥气”。那么,如何“养”呢? 相似文献
12.
13.
麦冬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9,(16):66-67
处暑,是暑热逐渐减少,天气渐渐凉爽的意思,标志着炎热的夏天将接近尾声。处暑时节后的养生重点是预防“秋燥”。一般来讲,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湿度是40%~60%,过高过低都会感觉不舒适。由于秋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小,其相对湿度下降,特别是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以下时,人们就会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发展为疾病(即“秋燥症”)。 相似文献
14.
冬春季节,室内外温差较大,一些急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旧病复发或加重,干咳不止,引起燥咳之症。燥咳是以咳嗽无痰或少痰,或阵咳或呛咳,咯痰不利、咽痒、声音嘶哑、舌红少津为主要表现的。因病因不同,又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 相似文献
15.
立秋和处署是秋季两个重要节气。立秋一过,天气开始凉爽;过了处暑,就预示着天气由夏天闷热潮湿变为凉爽干燥。中医学认为,“秋季主燥”,人体也容易表现为“干燥”,此时就应该开始预防“燥病”了。 相似文献
16.
提起老年痴呆.很多中老年人以往并不重视.认为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是正常现象。但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认为.认知衰退并不一定是老年人的自然现象,很多被认为是正常的“老糊涂”恰恰就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表现。许多中老年人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对如何预防老年痴呆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鼻子干干的、眼睛涩涩的,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妈妈们是不是会有一种特别干燥的感觉呢?事实上,小宝宝同样感受到了"秋老虎"的威力,他们动不动就会咳嗽、流鼻血……宝宝要想轻松度过这个时期就全靠妈妈们的细心照料了!中医认为,"秋燥"是一种季节病。秋季空气湿度发散过快,容易使孩子出 相似文献
18.
19.
秋季,天气逐渐转凉,空气湿度下降,水气减少,蒸发速度加快,尤其北方.干燥度增大,"燥邪"乘机而入,伤肺、伤阴、伤津。比起大人来.宝宝的机体各系统和器官发育不完善,对气候的变化更为敏感,因此更容易出现状况,中医学称之为秋燥症。 相似文献